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轻的一代爸爸妈妈吸取了很多新的教育观念,他们往往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单凭多多夸奖,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知识阶层的父母,在反思“过分鼓励”的害处,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一样,要知道,你若想让孩子知道“糖”的美,就不要让他掉进糖罐出不来。
夸张鼓励毫无意义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既然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明白地告诉孩子:这是应该养成的行为,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这很自然。
引发反感和不安
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孩子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
受不了挫折和批评
因为超乎寻常的夸奖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会错。这样他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时,会很受不了。因此,在家受到无微不至夸赞的孩子,经常到大班快毕业时还没有喜欢上幼儿园,他也会时不时产生这样的困感,“为什么我把玩具捡回抽屉里,妈妈就会夸我‘真了不起’,老师却会批评我没有把玩具一样样收进纸盒里呢?”家庭教育对孩子鼓励的“过分慷慨”,事实上与幼儿园的鼓励原则形成双重标准,这让孩子感到迷惑,从而更有可能乐意呆在家中,而不愿意留在集体活动的场景中。
想想自己平时夸奖孩子时有没有以上的注意要点呢,如果有的话一定要赶紧纠正过来,要学会正确夸奖孩子才行。
有这样一个女孩儿,漂亮、聪明、人见人爱,在幼儿园时,就获得许多少儿歌舞比赛奖。但在六岁时,小女孩儿因一次不小心被一个树枝尖刺伤了左眼,从此她的左眼失明了。小女孩儿曾经伤心地痛哭了好几场,但她依然喜欢唱歌、跳舞。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珠,可小姑娘更执著地勤学苦练。在每次汗流满面的练习过后,爸爸和妈妈几乎同时都亲切而又满意地对女儿说:“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在不断地努力和父母的关爱下,女孩儿又夺得了三项少儿歌舞比赛大奖。
“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当孩m.tulaoshi.com子听到这句话之后,心中感到很温暖、很舒坦。孩子会认为父母既然能看到并能肯定自己现在的“样子”,自己就不但要继续坚持好现在的表现,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1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的情绪需要及时调整和引导时就说: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夸自己的孩子是好宝宝的。可是,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这种夸奖或许会一天天少了。
当看到孩子咿呀学语的稚气和蹒跚学步的憨态,面对孩子那红扑扑、又粉嘟嘟的小脸时,做父母的都觉得孩子的样子让自己格外喜欢和开心。然而,当孩子走过婴儿期,在步入儿童期、少年期的过程中,这种喜欢或开心或许在一些父母的心中逐渐消失了。
其实,孩子的样子令父母喜欢是不必在意年龄和长相的变化的,应该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进行时,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过程都应是令父母所喜欢的,而这个过程中,正在表现中的孩子的现状都应该是父母最喜欢的。
父母要学会用语言激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力量,才能不断走近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闸北八中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有一天,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突然告诉我班里有几个“差生”。我很吃惊,就问她,怎么知道他们是“差生”?女儿说,老师提问到这几个小朋友,他们总是回答不出来,时间一长,大家就认定这几个人是差生。
我的导师曹子方是儿童心理学专家,听到这个故事后对我说:“你女儿说的肯定是真实的,我还可以提供更多事实加以证明。”曹老师曾参加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的验收,发现几乎每间教室的黑板上都有孩子的名字,旁边大多有五角星、小红旗、小红花,但总有几个孩子没有。她问为什么这几个孩子没有呢?孩子们的齐声回答使她大吃一惊:“老师奶奶,这几个人是坏蛋,他们怎么能有五角星、小红旗、小红花?”
我在想: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由此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其实,我无意责怪教师,至少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认真工作,他们也无意去伤害孩子,问题在于把学生“分等”再评价学生的想法,确实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而且这样也有意无意地影响家长、社会对孩子的评价。
经验告诉我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确实,教师和家长都在夸好孩子。夸好孩子固然是对的,可以使好孩子更好,但好孩子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重点是通过夸并不好的孩子,使之变为好。其实每一个孩子不管他当前如何,他们总是有所谓的好与不好。有好的地方才能接受教育,有不好的地方才需要教育。
夸孩子好的地方能使之体验成功,因为反复成功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发现,所有成功者都有一些共同点——超强的自信心,所以他们能战胜失败,获得成功。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夸夸他们!
夸表现好的孩子,更要夸表现不好的孩子,帮他们指正错误,及时夸奖点滴进步,就能让他们拥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