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总是喜欢用吩咐口吻,或者是孩子间的对比来驯服孩子,或是解决孩子间的一些纷争。殊不知这种惯用的方式,其中正深深伤害着孩子,并对其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第一种:“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点评Tulaoshi.com: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像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123
“我家孩子与别人的沟通能力比较弱,读大班时,我让他转到了一个新的幼儿园,第一天到新环境,他不知道卫生间在哪,宁愿憋着也不张口问老师和同学。”南宁贺女士的儿子5岁半了,虽然他在父母面前非常闹腾,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却很少主动表达自己。趁着还没上小学,贺女士想让孩子多锻炼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
夸奖:从“怕说”到“敢说”
为什么孩子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常常不敢于表达自己?南宁市某幼儿园园长颜媛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不自信,让孩子担心自己的表达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不敢表达。要想让孩子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首先要树立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ixinxin/)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怎样的呢?真正自信的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举足轻重,不需要通过做什么事来让别人认同自己,而只凭自己向上的内在需求去做事。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与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的表现不同,就是一种不自信、内心不安的表现。而孩子自信的培养,与父母的互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要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首先父母要放下对孩子语言表达的要求和期待。很tuLaoShi.com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希望孩子做得比我更好。”于是这种期待无形中变成了对孩子的压力。因此父母要放下期待,代之以支持。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马上肯定和鼓励他。孩子的调整是有一个过程的,父母要看到孩子在每个阶段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和鼓励去强化它。
培养孩子“敢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和打击孩子。经常受打击而很少得到鼓励的孩子会产生错觉:“我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因此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应该用鼓励来代替责备。“没关系,下次会做得更好。”家长在这样的鼓励后,要仔细去洞察孩子的心,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赞赏孩子,信任孩子,并给予热切的回应和正确的帮助。
训练:从“敢说”到“会说”
孩子从“怕说”变成了“敢说”,还要“会说”。“会说”当然少不了规范的语言教育。良好的母语基础,是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这包括正确读准字词、运用词汇、连词成句的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情感表达的能力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ixinxin/)要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多说话。只要家长在与孩子互动,就可以不停地对生活进行事无巨细的描述。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只要有人在他身边一直不停地说,孩子就会进行潜性吸收,有一天他的语言才能就会爆发。
讲故事是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方法。首先让孩子多听一些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下,帮助孩子培养语感,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接着,可以让孩子在熟悉故事以后,尝试复述故事的内容,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讲故事是一种提高孩子多方面素质的手段,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口才,还能练孩子的胆儿。
除了讲现成的故事,家长在平时也要启发孩子多讲讲自己的故事,如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让你印象深刻?”
积累:从“会说”到“能说”
颜媛表示,口头演讲绝对不是临阵磨枪能磨出来的,而是一门需要多年修炼的硬功夫。要有好的口才,当然少不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要想让孩子练就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入手,绝非一日之功。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或者多带孩子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吸取知识。
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保持独立性与学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选择与独立行为与家长的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你将如何引导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孩子”究竟要做到哪种程度呢?
第一招:无声胜有声,道理“行”自明。
妈妈带果果逛商场,果果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里全是喜欢与志在必得的神情。妈妈知道孩子还在长身体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妈妈说:“如果买了这双鞋,就不能再买别的鞋子了。”果果郑重表态,“只要给我买了这双鞋子,我什么鞋都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决地对孩子说“不”,一味的讲道理只会让果果不开心,并不能让她真正明白高跟鞋并不适合她。
妈妈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说的话,买下了那双高跟鞋。
第二天,果果上幼儿园,早早地就穿上了那双鞋子,还特意配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站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妈妈,你看我美吧。”
妈妈说“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脚会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妈妈在果果的书包里悄悄塞上一双小布鞋。
幼儿园里,果果很开心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时候她很高兴,但是在户外做游戏的时候,没过多久就觉得脚疼开始踮着脚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便一瘸一拐地苦着脸坐到旁边休息了。
老师拿出妈妈事先准备的小布鞋帮果果换好,“怎么样,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点了点头,脸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妈妈来接她,果果看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妈妈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长,当孩子的选择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她没有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也没有长篇累赎地讲道理,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妈妈和老师适时地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通过“对比”进行“反思”,取得预期的结果。
有的时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讲解的,在具体的行为与实践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选择不能说错,只能说是现阶段对她来说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孩子空间,让她自己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涉及“事与非”、“对与错”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选择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还是孩子的标准来衡量都是错误、负面的,那么处理方法又另当别论。
第二招:事后沟通,意识最重要。
壮壮妈妈最近很苦恼,壮壮四岁半了,以前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内向的小绅士,可是现在性格却很暴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跟妈妈下棋,第一局,妈妈让他赢了,他显得很开心。第二局,妈妈赢了,他立即摔了棋盘,大哭大闹起来。在路上看到喜羊羊电影的海报,也不管原来的计划是去做什么,就非要立即拉着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搞的妈妈很狼狈。
听了妈妈的讲述,老师仔细回想了壮壮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认为壮壮自尊心特别强,虽然不爱表达,看起来很乖、很内向,但内心是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他觉得只有赢才能证明他的能力,一次失败就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情绪。自尊心强、不够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坚定,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反应激烈。
面对壮壮的情况,当他大发脾气时,要对他暂时不予理睬,冷处理可以让他感觉到并没有人因此而特别关注他,从而停止哭闹。在他生气乱发脾气时,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要正面引导或转移他的注意力,通过亲近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不要出现,孩子一哭一闹一发脾气,家长就第一时间冲到孩子面前解决问题,嘘寒问暖,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今后遇到问题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家长关注。
在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讲到不良行为的害处,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诉他哪里错了,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脾气发完以后还要道歉,还要继续做完。也不要一味批评,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