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检为什么重要
新生儿先天性双侧重度感音性听障之发生率约为1/1000,如果加上中轻度或单侧性听障,则发生率高达3/1000,这样的数字就医学观点看来显示先天性听障应属常见疾病,比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机率1/3000-1/4000)还多。
不过,和其它很多先天性疾病一样,不借助现代科技,先天性听障的早期诊断是很不容易的。
根据统计,重度听障诊断出来的年纪平均为一岁半,中、轻度听障则为3岁半至4岁,都已错过语言学习之关键时期。因为婴幼儿听语发展之黄金时段是在3岁以前,刚出生的婴儿,其外围的耳蜗虽已发育完整,但大脑听觉中枢是在出生后,不断受环境的声音刺激,才得以发育完成。换言之,3岁以后人脑的可塑性逐渐变差,大脑中原先被设计用于听力、语言的细胞逐渐转变成其它用途,故此时要再让它恢复原有的听语功能,就相当困难。而这3年当中,又以前6个月之听力对听语之正常发展最重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一般说来,听障儿若能在6个月以前给予诊断与治疗,其将来在语言和身心方面都可以达到正常程度的发展;反之,若迟至6个月后才被诊断出来,将会造成语言和社交技巧上的明显迟缓;若3岁以后才开始矫正,将造成永久性中枢听觉发展异常。
人类幼儿期(0~3岁)的听觉经验会影响认知的发展、语言技巧的学习和抽象观念的了解,此期亦是各项学习、发展的关键期。但根据国外有关听障儿的统计资料,听障儿常在2-3岁时才开始被父母怀疑,以致许多听障幼儿错过了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努力将听障儿发现的年龄提早至1岁以内,以便及早进行必要的矫治及复健,开发经济有效的听力筛检方法实有其必要性。
发达国家从1950年便开始发展大规模的听力筛检,那时使用行为观察听检法(BOA;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但所得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至1970年代后听性脑干反应(AB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成功地应用在婴幼儿听力评估上,使检查的方法和效果大为改进。但因其价格昂贵且检查颇为费时,不适合进行全面性的听力筛检,遂逐渐以"听障高危险群"新生儿为筛检对象。这种方法只需检查10﹪的新生儿,即可筛检出一半左右的新生儿,被认为是具可行性,且符合经济效益的筛检方法。
许多证据显示,早期诊断出听力障碍早作处理,对于听障儿童往后能否正确的发音、语言及教育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听力在出生后的初期6个月,对于以后正常说话及口语之言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3-4个月大前就鉴别出有听障,对问题的处理较理想,但事实上不易做到,即使是欧美对听障儿童的福利极为重视的国家,目前的计划也只能期望在21世纪以前能做到对听障儿鉴别诊断的年龄,能提早到平均不超过12个月大。
目前根据美国1999小儿科医学会Policy statement及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的建议,希望可将听障的辨认提早至出生后3个月内以及复健治疗年龄提早至出生后6个月以内。 早期听语复健对双侧性听障尤其重要2.3,在欧美先进国家,大多数医院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检列入常规检查。
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建议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听力筛检,最好是在出院前完成,针对未通过初步筛检者,必须做进一步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查4-6;紧接着,新生儿听力协会在1994年建议所有听障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被诊断出来,而且需在6个月大之前接受听能复健4。综上所述,足见新生儿之听力筛检是有其必要性的,尤其是对所谓听障高危险群之新生儿,听力筛检是一定要作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最后要提醒父母新生儿时期听力筛检正常,并不表示孩子从此听力绝对正常,因为有很多听障是渐进性的,也有许多后天因素会使原本正常的小孩变为听障,如中耳炎、脑膜炎,所以还是要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对声音的反应、对语言的了解,语言的发展以及是否有任何不寻常的举止,如左边来的声音反而转向右边去找,听电话一定只用一边耳朵听…等,如果有的话,必须即早请教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