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擤鼻涕 2个鼻孔喷气伤耳朵
最近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患感冒的宝宝不在少数,有些宝宝鼻涕不断地流,有时又“哧啦哧啦”地倒吸回去,看得爸爸妈妈们心里特别扭。于是,有些心急的家长特别热衷于教宝宝擤鼻涕,认为只要用多点力把这些脏东西给排出来就行。对此,专家提醒说:如果方法不当,会使宝宝鼻腔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损伤到耳朵。
两个鼻孔喷气会伤耳朵
4岁的小仪不小心患上了感冒,清鼻涕几乎就没停过。妈妈陪她看书或做游戏时,一听到她那刺耳的吸鼻涕声心里就着急。于是,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把她的两侧鼻孔压住一半,然后嘱咐她:“鼻孔喷气!让气同时从两个鼻孔喷出来!”妈妈还认真地抓起她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孔前作示范让她感受什么是“鼻孔喷气”。经过妈妈的努力“指导”,小仪的鼻涕擤出来了,她的鼻孔通了,刺耳的声音消失了。因此,每当她听话用力擤鼻涕时,妈妈就拼命地鼓励、夸奖她,对她的表现引以为豪。
“这种方法使不得啊!弄不好会损伤孩子的耳朵的。”日前,当小仪妈妈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徐慧贤副主任医师自豪地讲起她很乖巧会擤鼻涕的事时,徐医生的反应却让她脸上的笑容僵住愣住了。
“用这种方法擤鼻涕时会使鼻腔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可给耳朵带来损伤的!”徐慧贤称,临床上,这种损伤轻则引起暂时性耳堵塞胀闷感,重则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脓液外流、听力下降等。
正确方法:
先摁住一侧鼻翼
徐慧贤指出,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而从口吐出。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抽出来,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流黄鼻涕,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确认孩子是否患上小儿鼻窦炎。如果孩子患上小儿鼻窦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故称小儿鼻窦炎。儿童与成人相比,体质较差,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易发生感冒。当孩子感冒时鼻腔黏膜发炎,若治疗不及时,鼻腔的炎症便会蔓延并侵入鼻窦而引起急性鼻窦炎。感冒是引起儿童鼻窦炎的最主要的原因。鼻异物的存在妨碍了鼻窦内分泌物的引流,也会引起鼻窦炎。如果孩子有龋齿,又没及时治疗,致使齿根发炎,可以诱发接近齿根的上颌窦发炎。
小儿鼻窦炎的表现除鼻塞、多脓涕外,可伴有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也可伴发中耳炎、tulaoshi.com鼻出血和关节痛,较大儿可诉头痛。形成慢性鼻窦炎后,出现闭塞性鼻音和张口呼吸,黏液性鼻涕“取之不尽”。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和胸部的发育,并导致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
由于儿童不能准确地表达病情,容易延误孩子的治疗,家长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以下情况,应想到患鼻窦炎的可能:感冒后症状持续10天以上;每年都多次患上呼吸道炎症;有很多脓性鼻涕。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就诊,规范治疗,不要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影响。
小儿鼻窦炎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鼻内可滴用血管收缩剂,有变态反应因素者,可以全身应用抗变态反应药物。6岁以上儿童的慢性鼻窦炎可做负压置换疗法。对慢性鼻窦炎而有腭扁桃体肥大者,则应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并连同腺样体一并刮除。对迁延不愈的小儿鼻窦炎,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道鼻内开窗术或鼻息肉切除术。
提醒家长平时注意孩子的鼻腔卫生,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严禁烟、酒、辛辣食品等,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进行,多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