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难免会有错怪孩子的经历。那么?熏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在本次的家长圆桌里,大家一起来为家长错怪孩子时的态度打打分。
100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我觉得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就是这么做的。有一次,邻居找上门来说儿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了,我当时就骂了儿子一顿,后来我了解到,原来邻居家的孩子随意摘小区里的花,儿子去阻止,因为邻居家孩子不但不听,还动手打儿子,才被儿子“修理”的……当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主动向儿子道了歉。向孩子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
70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错怪孩子之后,其实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我觉得不应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家长毕竟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60分: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一般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包括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自己错怪孩子的时候,就故意用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或故意岔开话题。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家长在孩子面前所树立的榜样就成了遇到问题后就逃避。父母都逃避责任,那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应对呢?
50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家长就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30分:找孩子别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家长当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迫。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家长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吗?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对家长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性格懦弱。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就需要尽快改变自己了。
1语言智能
家庭的熏陶和父母适时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散步,要抓住这个机会讲个故事来吸引孩子。不必每次都这么做,当孩子能流利地表达时,可以要求他也来讲个故事。
●贴标签游戏:“小狗在哪”、“鼻子在哪”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声音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人物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会说一门外语,就应该在孩子面前经常使用。
●让孩子谈谈他觉得有趣的事件,也可经常训练孩子作些“正规”的讲话。
●让孩子看到你做有规律的朗读,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2逻辑-数学智能
把智能转化成实际的游戏、创造发明或者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比较“红汽车大呢,还是蓝汽车大?”或 “爸爸是去商店呢,还是去学校?”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习惯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判断。
●计算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把简单的数字加起来或是从一个数字中减去1或2是好的方法。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使用算盘和计数积木是非常有用的。
●你可以帮助孩子观察两盆花的变化,将一盆放在有充足的光照的窗台上,另一盆放在荫暗的角落。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记录、比较并得出结论的习惯。
3 视觉空间智能
绘画需要天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但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勤奋和好老师也是很重要的。
●参观博物馆和画廊,特别是在较小的时候,而不计时间安排以及效果。
●准备丰富的容易得到的空间艺术作品,并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去从事描画、绘画、雕刻和创造活动。
●孩子应该有一个区域、一个房间或者一张桌子或者墙上的一块地方让孩子们自己按照喜好装饰,最好还能让孩子说说他为什么喜欢那么装饰。
●让孩子参加艺术班,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和与自己有同样兴趣和爱好的孩子一起作画,他们从和他们有相近的知识和技术的孩子那里学习。
4 肢体运动智能
有运动智能的小朋友只要能够找准他们的兴趣点,下大力气,就一定能够成材!
●以运动的方式和孩子玩:例如把球在地板上推来推去,或者玩用力不大的拔河。
●安排孩子参加正规运动班
●和孩子玩平衡游戏:用牌或铅笔搭结构,把一个空苏打水瓶子架在另一个上面,观察孩子能把乒乓球或者网球从一只手扔到另一只手而不掉下来的动作能做几次。
●鼓励孩子拆装东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12&nTuLaoShi.combsp;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要看其成绩,更加重要的是要教会其做人的道理,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只有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来培养孩子,才能塑造一个优秀的宝宝,使其在将来的社会上站稳脚步!
许多的父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过多的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其他的教育,以至孩子成为“高分低能儿”。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其他教育的顺利开展。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培养,和谐的个性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得每一个方面和特征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如果父母爱虚荣,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孩子也如此。我深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的道理。因而我向儿子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让父母的一举一动对他产生潜移墨化的作用。
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首先培养他具有爱心,让他懂得爱。我认为没有爱的人是可悲的,这样的人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他自己最中也会被家庭和社会所厌弃。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身边的人也不爱,他还会爱民族、爱祖国吗?让孩子懂得爱父母,是为日后进行爱国教育打基础。日常生活中,常教育孩子要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爱家庭、爱幼儿园等。
如何让孩子表达他的爱呢?如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忙很累,自己在家完耍不能影响父母的休息;父母生病时要给予体贴的表示;要尊敬年迈的爷爷、奶奶,并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合同伴一起游戏时要互助友爱,乐意为别人做好事等。通过这些点滴逐步培养他的爱心。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必须使儿童经常努力给妈妈、爸爸、祖父、祖母带来欢乐,否则,儿童就会长成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在他的心里,既没有做儿子的孝顺,也没有作父母的慈爱,更没有为人民做事的伟大理想。”
其次培养他从小热爱劳动的品质。因为劳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到有用的生活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
儿子3岁时我就让他学做家务,如整理床铺、叠放衣服、收拾玩具、摆饭碗、到垃圾等。教导儿子如何做家事时,第一次,我一边做,一边说明,然后和他一起动手干。第二次,让他在我的督导下开始学着做。最后,让他自己独立完成工作。因为孩子会忘记、心急、或漫不经心,所以有时候教他做某件家事,要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与耐心。 当他把事情做完时,我就会及时夸奖他,说他不但会做家事,而且做的非常好!当他知道我以他为荣,下次他就会做的更好了。
再次培养他具有勇敢的好品质。人一生中积极进取的动力便是勇气。因此我再儿子的教育中,十分注重对他勇气的开发和培养。让他形成这样的概念:勇敢和坚韧是受人敬重的,软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我时常对儿子说:“你能行!”就是要他充满自信,让他有勇气去做任何事情;而且,我不会主动替他做事,哪怕是那些对他来说有些难的事情;我还从小训练他独立一人睡一个房间,以此减少他对父母的依赖及对陌生事物的恐惧,这样逐步培养他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从而增加他独立做事的能力。
普林斯博士说:“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父母从小培养孩子有爱心、爱劳动、勇敢的品质,那孩子将会成为有益社会的人。
让孩子优秀的成长,仅仅有个高智商是不够的,做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就应该向更长远的看,为孩子做长久的打算,所以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全方面的来发展孩子各个方面的潜力及智能!
有这样4句话,对他有帮助
1.“你来决定……”
如果你要让孩子来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来决定吧,……”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我的行为,同时对我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疯闹,你可以对他们说:“这样大声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那么你们来决定吧,是安静一点儿呢还是到外面去玩儿?”如果他们已经选择出去玩儿了,但5分钟后他们还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着说:“你们刚才已经答应了到外面去玩儿了不是吗?”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总是充当一个约束他们的坏警察的角色。你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2.“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
教导和约束,对于孩子来说总是必要的。但你一定要把他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这会使你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在你管教他的同时告诉他:“我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正是出于我爱你,尽管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是我爱你!”这样同样能够给你自己一个提醒,你的目的是纠正和引导孩子的幼稚和无知,让他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训或惩罚。同时,这也能够使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能保持平静平和,而不至于表现出低质量的、起不到榜样作用的咆哮。
3.“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又在重复那句“这不公平!”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视他,而是要耐心地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一定都会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这种状况下,“公平”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每个人在他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于是,如果你买了什么礼物给亲戚的孩子,你不要再买一份给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试想如果别的孩子生病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一起吃药呢?
4.“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
当你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时候,很可能会破口而出那些难听的话来:“你这混蛋!”或者“我讨厌你!”因为这是他们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所能想到(或者说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气的话。但你作为父母,你需要帮助你的孩子更深一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让他感到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帮他分析整个事实。比如在他自己暂时厘不清头绪时,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娜娜跟别人说了你告诉她的小秘密?”根据事实,帮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导他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想,让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这样,将来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学着克制和缓解自己的情绪了。
有这样4句话,最好不要说
1.“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2.“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样啊!”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
4.“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遇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Tips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你需要记住这些――
*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朋友,对于你的要求,他的回应和参与是被期待、被尊重的,而不是让他觉得只你不满了,他就成了你的对立面了。
*对孩子说话不要过于用“技巧”。例如“我刚才跟你说什么来着!”这种只问不答的反问句,其实隐藏的是你对孩子没有遵循你的话的指控。你直接并严肃地表达你的意愿,能减少孩子很多困惑,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的顽固、索求和自我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对他们需要更多理解。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自我为中心”要比他的更不可原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