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日报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啦,家长们都很重视。因为,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一定是家庭的大事。家长都把孩子当成人生试卷,都希望在教育上自己能拿高分,于是,我们的生活中流传着各种与教育孩子有关的俗语,新的时期家长们又赋予这些俗语新的内容。
俗话之一:七岁八岁 讨人嫌
刘佳特别怕放学去接儿子,因为,一到学校,肯定是挨老师说。“你家孩子上课就没有一时安静的。”“下课了上蹿下跳,哪儿危险去哪儿。”不仅是老师,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会围着她说:“你们家孩子又抢我们文具了。”“他总在我们tuLaoShi.com孩子后边乱动,太影响我们学习了。”“今天你们孩子竟然往我们孩子衣服里扔沙子。”刘佳觉得头都大了,怎么养了这么淘气的儿子。
刘佳的儿子东东,10个月大就会走路,可是,从此刘佳就疲于奔命。孩子不停地跳来撞去,常常从一张椅子跳到另外一张椅子上,站到沙发靠背上,爬到桌子上,家具经常被他弄坏。翻箱倒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是常事。不能动的东西他偏要去动,拨弄电源插座,扳倒开水瓶,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小时候,东东的爷爷奶奶总说:“淘小子是好的。”可是,上了小学以后,东东在课堂上总是大声讲话,经常打断老师上课;他在椅子上动个不停,直到椅子翻倒为止,经常招惹邻座同学,时常发怪声,有时他会突然站起来,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几乎天天请家长,同学们也不喜欢跟他一起玩。刘佳一批评儿子,爷爷奶奶又说:“七岁八岁讨人嫌,淘气点正常。”可是,刘佳觉得这孩子再不管就不行了。怎么管呢?是打,是骂,是惩罚?真是发愁。
观点:
七岁八岁,是孩子的一个逆反期,所以,民间才有这样的俗话。不过,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天性淘气还是有多动症的倾向。多动症儿童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淘气儿童却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全神贯注,甚至讨厌被干扰。在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淘气的孩子行为比较规范;而多动症儿童缺乏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哪怕刚进入陌生环境,也会表现出多动现象,对什么都动手动脚,大吵大闹,制止也不见效果。多动症的儿童无目的性活动过多、行为冲动、运动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果孩子只是淘气,家长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来吸引孩子,培养他的注意力,鼓励他控制自己。如果孩子有多动症的迹象,就应该早一点诊断并参加专业的训练指导。
1234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在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她们强调孩子的意志,她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现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日本人强调孩子的意志,他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妈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在我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成为母亲“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使命”时,已经从逍遥自在、凡事只为自己着想的小姐步入了母亲的行列。时至今日,我仍心有余悸,而且,随着书籍阅读愈多而感受愈深。由于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我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成长,对此,我表示真挚的谢意。
我送长子上幼儿园,在那儿聆听羽子老师的演讲我才初次知道蒙台梭利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教育。”当时我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无知而任意地抚养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我有意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但是没有机会而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后来我又将次子、三子送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龟田天主教幼儿园。“这实在是太好了。”我始终如此认为。在此处,见不到同龄保育的现象,静温、安详,室内洋溢着教师的温馨。待我回到家后细细体会才认识到“这才是儿童的真正面貌”。于是,我豁然开朗了,这不仅限于幼儿园,即使在家庭中亦大有可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国外有很多方法值得深思,而美国总统奥巴马Tulaoshi.com的家规,既简单操作性又强,值得家长们借鉴其精髓。
奥巴马夫妇12
“心理、精神与灵性教育,是我们传统教育最忽视的。一个老师要教四五十个孩子,压根没精力去关注这一块。”
“我们发现体制外学校也有权威、有体罚,而权威和体罚意味着一种压制,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并非真爱。”
“面对孩子们的摩擦,很多老师都是粗暴地判定是非,却没有关注孩子的情绪。而我先强调很爱他,孩子会觉得他的感受、情绪是被尊重、接纳的,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之后,再来跟他说行为对错。”
“绝不回传统学校”
为了孩子的教育,老李和妻子叶万红可谓煞费苦心———2008年至今,为了迁就孩子上适合的幼儿园,他们搬了5次家;去年,他们的孩子天天从幼儿园毕业,当过12年小学语文老师的叶万红辞掉工作,自己在家教了天天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叶万红与老李曾经有过巨大分歧,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7年来,两人苦读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才渐渐达成共识。在对待天天上小学的问题上,他们一致想给孩子找一所奉行“爱与自由”理念、让孩子“完整地成长”的学校。
今年6月,天天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叶万红到处找小学。她心中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绝不回传统学校”。她在博客里写道:“在传统小学工作了12 年,我深知孩子名列前茅这些光鲜的背后被扼杀了什么!”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体制内学校是一种挑尖子的教育模式,学校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她认为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孩子的身体、感受、情绪、心理、认知、精神、灵性,如此才能“完整地成长”。
“心理、精神与灵性教育,是我们传统教育最忽视的。一个老师要教四五十个孩子,压根没精力去关注这一块。”叶万红说,孩子的创造力都被扼杀了。老李则认为,传统学校的老师更多是研究教案,而没想过弄懂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特点,加上中国家长也不懂孩子,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在给天天找小学时,叶万红与老李直接锁定体制外的学校,但没有一所奉行他们想要的“爱与自由式”教育。“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孩子在学校就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发现体制外学校也有权威、有体罚,而权威和体罚意味着一种压制,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并非真爱。”
四个孩子的小学堂
老李夫妻最终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天天:“要不上一所普通学校,你去适应、接纳,要不在家上学。”已经被培养得很有主见的天天想了一会,决定在家上学。考虑到叶万红一个人担子太重,老李也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两人决定自办一所奉行“爱与自由”教育理念的小学堂,学生控制在8人以内,“收些学费,也可稍缓经济压力”。
今年5月,两人租了一套一厅一室的房子当学堂,取名“六月小学堂”,并动员一些朋友把孩子送来上学。开始时大多数朋友都一拍即合,但后来都一拍两散,叫好不叫座。学生虽然没招够,但小学堂还是在6月份开学了,当时只有天天与另外一名小孩。
后来,又来了两个孩子,四个孩子分别为7岁、8岁、9岁和10岁。这些孩子都是自己决定来上小学堂的。除天天外,另外三个孩子都上过小学。老李发现,这三个孩子都被学校“折腾”出一些问题:一个受学校、家长双重压力,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个遭遇数学老师“冷暴力”,一看应用题就蒙,有心理障碍;一个老师对他有成见,同学都排斥他,为了引起关注会忍不住骚扰他人。
每天上午,叶万红与老李按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兴趣及状态,布置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学习内容,一般先让孩子自学,孩子有不懂之处,两人再一对一辅导。每个孩子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中午,孩子们可以午休至2时15分。下午的学习,四个孩子采用分享的方式进行,课程包括地理、历史等。“下午4点半下学,没有课外作业。孩子们很放松,学起来效率很高。”
老李夫妻发现,孩子们经过连续6周的学习,会出现一个疲惫期,于是他们便把第7周作为“活动周”,停下所有学科的学习,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教育。
只有规则没有纪律
在六月小学堂,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叶万红会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记者在小学堂体验时,看到天天与另外一个孩子发生摩擦,那名孩子一个人坐在休息室里流泪。叶万红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走到他跟前说:“老师很爱你,需要老师帮忙吗?”孩子说不需要,叶万红就走开了。稍后,两个孩子又和好如初。
“面对孩子们的摩擦,很多老师都是粗暴地判定是非,却没有关注孩子的情绪。而我先强调很爱他,孩子会觉得他的感受、情绪是被尊重、接纳的,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之后,再来跟他说行为对错。”叶万红说。
六月小学堂有规则无纪律,用规则代替了纪律。“规则是共同约定共同遵守的,包括成人和小孩;纪律是成人为了约束小孩制定的规条。”叶万红说:“这很重要。孩子会觉得,成人与小孩只是年龄的差别,在人权上是平等的。不是因为你是谁,你就有特权,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oyu/)所以,大至“活动周”的教育内容,小至课间休息多长时间,六月小学堂的诸多规则,都是6个人开会投票决定的。“我们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为了保护人人平等,而不是为了约束某一个人的。”六月小学堂,老师找学生、爸妈找儿子,都要说“打扰一下,我……”、“请稍等一下”,凡事都要说个“请”。叶万红和老李特别注意让孩子感受彼此的尊重。
不担心孩子的未来
“孩子迟早是要适应传统环境的,将来的学业如何对接?没有学历,将来如何立足?”很多人,包括身边的亲人,都对老李夫妇提出类似的质疑。
面对质疑,叶万红心里却很有底:“目前我们心里很透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有身处其中,才不会恐惧这些‘问题’。”
叶万红与老李目前初步规划,六月小学堂只办到小学6年级。“等孩子到了12岁,知识上他们肯定有很好的求知欲望与求知能力,心理上会比同龄人更成熟,更能承担他要承担的。具备这两点之后,将来的路怎么走,就不会有太多担心。12岁完全可以让他自己做选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oyu/)叶万红表示,自己并不是反对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学校教育,只是目前的学校教育无法提供她想要的教育。“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能力去让孩子在家上学,但不管是在家上学还是在传统学校上学,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老李说:“我们这条路肯定是小众的,我们呈现了父母的一种可能性。”
叶万红说:“爱一个人就让他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他的个性,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如果将来天天觉得扫马路也觉得开心,只要他能养活自己,那我也赞同。”
专家说法
不提倡在家上学
应对此立法规范
对于“在家上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家庭教育不要学校教育,会存在不少问题,不提倡“在家上学”,而且家庭教育应立法规范。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讲,6岁以前,是人最好的智力培养期、最好的语言习得期、最好的行为习得期,人格发展的最起始阶段。所以,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人成长到结婚成家直至四世同堂,都需要家庭教育。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有很大的问题。”郑晓边认为,3岁以前以家庭教育为主;3-6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作用;小学以后,家庭为辅,学校为主。初中以后,独立意识成长以后,学校与家庭会逐渐淡化,社会教育为主了。
郑晓边指出,私人办学古而有之,不能说它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是孩子的发展是社会化发展为主,孩子社会化进程一定要有同年龄式交流,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家庭毕竟是有局限的,即使他爸爸妈妈是全才、是百科全书,都解决不了跟孩子的互动问题。在家上学,没有人际交往,没有正常的社会化过程,结果很可能是变成要么和父母一样,要么就完全反叛父母。
“而私塾办学这还牵涉到违法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没有家庭教育立法,法律法规规定学龄期间的孩子,父母有责任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郑晓边说。
据了解,在欧美等国家庭教育早已立法,我国教育部今年2月公布的2011年工作要点中,才首次提到要启动家庭教育立法项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