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画画是儿童的天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常会不自觉地去画、去信手涂鸦。有想法,才会有行动,对于纯真的孩子来说,之所以爱画,是因为他们想借着画、借着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内心感受。对于父母来说,如果掌握一些关于画的知识的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不同阶段孩子的画会不同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女孩子喜欢画长发飘飘的“美少女”;男孩子则津津乐道自己作品中手拿兵器的“奥特曼”。又如:涂鸦期、象征期的幼儿喜欢描画小花、小草、大鱼、房子等比较单一的事物,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而去描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父母如果对孩子这些画画的特征有一些了解与把握的话,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同的年龄,孩子的画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岁
这个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涂鸦阶段,是探索事物的初级阶段,也是开启想象的重要起步。显示手、眼、脑等的协调能力,表达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通过带领孩子观察、交流、感受体验游戏等方式,训练五觉的感知能力。训练孩子的联想性思维、抽象性思维,探索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其观察事物的敏感性。给家长的建议:通过与孩子对话交流、游戏、带领孩子感受等方式,刺激孩子五觉感知。以鼓励为主,给予孩子充分的绘画空间。
第二阶段:6-8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处于图示阶段,是展开想象表现的黄金阶段,画面表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能展示明确的空间次序。对老师来说,主要通过引导孩子了解表达对象,以细部描写、以小见大、左思右想、动静形态及协作关系,只要训练孩子表现性思维、象征性思维、扩展性思维、置换性思维等,将被动表现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创意表现。给家长的建议:用支持形式肯定孩子的创作,并通过一些问题,以创意的答案,激发积极主动性及创造力。
第三阶段:9-11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写实的萌芽阶段,在理解能力上会更深入,在绘画表达上尊重客观对象的感受,并希望以写实观念表达想象的内容。只要通过联想、解构重构、不同角度不同思维等方式,引导孩子创新思维拓展想象力。主要训练置性换思维、多维性思维、再造性思维;培养孩子的独创能力,并学会多思维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给家长的建议:以观赏者的角度与孩子交流创作的意图;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着手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12-14岁
孩子走向写实阶段,开始能准确表达对象;理解能力与专业技巧的提高使他们突破原有的观念,超越想象创作更具魅力的作品。这个阶段,老师主要引导孩子分析表达对象,通过解构置换,并鼓励有思想情绪张扬表达,支持不同理解,表现不同思维的方式;从审美、艺术情操、自信心及团体意识上不断地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创造力。给家长的建议:以观赏者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思想,鼓励独立思考,深入探讨问题,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看法———孩子用画来讲自己的故事
画家、杨之光美术中心的校长杨红表示,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的,孩子第一次拿起画笔时,都要涂涂画画,他们“作品”中的随意造型,对色彩的感受一点也不比绘画大师逊色。
画画的过程是他们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孩子在幼儿时期,他们有时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体验用语言表达清楚,却在边涂边画边说的过程中把潜意识里的情感体验和对事物的认识与态度宣泄和表达出来,虽然他们这种表达的技能尚不完善,有的色彩、造型看起来有点“意思”,有的“不像样”,但都是另一种语言的表达。他们想怎样画就怎样画,没有任务,也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所看、所知、所想,并以此来表明自己高兴、难过或感到有意思的情感体验。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或因造型、色彩带来的新变化,或因这个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而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宣泄。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绘画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练习,而且是发展其丰富的情感、观察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有父母陪同,更需要有好朋友相伴。你是否了解孩子最需要哪5类朋友吗?
1、 合适的朋友
去哪找:留意附近。她是邻居的孩子或友好妈妈的刚会走路的孩子。
适合年龄:5岁之前
邀请原因:孩子的第一个朋友教会孩子明白朋友是有趣的。
良好发展:玩乐伙伴经常像包办婚姻,但能成功。你需要:
保持适合的年龄。初学走路的孩子不会按年长儿童的方式活动,因此不要缠着他们一起踢球。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自己玩,即使他们忽略对方。
拟定一些简单的规矩。当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通常在孩子们到家里来时重复这些规矩:不准打架,分享玩具。如果某个孩子打我的孩子,我会用玩具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尽量不让他们结怨。
利用优势临近。当她得知7岁的女儿麦蒂打邻居儿子时,劳伦?吴很激动。“孩子们可以在对我们有利的非传统时间聚会,例如周日上午。”这位来自旧金山的母亲说道。
掌握好结束的时间。对于刚会走路的孩子,一小时左右的聚会就足够了(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可以稍稍延长)。
tulaoshi.com12345
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tulaoshi.com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