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心理过强有哪些危害
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是独生子女的“产物”,是家长溺爱孩子的后果.二我们家长习惯于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已能自己吃饭,害怕他打翻碗,弄脏衣服,去把饭勺抢过来去喂他。
对已经很大的孩子还要帮他穿衣服,去给他洗脸、洗脚。这样的结果,孩子会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为非常懒惰,不愿动手做事,思维不活跃、“脑子笨”,遇事没主见,没有进取精神。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没有能力。所以明智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不会“事事”关心,虽然这样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酷”,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总是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爸爸妈妈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应该让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应该放心让他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认识到“我能行”,这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教育家认为让孩子去做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他说.“让孩子接触从不知晓的事物,不仅可以增加体验或知识,而且借此机会还可培养孩子的持久力或忍耐力,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
有不少爸爸妈妈在让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过程全部告诉孩子。像这样的做法,虽然是想让孩子有新的体验,但把过程说得太详细,这种体验就丧失了其原本具有的意义。
孩子即使开始感到困难,也会自行发现问题,进而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困难,那种发现问题后的惊疑,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战。
因此,对于过分依赖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认识到让孩子勇于尝试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在对新事物的接触中发现世界的乐趣,从而改掉过分依赖的毛病,走向独立。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在1~3岁的时候,会进入艾里克森所提出的自主、羞怯或怀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自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己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子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便会把小勺从孩子手中拿走。类似的做法看起来确实省了不少事,然而这却是造成孩子依赖行为的根源。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遭到父母一再地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孩子们掌握新技能的时间会被人为地推迟。这对儿童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是相当不利的。
在4~6岁的时候,儿童迈入了另一个新的里程碑,即自动自发、退缩内疚阶段。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此时父母对其新的目标给予支持,儿童自发的责任感便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叠被子、扫地,等等。如此便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凡事都要依靠父母的习惯。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事慢,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如此一来,不但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更容易让孩子丧失对家务的参与及责任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产生认同。因此,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摆脱依赖及促进其独立自主,也能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在学龄前,儿童所认同的对象是父母,当孩子出现模仿家长而产生自理行为的时候,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比如说“宝宝真棒,已经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类tulaoshi.com似的话会让孩子产生自豪感,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如父母经常吓唬孩子“别哭,再哭,大灰狼就来咬了”,或孩子被小猫小狗咬过,或母亲特别胆小怕事,遇事大惊小怪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处于惊恐之中。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退缩、冷漠、孤独、自卑等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学做一个勇敢的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增强自信心是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方法。成人首先要理解安慰受惊吓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否认和掩饰害怕,让他知道许多成人和孩子都有过害怕的经历,这样可以使孩子丢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东西到邻居家,吃饭前摆放碗筷,到商店买盐等,锻炼孩子的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许多的事情。
3、施以科学的教育。向孩子讲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会孩子躲避危险的办法,这样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减少胆怯心理。如孩子怕过马路,可带他参观交通岗亭,给他讲交通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安全,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危险。孩子怕小动物,可让孩子多玩玩动物玩具,观看别人和小动物玩耍,然后让他接近一些温顺的小动物,和别人一起抚摸它,最后让孩子单独接触。
4、讲英雄的故事,向英雄学习。如解放军是勇敢的典范,每个孩子都崇敬解放军,爸爸妈妈可讲一些解放军战斗故事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
5、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勇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大惊小怪或喜怒无常。比如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妈妈首先惊叫逃跑,孩子怎会镇定自若呢?
6、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对孩子恐吓讥讽或动辄责打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胆小是被大人编的鬼、野猫、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吓的。对孩子动辄就严厉惩罚,往往也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因此,爸爸妈妈要采用适当方法,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
7、创设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状态。如多让他与同龄孩子玩耍、游戏;客人来了,让他表演节目、端茶水等,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谨慎地替孩子选择故事和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孩子见到强刺激的场面。
如果孩子胆小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情绪状态,如夜惊、遗尿、做恶梦等,应立即请求心理卫生专家的帮助。
如何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
聆听春天的声音问:无疑,过度的纵容和溺爱是培养了孩子骄奢专横的个性。但是,孟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的这种对物质的攀比心理呢?怎样才能建立孩子正确的自信呢?这方面的知识我很匮乏,期待孟老师的指导。
聆听朋友你好:
物质攀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妨从两个角度看。
第一、价值观
孩子们攀比心理必然缘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则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潮流有关。想象中国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经以贫下中农为荣,就明白现在的商品社会的商业文化中的拜金意识对大众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让孩子没有攀比心理,必须建立他们独立的价值观。比如:物质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要,物质的优越在精神优越面前是不足挂齿的,每个人应该以自我完善、自我进步为追求。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而是个性完整、Tulaoshi.com有所追求、与人为善的孩子。当然,价值观传递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就要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
第二、自尊心
自尊心和虚荣心有很多微妙的关系,没有自尊就没有虚荣,没有自卑,就不必虚荣。如果自尊心不恰当的建立在比别人优越的追求上,自然就会攀比,如果自尊心建立在自我认同和自我提升上,人就不在乎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真正的高贵不是比别人优越,而是由于过去的自己。关于这个方面我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叫“不仅是虚荣”,下面是链接,可供参考。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如何能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
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tulaoShi.com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怎样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些人物、事物、情景产生恐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灵特别稚嫩,很容易就会受到挫折。家长如果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加以抚慰,就能帮助孩子的心理免受伤害。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
1、日常生活中克服孩子恐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感情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肯特说:“保持家庭气氛和谐,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与你交流,这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嘲弄、吓唬孩子,而应鼓励、支持孩子”。
2、对孩子的要求不宜反复无常。如果一会儿要求孩子这样,一会儿要求孩子那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做对、做错都将会受到指责,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要求要规范,要一致。
3、防止对孩子溺爱。由于对孩子过分疼爱和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 调查表明,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缺乏自信。
4、家长对孩子不要喜怒无常。有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好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会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受罚等,终日心神不定、畏畏缩缩,表现为恐惧、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5、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做错事后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他们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既指出错误的危害,又表现出成人对孩子的宽容,使孩子感到批评也是为了爱他,从而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