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妈妈,80后,儿子6岁
原来职业:护士
现在职业:和朋友合开服装店
护士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倒班,经常上晚班(晚上10点下班)和夜班(早上8点下班)。孩子出生5个月后,我休完产假回医院上班,我妈妈在家带宝宝。上班挺辛苦,回家又要陪宝宝,睡眠严重不足,而且觉得自己两方面都没做好。
“全职妈妈”令我脾气暴躁
我以为是夜班的原因,所以一年后辞掉了医院的工作,白天帮做服装生意的朋友跑货。可宝宝的一些习惯开始养成了,而外婆比较宠孩子,宝宝经常乱发脾气,性格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倾向。我和我妈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别也凸显了,比如宝宝快一岁的时候,开始希望自己拿小勺子吃饭,我觉得应该让他这么做,可我妈妈觉得弄得很脏,坚持要喂他。两个月后,考虑到经济条件允许,自己带宝宝对他的成长更好,我成了一名全职妈妈。
宝宝1岁8个月时,我就送他去了体育东幼儿园。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半和其他五六个妈妈一起,搭上楼巴送宝宝去幼儿园。8点多我们就直奔肯德基,边吃早饭边聊天,主题永远是孩子。10点钟商场开门,我们就“转战”各大商场。4点左右去接孩子回家。做晚饭,整理内务,陪孩子玩。刚开始,我觉得生活无忧无虑,很轻松,可是三个月后,我开始空虚、烦躁,脾气也变得暴躁了,经常找老公的茬儿,也不放过孩子一点点的错误。我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但是控制不住要发火。
为了调整自己的情绪,我报了瑜伽班,每周去两次。
不工作,与社会脱节
一年后,我又开始觉得无聊,意识到自己和朋友有代沟了,和社会脱节了,还缺乏自信,不知道除了家务,自己还会做什么。后来和家里人商量,把宝宝送回湖北老家上幼儿园。宝宝一走,我觉得轻松多了,也很快在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找到工作,渐渐又找回自己的生活圈子。
2年后,宝宝5岁,性格开始养成,不太听外公外婆的话,我在把宝宝接回来上小学之前辞职了,和一个朋友在天河南附近开了一家服装店,隔天上班,这样既可以照顾宝宝和家里,又有事可做。宝宝现在6岁,上小学一年级,我觉得这种状态挺好,家庭和工作都能兼顾。
妈妈经
1.一定要在职场上坚持下去,要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自己的生活圈子。不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对自己好,另一方面也对孩子好,孩子会觉得妈妈有工作,不是他的保姆,更体谅妈妈。其实宝宝说起妈妈的工作时,特别兴奋和自豪。
2.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妈妈就要尽早为自己打算,越拖就越不想返回职场。
12345
竞争残酷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家长们早已切身感受到由于竞争带来的压力。从孩子上小学,甚至从上幼儿园起,父母们就开始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但是,这种急迫的心情和恐惧的心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竞争和功利的短期教育行为,这种急功近利,以追求名利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价值取向,严重tulaoShi.com背离了教育育人的宗旨,最终的牺牲品是我们的孩子。而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缺少思辨和创造力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
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意味着不平等,只有最好的才能站在领奖台上,获得自我完成的满足感。对于其他人,都要面对失败的打击,这对一个6到12岁的孩子来说,挫折感是巨大的。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输了比赛痛哭流涕地被他爸爸抱着离开了比赛现场,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在没有心理抵抗能力的情况下反复去经受失败的考验?难道我们要等到孩子的心灵伤痕累累难以治愈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的愚蠢?孩子难道是我们的实验品而且可以终身保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任何形式的竞争在最终阶段都是与自我的较量,只有在对自我有批判意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了解自我的弱点,才有可能进一步去面对自我。让孩子们了解自我是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重要课题,了解自我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急功近利的形式获得。
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过度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老师拼命地教,家长也卯足了劲儿让孩子去学,忽略了对学习方法的探求,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对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更加缺乏对自治力的培养和对精神层面的关注。
了解儿童,关注儿童心灵的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身心发育都不成熟,如同一棵正蓄势待发的小树苗,特别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给与他们正确的关注和必要的保护。
作为有思辨能力的成人,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和固有的观念,父母为了孩子好可以奉献一切,但是做什么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我们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吗?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他们需要的吗?我们除了关心成绩,关心过孩子的幸福吗?在孩子感到迷惑需要倾诉和指导的时候,有谁能为他们敞开心扉呢?我们能永远替孩子决定该走的路吗?我们有权利替孩子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吗?父母的责任是什么呢?我们是否能够时刻保持警惕的心,思考我们的言行和周遭所提供的信息?在教育培养孩子成人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以开放的心来对待新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信念?
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早已发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其各自特定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唯一的个体,他的成长和心灵的发展除了遵从普遍的规律外,还遵循各自的敏感性。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疏于对孩子的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在强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以适应竞争社会为理由的各种评比、竞赛、选拔、培训,实质上是漠视儿童身心健康,拔苗助长,将导致无数的孩子心灵的扭曲。成人在对孩子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把握孩子在竞赛中得到愉悦的感受,最好慎重参与竞赛,不如选择那些更具娱乐性的活动。
让孩子健康、自由、充分地成长是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花心思去想去琢磨的,也需要家长和教师观念的改变,教育孩子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件事,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
自从上幼儿园起,孩子就算开始融入社会生活了。每学期开学一次家长会,六一、十一、元旦联欢会,中间还会有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幼儿园都会邀请家长亲自参加。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关系,不得不缺席这样的活动,当时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重要,可是偶有一日,可能会突然发现,请一次假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真有那么难吗?
孩子幼儿园组织活动我与他爸爸由于工作忙,很少参加,昨天孩子说每次活动别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参加,只有他是姥姥。希望我与他爸爸去一次,因为幼儿园明确提出希望是孩子父母去!我说工作忙。他说要不你去一会,再把我转给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我听了真的很惭愧和心酸,因为上次活动,由于我和他爸爸没有参加,是姥姥去的,但是他姥姥要参加什么会议,参加一会就把他交给别的家长了。我发现由于我一直以来认为幼儿园每次组织活动都是工作日,还要求父母参加并且比较频繁,好像父母在家没事一样,所以我并没有给予重视。但是我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今天早上一起床孩子就说:妈妈周五的活动你陪我去!我实在太难受了,发现一直以来很失败,所以明天一定去!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做得还可以,但是现在发现自己真的应该作检讨!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重视和交流!
网友意见——
uttamama 一定要去,工作就那么重要吗?一天假都不能请?
很爱光头妹 当然孩子重要了,孩子的成长只能经历一次啊!谁也说不好,如果你不去对他的影响会有多大。现在孩子打预防针、体检,我和她爸必陪着。以后六一、娃生日、开家长会、孩子上学中的需要,我肯定都会请假陪着。陪不了几年,娃就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喽!
一弛他妈 想明白就好,拼命工作为的啥啊?不就是为了家人更好地生活嘛!孩子的成长最重要,如果光为了工作挣钱而错过了欣赏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太不值了。钱是为人服务的,不能因为工作因为钱而放弃更重要的亲情。
雨天普洱茶 上周五孩子幼儿园有一次公开课,40分钟的科学实验。我的车限行,孩子爸说算了,别去了,不是家长会啥的。但孩子跟我说的时tulaoshi.com候,挺认真的,希望我去。最后我还是去了,去的时候稍晚了五分钟,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孩子就一直向后180度扭着脖子在人群中找我们。看见我们之后,给了一个极灿烂的笑脸,才转过头去开始上课。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很简单就能让孩子如此快乐,我为啥不去这样做呢!
远儿妈妈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经常会有活动。老师会说让父母来参加,孩子也希望父母去,因为有时有亲子活动,姥姥、姥爷岁数大,不能带他一起玩,他会不高兴。基本上是开学一次家长会,六一、十一、元旦联欢会,中间还会有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每次都要半天。有时间能请假还是尽量去吧!
z_lightstar 我儿子的幼儿园要求家长一起去。我和老公都决定要请假一起去,这是必需的。
fengfx0000 公开课我没去,但是这次圣诞节汇报演出我去了,孩子非常开心!以后要求家长参加的,我一定会去!
dawnguoxm 我也是每次都去不了,因为我们领导对员工请假很反感。不光是扣钱的问题,会长期有阴影。所以我们也经常是姥姥去。没办法。
天炜妈妈 必须要去的,和孩子亲近的也就这么几年,等到孩子长大了,你想跟着去人家还嫌你烦呢!
专家指点
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儿童心理专家金利波表示,其实不仅是职场妈妈,包括全职妈妈也会遇到这样的选择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并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无论妈妈去不去参加宝宝的活动,妈妈都是爱他的。
金利波说,父母由于工作关系无法每一场活动都亲自参加也是正常的,但是事前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很好地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很愿意去,但是很遗憾,由于工作或者什么原因不能去。同时父母还可以祝福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去,你也一样很快乐!此外,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去与不去都是正常的,都是爱他的。要让孩子明白,无论父母去不去参加自己的活动,他都能获得快乐,而这种快乐不是与父母捆绑在一起的,是要他自己去获取的,因为父母永远不可能做到孩子一召唤就能立即到场。金利波还强调,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选择难题,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情享受这个过程,回家告诉家人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是一件更快乐的事。
金利波建议,其实父母也不必为难自己,幼儿园那么多活动,每次都参加也是不现实的。可是父母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一次都不去或者每次都委托老人去参加,这种行为也是有所欠缺的,父母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例如迎新年、毕业典礼等对孩子们格外重要的活动来参与,并明确告诉孩子,让他知道父母会参加自己的活动。
金利波提醒家长们,父母做任何事都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说法”,需要父母将他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父母则应该明确地让孩子知道,有时候爸爸妈妈的爱在心里,有的时候爱体现在行动上。
在早教期间,父母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有些人指出,是否应该先教拼音,再教拼写,最后教字呢?其实四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形成。还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
学前儿童应该先学习认字还是先学习拼音呢?许多家长比较迷惑。
世界上不会有这样“聪明”的母亲,先教孩子一个一个的音素,学会说一个一个声母、韵母的发音,然后教他如何拼。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母亲,总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让她的孩子反复地模仿着“呀呀学语”的。
学前儿童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和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
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仅把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推迟一两年,把直接教汉字提前,就会起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根“拐棍”而已。在了解了宝宝的思维发育之后,相信每一父母对如何科学教孩子认字和学拼音已经有了自己的定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多花心思,也许有点绕路。但是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