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逗孩子方法要不得

为什么而生而活

为什么而生而活

2015-12-12 20:40

大人逗孩子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逗孩子也要分怎么逗,逗的结果是孩子和大人都高兴,这才叫逗。如果逗的结果是大人一个人哈哈大笑,孩子却不知所措,那就不是逗了,是捉弄,这是大人对孩子所做的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如何对孩子说“不”?

  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保持独立性与学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选择与独立行为与家长的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你将如何引导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孩子”究竟要做到哪种程度呢?

  第一招:无声胜有声,道理“行”自明。

  妈妈带果果逛商场,果果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里全是喜欢与志在必得的神情。妈妈知道孩子还在长身体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妈妈说:“如果买了这双鞋,就不能再买别的鞋子了。”果果郑重表态,“只要给我买了这双鞋子,我什么鞋都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决地对孩子说“不”,一味的讲道理只会让果果不开心,并不能让她真正明白高跟鞋并不适合她。

  妈妈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说的话,买下了那双高跟鞋。

  第二天,果果上幼儿园,早早地就穿上了那双鞋子,还特意配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站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妈妈,你看我美吧。”

  妈妈说“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脚会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妈妈在果果的书包里悄悄塞上一双小布鞋。

  幼儿园里,果果很开心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时候她很高兴,但是在户外做游戏的时候,没过多久就觉得脚疼开始踮着脚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便一瘸一拐地苦着脸坐到旁边休息了。

  老师拿出妈妈事先准备的小布鞋帮果果换好,“怎么样,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点了点头,脸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妈妈来接她,果果看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妈妈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长,当孩子的选择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她没有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也没有长篇累赎地讲道理,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妈妈和老师适时地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通过“对比”进行“反思”,取得预期的结果。

  有的时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讲解的,在具体的行为与实践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选择不能说错,只能说是现阶段对她来说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孩子空间,让她自己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涉及“事与非”、“对与错”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选择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还是孩子的标准来衡量都是错误、负面的,那么处理方法又另当别论。

  第二招:事后沟通,意识最重要。

  壮壮妈妈最近很苦恼,壮壮四岁半了,以前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内向的小绅士,可是现在性格却很暴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跟妈妈下棋,第一局,妈妈让他赢了,他显得很开心。第二局,妈妈赢了,他立即摔了棋盘,大哭大闹起来。在路上看到喜羊羊电影的海报,也不管原来的计划是去做什么,就非要立即拉着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搞的妈妈很狼狈。

  听了妈妈的讲述,老师仔细回想了壮壮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认为壮壮自尊心特别强,虽然不爱表达,看起来很乖、很内向,但内心是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他觉得只有赢才能证明他的能力,一次失败就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情绪。自尊心强、不够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坚定,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反应激烈。

  面对壮壮的情况,当他大发脾气时,要对他暂时不予理睬,冷处理可以让他感觉到并没有人因此而特别关注他,从而停止哭闹。在他生气乱发脾气时,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要正面引导或转移他的注意力,通过亲近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不要出现,孩子一哭一闹一发脾气,家长就第一时间冲到孩子面前解决问题,嘘寒问暖,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今后遇到问题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家长关注。

  在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讲到不良行为的害处,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诉他哪里错了,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脾气发完以后还要道歉,还要继续做完。也不要一味批评,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

12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

  大人逗孩子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逗孩子也要分怎么逗,逗的结果是孩子和大人都高兴,这才叫逗。如果逗的结果是大人一个人哈哈大笑,孩子却不知所措,那就不是逗了,是捉弄,这是大人对孩子所做的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昕昕四岁左右的时候,性格已经非常大方磊落了,见到我和他爸爸的熟人或者小区里的邻居,都知道主动问好,一脸阳光的样子,特别招人喜欢,大家都喜欢逗她说话。以至于每次遇到熟人的时候,人家都不和我们打招呼,只和昕昕打招呼了,老远的,就有人招呼:“小昕昕,和妈妈去哪玩儿呀?”昕昕就说:“阿姨,去玩滑梯。”这时,那位阿姨走近了我们,摸摸昕昕的小脸,说:“哦,去玩滑梯呀,昕昕怕不怕高呀?”昕昕自豪地回答:“昕昕不怕,滑梯乖,不摔昕昕。”人家就说:“哦呀,昕昕真棒,连滑梯也喜欢昕昕。什么时候去阿姨家玩儿呀?”昕昕笑脸如花地说:“妈妈带昕昕就去。”一问一答地,两个人就互道了再见,我们呢,只是对人家笑呵呵地点了个头而已,但心里也雀跃得很。

  可是有一次我带昕昕出去玩儿,在小区里遇到了一位男同事。昕昕正在跑着玩儿,还没看到他,他就故意站在离昕昕很近的地方,昕昕跑着没在意,一头“撞”在他的腿上,吓了一跳,那个男同事就哈哈地大笑起来。昕昕很不满意,立刻跑到我身边让我抱。可那人意犹未尽,假装很厉害地说:“你爸爸回家了吗?”昕昕虽然有点生气,可还是大方地说:“爸爸加班。”那人就坏笑着说:“你爸爸才没加班呢,他骗你呢,自己出去玩儿了。”昕昕听了立刻语塞,转过头来紧张地看着我。我有些(m.tulaoshi.com)不高兴了,但也不好让外人难堪,就很认真地对昕昕说:“爸爸没骗昕昕,是在加班,一会儿就回来了。”然后,我赶忙礼貌地对那人道了别,带孩子走了。

  昕昕一直紧张,不停地问我:“妈妈,爸爸是出去玩儿了吗?还是骗我呢?”我对她说:“不是,爸爸哪能骗昕昕呢?”她就说:“那当然,爸爸才不会骗昕昕呢。”可这话明显没有底气。过了没一会儿,她又问我:“爸爸是不是骗人?”我只好又说:“爸爸从来不骗人的。”“那叔叔说……”“叔叔在逗你。”“叔叔骗人吗?”我无法回答孩子,因为无论我告诉她叔叔在骗人还是告诉她叔叔在捉弄她,都无益于她对成年人的喜爱,于是转换了话题,说:“走,我们回家给爸爸打电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回到家里拨通了爸爸办公室的电话,昕昕的担心才算放下。还好这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没再在她面前提,她也就不在意了。可是有些防不胜防的事就难免出岔子了。

  那时昕昕还在上幼儿园,我和她爸爸的工作都很忙,经常不是我要加班就是他要加班,甚至还免不了两个人都加班。这种情况下,昕昕被从幼儿园接回后,就难免得由我们中的一个带去单位。我这边还好,平时单位里的同事之间经常会说到教育孩子的事,大家都互相取长补短,思想上比较统一,对于不捉弄孩子这件事,也都有着共同的立场,可她爸爸那边就不太一样了。

  有一次,昕昕被带到爸爸单位等爸爸下班,晚上回到家里却出现了一件让我奇怪的事,那就是她禁止爸爸靠近我,甚至连坐在我身边都不准。睡觉的时候,昕昕不准爸爸在我身边睡,她爬到大床上,让她爸爸去睡小床。这个反常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她为什么不准爸爸睡大床,她着急地说:“那爸爸亲妈妈怎么办?”一句话说得她爸爸一脸的尴尬。

  好不容易把她哄睡了,我问昕昕爸爸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他想了半天,说:“也没什么,就是今天在办公室里玩儿,老张他们和她说了会儿话。”我问:“说什么呢?”她爸爸笑着说:“他们逗小孩子嘛,乱说。”原来,昕昕在爸爸办公室里被人问了很多问题,问她家里谁当家,户口本上写谁的名字,爸爸妈妈在家里吵不吵架,爸爸厉害还是妈妈厉害,甚至还问爸爸在家里亲不亲妈妈。昕昕被问得糊里糊涂,因为有些问题她也不会回答,比如谁当家。这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直把昕昕绕得迷迷糊糊,在回答爸爸亲不亲妈妈的时候,她就说亲。其实昕昕的回答是完全不设防的,在我们家里,三个人都很平等,谁值得表扬了,另外两个就全去亲他一下以示表扬,所以昕昕觉得爸爸亲妈妈或者妈妈亲爸爸就像爸爸妈妈亲昕昕一样正常。结果呢,那些人好像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一样哄堂大笑,最后还跟昕昕说:“以后不要让你爸爸亲你妈妈了,他一亲你妈妈,你妈妈就不和你好了,和你爸爸好了。”

  我气得火冒三丈,真替那些人脸红!用一个龌龊的心态来捉弄未通世事的孩子,简直太不道德了!“你为什么不制止他们?”我质问昕昕爸爸。看我生气了,她爸爸说:“人家逗孩子,我也不好说什么。你不要和我的生气嘛。”我平静了一下,对他说:“你们那里男同志多,互相之间开开玩笑不要紧,可昕昕是孩子,她不懂大人之间的玩笑,他们把这些玩笑开在孩子身上,就不是在逗孩子了,是在捉弄孩子,孩子被弄得这样莫名其妙,又被他们吓得害怕,以后都不敢和别人接触了,也不相信别人了怎么办?”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说过关于她爸爸想去北京工作,后来被我们放弃的事。这件事正好发生在那件事之后不久。虽然我已经对昕昕讲了爸爸不会抛弃我们,也放弃了让她爸爸去北京的想法,但她的信心仍处于不坚定期。现在又发生了这件事,这让我很不安,所以昕昕的思想工作我还要做。

  第二天,我就这件事和昕昕谈了一会儿,我对她说:“你想啊,昕昕每次亲了妈妈以后,妈妈会不理爸爸吗?”昕昕摇摇头。“那爸爸亲了昕昕以后,昕昕会不理妈妈吗?”昕昕又摇摇头。“那爸爸亲了妈妈以后,妈妈有不理昕昕过吗?”昕昕还是摇头。

  我告诉她,每一家人都有自己相亲相爱的方式,就像楼上的阿姨每天都比她家的叔叔早下班回家,她把饭做好就去小区门口等她家的叔叔回来,可在我们家,爸爸妈妈就从来没这样过。同样的,在爸爸单位的张叔叔家里,相亲相爱的方式也不一样,也许张叔叔从来也不亲他家的婶婶呢,人家用的是其他的方法。可是张叔叔不知道我们家是什么样的,所以他就假装想了一下,没想到完全想错了,我们家才不是那样的呢!

  我这番努力,用我认为昕昕能够理解的语言所讲出的道理,昕昕看上去好像听懂了,但也好像有些绕,她并不太懂。好在她弄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妈妈不可能因为被爸爸亲了一下就不理她,我们家以前就没这样过,以后也不会。所以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从那以后,我们尽量避免让昕昕去爸爸单位,如果我实在不能抽身去接昕昕,他不得不把昕昕带去单位,也要事先表明立场,不许他们再逗弄昕昕。虽然这样做看上去有些得罪人,但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起来,这是微不足道的。

  成年人利用孩子对自己盲目相信的心理,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弱点,故意取笑或者捉弄孩子,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相反的,他的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耻辱感和恐惧心理。

  “逗”孩子和“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是成年人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出发与孩子开玩笑,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而“弄”是以成年人自己的快乐为前提,从成年人自己的心理高度出发与孩子开玩笑,这种玩笑是孩子所不能理解与接受的。

  受到别人捉弄的孩子,不仅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也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比如大人捉弄孩子,让孩子说一句在大人看来很可笑的话,孩子说了之后,大人们心满意足地哄堂大笑,这就会让孩子感到很迷惑,我说的是实话呀,为什么笑话我呢?接下来他就会想,看来说实话会被人笑话,那以后不说实话了。你看,这就会让孩子学着撒谎。有的孩子会想,大人真讨厌,人家说的是真的,竟然笑话人家,我再也不理你们啦!这就让孩子对大人有了不信任的心理。也有的孩子被别人捉弄后,在大人们的笑声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错什么了吗?他们为什么笑话我?真可怕,以后要躲得远远的了,躲得远远的就没有人会问这些问题,让我出丑了!这样,孩子就会害怕和别人相处,进而变得孤僻,不容易和其他人相处。

  我们在家里也经常逗昕昕开心。比如她爸爸就经常会和她玩儿变魔术的游戏。拿一只昕昕的小袜子或者小玩具,在手里显摆显摆,然后假装故作声势地左摇右摆,左摸一下右抓一下,趁昕昕没反应过来,不定摸哪的一下就把东西塞进了什么下面,然后再故意左右抓几下,最后大喊一声“变”,张开手,什么也没有了。这让昕昕很好奇,怎么会没了呢?“爸爸你把它变哪去了?再变回来行不行呀?”昕昕惊奇地问。“好吧,那就再变回来!”爸爸说着就故作声势地左摇右摆、左摸右抓,最后“变”回来,皆大欢喜。没过多久,这个猫腻就被昕昕识破了。原来,她每次都细心地观察着呢!她疑心爸爸是把东西藏在哪了,然后就翻来翻去地找,她爸爸就继续用不同的办法转移她的视线,趁机再把东西转移,最后被昕昕捉住,把爸爸扑倒在床上,两个人哈哈大笑,我看了也哈哈大笑。

  其实这样的玩笑挺好,孩子既开心,又细心地观察,还动脑筋想问题,和爸爸斗心智,最后把假相彻底揭穿,不仅自己有成就感,还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观察能力与灵活动脑的能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逗”,而非“弄”。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对于“捉弄孩子”的行为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他看来,和孩子玩儿是一种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所以我们都要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别人的孩子,都不要捉弄。逗孩子不仅仅只是和孩子玩儿这么简单的事,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德行教育,也是成年人的德行体现。

  特别提示

  成年人利用孩子对自己盲目相信的心理,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弱点,故意取笑或者捉弄孩子,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相反的,他的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耻辱感和恐惧心理。

捉弄宝宝后果很严重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过年那几天,特特妈带着三岁的特特走亲访友,聪明可爱的特特赢得了长辈们的喜爱和夸奖,大家都争着抱他和他玩儿,一位爸爸的好友很喜欢特特,他一会儿挠特特痒痒,一会儿又拎着特特的胳膊让特特的身体转起来,特特开始高兴得咯咯直笑,后来这位叔叔干脆和特特玩起了头倒立,抓着特特的双脚,猛的一提,把特特提到了半空中。特特平时的胆子就很小,被叔叔这么一拎,吓得哭了起来。特特妈赶紧过来哄孩子,哄了好一会儿特特的情绪才平稳下来,可是他却怎么也不让那个叔叔抱他,弄得叔叔很尴尬,本来是想让孩子高兴,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能见到,大人见到可爱的小孩子总想逗孩子玩儿,但是有些时候大人的逗常常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虽然孩子小,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的神情却分明表现出来他们不喜欢这样。教育专家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中提到,“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场景:

  一、很多大人喜欢用小男孩的小鸡鸡逗孩子,用手做出剪刀的样子吓唬孩子要剪掉小鸡鸡,看到孩子害怕的样子,大人会高兴地笑起来。

  二、总问孩子你是跟爷爷奶奶亲还是姥姥姥爷亲,跟爸爸亲还是妈妈亲。家长不应该为了强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问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发问只会给孩子埋下投其所好、学会撒谎的种子。

  三、孩子正玩儿得高兴,大人却凑过来打扰孩子,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大人会乐得哈哈大笑。

  四、挠痒痒逗乐。有些人喜欢挠痒痒来逗孩子,这种被动的让宝宝长时间笑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幼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意识,他可能会很难受,但却无法表达出来,而且宝宝笑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缺氧,甚至窒息。

  五、给孩子某个东西,不会痛痛快快的给,而是提条件,或者骗孩子东西飞了,孩子急得哭了,大人才会把东西交给孩子。

  六、有时孩子的妈妈离开一下,大人们就会吓唬孩子,妈妈不要你了,妈妈走了。孩子就会着急四处要妈妈,甚至大哭。

  对于这些常见的场景,教育专家说,成人觉得这很好玩儿,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宝宝受捉弄后,家长要及时疏导宝宝的负面情绪

  怎样判断宝宝受了捉弄?宝宝受了捉弄家长该怎么办呢?

  教育专家说,凡遇到孩子被大人捉弄,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面对事情的反应也不一样,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受了捉弄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和反应来判断。比如孩子因为被捉弄突然变得不开心,受到惊吓后害怕某样事物,出现反抗或退缩行为,甚至哭闹,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时,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宝宝疏导。比如害怕被剪掉小鸡鸡的小男孩,妈妈可以告诉他,叔叔不会剪宝宝的小鸡鸡,他在和你开玩笑,如果你害怕,叔叔以后不会和你开这样的玩笑了。这样讲,既消除了孩子的顾虑,又缓和了气氛,不会让朋友尴尬。如果有些人特别喜欢捉弄孩子,那么家长带孩子出去的时候要尽量回避这些人,免得给孩子带来伤害。

  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捉弄孩子不仅仅会让孩子不舒服,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身健康,因此希望大人们在给孩子玩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开心而伤害到宝宝!

6招快速把孩子逗开心


  “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性格开朗,有乐观稳定的情绪,这非常有利于其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乐于探索,好奇心强,会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宝宝爱笑成儿童智力开发关键

  专家认为笑是测量孩子智慧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常的孩子生后4~6周就会对妈妈微笑,而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到3个月还不会笑。由此可见,笑对孩子有多么重要。

  会笑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种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会专注地看着逗他的亲人,模仿并学会以微笑应答。这种微笑和孩子睡觉时面部肌肉收缩而呈现的&ldqtulaoshiuo;笑脸”不同,这是一种和大人之间的交流,是对大人逗笑的回答。

  宝宝笑脸和智商成正比,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到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

  让宝宝连续补铁,一般严肃表情会逐渐消失,出现愉快的神情。因此,宝宝的笑脸还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荧光屏”。

  如何让宝宝笑

  我们建议父母要多和婴儿交流,最早的交流是眼神的交流,当然逗笑也是早期交流很重要的方式。在逗笑的过程中,有你的笑脸、眼神和声音同时给孩子丰富的视、听刺激,同时还给了孩子模仿笑的机会。孩子笑口常开表达了他快乐的情绪,此时他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心智的发展。

  以下是简单轻松的逗笑方式:

  1.躲猫猫

  大人在宝宝面前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突然把手拿开,并发出“喵--”的一声,宝宝会很惊奇,接着便会发出笑声。

  2.做鬼脸

  尽可能的给宝宝做可爱、有趣的鬼脸,宝宝看见爸爸妈妈做的鬼脸后,就会开怀大笑了。要是能加上各种有趣的动作,效果就更好了。

  3.怪腔调

  说话时故意拿腔拿调,动作夸张,表情丰富,会让宝宝一直盯着你看,说不定就会露出一个小笑脸。妈妈弹舌头发声,爸爸吹口哨或打响指等声音都会让宝宝很喜欢。

  4.斗牛士

  和宝宝头对头,轻轻地顶来顶去,然后嘴里说:哞哞....。。假装是两头牛在打架,宝宝会觉得很有趣。

  5.骑大马

  坐在沙发上,让宝宝坐在自己大腿上玩骑大马的游戏。上上下下的小颠簸会让宝宝笑出声。

  6.抓手帕

  用手帕或者毛巾举到宝宝触手可及的地方来回摇晃,吸引宝宝来抓,就要抓到时妈妈赶快抽离。如果一旦宝宝抓住了,就会“咯咯咯”地笑出声。

  注意:逗宝宝笑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以后,否则宝宝太兴奋,会吐奶的。

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逗孩子玩

  很多人喜欢逗宝宝,多是出于对宝宝的喜欢与善意。不过,大多数过分热情的"宝宝粉丝"并不太细心,逗宝宝的时候可能不小心伤害了宝宝的健康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实在令妈妈们大伤脑筋。拒绝吧,好像有点伤和气;由着他吧,又担心对宝宝有影响。真是左右为难,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逗孩子玩呢?

  一、面对:强摸、强抱、强吻、索吻

  宝宝可爱粉嫩的肉脸、笨拙呆萌的动作,让人一看心生爱怜,忍不住伸手捏一下,甚至一些过分热情的"宝宝粉丝"会来个熊抱、强吻……如此零距离逗孩子,就没想过如果成人携带病菌可能会将病菌传染给孩子?化妆品等有毒品也可能危害孩子?想想都觉得可怕,保护好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在心中默念五次"孩子只许看不许摸"之后,勇敢地拒绝别人逗孩子吧!  【"优雅拒绝"技能Part1】  1、直接拒绝。  如果是熟人,这招应该更直接了当,可以说"请不要老捏/抱宝宝,这样会不卫生耶!";  2、婉转拒绝。  如果不太好意思,可以用和善的以宝宝的口吻对他们讲"谢谢爷爷奶奶这么喜欢我呀,但是捏多了会流口水就不好看啦!";  3、转移注意力。  要将宝宝从别人视线中转移才可能免遭"毒手",例如可以在别人的一通赞美之词说完后,就把宝宝的脸转向自己:"来,阿姨说宝宝长得胖呢?妈妈来看看胖不胖啊!"

  二、面对:美食的"诱惑"

  亲人朋友们吃东西,看到宝宝可爱也非要给宝宝尝尝,可是有时候那些东西都不适合宝宝吃。而且,宝宝小,抵不住美食诱惑啊,很容易"傻乎乎"地尝一口。这下可急坏了旁边的妈妈,说不要吧,别人还以为是客气硬要塞给宝宝吃。  遇到这样过分热情、过分客气的亲朋,真让妈妈很无奈,这个时候妈妈们别不好意思,发挥你们的小宇宙,快想出各种类型的理由搪塞过去吧!  【"优雅拒绝"技能Part2】  1、经典派理由:"宝宝这几天有点咳嗽/喉咙不好/上火呢!"  2、婉约派理由:"自家宝宝还小不适合吃"、"宝宝是刚吃好饭出来的"、"宝宝现在还小,我们还没有让他吃这些零食呢。"  说这些话之前,最好先代宝宝先谢谢人家的好意,然后用温和的口气告知,多数情况下其他家长也是了解和认可的哦!  3、代收派理由:"宝宝现在不饿,待会儿吃。"  实在无法拒绝的热情,妈妈们可以先接过别人的食物,然后说"宝宝现在不饿,待会儿吃。"这样可以优雅地将食物带回家再作决定,挑选宝宝可以吃的吃,宝宝不能吃的就直接自己吃或者其他家人吃了。

  三、面对:挠痒痒逗笑

  如果是宝宝父母的熟人,特别喜欢跟宝宝做亲密的肢体接触:抓痒痒。能够一直看着宝宝开心地发笑,是作为父母最欣慰的事情。通过与宝宝的肢体接触或者情感交流让宝宝自然地笑,这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通过挠痒痒这种方式让宝宝被动地长时间地笑则是不可取的。  这么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意识,如果笑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缺氧,严重的甚至窒息,这个担心不无根据。如果宝宝是主动笑的话,身体的条件反射会让宝宝有节制地笑,不会产生缺氧这种现象,但"被迫"一直笑就十分危险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情况,千万不能逗宝宝笑,就是在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导致食物直接呛入食管,非常危险。  【"优雅拒绝"技能Part3】  1、直接说吧。"哎哟,这样子跟宝宝玩,太危险了!(接着把可能造成的影响讲清楚)"  2、如果觉得还是太直接,来点婉转吧!"哎哟,这样子跟宝宝玩,他可能会累了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游戏,要不我们试试看……"(然后推荐一个危险系数低的小游戏)

  四、如何正确的逗宝宝呢?

  适当逗玩宝宝,可以锻炼其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促进身体发育。但是过分逗乐宝宝带来的健康和心理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逗宝宝,最好的方法是逗宝宝笑。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性格开朗、有乐观稳定的情绪,这非常有利于其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乐于探索、好奇心强,会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专家最推荐的5个逗乐宝宝的小游戏有】  1、躲猫猫  大人在宝宝面前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突然把手拿开,并发出"喵~"的一声,宝宝会很惊奇,接着便会发出笑声。  2、做鬼脸  尽可能的对着宝宝做可爱、有趣的鬼脸,宝宝看见爸爸妈妈做的鬼脸后,就会开怀大笑了。要是能加上各种有趣的动作和声音,效果就更好了。  3、怪腔调  说话时故意拿腔拿调,动作夸张,表情丰富,会让宝宝一直盯着你看,说不定就会露出一个小笑脸。妈妈弹舌头发声,爸爸吹口哨或打响指等声音都会让宝宝很喜欢。  4、斗牛士  和宝宝头对头,轻轻地顶来顶去,然后嘴里说:哞哞~假装是两头牛在打架,宝宝会觉得很有趣。  5、骑大马  坐在沙发上,让宝宝坐在自己大腿上玩骑大马的游戏。上上下下的小颠簸会让宝宝笑出声。  【温馨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在逗宝宝笑的时候,切忌不要在宝宝刚刚吃完奶之后,否则宝宝太兴奋,会引起吐奶哦!

九种逗孩子方法要不得

9种逗弄孩子方法不要用

  未满周岁的宝宝极其可爱,总能惹来家人、朋友一番逗弄,当然宝宝也乐得开怀、全家呈现一片祥和景象。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宝宝毕竟还很脆弱,能否经得住成人的这些游戏呢?以下几种逗弄方式大家应尽量慎用:

一、抛宝宝

  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二、坐飞机

  双手分别抓信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会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三、转圈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四、中弹

  让宝宝张开口,向宝宝口内投花生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五、拔萝卜

  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


六、过多逗笑宝宝

  适当地逗逗宝宝,既可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宝宝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觉,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七、触摸生殖器

  有一些大人喜欢用手去抓摸小男孩的生殖器逗他乐,这种逗乐方式不但不雅观,还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有可能使宝宝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加上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粘膜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会侵入宝宝尿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

八、乱捏鼻子

  在日常生活扣,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 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九、扯宝宝面颊

  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Tulaoshi.Com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这样的孩子会好吗

网友提问
请问夫妇两在并不开心的情况下完成同房,如果怀孕,这样的孩子会好吗?或者该如何处理?谢谢!

丁辉回答
现代健康观念是人要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如果在不良情绪影响下进行性的接触并受孕,可直接影响体内胎儿的发育,并可能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心理素质的发展。一个人应适度的表达情绪,不应使不良情绪维持较长的时间(3个月至半年以上)。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九种逗孩子方法要不得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九种逗孩子方法要不得

“三憋”要不得

冬季养生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三憋”要不得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冬季最要不得的6种防寒方法

冬季 健康 健康常识
冬季最要不得的6种防寒方法

奢侈育儿要不得

早教 宝宝健康
奢侈育儿要不得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7种准妈妈孕期同房要不得

怀孕
7种准妈妈孕期同房要不得

8种情况受孕的宝宝要不得

孕前准备
8种情况受孕的宝宝要不得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谁让爆米花变成坏人?

谁让爆米花变成坏人?

新妈妈值得收藏的几条建议

新妈妈值得收藏的几条建议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