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不做作业?”—语意是你是懒惰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命令和谴责。
“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一点也不自觉。”—语意是你是有奴性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贬低和批评。
“你不会有出息。”—语意你是没有希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挖苦。
“你是不可救药的笨蛋。”—语意你是智力低下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侮辱和谩骂。
“你不快做作业,你爸爸回来,我就告诉你爸爸。”—语意是你是叫妈妈失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
“你要是妈的好孩子就好好背诵课文。”—语意是你不是妈妈的好儿子,这是对孩子的情感敲诈。
“你好好学习,妈妈给你买李宁服。”—语意是你是不会好好学习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收买、贿赂。
“你要想看电视就把这张卷子做完。”—语意是你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这是和孩子讨价还价。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语言的最大的特点是消极、否定和伤害人。这些句子的中心意思是不尊重孩子。它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刺激和损害。当孩子一听到这样的语言时,大脑就立即产生恶性生化反应,即刻情绪就消沉下来了。
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语言的威力。假如我对你说:“你教子有方啊,怎么把孩子教得那么好!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你感觉怎么样?一定很舒服。因为你听了赞美的话,大脑立即就分泌了快乐物质,心情也愉快了。假如我再换个方式对你说:“你这人怎么这样无能,连教育孩子的办法都没有,像你这样管孩子,中国下一代算完了!”。听了这话,你还愉快吗?你肯定气愤极了。语言是互相传递信息的,不同的语言,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语言能左右人。积极的语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语言,必然产生消极的效果。商家不惜重金买广告词,为的是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推销它的产品,达到积极的效果。而我们呢?却从来没有很好地想过,说话随心所欲,尤其是对孩子,很少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我们每天都用说同一种语言对待孩子,那就是唠(m.tulaoshi.com)叨。你可知道,无休止的、无变化的,总是用消极的、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对待孩子,那意味着什么?那是无形地杀戮。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改变和孩子沟通时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要具有变化、而且是关爱的、积极的、有亲和力的,是儿童喜欢的。这样亲子沟通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家长养成了使用和悦的语言习惯,孩子也会向我们学习,最终熏陶出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特别是那些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有时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语言的语意违反了心理学原理。为了和孩子有效的沟通,改变我们平时使用的消极和不良的语言吧。
我们现在把上边的话变化一下,你看效果能怎么样。和孩子这样说话:
“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 ;“你还记得你4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能独立生活了。” ;“儿子,我总觉得你能干一番什么大事业的”。;“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的。” ;“在你爸爸回来之前,你作业做完了,他会非常高兴的,你们就有时间下棋了”。;“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背不下来,也是妈妈的好儿子。” ;“买李宁服穿,能增强你的自信,对你学习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呢?” ;“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安心,不然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也影响看电视的。”等等。我想,这些话孩子听了,肯定比听前一种说法要高兴,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产生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因为前一种是站在压迫、指责孩子角度,而后一种是站在关爱和鼓励角度,除此就是语言艺术的表达。
我不敢保证我们这样说话孩子就都听,但可以确信,这些语言比前面列举的那些消极的语言,有更好的积极效果。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你每天对孩子不断重复的积极语言:
“我看了一本说,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 –语意是妈妈我相信你是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关爱和督促。
“你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你很快就能独立了。”—语意是你有了责任感,这是对孩子的肯定和希望。
“儿子,我觉得你总能做一番什么大事业的。”—语意是你是一个有作为的人,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希望。
“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的。”—语意是你的学习潜力很大,这是对孩子的积极暗示。
“你爸爸回来之前,你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兴,而且你有时间和他下棋了。”—语意是我们都爱你,这能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在为他着想。
“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你背不下来,你也是妈妈的好。”—语意是你是可爱的好儿子,这让孩子觉得得到了的爱与自尊。
“买李宁服穿,能增加你的自信,对你学习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
--语意是我们永远支持你,这是高贵的购买动机,让孩子也充满自信。
“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能安心,否则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语意是我们一切都为了你着想,这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
每个家长都可以动脑筋,能创造很多孩子喜欢的语言。
怀孕期性爱 做OR不做?
Q:我的小宝宝终于来了,在惊喜之余,我们家的那位“大宝贝”可是有些烦恼,说是我们的亲密时光泡了汤,请问怎么办呀? A:在怀孕的前三个月,通常称之为孕早期,这个时期胎盘正在形成,胎儿的各器官正在分化发育,防止流产的孕激素分泌还不充分,因此最容易发生流产或先兆流产。这时最需要小心谨慎,夫妻生活是要绝对禁止的。其实夫妻间除了性爱,亲吻、拥抱,爱抚等这些同样是一种非常好的增进夫妻间感情的好办法,而且对处于孕早期的准妈妈没有任何伤害。比如,准爸爸轻轻抚摩着准妈妈纤细的手、给予浅浅的吻、在女性两腿之间摩擦等,这些都不会直接造成刺激,因此流产的几率也变小,彼此的感觉也会更好。 Q:怀孕期间,我和我老公偶尔也会做爱,而且我很容易出现高潮,但是担心这样会对肚子里的宝宝不利。请问孕期性高潮会影响胎儿吗? A:虽然一般女性在妊娠内性欲及性活动都逐渐减少,也有少数一些准妈妈在早孕期减少性活动,中孕期会增加,然后在晚孕期再减少。子宫在高潮时的收缩与分娩的收缩相似,而在妊娠最后三月,高潮可使子宫痉挛达一分钟之久,胎儿心跳同时出现减速。以往有习惯性流产,或有早产危险的孕妇应避免在最后三个月性交。 在中孕期及晚孕期腹部增大后,如果一定要做爱,可以改用侧身,面对面或男在女背后进入。但长大的子宫,在性交时受到阴茎的冲撞,可以引起腹部不舒服,要非常小心。尤其在妊娠最后一个月,胎儿的头可能已进入了骨盆,性交可能产生阴道及腹部不适,甚至造成早产,因此这时可以透过非性交的性活动保持彼此的亲密。 Q:我觉得吧,怀孕期虽然性爱不方便,但同时也少了很多顾虑,比如不必担心意外怀孕问题,那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任何束缚,进行最亲密的接触了呢? A:产科专家建议各位准爸准妈们,在妊娠4~7月的时候,在性爱最好也带上避孕套,以防子宫收缩而导致腹痛流产。男性的精液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进入女性身体后可经阴道吸收,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影响局部的循环,产生一系列反应,比如在女子受孕妊娠期,前列腺素对子宫将产生明显的收缩作用。故在性交后不少孕妇可出现腹痛现象。如果性生活过于频繁,子宫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就有导致发生流产的危险。 Q:我特别想问一下专家,如果选择在孕期里做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真的需要特殊的姿势吗?对不对? A:有些准爸准妈们担心孕期的性爱会伤害到未出世的小宝宝,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在子宫颈处有一些黏液抵御着外来的细菌侵害,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胎儿会受到伤害,通常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或在孕期和多个伴侣发生关系引起的。在子宫内流动的羊水也会保护胎儿,使它不被外界压力压扁。正常、健康的性爱不会导致任何问题。但是因为怀孕女性的大肚便便,在两个人亲密接触时还要注意姿势的问题。家长选择:早教机构OR幼儿园
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共同的愿望,那么哪种环境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呢?
下面就是一位家长询问的有关这方面的话题:
孙女士:我孩子今年2岁,想让他接受早期教育,请问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曹云昌,北师大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基会小脚印中心主任,回答如下:
亲子教育是近年来世界流行的一个新的教育观念,早教机构是随之而诞生。早教机构开展亲子教育是对于幼儿园办园理念与形式的一次创新,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不同的。
第一、教育的对象不同
幼儿园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早教机构其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而且首要的是家长。早教机构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能,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第二、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面向幼儿,以教师讲解、幼儿学习为主要形式。而早教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父母与宝宝在老师指导下一起游戏的方式,引导父母学会在游戏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进而掌握一套www.Tulaoshi.com科学的游戏方式,并通过这些游戏方法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早教机构更强调父母(看护人)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婴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第三、教育的目标不同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早期教育机构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科学的亲子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增进亲子感情的目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第四、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间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一个学期为一时段,每周一至周五在园。而早教机构的教学活动时间以3个月或更短时间为一时段,家长可带孩子定期参加早教机构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或2个小时,活动结束后就可离开。
推荐阅读: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早教机构? 在摇篮知识库中查看更多“早教机构”知识>>
上什么样的幼儿园?看看网友怎么说 在摇篮知识库中查看更多“幼儿园”知识>>
安抚奶嘴 买OR不买?
在欧美国家,安抚奶嘴几乎是每一个宝宝必备的用品,大约有80%的宝宝至少持续使用过数月。然而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常对它怀有心存疑虑,一方面害怕宝宝一直吸吮安抚奶嘴会造成嘴巴的“过度运动”,另一方面也担心宝宝对安抚奶嘴会产生“过分依赖”,更有少数家长担心安抚奶嘴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其实,这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安抚奶嘴的8大传言,剖析它们哪些有道理而哪些是应该破除的。
传言一:没必要给孩子安抚奶嘴。
事实:这个说法不科学。小宝宝,特别是新生儿,更需要安抚奶嘴的帮助。每当他们感到疲惫、烦躁或是试图适应那些对他来说新鲜有陌生的环境时,就需要许多特别地安慰和照顾。如果其他的安慰方法,如食物,晃动,轻拍他的背部,妈妈温柔的怀抱,温柔的音乐或歌声,都不足以平息他的烦躁,让他平静。就该考虑求助于安抚奶嘴了。小宝宝通常对安抚奶嘴的大小和形状很挑剔,所以在最开始的的时候,要多给孩子试用几个不同形状、大小的安抚奶嘴,观察孩子的反应,直到选到他满意的为止。
传言二:安抚奶嘴会使孩子形成乳头混乱,影响母乳喂养。
事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你的宝宝要比你想象中的聪明得多,他清楚的知道妈妈的乳头和塑料制品之间的差异。(通常,要等到孩子出生后至少三个星期,再给他使用安抚奶嘴)当小宝宝需要妈妈的照顾、安慰时,他会坚决的选择妈妈而不是安抚奶嘴。美国儿科专家Roy教授向我们解释说,关于安抚奶嘴会影响母乳喂养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恰恰相反地是,孩子得到安抚奶嘴后,很可能会促进母乳喂养。这是因为,安抚奶嘴使孩子形成自我安慰的行为,这样就能让疲惫的妈妈腾出时间来好好休息,比如好好的睡上一觉。让妈妈的身体从生产和喂奶所带来的疲惫中尽快恢复过来。
传言三:使用安抚奶嘴就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发育。
事实:专家认为,这种说法不全面。安抚奶嘴是否对孩子的牙齿造成损害,要根据使用的频率、程度、时间长短判断。如果你的孩子在只在一岁以前偶尔使用安抚奶嘴,那就不会影响他的牙齿的发育。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安抚奶嘴的狂迷者,总是让它不离嘴,那就要小心他的牙齿了:出牙的时间可能会比正常的晚,或是牙齿长得不整齐,以及出现两个牙齿重叠等现象。所以要让孩子正确使用安抚奶嘴,尽量让孩子在一岁以后不要再使用安抚奶嘴,可以为他选择其它的安慰物。
传言四:孩子对安抚奶嘴有依赖性,会很难把他们分开。
事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大多数的孩子到了6~9个月的时候会自己主动戒掉使用安抚奶嘴的习惯。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宝宝开始学习坐、爬等技能,他们的兴趣集中在伸手去抓东西时的快乐,这些不断增长的技能和控制能力已经让他们觉得很满足。于是安抚奶嘴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当你发现孩子有不喜欢安抚奶嘴的表现时,大多数孩子喜欢午睡和晚上睡觉时使用安抚奶嘴,并且很难让他放弃这种习惯.可以等到孩子稍大点再让他改掉这个习惯,最高不能超过2岁。>>>推荐阅读:如何帮宝宝戒掉安抚奶嘴?<<< 123“好家长”OR“坏家长”宝宝说了算
给宝宝制定各种各样的标准,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希望,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做了。如果宝宝令人满意,你的欢喜之情不溢于言表也难;反之,就会失望,甚至有时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可你是否想过,宝宝也会以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来衡量和要求爸爸妈妈呢?
宝宝眼中的“好爸爸”“好妈妈”
•漂亮的桐桐妈
关键词:良好的社会形象
桐桐:我最喜欢妈妈了!小朋友都说我妈妈长得好看呢!我妈妈可会穿衣服了,她还上过电视呢,她在电视里唱歌,还有人给她献花哦!
分析:宝宝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有意无意将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外表、身份、职业、地位等。与其说这是宝宝虚荣心的萌芽,不如说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进步表现。桐桐妈的漂亮正满足了桐桐的这种自我意识。
当你在努力塑造自己良好外在形象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同时,务必对宝宝的这种心理加以正确引导,以免宝宝步入盲目攀比的误区。
•不强迫睡午觉的阿良爸
关键词:尊重宝宝
阿良:我中午怎么也睡不着,睡在床上太难受了!可妈妈非得让我睡午觉,爸爸替我求情。我现在中午再也不用睡午觉了!爸爸真好!
分析:尊重是了解、发现宝宝的起点、培养宝宝健康人格和其他诸多美好品格的前提。尊重宝宝,不仅仅是尊重他的人格,而且要尊重他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以及对他采取与其身体心理特征相协调统一的教养方式。睡午觉对于阿良来说并不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而不睡午觉却让他感到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尊重宝宝的阿良爸当然会受到阿良的欢迎了!
•夜夜讲故事的然然妈
关键词:关心体贴宝宝
然然: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讲故事给我听。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一个故事都不会讲,我急得快要哭了。妈妈想的真周到,她专门从外地打电话给我讲故事呢!
分析:每个宝宝都有一颗敏感和善于发现的心,你给予他的爱,他会时时体会并铭刻于心,;反之,对他的忽视和伤害,他也会牢牢记在心里,并在一定的时候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然然妈就是在出差的时候,也念念不忘在女儿睡前给她讲故事,说明她无时无刻不将女儿挂在心头,然然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去爱她呢?
•陪玩的鼎鼎爸
关键词:愿意陪伴宝宝
鼎鼎:我知道爸爸平时很忙,但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一直陪着我玩。妈妈平时也有时间,可她宁愿跟人家打麻将也不陪我。
分析:宝宝总是希望你能时时陪着他吃喝玩乐,在大人的陪伴中,他满足了自己受重视的心理需求。因此,要想博得宝宝的认可和喜欢,陪伴他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了。不过,在陪伴宝宝时,也要注意一定不能陷入溺爱的误区。要知道,溺爱是对宝宝的一种不理智的爱,它会使宝宝最终迷失自己。
宝宝眼中的“坏爸爸”“坏妈妈”
•不讲卫生的莉莉爸
关键词: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莉莉:爸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抽烟,弄得家里到处都是烟味儿!他还乱扔臭袜子,害得妈妈跟在他后面收拾,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他有时候不洗(m.tulaoshi.com)脚就上床睡觉呢,好脏哦!
分析:宝宝的生活习惯常常是你的行为潜移默化的结果,很难想象浑身都是坏习惯的爸爸妈妈会培养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宝宝。但是,如果家庭中还有一个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爸爸或妈妈,那他(她)对宝宝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宝宝往往就可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念,进而会否定你身上的坏习惯。就像莉莉,在妈妈的影响下,她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不讲卫生的爸爸当然成了她眼中的“坏爸爸”了!
•“狠毒”的小鲁父母
关键词:缺乏科学的教养方法
小鲁:我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老是打我骂我,他们总是嫌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只要跟他们在一起,我就什么都不敢做,也什么都不敢说。我是不是他们从垃圾堆捡来的?
分析:对于许多年轻父母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简单粗暴对待宝宝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他们缺乏的是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学习并实践先进的育儿方法。打骂行为不一定能对宝宝的成长有什么好处,相反会实实在在地伤害宝宝的身体和心灵。
小鲁被打骂得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爸爸妈妈所生的了,他的爸爸妈妈怎能不成为他心目中的
“坏家长”呢?
•成天争吵的大丁父母
关键词:不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大丁:爸爸妈妈整天争吵,有时吵着吵着就会打起来。每次我都吓坏了,可他们看也不看我,只是不停地打呀打。我真的好怕!
分析:夫妻之间出现矛盾太正常了,只是处理矛盾方式不同,一部分夫妻会吵吵闹闹,而且当着宝宝的面。这种做法给宝宝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要知道,在一个争战不休的家庭里长大的宝宝,他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任感,很难给别人以宽容与理解,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许多年轻父母下班回到家里便开始忙家务,忽视了配偶及宝宝的存在,这种情况同样会给宝宝造成伤害。
•外婆嘴里的“坏爸爸”
关键词:宝宝会受他人意志影响
安琪:听外婆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爸爸嫌我是女的,打算将我送人呢,好在外婆不同意!外婆要我长大了别给他养老,我最听外婆的话了!
分析:婆媳、公婿等老一辈与年轻一辈之间、夫妻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他还不具备明辨事非的能力,对事情的好恶与评判往往来源于自己最亲近的人。此时,如果你将自己对他人的好恶强加给宝宝,利用宝宝的单纯报复他人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宝宝纯真的感情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外婆长期“恨爸爸”的教育中长大,爸爸不成为安琪心目中的“坏爸爸”也难!
如何成为宝宝眼里的“好爸爸”“好妈妈”
成为宝宝眼里的“好爸爸”“好妈妈”,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不信宝宝不喜欢你!
1.陪伴宝宝一起成长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爸爸妈妈,这是需要不断成长和学习的。
你首先要从内心接受自己“家长”的身份,只有接受了这个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履行起做家长的职责。
宝宝在不断成长,你同样需要不断成长,不断地学习和补充科学的育儿知识,根据宝宝的成长变化适时调整和更新自己对宝宝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以及培养教育宝宝的内容。你还要根据宝宝的喜欢,客观理性地调整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外在形象。
2.经常与宝宝交流
关心宝宝,首先是善于与宝宝交流。
只有不断交流,你才能进入宝宝的内心,了解他成长中的快乐和苦恼,了解他成长中需要你给予关注的事和对你的要求与喜好。这样,能融洽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利于你及时根据宝宝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3.为宝宝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宝宝成长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等外部环境,和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家庭气氛是否和睦、爸爸妈妈之间的教养态度是否一致等。
父母应常与孩子沟通
你有多久没和孩子聊天了?是不是忙着工作,一天难得和孩子说上两句话?你是不是还有那种观念——“孩子懂什么,不必跟他说太多?”“只要挣足够的钱,让他有吃有喝就行了。”那你就完全误解了,孩子更多的是需要你的从精神上给他以支持,哪怕只是一个手式,或天南海北的随便聊天,他也会很知足了。
人们因为不了解,所以会有许多误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非常需要安全感。面对空荡荡的家,他们会害怕;没有人了解他们,他们会难过。如果连爸爸、妈妈都不能听他们说说心里话,那么他们只好走出家门,到处面寻求同伴的安慰了。真的有那么一天,亲子疏远感已经形成,想要孩子再相信父母,要花更多的心为才办得到。
所以,为人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意见。让孩子尽情地与你言语交流,只有全盘了解他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拥有他的依赖与尊敬。万一有误解产生,也应该在事后寻求补救,及时化解,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