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听老师话,不听妈妈话
有些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眼看着他一天天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变得爱上学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孩子喜欢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把老师的行为当成效仿的对象,却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有时还故意反驳妈妈“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很多妈妈对此感到很苦恼,也很失落,为什么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呢?遇到这样的情形,妈妈又该怎么办呢?
建议一:认识到孩子听老师的话是好事
一般孩子在2—5岁的年龄段进入第一个心理反抗期,性格比较执拗,主要表现为不听妈妈的话,但却听老师的话,这样很容易造成妈妈的心理上的不平衡。事实上,一般老师专业知识比较强,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所以也能够比较平稳地引导他这个时期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孩子在这段时期听老师的话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一个好现象。妈妈要多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他加以正确引导,相信他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的林林刚刚进入幼儿园,视老师的话为“圣旨”。老师说不能浪费粮食,林林则会吃到碗里一粒米都不剩,有时,吃撑了也绝不倒掉,坚持把它吃完;午休时,老师不让随意下床走动,也不让随便说话,想上厕所的他因为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结果尿在了床上;看节目的时候,老师说要保持安静,林林则坐得笔直,不会发出一点声音,甚至都不敢笑……在老师看来,他是个乖孩子。可是,妈妈却很担心。
事例2:
一位妈妈和别人抱怨自己3岁半的儿子:“现在的老师说一句话比得上我说10句。不管幼儿园老师说什么。我的儿子都听,连他平时最怕的吃药、打针,他都能照着去做。可是,回到家,我说什么都不管用,偶尔教训他几句,他还发脾气,要么就用老师的话来压我。真是太让我太伤心了……”
教育感悟
一些孩子对老师的话100%遵从,就像林林那样,这种情况在刚入园的孩子身上尤为突出。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千万不要着急,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刚接触一个新环境,很紧张,也很容易因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获得成就感。其实,严格要求自己对他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都是有益处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会慢慢从那种紧张的状态中走出来。
事实上,一般老师在孩子心目中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也是值得他们尊敬的。所以,孩子愿意听老师的话。孩子也只有听从老师的话,对老师存有一定的恭敬心,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
可是有一些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妈妈的话,像事例2中的情形,其实这也是好事,他最起码还听老师说的话,如果既不听妈妈又不听老师的话,那样岂不是更不容易教育?因此,妈妈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妈妈妙招
1.不要吃老师的“醋”。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妈妈的权威多少都会被老师替代一部分。尤其是当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妈妈的话时,很容易造成妈妈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个小没良心的,怎么能背叛我”。其实,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吃老师的“醋”,而是要正视这种行为。
一般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需要走出完全依赖妈妈的心理发育阶段,跟更多的人亲近和交流,其中听老师的话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这个阶段,妈妈要鼓励和引导他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2.审视自己的教育态度。
过于娇惯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而过于严厉又容易让孩子与妈妈产生距离感。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保持爱而不娇、严而不厉的教育态度。
在面对孩子的执拗和反抗时,妈妈不要盲目采取粗暴强制的态度,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强烈地反抗,当然,妈妈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尽量避免与他硬碰硬地发生冲突,因势利导,对好的行为多鼓励、多表扬,从而引导他作出正确的行为。
3.引导他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
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行为,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理解有偏差或者太偏执的时候,妈妈就应该以委婉的形式,告诉孩子老师的真正意图。
比如,事例1林林尿床的行为,妈妈就应该告诉他,老师之所以不让学生随便走动、随意说话,目的是不打扰其他小朋友休息,如果有人想去厕所,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然后再去,只要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yuan/)当然,妈妈不能告诉他,老师的那句话不是说你,你不用听。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惑,让他不知道老师的哪些话该听,哪些不该听。
123父母也要会“听”孩子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了暑假的歪歪着实在过一个 “快乐”的暑假——作业堆着不写,整天看电视;以学习名义买来的电脑,多半用来打游戏,有时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讲道理,他会跟歪歪爸讨价还价,“下午不打游戏?行啊,但晚上光看动画片不背单词……”让本来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头烂额——
歪歪爸:无论我说什么,他的回答就三个字——“知道了”。结果呢,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唉,歪歪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精豆妈:你把和歪歪说话当一种负担了吧?
乖乖妈:谁让你平时说话,习惯对歪歪用发号施令的口气,“这不许、那不行”的,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
歪歪爸:歪歪不听话,与我说话有什么关系?
乖乖妈:“为什么爸爸能熬夜看电视而我不能?为什么爸爸星期天可以睡懒觉,而我就必须早起上兴趣班?这不公平!”这就是歪歪心里所想的,歪歪爸肯定不知道。他本来就觉得不公平了,再加上你的语言刺激,肯定会“造反”。
精豆妈:所以,他认为他要得到补偿——你不让我打游戏,那我就要看电视。
歪歪爸:歪歪要补偿?那我不是还得废嘴皮子和他讨价还价。
精豆妈:歪歪比你更急!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他看电视、睡觉或者上课迟到被老师骂,别心软,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精豆的。
乖乖妈:其实,问题不在于“说什么、怎么说”,聪明的家长不仅是一个高明的说者,还是一个高明的听者。
歪歪爸:听?他好像连话都不想和我多说!
精豆妈:他不说你说啊,问问他最近喜欢玩什么,遇到什么新鲜事儿……
乖乖妈:歪歪肯定有过这样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回到家,给你讲着学校里的故事。其实,他不需要你说,他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来和他分享。可能你没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浪费了家长做家务、看电视的时间。
精豆妈:是啊,孩子放学回了家,也正是我最忙的时候,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家,每次精豆和我讲话,我总是一边忙,一边敷衍几句。
乖乖妈:这种情景会让孩子不愿意和你们交流。他会想着我不耽误爸爸、妈妈的时间,快点把事情说完,越说越急,越急越说不来,成了结巴,或者干脆Tulaoshi.Com什么都不说,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曾经缺少好的听众。
歪歪爸:你的意思是说,我说话时歪歪漫不经心,原因在我,是我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
乖乖妈:对!听出孩子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融洽感情。
精豆妈:我只知道跟孩子说话时,“知道了”、“别烦我”这些话千万不能说。
乖乖妈:别忘了眼睛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这也是在告诉他,“对于你要说的话,我很感兴趣。”保持微笑,可以加入夸张的吃惊的表情。
歪歪爸:我回家做“试验”去!
孩子只听老师的话怎么办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不讲理,任凭家长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1、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占有“权威”地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目标是明确一致的m.tulaoshi.com,对孩子的要求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老师对孩子一视同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老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理智,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孩子。
2、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孩子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威信,主要表现为:
教育方法不得当:或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或经常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常常为无关紧要的事大发雷霆。
家长教育孩子时情绪不稳定:高兴时,事事宽容孩子;不高兴时,处处为难孩子。
家庭教育不一致,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怎么办呢?
1、家长应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树立好自己的威信其实并不难,孩子往往是绝对相信父母的,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在孩子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威信。
要建立与孩子间平等的关系,家长应与孩子相互讲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遇事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尊重父母。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懂得身教重于言都的道理,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如家长要求孩子尊重自己,自己就应尊重自己的父母,处处做表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心和了解孩子。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所提要求必须是他们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
运用正确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宽严相济,宽严适度。既不能下禁令、处处挑剔、事事指责,也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
父母对待孩子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要总对孩子信口开河,许下的诺言就要兑现,这样才能使孩子对你的话确信不疑,才能听你的话,你的威信才会与孩子的相互沟通中树立。
步调要一致。父母和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尊重,步调一致,要求一致,切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数落对方的不是。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孩子一天天长大,对是非好坏逐渐有了初步的正确的评判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保护良好的情绪状态,以免影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2、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及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教育。如:建议幼儿园举办“在家做个好孩子”、“谁最啊爸爸妈妈的话”等活动,使孩子把在幼儿园听话的好习惯带回家来。
只因老师一句话 孩子七年不说话
据《哈尔滨日报》报道,一位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充满怀恋的小女孩儿告诉记者一个秘密,她说,她就要小学毕业了,然而她对自己在5年的小学时光里始终都无法实现的一个心愿深感缺憾:班级里有一位漂亮的女生,5年里,极少跟同学们说话。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小学毕业了,毕业前,女孩儿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想让班级这个不说话的女生开口说话!女孩的这个秘密被刊登在本报第130期的报纸上。为了让这个善良的女孩儿了却一桩善良的心愿,本报记者找到了这个女孩儿,并通过她找到了那个极少说话的女生。
然而,通过采访,那个不说话的13岁城市女孩儿的孤独、寂寞、心灵的扭曲,却是记者始料不及的……
纸上采访“不说话的女孩儿”
她叫赵非,是中山路工人文化宫附近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记者采访了一位从幼儿园时就和赵非是同班同学的一个女孩,据这位同学讲:从小赵非性格就很怯懦、内向。赵非不说话始于幼儿园时,一次赵非的老师给她葡萄吃,赵非对老师说“谢谢!谢谢!”老师当时就有点不耐烦了,说:“总谢我干吗!”言外之意,这是老师应该做的,没必要总谢呀谢的。从此,她就不说话了。也许那位幼儿园老师早已不记得这件事,也许她的那句话也是随口而出,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句话给幼小赵非的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据她的同学讲,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赵非基本上没说过几句话。有事她就在纸上和同学们交流;同学逗她,她就抿嘴笑,但就是不敢说话。平时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出去玩,只有她坐在自己的坐位上,不是趴着就是摆弄课本。放学后她一个人顺着墙根走,离同学们远远的,她怕见到同学们,怕开口说话,她的成绩也越来越不好。5月16日,记者来到赵非就读的学校,和她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
“赵非,你家在哪里呀?”
记者装作很随意的样子,不让她感觉到压力,可她还是敏感地沉默不语。
“远吗?”
记者的问话更加简短,甚至只需她回答一个字,一个字!赵非像没听见记者的问话似的,但她哭了。再让她说话对于她简直是一种折磨,记者便开始与她纸上交谈。
“你愿意让我做你的朋友吗?”记者写道。
“可我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她的字有点歪扭。
“我是一名记者。”
“那你究竟愿不愿意我做你的朋友呢?”记者追“问”。
她抬头看了看我的眼睛,略有些犹疑,但很迅速地在纸上写下:愿意!
“那你能不能跟我说一句话呢?哪怕一个字!”
“行,可是我不敢……”
她张了张嘴,却依旧什么也没有说。她又在纸上写道:“我想每天都看到你……”记者和她约定:以后,她随时都可以给记者打电话。可是,到记者发稿时为止,仍未接到赵非打来的电话。
家长从未与学校联系过
在快乐得叽叽喳喳说笑不停的孩子中,却有这样一位只能用纸与人交流的发音正常的女生。
赵非的父母,是在一家市场做小买卖的。说起孩子,父亲眼圈都红了。“我俩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没时间管孩子,孩子从生下来就由她奶奶看着,5岁时才送到一个小幼儿园,也不太正规。幼儿园老师说过她后,她就不说话了,因为她不说话总受孩子欺负,老师也不管。”
了解事实真相的父母却不知道该怎样为女儿提供帮助。当记者问他们是否想到过与学校联手帮助孩子时,赵非的父亲说,5年了他们从未与学校老师联系过,学校也没找他们联系过。
对赵非,老师显得力不从心
赵非的班主任李老师很无奈地对记者说:“上学时就因为问她什么她都不吱声,学校差点不让她上学。在班级里,她很少说话,提问时她也不吱声。有一次她还专门找我说‘别提问我了,有不会的题我再问老师’,从此我就不提问她了,再加上学生多,挺忙的,我也顾不过来。这孩子是挺愁人的。”李老师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据了解,这位李老师5年来一直是赵非的班主任老师。包括赵非的同学,也没有认为赵非不说话有什么严重的。但当同学们接受记者采访时,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和赵非交朋友。
那么究竟是谁铸就了孩子今天这种自闭性格?
赵非事件,无疑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败笔。现代教育观认为,儿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社会,对孩子来讲,这无疑是漫长而艰难的旅程。而多数家长对儿童物质生活上的包办代替和对精神世界的漠视,造成孩子心理上依赖、软弱、缺少冒险精神,使这一适应过程先天不足。
此外,在目前的体制下,学校通常采用“圈养”式教育,而非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缺少真正心灵上的沟通。这使孩子在没达到大众标准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继而对周遭环境及社会产生恐惧心理,使他(她)的适应努力更加艰难。
究竟怎样才能让这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孩子开口,让她在小学毕业前留下一个美好的、完整的回忆,我们期待赵非身边的人、有关专家能开出您的处方,帮帮小赵非!(注:为保护未成年儿童,文中赵非为化名)
父母也要学会多“听”孩子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了暑假的歪歪着实在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作业堆着不写,整天看电视;以学习名义买来的电脑,多半用来打游戏,有时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讲道理,他会跟歪歪爸讨价还价,“下午不打游戏?行啊,但晚上光看动画片不背单词……”让本来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头烂额——
歪歪爸:无论我说什么,他的回答就三个字——“知道了”。结果呢,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唉,歪歪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精豆妈:你把和歪歪说话当一种负担了吧?
乖乖妈:谁让你平时说话,习惯对歪歪用发号施令的口气,“这不许、那不行”的,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
歪歪爸:歪歪不听话,与我说话有什么关系?
乖乖妈:“为什么爸爸能熬夜看电视而我不能?为什么爸爸星期天可以睡懒觉,而我就必须早起上兴趣班?这不公平!”这就是歪歪心里所想的,歪歪爸肯定不知道。他本来就觉得不公平了,再加上你的语言刺激,肯定会“造反”。
精豆妈:所以,他认为他要得到补偿——你不让我打游戏,那我就要看电视。
歪歪爸:歪歪要补偿?那我不是还得废嘴皮子和他讨价还价。
精豆妈:歪歪比你更急!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他看电视、睡觉或者上课迟到被老师骂,别心软,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精豆的。
乖乖妈:其实,问题不在于“说什么、怎么说”,聪明的家长不仅是一个高明的说者,还是一个高明的听者。
歪歪爸:听?他好像连话都不想和我多说!
精豆妈:他不说你说啊,问问他最近喜欢玩什么,遇到什么新鲜事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yuan/)乖乖妈:歪歪肯定有过这样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回到家,给你讲着学校里的故事。其实,他不需要你说,他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来和他分享。可能你没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浪费了家长做家务、看电视的时间。
精豆妈:是啊,孩子放学回了家,也正是我最忙的时候,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家,每次精豆和我讲话,我总是一边忙,一边敷衍几句。
乖乖妈:这种情景会让孩子不愿意和你们交流。他会想着我不耽误爸爸、妈妈的时间,快点把事情说完,越说越急,越急越说不来,成了结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曾经缺少好的听众。
歪歪爸:你的意思是说,我说话时歪歪漫不经心,原因在我,是我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
乖乖妈:对!听出孩子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融洽感情。
精豆妈:我只知道跟孩子说话时,“知道了”、“别烦我”这些话千万不能说。
乖乖妈:别忘了眼睛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这也是在告诉他,“对于你要说的话,我很感兴趣。”保持微笑,可以加入夸张的吃惊的表情。
歪歪爸:我回家做“试验”去!
回家试试这些听孩子话的方法吧,说不定会有个惊喜等着你m.tulaoshi.com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