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抑郁指数偏高

叮咚52812

叮咚52812

2015-12-12 20:10

父母要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

虎妈错了?高压下孩子更易抑郁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8日报道,德西蕾·秦(DesireeQin)教授进行的两项研究表明,与虎妈的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所纽约顶级中学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比那些较少受到压力的同龄人要更焦躁些。

  秦教授在接受《纽约每日新闻》采访时说:“蔡美儿认为,西方孩子不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当父母给孩子施加很多压力时,孩子们的快乐就不多。”

  报道说,秦教授认为成功和快乐之间并不一定互相排斥。在虎妈备受争议的书出版之前,秦教授就在入学要求极为严格的史岱文森高中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报道称,在这所顶级学校的华裔美国学生虽然成绩优秀,但却不断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一名学生说:“她(妈妈)总喜欢说:‘你必须取得高分’、‘你必须好好做功课’……他们不停地说学习、学习。”

  另一名学生说自己的父母“害怕失败”。“如果我一门功课没考高分,他们就会认为:‘你要被退学了,你将变成一个会做出吸毒等此类事情的坏女孩’。”这名学生说。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tuLaoShi.com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为何这样逼孩子:家长要摆脱焦虑

   “自身已很难再有发展,孩子是全部的希望”

  黄珊与老公都不是北京本地人,在北京打拼近10年,为了能让7岁的女儿接受好的教育,他们舍弃了很多。家距学校太远,他们先买了车,又就近租了房,夫妻俩每月共有15000元左右的收入,除了日常的生活开销,近8000块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其实完全不必那么多,自己享受一下多好啊,但是为了孩子可以适应将来的发展,以后有个好的未来,我不得不放弃。”

  在黄珊的包里,永远都会带着一张课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孩子课外班的时间地点。

  这位34岁的妈妈,目前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我自身已经很难再有什么发展了,现在孩子就是我的全部希望。”

  于是,带孩子赶场上课外辅导班成了她一项比工作还重要的内容。“除了周一,别的时间我都需要带孩子去上课外班。” 比如,每周二到周五,孩子都要上课外的数学和英语辅导班。

  孩子的学习效果如何呢?

  刚开始,孩子还兴高采烈,说是再去学校上课,能轻松回答出老师的所有问题。但是后来随着辅导班难度加大,孩子对学校讲的失去了兴趣,认为太容易,不想学。作为家长,黄珊非常矛盾,逼孩子又不忍心,不去管又怕这样下去对孩子不好。

  但是,看着别的孩子都是这样学,黄珊也不得不下定决心,“我孩子也必须这样。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长大了对她也有好处。”

  “不想加压,但孩子主动要求,挺纠结”

  宁宁的爸妈都是教师,在北京海淀区某中学任教,孩子在海淀的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二。在很多人看来,这很值得羡慕,至少在家庭教育和孩子上学问题上能够比其他家庭有优势。

  作为教师,宁宁妈妈说:“其实我并不看重孩子的名次。”

  宁宁爸爸也担心,“过重的学习压力会造成自信心不足、心胸狭隘的性格,同时对孩子能力的养成不利。”

  可是,宁宁却很担心考试排名,每次排名靠后了,他都会觉得很丢人。目前学校课程很紧,孩子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于是考试成绩成了孩子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能影响孩子自信心的事。为了能够保持优秀的成绩,孩子甚至主动提出借助课外辅导来提高学习成绩。

  宁宁妈说:“我并不赞成找课外辅导,成绩想优秀就要找辅导,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会缺乏独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缺乏执着的韧性,进入社会后,更容易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受挫。我们都想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努力、独自成长,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去寻求外力帮助。”

  她的说法得到宁宁爸爸的赞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学校的培养主要与智力有关,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种模式化的教学上,孩子将来的情商、逆商、德商、心商去哪找呢?”

  然而,孩子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参加课外辅导,这似乎也不是无理要求,做家长的怎么办呢?面对孩子的要求,宁宁的爸爸妈妈“挺纠结”。

  “我替孩子选择了屈服”

  “孩子,我了解你的渴望,理解你的心情,然而现实让我们不能放松。调整心态,提高效率!自己挤出时间玩吧!”豆豆妈妈这样跟孩子说。

  豆豆妈妈说:“我不是一个面对现实敢拿孩子将来做赌注的妈妈,也不是一个特立独行有自己明确而执着的教育方法的妈妈,当小升初的洪流袭来,当升学压力大山般压来时,我替孩子选择了接受,选择了屈服。”

  眼看着孩子两个月后就要面临小升初的抽测,三四个月后就要升入六年级,一年零两个月后就要小升初……豆豆妈急死了,只有一个方法:给孩子报了一堆课外辅导班,让孩子努力加油。

  “其实我也不想做这样的决定。自从报名参加辅导班后,孩子的悲惨生活开始了,每天除了正常上学外,还要上一堆的课外班,周末更别说了,奔波于各个培训学校。”豆豆妈说。

  其实孩子有多累,作家长的都看在眼里,他们也很心疼。可是豆豆妈妈也很无奈:有的家庭可以选择送孩子出国,有的家庭的孩子不愁未来的工作,但是她家只有这一种办法,不去逼孩子怎么办?“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有淡泊明志的情怀,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态度,但是当前必须先让他考上一所好学校。”

  淮安

  孩子赖床不起父亲怒而报警【新闻背景】

  几天前,江苏省淮安市区一名初三学生因赖床不起,他的父亲情急之下便拨打报警电话,请派出所民警前来帮忙。

  据了解,当天早晨6:20左右,淮安市健康路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接到一居民报警电话,称已经到了儿子平时起床时间,可他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说服儿子起床,只好请民警帮忙。

  民警来到报警人所居住的市中心某小区家里时,小孩见到了民警就急忙“告状”,称他的父亲还没有到起床时间就掀他被子拽他起床,想要父亲道歉。

  这位家长称,14岁的儿子是该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每天早上都是他负责叫儿子起床。可当天早晨,当他像往常一样来喊儿子起床时,儿子一会儿说喊早了,一会儿又说天太冷,就是不愿意起。眼看上学快要迟到了,着急的父亲便掀开被子想强制儿子起床。谁知道儿子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跳起来站在床上跟他大吵大闹,就是不穿衣服。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动起手来。家长在情急之下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出警的民警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父子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而且上学也已经迟到,便只好将他们都带回派出所进行疏导。随后,孩子的母亲闻讯也从单位赶到派出所,对这对父子进行劝解。直到上午10点多,孩子才在母亲的陪同下离开派出所前往学校。

  据民警说,从这对父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处于升学阶段的孩子平时承受着较重的学习负担,周末可能还要参加补习班,心理压力较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相关人士建议,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注意好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别把你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专家支招】

  家长要摆脱教育焦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家长特别担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总是想去预防或者提前解决孩子将来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会带来一定的焦虑。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当年没有达成的目标也会寄望于孩子。可控制孩子不可能那么容易,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自身的焦虑、希望的寄托,加上攀比的心态共同组成了家长的“愁”。

  有几个方法可以减轻这种“愁”。

  首先,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毕竟只有少部分人的成绩能进入班级前列,家长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现孩子的优点。

  其次,建立平等的代际关系。关系大于教育,家长应该学会了解孩子的需求,更好地沟通。

  再次,转变观念。家长应该学习孩子成长的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幸福莫跟分数挂钩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刘晔萍:一位学生能不能教好,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第一件事情应该是玩耍。如果对于玩耍,家长能够做很好的设计,对孩子来说,也是学习。比如,在玩耍中,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观察、如何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引导孩子带领周围的孩子一起玩,培养团队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这个过程的训练,和成绩无关。

  只是现在,从小学到大学,评价教育的标准,都是考试的分数。成绩的好坏,成为学生成功与否的代名词。按照这个逻辑,孩子的幸福感便也和分数的高低挂起钩来。

  家长首先要教给孩子的是做人、做事,而不是成为一个被成绩决定的人。

  别老跟最优秀的比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教授 沃建中:对于孩子的培养,我觉得至少有以下4方面值得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寻找自己未来的目标。

  第二,要更多地给孩子自信。孩子的自信来自于家长的鼓励。如果孩子考试考得不太好,家长不要一味批评。如果孩子做得不错,有进步,要多鼓励。家长要引导孩子纵向比,而不是横向比,别一味把自己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比。

  第三,要给孩子更多决策的空间。有时即使决策是错的,也该让孩子去尝试。

  第四,从学校来讲,要做好因材施教。课堂教育目标应该放在成绩中下生身上,让学生整体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有很多实验证实,这样做,开始课程进度可能会慢一点,慢慢地原本跟不上的学生就跟得上了。老师应该相信:任何人都具有学习的能力,能够学好基本的课程。

  (人民网熊旭、林露整理)

  童年过了哪里寻找【孩子说】

  @宁宁: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家。现在我更喜欢学校。

  @汀汀:难道我每天只能学习不能干别的?让我成为书呆子,是吧?

  @达远:我要自己狠狠地闷几脚足球!

  @小山山:我知道抽测的重要性,我也知道小升初的形势严峻,可是我还知道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长大后去哪里找呀!

  身陷其中无能为力【家长说】

  @家长:教育环境有多残酷?但凡有孩子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体会一些,然而身陷其中,难以超脱。

  @一位母亲:都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早6点30分出门,回家吃过饭休息一小会,做作业复习直到10点30分睡觉。德智体美劳,哪一项不重要,只会x+y,其它几项都欠缺,怎么行?我们小时的教育,比现在更真实……真的希望孩子快乐,我无能为力。

  @中学生家长:我的孩子很善良,爱帮助人,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又有生活自理、做事的能力,就是不愿读死书,成绩不好,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差学生。当前的中考、以后的高考,对他可能都是打击,难道这样的好孩子就没有出路?

  家长负有很大责任【网友说】

  @欣颖:孩子苦,别老往别的方面上去说三道四,其实家长有很大的责任,怪就怪“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问题出在家长。如果都不去参加课外辅导班,那些辅导机构不就没事做了吗?我的孩子就从来不参加任何辅导班。

  @ 冷眼:跟风地给孩子报特长班、补课。孩子们一个个小脸蜡黄,小小年纪戴着眼镜,佝偻着背着20多斤的书包每天两头不见太阳地穿梭于学校与家之间。我想如果是我也烦透了。

  @ 何忠平:把孩子们灵性都给扼杀了,变成没有激情的书呆子,对学习充满厌倦,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散性没有了,民族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 小李飞刀: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问题,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是受害者,社会上存在着一股浮躁的情绪,不知道培养出那么多书呆子有什么用,悲哀啊!


别急着帮助孩子

我试图帮助父母们步入婴儿的世界:一个新生儿就像一个外国来的旅行者。我告诉他们去想像一下自己旅行在一个陌生但新奇的土地上,景色很优美,而且人们热情好客——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中看到热情友好的表示。但是想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恐怕就会有些麻烦了。

你走进一家餐馆询问:“请问浴室在哪里?”然后你被领到一张餐桌前,一盘意大利面条被推到你的鼻子下面;或者情况恰恰相反:你正在寻找一餐美味佳肴,却发现自己被领到了卫生间门口。

 观察你的宝宝别着急帮他

 这就是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们所感受到的。不管他们的房间被装饰得多么漂亮,他们的父母是多么慈爱,但是宝宝们却被他们所不理解的陌生感觉所包围着。宝宝们惟一的交流方法(他们的语言)就是哭喊和挣扎。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记住:宝宝们生活在他们的时间中,而不是tulaoShi.com我们的。除了那些学龄儿童,大多数婴儿的成长并不是遵循精确的时间表。父母们需要守候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逐渐成长,支持他们,但记住千万不要刚一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就冲过去“解救”他们,要控制你的冲动。 123

中国儿童抑郁指数偏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项针对北京和广州儿童心理的比较测试最近有了初步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北京儿童抑郁指数总体偏高,而广州儿童则较多的表现出攻击行为。专家分析后指出,缺乏父母亲情是两地儿童产生不良情绪的主因。

而家庭结构的不同导致了两地儿童不良情绪也有所不同。

童话测出孩子心底的秘密

此项测验是刚刚引入国内的心理测试方法,简称FTT。负责该项研究的博士生李育辉向记者介绍,与传统填表做题方式的心理测试不同,在FTT中儿童不会感觉到测试的存在,测试者通过观察儿童对不同童话故事中卡通形象的反应,可以掌握儿童性格的各个方面。而这项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帮助家长发现儿童心底的秘密。

FTT测验适用于6岁至12岁的儿童,他们在一间安静且气氛轻松的屋子里,对着童话故事中的卡通形象,一名心理测试师向一个孩子提着不同的问题。在45分钟的测试后,测试师将对照一个客观的标准,可绘制出一条包括有29个人格变量的曲线。这条曲线将反映出儿童全面的性格状态。

两地儿童普遍缺少父母亲情

李育辉介绍说,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根据对已经调查的324名北京儿童与100余名广州儿童的测试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两地儿童较为普遍的缺乏父母亲情。而反映到测试数据上,两地儿童却表现出不同的不良情绪倾向。北京儿童较多的表现为抑郁情绪指数较高,而广州儿童则较多表现出攻击行为倾向。

李育辉分析说,由于目前城市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同时外出工作,减少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调查显示,两地儿童都表现出较高的情感需求。但这些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满足。李育辉表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一系列的情绪问题,抑郁便是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她说,深入调查后还发现,与北京儿童不同,广州儿童在亲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倾向。她分析说,这可能与广州一种典型的家庭结构有关。参加调查的不少广州儿童的父母都同是做生意的,对子女照顾较少,一般由家中老人负责带孩子。这种更加缺乏与父母交流的家庭结构导致了儿童出现较多的攻击行为倾向。她解释说,出现攻击行为,这也是儿童情感得不到满足进行自我防御的1种方式。

中国儿童抑郁指数偏高

在中国与希腊合作进行的跨文化儿童心理比较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324名中国儿童与538名希腊儿童进行了对比。发现与希腊儿童相比,北京儿童有更多的情感需求、物质需求和抑郁情绪。

这项比较研究还发现,中国儿童在总体上具有更高的归属需求,这表明中国儿童更重视集体关系和同伴之间的交往。李育辉指出,众多的研究证明,生活在强调个人需要和成就文化中的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人,如美国。相反,生活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同伴和国家。

嫉妒缘于没有兄弟姐妹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研究人员还将中国儿童的数据与国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参加测验的中国儿童在嫉妒测试中得分也较高。对此,李育辉博士解释说,这可能与目前独生子女的现状有关。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儿童的嫉妒最初大多是针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并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克服。中国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与国外儿童相比,他们可能无法顺利地学会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从而在同伴关系中出现更多对异性的关注和源于对同性的嫉妒行为。

据悉,目前这种童话故事测验法(FTT)还在进一步的推广之中,研究人员希望在培训了足够的测试人员后,将这项儿童心理测试研究推广到全国大中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希望能对中国儿童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提出有效的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准备基础。

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0-3岁宝宝的成长

  0~3岁,这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要知道,他的成长你可不能仅仅是旁观者。在下面这些最佳的时间里,去参与、去倾听、去鼓励,相信你一定能给他最好的帮助。

  0~2个月,他喜欢和你亲密接触。你把他抱在怀里,看着他,轻轻抚摸他……这种安全而平静的感觉他会非常喜欢。

  3~5个月,告诉他你在干什么。当你给他换尿布时,做抚触时,喂他吃奶时,抱他晒太阳时……跟他说话,告诉他你在干什么,你要干什么,保持你说话的温柔语调。

  8个月,他可以有个朋友了。想办法给你的小婴儿创设和其他宝宝交往的机会。尽管最初他们好像彼此都不愿多看对方一眼,但是渐渐地你会发现,他越来越高兴与小伙伴在一起,然后试着做和小伙伴同样的事情。

  9~15个月,给他一个爬行的空间。让他可以自由地到处爬,甚至可以带他爬一会儿台阶。你会看到他不停地爬上爬下,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

  12~15个月,扩大他的视野。如果你总是把他放在一个熟悉的、你认为绝对安全的地方,他就永远也不知道别人是为保护他而设立了界限,这反而会让他的探索变得不安全。

  18个月大,可以让他帮你做些家务。孩子各方面的技能都是从生活中得到的,比如做家务。当他兴致冲冲地来帮忙的时候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多对他说“你比妈妈做得都好”。

  2~3岁,重组他的语言的“板块”。他的词汇量扩大了,但是词序可能混乱,前后颠倒,你需要帮助他重新组织语言,更准确地“说话”。

  2~3岁,教他照顾自己。3岁左右,大多数宝宝都要上幼儿园了,在此之前,你需要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东西,并且学会等待。

  3岁开始,邀请小朋友到你家玩。聚会最好在(m.tulaoshi.com)孩子熟悉的小朋友之间举行,在生活中教他如何同大家分享。

  3岁以后,慢慢脱掉“超人妈妈”的外衣。3岁以前,你在孩子心目中肯定像是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没什么不好,这会让他感到安全。但是3岁以后,你应该慢慢地让孩子明白,其实,我们就是我们,一个普通的妈妈,我们不能使时间倒流,我们不能让所有的动物都来陪他玩,我们也不能让春天永远不走。我们的孩子需要在现实中成长。

  其实,对于每一个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他们的行为举止都需要爸爸妈妈们的仔细观察,结合“行为成长”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鼓励及帮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犯很多的错误,大部分家长都会怒火中烧,而且,怒火中烧的程度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而逐步增长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会一点点本事,家长都会欣喜若狂,为孩子的进步鼓掌高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渐渐提高了。第一个分水岭是孩子上幼儿园后,身边有同龄的小朋友做参照,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怎么就是学不会这个呢,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记不住呢……这时候,要家长耐心地等待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真的需要家长有非常好的心态,和极高的涵养。很多孩子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责骂,但是,责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孩子还是老样子。对于大人,批评可能是促进我们成长的一个方式,然而,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们不懂得生活的粗砾,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探索,他们要在这个并不熟悉的世界上,一点点的学会,一点点的接受。如果家长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没有鼓励,没有表扬,只有批评,孩子会渐渐丧失探索的兴趣。鼓励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信任,孩子不愿意辜负信任他的人,为此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让自己符合信任者对他的鼓励。

  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就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对于儿童,鼓励、唤醒、鼓舞尤其重要。

  我记得有一次看撒贝宁的专访,谈到他的高中时代。撒贝宁说,一直到高二,他都属于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好,所有人都看不到他的希望,包括他自己。高三时,换班主任了,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全国优秀教师,他摸着撒贝宁的头说,这孩子聪明呀。那天,撒贝宁从老师眼里,看到了久违了的信任和鼓励。从此他一改常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一年后,撒贝宁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他说,是这个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其实,是鼓励改变了撒贝宁。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盏灯,但是,可能这灯有油,有灯芯,却没有火苗,处于暗晦的状态,这盏灯就叫希望。家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点燃孩子心里的这盏灯,让它发出万丈的光芒,永远照亮孩子生命的道路。

  儿童时期,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没有是非标准,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完全来自外界的反馈。父母老师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就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在大人的鼓励中确定自己的自信,他们是通过成人的认可和肯定而确认正面的信息,鼓励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拥有成就感。所以,如果要养育一个好的孩子,就一定要多用鼓励,多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

  琪琪是个性格温顺的女孩,不爱说话,不自信,在班上属于不调皮,不捣乱,也不突出的孩子,不需要老师很用心的关照。琪琪的性格不是妈妈的理想状态,琪琪爸爸妈妈都是少言寡语的,但是他们希望女儿能活跃。琪琪妈妈曾经失望的说:“看来孩子的性格更多的还是要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虽然我希望琪琪能活泼开朗,但事实上,她还是跟我非常像”。琪琪是个心里很有数的小东西,有一段时间,琪琪闹情绪了,她说上试唱课时,因为听不准音阶,老师总批评她,她不想再上试唱课了。琪琪的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让琪琪相信,老师还是喜欢她的,但是她做错了就要批评。琪琪勉为其难地去了,但是课堂上,她非常紧张,害怕自己再犯错误,于是,她更分不清听到的音阶。琪琪的妈妈发现,思想工作解决不了琪琪的问题,让琪琪从心里喜欢试唱课,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她妈妈买了很多小礼物,然后就去同老师沟通,请老师在下一次课上重点关注琪琪。琪琪完全是在妈妈的哄骗和保证下,硬被塞进教室的。看着战战兢兢的琪琪,试唱老师笑了,他在钢琴上轻轻弹了两个非常简单的音,请琪琪听,琪琪不费力气就听出来了,老师拿出一个小礼物,作为琪琪进步的奖赏。琪琪的脸上,马上就出现了光芒,听出来的音也越来越多。下课时,琪琪像小燕子一样从教室里飞奔出来,她激动地告诉妈妈,今天试唱课,她表现最好,老师不停地夸奖她,全班就她得到的礼物最多。看着站在一旁,对着她们母女微笑的试唱老师,琪琪妈妈长出了一口气。鼓励在琪琪身上拥有了效果,琪琪妈妈很高兴,她决定以后对女儿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

  鼓励非常重要,鼓励可以增加儿童的信心,可以提高兴趣。其实不只对孩子,就是大人,鼓励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鼓励是提高兴趣的最好的方法。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碰到了一个吉普赛女人,这女人摸着女孩的额头说:你将来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得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因而,即便有完善的个性,极高的能力,完美的条件,但是,只要缺乏前进的动力,一样难以实现最后的目标。鼓励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不断地加油,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充满活动和动力。

  鼓励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师父母,都认识到鼓励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但是,只有鼓励就足够了吗?鼓励的背后,还需要家长做什么样的努力呢!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未来得及仔细考虑的问题。

   1234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中国儿童抑郁指数偏高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中国儿童抑郁指数偏高

儿童铅偏高怎么办

生活常识
儿童铅偏高怎么办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儿童抑郁症概念

育儿百科
儿童抑郁症概念

儿童抑郁症表现

教育
儿童抑郁症表现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中国抑郁症患者超2600万 警惕青少年抑郁

青少年 健康常识
中国抑郁症患者超2600万 警惕青少年抑郁

儿童抑郁早察觉早治疗

分娩
儿童抑郁早察觉早治疗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这些其实不是坏习惯

这些其实不是坏习惯

如何预防产后胸部变小或下垂

如何预防产后胸部变小或下垂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