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蹲下来 听懂鬼马小孩的神逻辑

落彩忧云

落彩忧云

2015-12-12 15:37

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 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心身发育是有益的。

五招让哭闹宝宝静下来

  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新生儿一天之中哭闹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有五分之一的新生儿无休止的号啕大哭反复发作,常常令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束手无策。更为严重的是,新生儿的持续啼哭声易导致产妇产生疲劳感和绝望感而患上产后忧郁症,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新生儿长时间哭闹,还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比如母乳喂养失败、婚姻中出现紧张气氛,甚至诱发儿童虐待的暴力事件发生。

  早教专家Amanda向记者介绍了安抚新生宝宝的五个小窍门:“包、侧、嘘、摇、吮”。据了解,这种方法来源于美国儿科医生哈韦·卡普博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5000多例婴儿的实际安抚案例研究。

  包裹: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是被紧紧包裹着的。专家认为,“襁褓法”可以让宝宝感觉像是重新回到了子宫,获得被保护的安全感。具体方法是:使用长宽均为1.5米的包布将宝宝包裹好,在不妨碍宝宝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尽量裹得紧些。

  侧抱:家长常常采用让婴儿平卧在怀里的姿势抱孩子,但事实上这样往往无助于安抚宝宝。美国专家认为,刚刚降生的婴儿事实上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从子宫的温暖环境里出来就类似于让普通人类从树上掉下来,刺激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莫洛反射”,表现为哭闹不停。而把婴儿竖直抱起或侧抱则会关闭这一反射,让宝宝尽快安静下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声音:其实胎儿在母体中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安静的,包括母亲血管流动的“刷刷”声、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肠胃蠕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等等。新生宝宝耳膜较厚,对于成年人来说有点响的声音对新生儿来说可能刚好合适。家长可以为宝宝营造这种类似的声音环境,使用吹风机、吸尘器、收音机、烘干机、流水或选择“白噪音CD”,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对着宝宝的耳朵“嘘”声也让宝宝很受用,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

  摇晃:在妈妈的子宫里,无论妈妈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宝宝的感觉就像在海上坐船一样舒适,因此轻轻地摇晃会受到新生宝宝的喜欢。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摇晃宝宝的幅度要小而快,不适当的摇晃可能导致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猝死。

  吮吸: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吸手指了。把你的手指放在婴儿的嘴巴里,或是给他使用安抚奶嘴。吮吸不仅能够缓解宝宝的饥饿感,还会激活大脑深处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沉的平静,让宝宝进入满意的放松阶段。

  

请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 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心身发育是有益的。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 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否则会给 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就应掌握沟通的方法。
 
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我不要穿这件衣服,太紧了。”“我是对的,你才错了。”“你去哪儿?我也要去。”……诸如这些事情,日复一日,我们常常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然而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习惯:是否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真实感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用手指指着孩子;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是否火冒三丈;最后谈话结束,我们是否会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子间的沟通,作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们都应该考虑。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我开始反省,并留意自己的言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说话方式,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首先,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学会快乐。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经常没和儿子说上几句话就睡着了,还时常因为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就发火、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他心爱的图画书上,他情绪激动地tulaoshi.com大喊大叫,大声指责:“你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活脱脱一个成人缩小版,我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如果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在家中说一些消极、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的话,孩子也会感觉到不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所以,父母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应先学会关心自己、放松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其次,沟通讲求艺术。
  
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噢,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2、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听音乐会、参观绘画艺术展、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3、要让孩子发表意见。
  
不能永远只是你说孩子听,不管孩子对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完他的话时,就对孩子发脾气。在讨论一般的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与,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应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
  
4、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隐私。
  
可能很多父母在和老师或者亲朋好友谈论孩子的优缺点时,都是肆无忌惮的,从“不好好吃饭”到“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把孩子的缺点像空气一样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曾经有位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跟人闲谈,话题扯到孩子身上,说“他有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孩子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孩子从那天起,开始拒绝和母亲沟通,甚至有抵触行为。因此,作为家长需要牢记:不要到处宣扬孩子的隐私,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真正把你当成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5、多赞美,少批评。
  
也许父母从来没意识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你怎么就不能像隔壁的某某呢?”“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这些话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但是恰到好处的赞美、欣赏则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多了解、欣赏、赞美、鼓励。因为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总之,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帮助孩子慢慢认识,慢慢沟通,别希望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请蹲下来和你的孩子对话

很多父母总是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不能依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为什么他们要做出那些让人生气的事。直到有一天,当父母蹲下身子,才发现其中的缘由,原来,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其实不一样。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不同

美国教育大师杜威强调“在做中学(Learn by doing)”,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或重组,同时也强调教育必须在有兴趣参与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养孩子时,父母应该先认同孩子经验的有限性,毕竟孩子了解世界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孩子会用他们自己的高度、方式、眼光去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

因此,父母要接受孩子不成熟的行为或想法,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时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帮孩子留意学习道路上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在确保孩子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尽情让他尝试、表达并进行有兴趣的活动。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有效的学习。

不要单纯说“不”

大人经常会说“不行”“不可以”“不要”,而这些“不”对孩子来说往往太过于抽象。在明知很多事情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前提下,大人发出了禁止令,但即使大人把后果说得很明白,孩子仍旧不能真正理解,他们还是会继续困惑“为什么不可以”。因此,与其一再禁止或处罚孩子,倒不如在安全的范围里让孩子自己尝试一下,看看这种不良后果究竟是什么样子,然后他很快就能明白,原来大人说“不可以”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您不能接受孩子以尝试错误的方式来累积学习经验,就容易出现亲子冲突,所以经常感觉孩子很不听话、老是做些让人生气的事。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正是因为孩子被教得好,才能如此有想法,这不正是聪明伶俐的表现吗”“如果我是3岁的小孩,我会不会也想试试这么做”。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就多了一分理解,也能尽快放下自己的情绪去包容孩子的行为。

蹲下身来的5条忠告

当父母能够蹲下身子去平视孩子的眼神、放慢脚步欣赏孩子的优点、专心倾听孩子的童言童语时,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哦!原来这就是他那样做的理由!”因为了解,所以有了更多的包容,就会减少亲子冲突,彼此间当然也会相处得更好。

1让孩子看见你的头顶

和孩子对话的时候,记得要蹲下来、靠近他,让孩子有机会近距离看见妈妈温柔的眼神、漂亮的发饰或是爸爸的发型,而不是每次只能看见大人的鼻孔或下巴,让孩子觉得你是可以平视说话的对象。

2听听孩子的说法

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及说法,不要一开始就否定他。有个小朋友拿了一条湿毛巾把地板弄得湿答答的,妈妈回家一看,马上就想开口训斥,但是她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挨批的原因,于是便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孩子回答:“我看过妈妈擦地板,所以想帮妈妈做家事。”看!如果一开始就痛批孩子,岂不是白费了孩子的一番苦心?

3注意孩子的优势才能

有的孩子很会说话,有的孩子很会唱歌,有的很会数数,妈妈要多多欣赏孩子的优点,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一味计较孩子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

4 再多一点耐心

有人这样说:“在孩子学会喊爸爸前,你必须先对着他说出3 000次的‘爸爸’。”道理很简单,只要是健康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开口喊“爸爸”,只是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很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需要的是多一点时间去学习,如果父母能够再多一点耐心,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育儿焦虑。

5 做得越多越灵活

如果您希望孩子的能力强一些、做事利落一些,那么就应该从小给孩子更多自己动手做的机会。多做一些肢体运动,有助于刺激脑部发展,除了能增强手眼协调能力之外,丰富的经验也能加快孩子的学习速度,当孩子再面对其他事情时,便能更加快速地思考如何应变。

孩子你何时才能安静下来

  五岁的晶晶很活泼,老是喜欢搞破坏,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回到家里想安静,可是晶晶像是故意作对似的,专门发出尖叫,碰撞玩具,非要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玩。这不,爸爸坐在沙发上听音乐,晶晶故意把音乐关掉;妈妈想安静一会,晶晶就来拉妈妈的手。爸爸妈妈很烦晶晶,他们都盼着晶晶哪一天能够安静下来。

  专家分析:

  五岁的小孩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去探索研究,有破坏行为是正常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尤其喜欢玩耍、喜欢与人交往接触、喜欢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很多父母会喜欢乖和安静的孩子,这样大人会省心。事实上,这是把孩子当成大人看www.Tulaoshi.com待,没有把她当小孩子。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和探索,与父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会从中得到很多体验,包括体验喜悦、生气等的情绪及控制,学习协助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学会一些生活常识等。如果孩子不喜欢摆弄玩具、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安静地独处,这样的情形反而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许就要引起父母注意了。

  另外,如果父母平时都很忙,专门陪伴孩子的时间可能就不多,而孩子对父母都有情感的需求、被关注的需求,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潜意识里会通过一些方式来表达不满。如破坏物品、大声尖叫、耍赖等。这就是一个信号,父母确实要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你们陪伴的。

  专家支招:

  1.父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孩子。如看卡通片、玩玩具、做游戏等,这个时候,要把其他的工作、家务都放一边,专门陪着孩子去玩,在陪伴中可以引导孩子动脑筋思考、增加技能、学习生活常识等,如果家长确实不能参与到孩子的玩耍中,也不要忽略她的存在,及时观察她及鼓励表扬她,如:宝宝用积木做的房子真是漂亮啊!颜色搭配得真好,真是聪明的宝宝。当孩子的情感与关注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在父母忙着其他工作的时候,就较不容易受到孩子的打扰。

  2.除了父母,还可以安排其他亲人或同龄朋友给孩子做伴,一起玩耍。在孩子的自我认同阶段,如果有同伴的友谊、父母的爱和关注,老师的认同,孩子会健康地度过这个阶段,成为一个自信、开朗的人,就不容易去纠缠父母。

  3.要与孩子共同制订一个规则,如孩子在哪个时段是随意玩耍的、爸爸会在饭前陪你玩一个小时、妈妈在睡觉前会给你讲两个故事、周日父母会陪你去公园玩半天。在孩子去纠缠父母的时候,告诉他爸爸陪你玩的时间还没到,你需要自己玩不能打扰爸爸的工作。要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当破坏和耍赖的方法不能有效,这个方式就不能延续下来。如果当他的方法有效地迫使了父母去陪他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延续下来。


来源:大洋网--现代育儿报

【成长故事】蹲下来,听懂鬼马小孩的神逻辑

  孩子对于很多问题的想法、逻辑都是不同于成人的,甚至孩子和孩子之间也会有很大的认识差别。对于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家长应更多的认可,而不可表现出嘲笑或者是训斥。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宝贵的!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位台湾作家写的故事:某天,这位作家给孩子打电话时忽然断线,她很奇怪地走出门,发现外公和孩子正站在门外,外公手里拿着剪断的电话线。作家很生气,责问他们知不知道电话线剪断了就不能通电话了,外公说:“我知道啊,可是娃娃不知道。所以我们剪断电话线,他现在明白了没有电话线,电话两端的人就不能说话了。”
  听起来很愚蠢是不是?我当初看了这个故事不过是一笑了之,后来有了孩子,每每回想起这个故事,却觉得作家的爸爸做得非常有道理。很多时候,当作父母的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孩子们许多令人不解的行为就有了答案。
  有这样的感触实在是有感而发,自从我家女儿上了学前班,开始学习做作业后,我才发觉:我家来了个火星人!

  为什么小鸡是六只?
  女儿有段时间非常喜欢数学,可她看不懂题目,经常要我提问让她回答。一天,我给她讲的一道题是关于两只躲在灌木丛里的小鸡,女儿盯着题看了半晌:“妈妈,我听不懂!为什么有两只小鸡藏在灌木丛里面,我没看见啊?”


(题目是:加上两只藏在灌木丛里的小鸡,图片里一12

002蹲下来和儿子说话

  要教育男孩,首先要尊重男孩,在与男孩交流时要平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男孩的想法。这种平等的关系会使男孩愿意同父母交流,并愿意接受父母的说教,这也是做好子女教育的首要条件。要想做到这些,家长在对男孩的教育上要尽可能地多一些人性化,从他容易接受的事和有关的问题出发,给他提一些建议,让他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男孩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和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且只有那些能够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爱的男孩,才会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爱别人。所以,家长不要忽视男孩的“平等观”,爱他就要让他知道你很尊重他。我们做父母的应放下长辈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儿子交谈,而不要总给儿子“高高在上”的压迫感。

  我国一位著名学者访澳归来,那里的许多人和事仍历历在目,如一些家长蹲着同男孩谈话,和男孩在一个水平高度上面对面地谈话,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他住的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他们的儿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男孩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男孩的母亲也立即离开餐桌,蹲下来面对着男孩说:“你是不是要坐到离餐桌远一点儿的地毯上去画画?”男孩听后高兴地坐到那边独自玩去了。当时,他对这位妈妈蹲下来对男孩说话的举动虽然很诧异,但他以为这只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

  又一个周末,学校的一位秘书尼蒂请他到她家做客,他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尼蒂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当他们准备乘车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尼蒂这时就在车门口蹲下来,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与他脸对脸,目光正视着男孩,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是重要的,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然后钻进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他们一起去公园玩。当罗艾姆同姐姐跑跑跳跳,要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就要流出来了。这时,尼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已经长成一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这位学者也学着尼蒂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罗艾姆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很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学者禁不住同尼蒂谈起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尼蒂说:“与男孩说话当然要蹲下来呀!他们年龄小,还没有长高,大人只有蹲下来,才能平视着他们说话。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说话的。我们认为,男孩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可是,在我们国内,却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男孩:“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语调。很多家长之所以与男孩交流的效果不好,正是因为家长与男孩在交谈时,往往以长者自居,对男孩缺乏应有的尊重。大多数父母总喜欢把男孩当做小“豆包”,没有在情感上给他们公平的待遇。殊不知,男孩虽小,但早已有了自己的思维与尊严,他们渴望与大人平起平坐,渴望大人把他们当做平等的个体来看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其实,父母是否蹲下来与男孩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心中,是否把男孩真正当做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也影响着家长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与教育男孩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做父母的该反思一下:你是否也会蹲下身来与你的儿子交谈?你有没有发觉你的儿子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如果你发现你的儿子总是不愿与你交流,那么你就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蹲下来和儿子说话

  1.在中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这种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方式正是很多家长与孩子交流效果不好的原因。

  2.男孩虽小,但已有(图老师整理)自己的思维与尊严,他们渴望大人把他们当做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家长不要忽视男孩的这种“平等观”,应放下长辈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儿子交谈,而不要总给儿子“高高在上”的压迫感。

五招让哭闹宝宝静下来

  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新生儿一天之中哭闹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有五分之一的新生儿无休止的号啕大哭反复发作,常常令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束手无策。更为严重的是,新生儿的持续啼哭声易导致产妇产生疲劳感和绝望感而患上产后忧郁症,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早教专家Amanda向记者介绍了安抚新生宝宝的五个小窍门:“包、侧、嘘、摇、吮”。据了解,这种方法来源于美国儿科医生哈韦·卡普博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5000多例婴儿的实际安抚案例研究。

  包裹: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是被紧紧包裹着的。专家认为,“襁褓法”可以让宝宝感觉像是重新回到了子宫,获得被保护的安全感。具体方法是:使用长宽均为1.5米的包布将宝宝包裹好,在不妨碍宝宝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尽量裹得紧些。

  侧抱:家长常常采用让婴儿平卧在怀里的姿势抱孩子,但事实上这样往往无助于安抚宝宝。美国专家认为,刚刚降生的婴儿事实上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从子宫的温暖环境里出来就类似于让普通人类从树上掉下来,刺激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莫洛反射”,表现为哭闹不停。而把婴儿竖直抱起或侧抱则会关闭这一反射,让宝宝尽快安静下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声音:其实胎儿在母体中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安静的,包括母亲血管流动的“刷刷”声、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肠胃蠕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等等。新生宝宝耳膜较厚,对于成年人来说有点响的声音对新生儿来说可能刚好合适。家长可以为宝宝营造这种类似的声音环境,使用吹风机、吸尘器、收音机、烘干机、流水或选择“白噪音CD”,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对着宝宝的耳朵“嘘”声也让宝宝很受用,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

  摇晃:在妈妈的子宫里,无论妈妈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宝宝的感觉就像在海上坐船一样舒适,因此轻轻地摇晃会受到新生宝宝的喜欢。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摇晃宝宝的幅度要小而快,不适当的摇晃可能导致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猝死。

  吮吸: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吸手指了。把你的手指放在婴儿的嘴巴里,或是给他使用安抚奶嘴。吮吸不仅能够缓解宝宝的饥饿感,还会激活大脑深处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沉的平静,让宝宝进入满意的放松阶段。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成长故事】蹲下来 听懂鬼马小孩的神逻辑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成长故事】蹲下来 听懂鬼马小孩的神逻辑

和孩子谈话你会蹲下来吗

分娩
和孩子谈话你会蹲下来吗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星辰变》自己的成长故事

网络游戏
《星辰变》自己的成长故事

帮助孩子逻辑思维的成长

宝宝玩具 益智玩具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帮助孩子逻辑思维的成长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经典儿童故事:神笛

育儿百科
经典儿童故事:神笛

儿童故事视频:神笛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儿童故事视频:神笛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上)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上)

极端化的心态对胎儿有害无益

极端化的心态对胎儿有害无益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