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之后,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进修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有这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讲座现场,吴老师先向在座的图老师育儿网爸爸妈妈们普及了儿童游戏心理相关的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使用到的知识,她认为“游戏既学习”,游戏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方式,家长不要过多的去束缚孩子释放天性的需要,而是要通过陪孩子共同做游戏去配合和引导孩子对未知的学习和探索。
吴老师还跟家长分享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她认为孩子上小学之后,学习兴趣是否浓郁,跟宝宝在2-7岁这个阶段是否有过游戏兴趣被家长打击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她建议爸爸妈妈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尽情的游戏,尤其重要的是家长们要适应不同阶段孩子的需求陪孩子做游戏。
讲座的最后是互动分享环节,吴倩老师特别耐心的倾听了图老师育儿网妈妈代表们各自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心中的疑惑,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大家解答了这些疑问。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妈妈们的交流兴趣空前的浓厚,但限于讲座时间有限,大家互留联系方式,相约去吴倩老师的心理治疗室进行更深入的咨询和学习。
从下面这副图画中,妈妈们可以对吴倩老师的心理治疗室有个非常直观的了解。
当宝宝做出危险或不适宜的动作、行为时,爸妈必须说“不”来制止,但你可以换个方式说“不”,同时更积极地建立一个“可以”的环境,让孩子既能自由探索,又能建立行为规范。
有时,宝宝出现被禁止的“危险”动作,其实是要引起你的注意,逗你开心,或是想尝试看看。
在宝宝探索动机最强的时期,少用“不行”。我们要让宝宝学会的是某些动作、某些行为、某些地点是危险的、不适宜的。像宝宝爬楼梯,是他对自己大肌肉的挑战与训练,我们可以对宝宝说:“宝贝,太快了,很危险,要慢慢地、一步一阶地走。”又比如宝宝喜欢把玩具往地上摔,我们知道他在观察物体掉落的现象,我们可以说“宝贝,丢小车子砸到脚会痛的,你想玩丢东西的游戏,那我们来玩球。”
当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带着宝宝不断重复正确的、适宜的动作,同时不断给予鼓励与信心,有了正向的示范,宝宝模仿的同时,也学会了好的行为模式。你可以尝试通过游戏、扮演、甚至说故事,让宝宝学习“不行”的界线。积极地提供一个清洁、安全无虞的环境,让他可以自在地探索。在“可以”多于“不行”的环境下,宝宝能够从爸妈度、爸妈的应对与行为模范中,更tuLaoShi.com容易学习自制、学习调整自己!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