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里的“垃圾筒”宝宝

一不知道叫什么

一不知道叫什么

2015-12-14 00:43

--正视宝宝的恋物情结宝宝长大了,总会表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习惯,爱攒着个“百宝箱”,收集小物件,还东掖西藏地。家长担心的同时不禁困惑,宝宝在干什么?这样的习惯好吗?看看此文吧。最近发现,我家“大宝

幼儿的创造潜能你了解多少

提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许多家长可能会很不以为然,但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教授说过:“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的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唱歌等,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器人,都不是只按老师讲的、家长讲的去做去说。他们所说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即使在你认为不聪明的孩子的言中,也都在丰富的创造性。所以应该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那么,为什么有些成人以后有创造力,有些人却没有创造力呢?我看,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你培养它,它就成长;不培养它,它就萎缩。”

只要细心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孩子,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在做什么游戏,就会发现:原来我些娃娃们的小脑袋中还真不简单呢!作家长的可能都看到过,自己的小宝宝拿出她的洋娃娃在做各种游戏,有时候,她把你的绒线针拿来给娃娃打针,因为她想布娃娃会生病的;有时候,她又拿来一根绳子,两头各系上一钮扣,当作听筒,给娃娃检查起身体来了;有进修,她用手帕盖在娃娃的身上,一边拍娃娃,一边还唱着儿歌在哄娃娃入睡......大家还可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积木搭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孩子会告诉你,这是Tulaoshi.Com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好多的小动物;那是比北京白塔还高的大楼;那些一个很好的儿童乐园,里面有飞机、飞马、飞碟等。这里面,不就包含了许多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美丽的幻想吗?人类的众多的发明创造不也就是从幻想之中得到启示的吗?

你如果到幼儿园去你会看到:在沙坑边,许多天真的娃娃在那儿“堆小山”、“造房子”、“搭小桥”......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高兴地回答:“我们在造动物园。”多大的口气啊!你要是走到活动室,那就更丰富多采了,有的孩子用粘土在做各种玩具,有些孩子在玩着扮演角色的游戏:“售货员”满面笑容地接待着“客人”,“妈妈”带着孩子在挑选自己喜爱的各种玩具,有小飞机,有小汽车,有建筑模型,还有洋娃娃、小皮球等。孩子在红嬉中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思维力、制作能力,探索并“改造”着自己周围的世界。你能说,他们的慊没有创造的潜能吗?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孩子们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对成人的模仿而形成的,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阶段,还只是一种潜在的才能,它有待于培养和发展。

可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身为家长者,不可熟视无睹。

洞察童心:小孩也嫉妒

六一儿童节,嫔嫔妈妈给女儿和弟弟的儿子各准备了一个小礼包。嫔嫔看了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小表弟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扑上去就抢,还把手上的礼包摔到了地上。妈妈把两包礼物当着嫔嫔的面拆开,原来这一黄一紫的两包礼物,是一模一样的两盒瑞士糖。

嫔嫔破涕为笑,妈妈却愁上心头:才5岁多的孩子呀,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

细细想来,嫔嫔的嫉妒情绪存在已不是一两天了。3岁时,小堂姐有了一架钢琴,而嫔嫔只有一架电子琴,嫔嫔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到伯伯家做客,她竟发泄般地乱弹一气,还说要发明一种小机器虫,让它钻到钢琴的肚子里去,把小姐姐的钢琴咬死。当时所有的大人都笑出了眼泪,却偏偏忽略了嫔嫔心理上的扭曲情绪。

转眼到了5岁,嫔嫔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比如,嫔嫔明明有灵通少儿英语磁带,她的同学清荷没买到向她借,她马上说,她也没买到。嫔嫔妈妈听得脸都红了,回家后问她为何要说谎,嫔嫔毫无愧色地说,清荷什么都比我强,她爸爸比我爸爸的官大,她家比咱家大,教唱歌、体操和数学的老师都更喜欢她,我只有英语比她好,我不想让她赶上我!

面对女儿如此之强的嫉妒心理,嫔嫔妈妈不知所措:这样被妒意笼罩的孩子该怎么办?幼教专家给出了几点富于针对性的意见:

嫉妒是幼儿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30个月龄内的婴幼儿暂时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年龄越大,越可能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充满不甘,这个时候,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的妒意,就冒出来了。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小孩,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一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双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只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是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嫉妒

假如发现孩子有妒意,父母斥之为“可耻想法”予以打压,只会加深他内心的矛盾与扭曲,而鼓励他说出来,则是舒解孩子内心压力的最佳途径。如果孩子的嫉妒对象是小伙伴,你应当鼓励他当着对方的面说出自己的羡慕和不甘心,比如:我很羡慕你有钢琴,我觉得我在电子琴上练习,永远也赶不上你了,云云。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孩子很可能会得到呼应和帮助,比如,对方可能会说:你到我家来吧,我们可以四手联奏,我可以教你弹。对方也可能会说:弹琴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才羡慕你可以在楼下跳皮筋呢。无论是哪一种答案,都能极大地缓解孩子的妒意和压力,不会令孩子自责“我有问题”,从而心理健康地长大。

告诉孩子,上天对你很公平

有些腼腆、内向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他会把不甘和不满压抑在心里,找一件不相干的事发脾气,借题发挥。这时候父母很容易较起真来—我就不信我戳不穿你这点小把戏!但专家认为,点破大可不必,倒是不妨让孩子与被嫉妒的对象一起生活一两天,让他自己去感受、去明白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对方也有烦恼,只是躲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嫔嫔的妈妈就听取了专家的意见,让嫔嫔与清荷共度了一次周末,结果嫔嫔了解到清荷一个月只有一两天可以见到繁忙的爸爸;清荷没有在家养小动物的权利;经商的妈妈一走就是半个月,偌大的家中只剩清荷与外婆相依为命……嫔嫔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令清荷艳羡不已的一面,只是每个小孩的幸运和快乐不一样罢了。

嫔嫔终于打破了嫉妒之壳,站了出来,笑容灿烂地与清荷、与小朋友们牵起了手。

文/许君

责任编辑:甘琦

面对家里的“垃圾筒”宝宝

--正视宝宝的恋物情结

宝宝长大了,总会表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习惯,

爱攒着个“百宝箱”,收集小物件,还东掖西藏地。

家长担心的同时不禁困惑,宝宝在干什么?这样的习惯好吗?

看看此文吧。

最近发现,我家“大宝”对各种背包、手拎袋兴趣浓厚,七八只包整齐地摆在她自己的房间里,里面装满了小玩具、钥匙链、勺子和手绢之类的小东西,玩起这些包包还兴致勃勃。她平时见到什么东西也会迅速装进去,我的钥匙经常会转眼之间就进了她的包内。你把包疏散了,她跟我急,会立刻再找回来,真搞不懂怎么回事。

与同事说起此事,她竟一点不惊讶,说她家宝宝也会东掖西藏地收集东西,身上的衣兜里总是装得满满的。有时还把一些小东西往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巴里塞,弄得大人胆战心惊。后来,听许多家长说起自家宝宝,原来有这样行为习惯的孩子还很多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专家,看看这个习惯是个什么“东东”。

专家认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各种各样的“百宝箱”,见什么装什么,且保护得很紧。这个习惯未见得都是不良的,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能消除不利因素,有的甚至可以转化成良性行为。

宝宝宠爱“百宝箱”

孩子有这样的一个习惯,首先是因为孩子的模仿意识。大人的世界大多是有规律的,生活条理性很强的家庭总是将居室环境打理得整洁有序,鞋架、衣柜、厨房等所有的地方都是一丝不苟。家长平日整理家务的行为会点点滴滴地渗透给孩子,加之两三岁的宝宝已经在意识里有了自我意识,他急于模仿大人的样子来整理“自己的世界”。这种行为也许表现在几只包、一个大盒子等具体的物件上,大人们看到的是孩子胡乱的表象动作。这是因为孩子们分类的概念没有形成,不会像大人那样将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如果是这个原因你应该高兴,这不算是坏习惯,相反,正确的引导还会使孩子学会许多分类、秩序等行为方式,从小建立秩序感。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除了适当地让她参加大人的整理工作以外,还可以给他预备一些纸盒、小储物柜,再给孩子一些小的玩具,或者生活中许多小物件,如小勺子、小鞋带儿、书、笔和手绢等,方便他的收集活动。然后,教他识别不同的物品种类,比如你可以把小玩具熊放在其中一个空盒子里,再让孩子把所有的小动物玩具挑出来放进去;再将一本故事书放在一个空盒子里,然后让孩子把所有的书都挑出来放进去。您可以帮孩子们分清楚不同物品的区别,找出分类的标准,如材质的不同、大小、颜色等,最好不断变化分类标准,让孩子逐渐掌握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秩序感,对培养他的自立能力很有益处。

还有的孩子只是乱塞而不去做整理物品、塞过就算,这就是一个坏习惯了。大人首先要做到整洁有序,不在沙发角、鞋架后、床底等处随手乱塞东西,免得无形当中让宝宝学了去。家里的东西包括宝宝的玩具、衣物等要从哪里拿来,用过之后再送回原处,并且要强化这个概念,使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宝宝有“恋物”情结

还有一种原因是孩子心理上有“恋物”情结。如果孩子将收集起来的东西东藏西藏的,很可能是心理上没有安全感,转而对一些物品产生依恋情结。有的家长很少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经常塞给他一些玩具了事;还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哭闹立刻塞给他一个玩具什么的,只要能tulaoshi止住哭声就好。再就是孩子的日常活动太单调了。与物品为伴的孩子,在心理上时常感到孤单、不安全,家长要是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形成这样的习惯也就不奇怪。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在检讨自己平常行为的同时,要逐渐克服孩子的不良习惯。首先要多倾注一些关爱,多与孩子聊天,知道他的担忧。多与孩子做游戏、一起玩积木等家庭亲子活动,逐渐转移他的注意力,淡化他的恋物意识,有意识地收起他的部分“宠物”。在这个过程中,禁忌家长的强制行为,不要对他说“别弄这些东西”,除了起到强化作用,对孩子毫无用处。

还有就是孩子纯粹因为好玩,在摆弄各种物品的过程中自己找乐趣,家长就不必太担心,注意别让孩子发展成不良习惯就好。

宝宝拿自己当“垃圾筒”

如果孩子把小物件放进五官里,那是很危险的。有这样行为的宝宝往往特顽皮或特安静,行为有些偏颇,还没有形成是非和安全观念。还有的是因为家长过分娇宠孩子,对其平时的任性、冒险行为比较纵容,没有给孩子任何安全警示,使孩子容易对冒险行为充满好奇,急于尝试。

这种安全的教育,一定是家长们有意识来做才行的。平时有意识地给他讲一些有关的故事书,渗透安全行为的概念,使他在行为上有理论参考。比如在他要把打火机塞入口中时,就会想起故事中相同的情节,小兔子就没有这么做,家长在旁边再适时地进行提醒,会使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还可以通过一些"后果"教育等手段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观念。由于这段时期是孩子"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一定要把这种教育贯彻下去。比如孩子总把胶水塞到耳朵里,你就把胶水挤出一些倒在他的手上,当手指粘在一起不能动时,就告诉他:“如果把胶水塞到耳朵里,耳朵也会被粘在一起,你就再也不能听到妈妈叫你、小鸟唱歌了”。“后果”教育是很有效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到孩子。

结语:

让孩子有一个"百宝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宝宝一起享受收集、整理的乐趣是很美好的。但不要忘记加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摒弃不良习惯倾向,而转化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自立能力。

没有玩具照样玩:水果(图)

夏天是最需要水果的季节,宝宝也需要摄入很多水果。在吃水果之前,让我来教你几个小游戏,边吃边玩,不亦乐乎?

水果回家首先我们来教宝宝学会区分水果和蔬菜。办法很简单,请宝宝让水果和蔬菜分别回到自己的“家”里。各挑一些水果和蔬菜打乱了放在一堆,准备两个空篮子,一个作为水果的“家”,一个作为蔬菜的“家”,让孩子一个一个地把面前的果物送回“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在让他独立做这个游戏之前,需要你跟他一起先玩几遍,每拿起一个,就告诉他:这个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这个是黄瓜,黄瓜是蔬菜……

当宝宝能够区分眼前的蔬菜和水果后,你可以和他来个比赛,一个负责送水果回“家”,一个负责送蔬菜回“家”,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闻香识果熟悉了水果,现在咱们可要提高难度了!现在我们要抛弃视觉上形、色方面的信息,关注一下诸如嗅、味、触觉等其他感官上的特点。

来,蒙住眼睛不准看,先闻闻水果香……

好像是香蕉?

猜不出来?那再用手摸一摸……

滑滑的,圆圆的……是苹果吗?

还是不对!那么来,尝一口吧!

……

哈哈,猜出来了吧?对啦,是芒果!

果皮拼画果皮是颜色最鲜艳的东西了,而且不同的果皮其质地也不同。苹果皮是光滑的,香蕉皮厚厚的,橘子皮坑坑洼洼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果皮,裁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就可以拼搭成各种有趣的图形!比如小猪啦,小房子啦……

橘子皮是最理想的,它颜色鲜艳,又比较干净,关键是可以很轻松地直接用手撕出各种形状。

此外,还可以利用果核、果蒂、果梗之类的作为点缀,总之,能玩的东西多着呢,尽情地想像吧!

乌鸦喝水“乌鸦喝水”的故事想必家长们都知道,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乌鸦喝水”的游戏吧!

现在我们需要一个透明的大口玻璃水杯,在里面放上一些水(大约占瓶子的1/4~1/3),准备一些“个子”比较小的水果,像红色的、橙色的圣女果,紫色的、绿色的葡萄什么的,那就是乌鸦用的五颜六色的“小石子”!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往水里投,水位不就慢慢升高了吗?当水果装满水杯,水也就满出来了,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时的水杯色彩缤纷,可漂亮了,还可以当一件装饰品呢!

水果表情圆圆的苹果就是宝宝的脸,弯弯的香蕉是月亮的脸……把彩纸剪成不同表情的五官,眼睛可以是圆圆的,可以是弯弯的,嘴巴可以是翘翘的,也可以是咧开着的,鼻子可以是两个小黑点,也可以俏皮地歪向一边……把不同的五官贴到苹果的“脸”上,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表情!

表情的玩法有很多种,可以你贴好,让孩子说出这是什么表情;等孩子熟悉了它们,可以要求他贴出你要求的表情;此外,不同的水果表情组合在一起,还能编成一个故事,当说到表情的时候,让孩子放上相应表情的水果。

分果果分果果,学数学。一家人围坐一起,先数一数全家有几个人?宝宝做小主人开始分水果咯!每人一个,需要几个呢?一个香蕉,一把塑料水果刀,让孩子亲自把它切成需要的份数,不能多也不能少。(当然,不必要求他一定得每份都切得很平均,只要份数正确就很棒了!)要是家里来了客人,难度可就增加了哦!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有了几何的概念,这对他以后理解分数很有帮助。

文/ Charllotte

专业指导/ 杭州石英早教研究所

婴幼儿时期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一个小生命还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时,我们称其为“胎儿”;胎儿降临人间,在1个月内称为“新生儿”;1岁以内称为“婴儿期”;1岁到3岁称为“幼儿期”。刚出生的宝宝会有心理活动吗?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新生儿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有心理活动呢?”但研究证实,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确实存在。

育儿专家冯国强: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他拼命的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家长就会想这么小的孩子会不会有心理问题呢?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对于婴幼儿来说我们不去判断孩子有心里病或者心里症状,但是孩子的心理活动是很丰富的。可能会有这样那样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

新生儿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某些行为,称为“适应反应”。当一种新的刺激抵达听、视及其他感觉系统时,新生儿会变得较为警觉,此时头可向刺激方向转动,并伴心率加快等生理方面的改变。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显然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和心理能力的发育。营养不足和睡眠障碍,会妨碍影响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婴幼儿期恰恰是人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言语发展受阻,也会延缓心理发展。负性的情感表现,可造成日后的性格缺陷。

育儿专家冯国强: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逐渐积累的,家长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把握孩子一些不好的苗头,积极地加以处理。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惊吓、分离这些对于孩子会有严重的影响,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家长平时应该做的是让宝宝更快乐、更积极、更有秩序、有规律的生活,这可以作为基本的尺度。

因此,父母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与宝宝沟通,更好地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状态,并融洽亲子关系。

新学期如何赶走开学不适症

欢天喜地过完大年,重新回归到课堂生活中来,相信这一周中很多学生都还不大适应新学期生活。不少学校的老师反映,这几天里孩子迟到的情况特别多,上课时也总是哈欠连天,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课堂效果十分糟糕。不少家长说,现在每天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叫孩子起床,可Tulaoshi.com是孩子还老赖在床上。

现象:不适应紧张学习生活

据专家介绍,部分孩子在开学之后出现失眠、嗜睡、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甚至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等症状,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学综合征”。主要是因为过于放松的假期生活与马上要开始的紧张的学习生活差别太大,造成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难以接受。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常常与电脑相伴,每天多数时间几乎都在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睡眠极不规律,这种生活方式会使孩子留恋,对开学后要面对的紧张学习生活忧心忡忡,产生害怕开学的心理,甚至有部分孩子在开学之后还经常沉溺在电脑桌前继续玩味。

应对:重新树立自信心

对此,专家解释说,“开学综合征”虽不是生理疾病,但对学生心理会有不良影响。家长最好在开学前一周开始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家长应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开学前后,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有关学校和新学期的问题,可以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多与孩子沟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给孩子以信心。提醒孩子要注意对新学期的把握。

学校也应发挥其在缓解“开学综合征”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学第一周,学校可以通过学期小结、家长信息反馈、谈话等各种方法,让学生认真自我总结,充分认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调整、规划好这一学期的学习计划。

帮孩子走过麻烦时段(附图)

孩子要么过分淘气,要么过于安静,或者突然变得易发脾气,爱上了“无理取闹”。

其实,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像我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因为身体或者心理发育而产生的不同阶段。

宝贝永动机

活跃、精力旺盛、几乎没有一刻闲得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是成长发育的必须。因为孩子们需要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也需要学习如何能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运用自如。这种活跃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2—3岁间,而某些孩子则会表现得格外精力过剩。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成熟,他们渐渐地也就不会那么烦燥不安了。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坐得住”,而等到8岁,他们的表现还会要好得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帮助他:良好的行为管理是关键。你需要为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发泄的出口。比如,每天抽时间带他去操场玩,或者周末来一次短途旅行。同时,尽量避免带他去人群拥挤杂乱的地方,以免给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要带孩子去那些需要保持安静的地方(如电影院或图书馆),需尽量缩短在那里停留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特别是固定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最后一点——作为家长,你必须习惯孩子的这种活跃。

警惕:如果孩子表现得容易冲动,而且很难集中注意力,那你可能就需要咨询医生了。因为这些可能预示着孩子有某种内在的疾病。

小小反抗者

从孩子第一次对你说“不”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经意间已经走入了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时期——逆反期。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非常不愿意别人再来干涉自己。

孩子这种逆反的心理,通常会在3岁左右达到顶点。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里,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我,或者“我要……”并且事事都想占据主动权。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可能会改变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上(比如上幼儿园),你一定要做好迎接反对和挑战的心理准备—“期待”孩子用各种各样,有时往往是非常不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帮助他: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为你的孩子提供“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比如早晨起来穿什么衣服,早餐吃蛋糕还是炒饭……当孩子表现合作的时候,你一定要夸奖他。同时,对于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合适,你也一定要划出清楚的界限。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因执,你就要帮助他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他是因为感觉受到强迫或者遇到挫折才如此因执已见。有时候,对过分倔强的孩子,你也需要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批评或者剥夺他的某项权利(比如取消下午的冰激凌)都是不错的办法。

警惕:如果你的孩子一向都很合作,但突然变得不听话和好斗,那么一定是他的情绪出了什么问题。可能是有什么事情让他很不高兴—家里出现的某种变化,或者是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问题。一旦问题解决了,一切都将重新恢复平静。还有一些情况需要你特别注意并且要想办法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些情况包括:孩子不仅是对你,而且对包括保姆和其他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表现出逆反;在幼儿园捣乱;会突然地大发脾气等。

容易受惊的小猫咪

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在童年的岁月里来了又去,而那些让孩子们害怕的东西,则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常常变化—刚开始是大的噪音、冒着热气的洗澡水、京剧里的大花脸或者是怪物。慢慢长大之后,有的孩子可能又开始怕高,或者是害怕拥挤的地方。

帮助他:找个机会和孩子谈谈他的感受,不要一味只是嘲笑或轻视他的胆小。为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来,妈妈拉着你的手,就不害怕了。”告诉孩子,他有能力战胜恐惧,而且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对抗恐惧的能力会越强。

警惕:恐惧已经引起了身体的不适反应或者恐惧的情绪,持续了好几个月还不能缓解,恐怕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害羞的小天使

有的孩子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大约有5%的孩子天性羞涩,这些孩子在参与活动、走入新的环境时,往往需要用很长时间来了解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才会进入。有人认为羞涩是天生的,而且不会很快改变。研究显示,有四分之三天生羞涩的孩子,会将这种个性保持到8岁,有的甚至是14岁。

帮助他: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越是害羞的孩子越需要宽松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环境认可孩子安静的个性,并且允许他存在和自由发展。而这种宽容是帮助孩子改变羞涩心理的最好方法。

所以,永远也不要责备一个害羞的孩子或强迫他做令他不舒服的事—比如让他欢迎一个他并不熟悉的亲戚,或者把他独自留在朋友家里。如果你想送他到朋友家参加聚会,那么最好先邀请朋友和其他孩子到你家里来玩,这样可以给你的宝贝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你要注意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舞蹈课或者小制作班。

警惕:如果孩子拒绝参加所有的集体活动,出了家门几乎一言不发、拒绝上学,没有任何原因地表现得神情茫然……这些现象都需要你的高度警惕。

小斗士

好斗是孩子们性情中的一种。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好斗个性的孩子,往往会将这种性格表现在整个童年时代。男孩子通常都会比女孩更容易诉诸武力。不过,好斗也有可能是短期行为—孩子们生气、害怕或者悲伤,搬了新家,不愿意去幼儿园……都有可能导致小小的暴力行为。而这种情况,通常在孩子不好的情绪得以缓解之后也就消失了。

帮助他:对于普通的“暴力行为”,你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以及你希望他怎么做就可以了。同时,如果为了让孩子印像深刻,也可以来点小小的处罚,比如取消午睡后的动画片。如果孩子打人,在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坏情绪导致他做出这种暴力行为的同时,也问问他是否想过被打者的感受。除了引导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是个好办法,这将最终帮助你改善孩子的行为。

警惕:那些可能导致受伤的暴力行为,那些以欺负别的孩子为目的的行为,都是家长们应该警惕的。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周围的人或者事都表现出敌意,那就更需要留心观察或者请求专业的帮助了。

孩子的担心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事事担心的短暂时期。小一点的时候,他们担心会和家长分开,担心要去幼儿园,再大一些,他们可能会担心死亡。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担心就会更“丰富”一些,而且常常还包括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帮助他:不要对孩子担心的事情表示轻视,但也绝对不要夸大。帮助孩子从一种诚实但是能够带来安慰的角度来看问题。同时,你还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缓解忧虑。比如你可以问他:“你自己想一想,如果听到很大的雷声,你怎样做才能使自己不那么害怕?”类似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觉得他自己能帮助自己,从而减轻了担心。另外,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很容易担心的人,千万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你的担心在孩子那里往往会加倍严重。

警惕:孩子的忧虑情绪表现得没完没了,很长时间都不能缓解,或者是导致了一些身体反应:比如失眠或者恶心。还有就是担忧和害怕已经干扰了孩子正常的生活,这些症状都表现出他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文/李倩倩 责任编辑:三 宅)

国外教育的五个典范

(一)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五)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教育典范:在瑞典,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在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需要老师带着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了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所以不可乱扔玻璃垃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他们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点评: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儿童接受,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

水一样透明的马羚

一直喜欢马羚,喜欢她塑造的各种角色,即便是《闲人马大姐》里那个自私自利的李二姐,也被她演绎得真实可爱。同时,也钦佩她的才情,既是演员,又是服装设计师;既是服装公司老板,又是制片人;同时还自己编剧本。一人身兼数职,个个做得很精彩。

马羚在众人眼里既是幸运的,又是幸福的,幸运的是自18岁设计唐装获得国际大奖后,事业一直发展得很平稳;幸福的是她在事业之外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采访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马羚家美丽透亮的花房里进行的。两小时的采访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透明的马羚,我们眼中率真、爽直、快人快语等等性格特征,全部得到印证。

发呆了吗?

我们的谈话从马羚繁忙的工作说起。集各种角色于一身的马羚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吗?怎么维系亲子关系呢?这是我最大的疑问。

“我们的工作真是太忙了,没办法只能打电话。每天大约六七点钟,他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我就打个电话,问保姆他今天怎么样,身体好吗?吃饱了吗?有没有发呆呀?如果保姆说今天发呆了,我就让他听电话,问问他:今天不高兴了?有什么事?他就会说是什么事。事都不大,可是如果他不说出来,就会很难受,说出来就没事了。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说出自己的不快。我和孩子之间很默契,我们有些交流的方式,一些小秘密只有我俩知道,他爸爸、奶奶都不知道。”

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水儿拿着高尔夫球杆在草地上走来走去,我们都没有留意,马羚就问:“你是想打球给客人看吗?”水儿果然是想展示球技给我们看。

以牙还牙

“有一段时间水儿老咬人,那天竟然把他姥姥咬得掉下了眼泪。我说:’儿子,咱俩必须谈谈。‘我把他带到一个专门放衣服的小房间,问他:‘为什么咬人,如果妈妈咬你一下,你会疼吗?’他还是一脸的顽童样,好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就开始咬他,一点点咬,一边咬一边问:‘疼吗?疼吗?’一开始不疼,我慢慢用力,突然,就听他‘啊’地一声大叫,疼哭了。我就问他:‘疼了吧,以后还咬人吗?’‘咬。’我一听还咬,就说:‘你就在这儿坐着吧。’然后我就出来了,让他一个人在里面坐着。我在外面看着表,大概两分钟后,我又进去,问他:‘明白了吗?还咬吗?’这时他开始犯犟,不理我,也不出来了。一看这样,我也不理他,开始整理衣服。过一会儿,我就转tulaoshi.com移话题:‘看,这件衣服多漂亮啊,你猜这是妈妈什么时候买的?’不一会儿,他也过来了,开始和我一起收拾,跟我说这件衣服怎么样,那件衣服真好看,忘了犯犟的事了。正聊得高兴,我突然问他:‘咬人对吗?’‘不对。’‘以后还咬人吗?’‘不咬了。’‘记住了吗?’‘记住了。’完了。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用和他吼,也不用骂他,也不用强迫他立刻认错,给他一点时间,事情就会解决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耐心细致、善解人意的妈妈,也有发火的时候,而且错都不在孩子身上。

三次发火

“第一次发火是在水儿3岁半的时候,我们去美国玩,当地有一个好朋友带着女儿陪我们去迪斯尼。一路上,这位朋友不停地骂她的女儿,这儿不对了,那儿做不好了,却又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弄得我们都很紧张,又尴尬。而那个女孩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就无所谓了,我想她已经被训得没有面子了,索性就不再顾忌。但她不愿和她妈妈在一起,只跟着我,这就等于我照顾两个孩子,还要背着包。我老公也有情绪,不帮我。后来我实在太累了,就问老公,是抱孩子还是背包。可是他竟然说不,我当时就火了。正在火头上,水儿跑过来对我说:’妈妈妈妈,那边有特别漂亮的糖果,我们去买吧。’‘买什么买……’我的火都冲着儿子发了。事后我非常懊悔,一直哭着跟水儿道歉。可是让我想不到的是,水儿居然安慰我说:‘妈妈不生气,姐姐的妈妈脾气太大了,妈妈不生气。’天呐,他完全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次发火,是在水儿4岁的时候,他和保姆出去玩,被烟头烫伤了,而且没有对我说。对这个失职的保姆我没有发火,只是把她解雇了。可是水儿跑来对我说:’妈妈,你别让阿姨走。’我的火再也按捺不住了,冲着水儿就是一顿吼。

第三次也是在美国,我买汉堡的时候,儿子不见了。那是在美国啊,我的脑子一下子就懵了,扯着嗓子喊,到处找。没想到,儿子正藏在一堆刨花里想和我玩躲猫猫呢。我一看到他,一把抓过来,又是一顿吼……

水儿从小到大,我一共发过这三次火,想想都不是水儿的错,都是因为成人有情绪,控制不住自己,把火转嫁到孩子身上了,孩子是非常无辜的。所以到现在我想起来还是非常后悔。平时不管他多么淘,比如打人、咬人,掉到水池子里了,我都没有发火,我觉得再大的问题都能想办法教育他。可是,为什么这时我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呢?”

知足常乐

“前几天我的好朋友带水儿去过万圣节,后来朋友打电话对我说:‘你们水儿真有意思,孩子们玩游戏到各家去要糖,别的小朋友都大把大把使劲往兜里装,可是水儿只挑一颗糖。主人让他多拿点,可是他笑着摇摇头,说够了。’我听了特高兴,我对水儿说:‘你挑的是你最喜欢的?这就对了,只要拿到最喜欢的就够了。你懂得知足,这特别好,知足者常乐。’也有人对我说:‘这孩子这么傻,你教教他。这将来到了外面是要吃亏的。’可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不是傻,这是大气。他觉得拿了一颗就已经获得了,就很满足,很快乐,这样他的一生都会过得很愉快,很幸福。而那些拿了很多的人,可能会想:我怎么没有全拿来呢?他可能还是不满足,不快乐。而且,对于主人来说,是我的儿子给他留的印象好呢?还是那个拿了很多糖,连声谢谢也没说的人好呢?一个老板发掘人才的时候,他是把机会给知道满足的水儿呢,还是给一个贪婪的不知满足的人呢?我想我是会选择水儿这样的孩子的。

这是我的经验所得,我就是这样工作生活的。我觉得我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我的性格,我比较不叫真,比较勤奋,比较努力,比较谦让。一般很努力的人,他就容易叫真;很勤奋的人,他就容易不谦让。他觉得我已经付出很多了。但我不这样,人家都说我在圈里人缘好,我想就是因为我的性格好。把这件事情想明白了,我就活得很踏实,很快乐。我也愿意在细小的环节里把这些渗透给孩子。我觉得这比给孩子留多少钱,或者教他把123算得很清楚重要得多。

我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品德,我觉得这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至于孩子学习好不好,是处于中等还是末等,其实并不重要。我觉得这个社会需要陈景润,但更需要雷锋。所以当老师告诉我说,水儿的数学是中等时,我并不着急,我觉得没关系,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我7岁当兵,9岁上舞蹈学院,二年级没上完就直接上了初中,所学的内容对于我来说,就是天书。整整6年,我就在不停地追赶别人。老师一直说我笨,可是最后只有我考上了清华美院。所以,我坚持认为,相比知识教育,性格和品德的培养更重要。”

服装的功能

因为马羚是服装设计师,所以自然要请教一下她对儿童服装的看法。

“儿童的服装,功能大于美观。一定要穿着舒服,最好是纯棉的。小孩子的皮肤很娇嫩,有些材料可能会让孩子过敏。我是个服装设计师,可是很奇怪,我就对尼龙化纤的东西过敏,穿上就头痛,严重会起疹子。小孩子如果过敏,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儿研所查一下孩子对哪些东西过敏,一共大概有400多种过敏源。

可以给孩子买一两件特别夸张的衣服,以培养他们的想像力。我给水儿买过蜘蛛侠、蝙蝠侠的衣服,让他体会那种英雄的气概。一定要给女孩子买一件公主的衣服,以培养她们的自信心,要让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最美丽的,这非常重要。

我通常是带水儿一起去买衣服,尺寸我来把握,款式他来选择,他的审美眼光很好,很有天分。平时应季的衣服都放在一个橱子里,每天他自己整理,早上起来,自己选择决定穿什么衣服,我从不强迫他非要穿什么。让孩子自己挑选衣服,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理能力。”

采访结束,当我们离开时,我从车窗回望,看着阳光下,马羚和水儿在她那个没有封闭的围墙只有稀疏的栅栏的、开放式的院子里,在两头大象旁边嬉戏,那一刻,我被感动了:真是一个水一样透明的人。-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面对家里的“垃圾筒”宝宝

育儿百科
面对家里的“垃圾筒”宝宝

用对家里这物多活20年

生活用品 生活常识 生活小常识
用对家里这物多活20年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家里这种颜色太多竟对家人不利

心理健康 婚姻保鲜
家里这种颜色太多竟对家人不利

如何面对宝宝的提问

育儿百科
如何面对宝宝的提问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黏人宝宝怎样面对

育儿百科
黏人宝宝怎样面对

从容面对尿床宝宝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从容面对尿床宝宝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有哪些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有哪些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