什么是web 2.0 (4)
下面是个什么是web 2.0 (4)教程,撑握了其技术要点,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赶紧跟着图老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软件发行周期的终结
正如在上面关于google和netscape的讨论中所指出的,互联网时代定义特性之一就是,它是以服务方式传递,而不是产品。这导致这样一个公司在商业模式方面,出现很多根本性的改变。
运转(Operations)必须成为核心竞争能力。Google或yahoo的产品开发专家必须配有一个每日运转专家。因此,基本原则就是把软件从一种产品转为服务,除非每天都要维护,否则软件不会停止执行任务。Google必须不停的搜索网络、更新其索引,不断过滤垃圾链接以及影响其结果的其他尝试,不断和动态的对数百万人异步查询进行反映,同时给他们匹配的文本广告。
Google的系统管理、网络和负载平衡技术可能比搜索运算法更加机密,这也就不是偶然了。Google在这些程序自动化方面的成功是面对其他竞争者的优势所在。
诸如Perl, Python, PHP和现在的 Ruby等脚本语言在web2、0公司扮演巨大角色也不是偶然。Sun公司第一个网络管理员Hassan Schroeder Perl描述为“因特网的输送带(the duct tape of the internet)”。动态语言(经常称作脚本语言,被软件工件(software artifact)时代的软件工程师藐视)是系统和网络管理员的、也是建立需要不停变化的动态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者上乘工具。
用户必须被视作共同开发者,在开放源码发展实践的反思中(即使软件不大可能在开源协议下发行)。开源格言:“早发行,常发行”,这实际上已经变成更加激进的“永远beta版”,产品开放式发展,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新特性产生。因此,Gmail、google maps、Flickr、del.icio.us以及其他类似产品可能好几年都带有beta的标志,也就不是意外了。
实时监视用户行为,只是发现使用了哪些新特性,怎么使用,从而成为另外一个必须的核心能力。一个大型在线服务网络开发人员这么评论到:“我们每天在网站的某些部分增加2到3个新特性,如果用户不接受,那么我们就取消。如果他们喜欢,我们将扩大到整个网站。”
Flickr开发人员Cal Henderson最近披露,他们每半个小时就配置一些新的特性。这明显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并非所有网络程序都像flickr这样的极端,大多数网站程序有一个与PC或客户服务器时代完全不同的发展周期。因为这个原因,最近的ZDnet社论总结出,微软不会击败google:微软的商业模式是依靠人们每2年或3年更新其计算环境,而google则依靠人们每天在计算环境中发现新东西。
微软善于学习其竞争对手,但这次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竞争将要求微软(以此延伸到现在其他的软件公司)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诞生之初就是web 2.0的公司有其先天优势,他们没有旧模式(以及相应的商业模式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