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历浅薄、还没有建立起威望和影响力的新人,我们有时会难以自主发现产品层的问题、或者发现了但提出来根本说服不了别人,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向自己的mentor与主管、其他UED团队成员请教求助。我认识的很多阿里设计师对产品/业务都有很高的熟悉度与深入的思考(不知道是不是阿里系的特征哈哈),在我们团队的设计内审里,大家并不会将时间全用来探讨交互与视觉上的细节优化,相反,很多时候他们会提出业务、产品层面的疑问,质疑设计目标是否足够清晰合理,是否在为「伪需求」浪费时间,给出说服需求方/前端的方式建议,靠谱的mentor/主管知道情况后还会亲自为新人出面挡掉「伪需求」。而如果自己一直闷头沉浸在项目组里,遇到目标准确清晰、理解设计体验重要性的需求方还好,否则各种被不靠谱需求牵着鼻子走、各种临时紧急出/改设计方案、最后还拿不到结果,对设计新人来说会是非常痛苦的折磨。
勿让表面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这么一类设计师:总是工作到很晚,无时无刻不在画草图、开软件、写文档,大多时候按时保质基于需求输出设计方案,延期交付了还会愧疚自责。但为什么有些时候,如此「勤奋」的设计师,本质却只是做着修修补补的表面工作,不能真正推动产品再上一个档次,不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呢?
问题还是缺乏深入思考与主动驱动产品改进的意识。在手机端,交互新颖、视觉炫目、在体验上难以挑剔的APP数量可谓数不胜数,可即使是APP体验狂人,有欲望持续频繁打开的APP永远只是少数。对于To C产品设计师,在专心打磨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之余,不妨跳出来思考一下:如果我不是这个产品的设计师,我是否能被这个产品吸引?是否有足够动力去使用它?我用它而非用它的竞品原因又是什么?有时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一直在框架之内,如果不去深入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固有的产品形式框架,自己的设计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得到市场真正认可。对于我这样的To B产品设计师,有时会难以把自己模拟为真实用户(比如不懂技术的设计做To Dev的产品),接触真实用户也比较困难(比如商家用户,邀约访谈不算轻松,不像有些To C旁边随便找个人问都OK),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多时间主动关注用户反馈与后台数据,多接触倾听对用户痛点了解更深的用研、产品、运营的观点,发现可以推动产品提升一个档次的机会点,这是我自觉目前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服力」与「执行力」,这也是我作为设计师目前最缺失、也最因此佩服专业产品经理的地方。有些设计师觉得产品经理好像只会动嘴皮子什么都不做,但嘴皮子动得好也是很了不得的能力,能够说服「这个交互实现不了」、「这个地方没必要花这么大成本」的开发,能够推动产品设计方案细致入微地还原,而不是停留在纸面功夫上。毕竟用户只会看最后的结果,而不会知道和在意你背后为此画过多少精美绝伦却落实不到位的飞机稿。
学会「恰到好处」的投入,而非迅速燃尽热情
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特征:一旦在某个时间内付出100%精力疯狂热爱和追逐某件事物,这个热情也往往不能持久,而在热情燃尽之后,对这件事物就不会再提起分毫兴趣。而初入行用户体验设计时,我是差一点就走上了似曾相识的道路。
还是实习生的时候,简直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扑在「做设计」上,可以为了想一个设计方案、画一张高保真废寝忘食(忘记吃晚饭是常有的事),在公司其他实习生都早早回家时楞是主动加班熬到很晚。结果久而久之,身体状况开始下滑,频繁咳嗽生病,时不时感到疲惫,周末几乎就是整天躺着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状态也非常不稳定,低谷时期工作几乎是事事出错天天挨骂。而这样的全情投入,得到的结果却是项目推进乏力、不冷不热最后基本停止更新,实习留用以无果收场,同期的校招结果也因为缺乏足够精力对待而一片萧条。如果那个时候没有人站出来拉我一把,我现在应该已经在从事与设计完全无关的行业了吧:)。
来阿里后,我开始变得更「聪明」,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准时三餐,有了工作日下班前进健身房的习惯,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维持状态的稳定持续,培养更多爱好让自己的周末充实而不疲惫。基本变得很少加班(996是什么,能吃吗)早早回家,但进步反而比「全力以赴」时快上很多很多。
理性看待短期失败,不急于自证,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们知道努力并不能100%换来成功,项目不成功的情况其实挺常见,但这不能说明设计师就不优秀,聪明的设计师不会一直陷在委屈绝望的情绪中,而会理性看待短期内的失败,从中反思汲取经验教训,也许这就是日后破茧成蝶的引子(我个人如果没有去年的挫折与痛苦,而是一路顺风顺水,今年不可能突然进步这么多,当然,也要感谢当初mentor们的引导和阿里这个超棒的新环境催化进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话,颇有共鸣:「因为用力会不自觉地提高你的预期。不要像个孩子一样向这个世界索取回报,自我的用力感觉、委屈,不能成为你的筹码。太用力的人更容易产生期望落差,更不愿接受自己找错了方向的事实。努力没有回报本身,就是非常让人绝望的事情。轻装上阵的人,回旋的余地更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不要急于通过努力来在短期内证明自我,其实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需要一点时间与耐心。回想起自己最浮躁的时光,整天嚷着学这学那,其实并不是真心想学,而是发现找不到可以碾压别人的点,急着证明自己 还是有「比你们强」的能耐。但对于我们这些22、23左右年龄段的应届设计师来说,最珍贵的其实不是当前的能耐,而是潜力与发展空间(这也是很多大公司择人的标准),这些都需要经过时间历练才显现出来,不急不躁、保持一颗非凡人的平常心,每天进步积累一点点,总有一天会让别人突然看到自己身上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