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对于学龄前儿童和作为父母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复杂的过渡。如果你不把静静的坐着给孩子讲故事或是榨苹果汁作为家庭作业的话,那么幼儿园完全的只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但是,也会有一些更大的变化。
毫无疑问,当你问自己时,你会想:“她昨天不是还是一个小宝宝的吗?”当想到你的小宝宝该如何度过这一天时,你会担心:“她会想我吗,她会害怕吗?”。这些上学恐惧症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完全是可以通过一些学前准备克服的。
把未知变为已知
你的小宝贝可能会因为无法想象上学是什么样子而害怕上学,那么就告诉她吧!可以给她介绍在那里她会看到什么,会做什么,就像是:“在学校你可以像我们现在这样唱歌、画画”、“你可以像在游乐场那样和其他同样年龄的孩子玩耍”、“在学校每天都可以吃到好吃的零食”。至于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圆圈教学,有许多图片的故事书等要用很多的文字才能解释清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模仿幼儿园
可以在一个假装的幼儿园教室里用充气动物扮演学生。让你的小宝宝把她周围的小玩具都聚在一起,然后由她主持圆圈教学。可以提示她该讲些什么,比如最近参观的水族馆的经历或是在奶奶家吃晚饭的事情。她会爱上成为一名老师的。当轮到你要演讲时,让她和玩具一起做下来。这样,她就会练习注意力并且当有问题时,她可以举手。
参观学校
来到学校看到教室里面有趣的活动和友好的环境,以及有秋千、滑梯甚至更多器材的操场,可能会使即将上学的她不那么害怕学校。
迈出第一步
提前见到一些她的同班同学可能会有好处,因为孩子害怕上学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她不认识学校里的人。如果你也不认识学校的小孩或是孩子的妈妈,可以给幼儿园的园长或老师打电话来寻求建议。或许你可以建议约定开学前的某一天孩子们一块儿出来玩。如果学校在没有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不提供电话号码,你可以问问老师是否可以把你的联系方式给其他孩子的妈妈。
除以上之外,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是内心感觉很失落,也不要表现出来。言语要积极向上。如果你表现出她会很好的态度,你的即将成为学生的宝宝就会相信她是可以的。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父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看看你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找出你希望他改变的特定的行为。
解决方法
1和老师碰面,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可能孩子赶不上课堂的进度,虽然他很努力的想要赶上。还有一个理由也很常见:孩子已经超过课程的进度,而且对于上课的内容觉得很无聊。确定了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状况。
2孩子可能缺乏某些基本技术或能力,觉得上课没有很大的收获。
如果有这样的原因,可以让孩子进入某些加强教育的家教课程,或者雇用一个家教老师。
3也许孩子只是很容易被扰乱,需要他人协助他管理时间。
买一本日志和一本月历,帮助孩子计划完成家庭作业的每一个步骤,帮助他明确目标有。如果他有特定的努力方向,他将会对每日的活动更有兴趣。
4孩子们的Tulaoshi.com个性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热情、更自动自发。
确认你的期待是合理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期待。要根据孩子实际的能力来设定孩子成就的目标,而不是根据你所想要的。
孩子不想上学主要是学校对自己没有吸引力,要想让孩子爱上学校,就得要找出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只要孩子在学校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孩子就会爱上学校了。
浙江老板辞职创办“在家上学联盟”?引发公众争议
超过1000个家庭参与实践?各创“中国式在家上学”
“我,一妇男,带自己的孩子和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两岁半,不上幼儿园;外甥三四岁,不上幼儿园。”一年前,徐雪金在网站上发帖时,没有想到会因此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2010年12月,辞去“老总”职位的徐雪金创立了“在家上学联盟”,迅速吸引了各地家庭的会聚,目前注册的会员数达3800多人,网站日均点击量超20万。“在家上学”声音的壮大,使这一族群进入公众视线。
目前,“在家上学”的孩子就读也出现了新模式——不少家庭保留学校的学籍,“课程”部分在家完成,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这是其就违反《义务教育法》质疑做出的调整。孩子能在家待到什么时候?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就学之路何去何从?“在家上学”真能跳离议论纷纷的“体制教育”吗?
“爸爸,老师总是批评我,她好凶。”2009年的一天,女儿的一句话在徐雪金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几十个人关在一个教室里,天天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一点自由都没有。”于是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让女儿在家上学,不再去学校。
怎么上学?
“想玩什么玩什么”
徐雪金是江西景德镇人,2003年初到浙江义乌,经过打拼创立了一家从事出口生意的公司,2009年正是公司生意红火的时候,他却出乎意料地辞去了老总的职务,带着一双儿女回家当起了“全职奶爸”。
不过徐雪金的“家庭教育”并没有赢得家里长辈的支持,当被问及每天对孩子的“学习”如何安排时,他说:“就是带他们玩,想玩什么玩什么,有时候会读读古诗,看看书。”他说这是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尊重儿童的自我选择权。徐雪金曾在论坛上发表过一篇被网友誉为“教育经典”的文章,其中提到“工作是儿童的权利,在家庭生活中,儿童的工作和学习一样重要”,“等我女儿十岁以后,我会尽可能地让她去参与一些社会服务,做志愿者的工作,开拓她的视野”。他说:“在家上学,不等于把孩子关在家庭这个真空的环境中,而是给孩子更多在学校没有的自由。”
也有人质疑这位“奶爸”的家庭教育方式,7岁的女儿曾提出想回学校,徐雪金“劝说”的方式是:“老师会骂你,作业很多,天天被关在学校里……” 他认为对孩子来说,家庭很重要,跟父母待在一起很重要。为了不让课程“干巴巴”,他特意买了一部MP3,把“课程”灌录其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上课”。课程内容以“音乐加故事”为主,选取国外经典民歌、儿歌和童话故事播放给孩子听,每一至两个星期为一个周期,然后更换内容。
今年7月,他带着儿女来到瑞典马尔默,“想看看西方的教育是不是更好一点”。他把儿子安置在一家幼儿园,女儿在一所语言学校。期间,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念头:“等过完年,我就带孩子回国去,国外的教育虽然要好一些,但还是比不上在家上学的优势,满足不了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已成潮流?
美国200万家庭实践
“对孩子教育的思考,促使我反思家长在教育里的参与度和重要性。”从最初缺少概念,到逐渐有所感悟,徐雪金对这种教育的新形态产生了浓厚兴趣。2010年12月,他在义乌成立“在家上学联盟”,意在把全国“在家上学”的家庭联系到一起,共同学习、探讨。
“我想在家上学是对学校教育最大的挑战。我希望孩子能够自然成长,比如孩子需要一些食物,那我会提供给孩子食物,然后教孩子跳起来能够着食物,就可以了。而不是硬逼孩子吃下一大堆对孩子没用、也消化不了的食物。”他说。
目前,“在家上学”正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潮流,在美国有200万个家庭选择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已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中国式的“在家上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且质疑的声音一直不断。“目前注册联盟的家庭有4000多个,真正实践的家庭大概在1000个左右,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徐雪金说,建立“在家上学联盟”,就是希望打破“孤军奋战”的现状,让大家互通有无,成为一个社区形式的组织。
在“在家上学联盟”官网上,除了有各类教育信tuLaoShi.com息、欧美家庭实践经验分享等内容,还有“同城盟友”和“联盟群”。目前,广州、上海、北京、成都、南昌和深圳等城市的家庭都建立了“联盟群”。从网友分享的信息看,在家上学也有各种模式——有的家长辞职在家,一对一辅导功课;有的孩子利用网络资源自学,家长偶尔辅导;有家庭互助式,几个家庭组成小组,定期给孩子们交流的机会,或者开设家长独自一人无法辅导的课程;也有从“互助组织”升级为“互助学堂”,家长们组成委员会,共同决定老师的聘用、教材选择和教学模式;还有经验成熟的互助学堂转型成为现代私塾,面向社会招生。
代价几何?
对“在家上学”有赞有弹
资深媒体评论员单士兵认为,“在家上学”到底是不是好事情,现在实在说不清楚。“表面看来,这是对公立学校的一种挑战。冷静下来想想,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太过悲情。毕竟,对现行教育制度与教育模式的不认同,是必须为之付出现实代价的。”
网友丁洪先则认为需要理清法理问题,因为《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显然,“在家上学”的模式是对《义务教育法》的一种冲击、一种挑战、一种抵触。严格说起来,还是违法的。
网友思成称,这些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也为此作出了很大牺牲,但这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在目前中国特色的中考、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在家上学”不符合国情,在当前很难得到普及,其效果还没有得到确切验证。
网友“rollingcat80”留言说,家庭教育一要父母本身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二要父母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在中国,本科教育刚刚普及,年轻人又要在拼命赚钱的情况下,基本没戏。
全国人大代表方青认为,中国是“人情社会”,在家上学对人自身的“人情关系”而言,显然是有损失的。当然,“在家上学”提倡的对孩子的尊重,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学校现在正推广小班化教育,引导每位老师转变理念,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尊重每一个孩子,应该说,传统教育并没有踯躅不前,它也在进步。”
或有非法办学嫌疑
专家说法
或有非法办学嫌疑
在家上学,国外早有实践。据美国的调查统计显示,过去20多年中,在家上学儿童比例增长很快。上世纪70年代初在家上学运动刚刚诞生时,只吸引了2000名支持者,到2003年达110万,占5500多万学龄人口的2.2%。据资料显示,2004年有多达120万名美国儿童在家里接受教育,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家上学”也曾遭遇强烈的争议,其一,“在家上学”会不会演变为非法办学?其二,“在家上学”会不会导致学生辍学,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在家上学”,形态上与国外所倡导的也不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国外是真正意义的“在家”,由孩子的父母进行辅导、教学;而国内基本上还是学校形态,诸如私塾、学堂,是父母把孩子送到一个地方集中学习。
“我国目前私塾、学堂形态的‘在家上学’,借用了概念,但存在‘非法办学’的嫌疑。”熊丙奇说,如果这些私塾不注册为学校或培训机构,其办学就存在“合法性”问题,使办学质量、校舍安全、受教育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出现监管漏洞,也使自身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同时容易造成社会对“在家上学”实质的误解,他借用这样一个例子来作比喻:“这和吃大锅饭是一个道理,一个家庭你在家做家庭食堂,自己人吃,或者邻居说来你家搭个伙,但是如果小区里一百多个人都来你家吃,也交钱,那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全国州教育委员会协会提出建议,各州应为家庭教学建立标准。“针对在家上学的需求,我国应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允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接受家庭教育,也必须对这种‘在家教育’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父母的教学资格、在家上学的质量监督等进行明确,避免由此催生非法办学和适龄儿童辍学。”熊丙奇说。
熊丙奇还强调,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孩子还是要经历中考和高考,选择在家上学是有很大风险的。在家上学更多是体制外选择,“一些家庭选择不送孩子上学,其打算是根本不让孩子参加中、高考,而是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如果在家上学主要是这种目的,那么,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十分有限。”
记得我小的时候,只要我生病了,妈妈就让我在家里休息睡觉。因为我的母亲是儿科医生,父亲也是医生,所以,他们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视。
当我做了母亲后,我也这样对待我的儿子,如果儿子生病,我一定让他在家里休息,直到他自己认为已经不需要休息了,他才去上课。我认为这是每个母亲对孩子天经地义的做法。直到有一天,家里的阿姨发出感叹,我才意识到很多孩子并非有这样的“待遇”。
一天,阿姨董姐对我说:你真的是个好妈妈!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告诉我她的儿子以前生病发高烧都被他们逼着去学校,他们害怕孩子的学业跟不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怕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我问:“孩子如果发热生病,他坐在教室里能够有好的学习效果吗?”董姐说:“我们想孩子无论怎样总是可以听一些课吧,现在我发现我们当时做错了。”董姐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这次交流没有过几天,董姐12岁的侄儿感冒发热,被父亲送到学校参加军训。当时正值8月的夏天,天气炎热,孩子在烈日下将进行三天的军训。董姐侄儿参加了半天就倒床不起了。身体健康的孩子都要有些吃不消,何况已经发热38度的孩子。于是董姐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把孩子接来我家里,不参加军训了,因为学校离我家很近。我打电话告诉孩子的父亲:发热的成人都需要休息,何况孩子?如果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可以要孩子付出健康的代价!
我曾经在小学做过一段时间的校医,这所小学是住宿制,孩子周末才回家。还记得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因为发热,体温高达39度,我们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希望她把孩子接回家治疗和休息,结果妈妈带了一些药来交给我们,告诉孩子要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然后离开了。孩子的眼里满是绝望,眼泪流了下来。她怕我看见,他转过身擦掉了,然后带着决绝的口气对我说:“将来她老了,她也有生病的时候,我也会这样来对待她的!”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心痛孩子,我知道现在我的什么话对他来说都没有安慰的作用。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一个从成都重点中学到美国留学的孩子,成绩非常优异,在美国一所著名学府学习。因为连续几天同学没有发现他的踪影,女朋友也找不到他,电话无人接听,后来报警,当警察打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已经死亡几天了,趴在书桌上,死亡的时候还看书学习。经过尸检,他是因为感冒,没有注意休息和治疗,引发了心肌炎,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一个在我们眼里不那么重要的感冒,却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
我一直给儿子灌输的概念是:生命是最重要的,健康是最不可以忽视的。如果我只是给儿子讲这个道理,他是不会明白的,只有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告诉他一定要休息,病好了才能够学习和工作,他慢慢就会理解,也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也给儿子讲述这个留学生的故事,让他理解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我在算计是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老师两天的课程重要时,我永远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每次儿子生病,我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他:学业成绩比起你的健康来不算什么,学业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将来无论你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如果你生病,一定要放下一切工作,休息和治病是你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对孩子说的和我们对孩子做的不一致,导致我们的孩子也成为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比如我们在很多时候老师和父母都告诉孩子要珍惜生命,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的理论,我们以为孩子就明白了。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却要他们坚持上课,要他们将老师的课程看得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如何能够真正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这个留学生的学业非常优秀了吧,但他恰恰就不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最后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丧生!
在孩子成年以前,对于孩子生病时我们要给予他充分的心理关怀,此时的孩子需要我们知道他生病的感受,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精心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体会到家的温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也是在学习如何感受他人,学习如何照顾病人,这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于人性和生命或许我们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很多被宣传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宣传中他们被强调成“带病坚持工作”的榜样。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一个单位缺少这个有病的人就会垮掉,那么这个单位将还不如早点垮掉,让这个有病的人赶快到医院治疗,恢复健康,没有必要让这个人累死病死在岗位上;如果这个有病的人离开这个单位,单位的工作只需要适当调整就能够正常运转,我们还需要这个有病的人一直坚持到病死在岗位上吗?这种处于政治需要的宣传扭曲了我们对于健康的价值观。我们又将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投射给了我们的孩子,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当孩子以生病为借口不想上学的时候,父母可能要审视自己对孩子的关注了,是不是孩子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够获得父母的陪伴、关注和爱护!
来源:胡萍老师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