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犯错”不敢跟大人讲?因为我们的观念里,不犯错的才是好孩子,所以父母都不准许孩子犯错,一犯错就是重惩。结果没有使得孩子不犯错,而是逼着孩子学会蒙骗,只求眼前过关!你指望这样长期在蒙事TuLaoShi.com中长大的孩子如何成为有用之才?
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愿意跟父母沟通,遇事可以随时求助父母。如此既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也可以得到父母实质的帮助,自然就能防患未然。可如若家长看到孩子出问题动辄打骂,让孩子心生恐惧, 孩子自然会从此封口,打死也不让你知道发生过什么——
在餐厅看过一个亲戚家五六岁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从椅子上下来想收拾,但手惊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叫人看了非常不忍。我们为什么这么苛责孩子,不准他们犯错呢?那天更离谱的是,她那个很会辖管孩子的母亲没有生气,也没有打骂。因为打破的是餐厅的碗,她不心疼。要是在家,孩子只怕免不了一顿狠打。
中国的父母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也不准他们犯错。一楼小孩子的奶奶,常常孩子在学步时亦步亦趋,遇到台阶和高低不平,赶紧抱起来,生怕孩子摔着。有时奶奶不在一旁,那个孩子走台阶如履平地,一高一低叫人惊心。如果一开始就让他自己摸索,岂不是孩子早就练就了自我保护?
大人都很知道通过动手学习更有效,亲手操作才会知道轻重。为什么不鼓励孩子多动手呢,让孩子从“动手动脚”中尝试学习,就要有接纳孩子“出错”的能力,不要让孩子一出错就是大难临头,然后宁死不承认,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这还如何指望孩子能有责任心呢?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当孩子犯了一个小错时,爸爸总是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一些不中肯的评价和指责,当孩子想要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爸爸通常会更加生气,认为孩子是在狡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也是“不用解释!”
赵先生的儿子很懂事,自从姥姥来了以后,他怕姥姥觉得闷,就每天带姥姥出去散步,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姥姥买鲜花。把姥姥高兴坏了,姥姥乐呵呵地说:“我活了60多岁了,还是头一次收到别人送的花呢!”
有一天,赵先生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房间里有“嘎嘎嘎”的叫声,一看,原来是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鸭子正在房间里乱窜。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样子,加上上班的劳累,赵先生顿时心烦意乱,张口tulaoshi就训斥孩子:“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玩这些干嘛?看你把家弄得成什么样子了!”
孩子张嘴正要向他解释,他却不由分说地呵斥道:“住口!给我把这些东西都扔出去!我不想听你说什么,你也不用解释!”说完就要去抓那几只小鸭子。这时,孩子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委屈地看了爸爸几眼,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赵先生一看更气了,刚想追过去再教训儿子,这时孩子的姥姥拦住了他:“你就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就买了几只小鸭子来陪我。孩子这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你要真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得了,干嘛骂孩子啊?”
赵先生知道原委后很后悔,但是给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
如果孩子经常被喝令“住口”,渐渐地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而他们背负的委屈也会越来越多。总是这样一个人默默承受,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们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因为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它的背后却往往没那么简单。也许孩子做错事的初衷是好的,也许孩子做错的事的确情有可原。所以,应当尽可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便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辩解的权力
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爸爸没有理由堵住孩子的嘴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既然孩子要辩解,说明孩子对爸爸的话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爸爸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否则,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只会误解孩子,使孩子受委屈。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是尊重孩子的最起码的表现。爸爸应该明白,辩解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辩解的权力,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方法二:若是在公共场合,要给孩子“台阶”下
多数孩子都很爱面子,如果在公共场合,爸爸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责罚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即使他知道错了,也会“宁死不屈”,强词夺理,甚至与爸爸对着干。所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爸爸要讲究艺术,注意给孩子“台阶”下。
方法三: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经过调查就信口雌黄,是许多爸爸家长主义思想在作怪,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主观臆断,使孩子经常被误解。当孩子准备辩解时,又被他们打压,结果孩子觉得非常冤。家长们应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对孩子轻易下结论。如果想了解事实真相,就必须充分了解当事者——孩子的意见,这就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没有了解事实之前,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是尊重孩子发言权的表现,也是尊重事实的表现,这样才能避免无端地误解孩子,给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犯错做父母的应该纠正,但是如果一味的主观判断给孩子下结论,就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犯错要给申辩解释的机会。
国一最严重的一次犯错,起源于一个放在她房间里的硬纸盒。那个硬纸盒是妈妈的储蓄罐,里边放了很多枚五毛和一元的硬币。国一自己的储蓄罐虽是空的,但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动这些钱,因为每次她买东西需要钱时,爸爸妈妈总是痛痛快快地把钱给她。可有一次,她把才买回来几天的新钢笔弄坏了,本来想向妈妈拿点儿钱再去买一支,可一想妈妈会批评自己不爱惜钢笔,就不吭声了。
怎么办呢?国一突然想起了那个钱盒子,跑过去一看,哇,里边有一大堆硬币!她想,少几枚妈妈肯定不会发现。当时,她美滋滋地数了六枚硬币放进了口袋里,放学时买了一支新钢笔。嗯,花钱不用向妈妈要的感觉真好啊!此后,国一常常在上学前从钱盒子里数出几枚硬币,拿去买零食或者文具。
有一天,国一再去盒子拿钱时慌了神,因为里边只躺着孤零零的几枚硬币,那一大堆硬币都被她搬完了!接下来的几天,她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妈妈问起这件事。但该来的还是来了。一天,她一进门,妈妈就问:“你有没有拿钱盒子里的硬币?”她连连摇头:“没拿,真的没拿。”说完,慌忙溜回自己的房间。
一连两天,爸爸妈妈都没有再提丢钱的事,国一更加不安了。她不知道该不该向妈妈坦白,于是找来两个纸条,一个上面写“说”,一个上面写“不说”。揉成两个纸团,信手一抓,是“不说”。那天中午,爸爸妈妈带上她请客人一起去吃饭,爸爸和客人走在前面,国一和妈妈走在后面。国一拉拉妈妈的衣角说:“钱是我拿的……”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就“哗哗”流下来。妈妈一点儿也不吃惊,平静地说:“先吃饭,下午再说。”天哪,看妈妈的反应,恐怕早就知道是自己拿了钱。那顿饭,国一食不下咽,吃完了饺子都不知道是啥馅儿。
回到家里,国一伤心地哭起来:“那些钱,大部分都买吃的了,还买了些文具……”
东子思考了一下:第一要批评,第二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让孩子由此对自己产生厌恶,所以话不能说得很重,否则孩子的心里一辈子都会因为所谓的“偷钱”留下阴影。东子严肃而温和地对国一说:“第一,不经同意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即使在家里,即使这个人是你的父母,也不能这么做;第二,不能随意拿家里的钱,更不能不经父母同意,无节制地乱花钱;第三,以后想买什么东西,向爸妈要钱就行了。”国一羞愧地低下头:“要不,我去打工,把钱盒子再装满……”爸爸又表扬说:“知道认错,是好孩子。”
让国一感动的是,钱盒子仍然放在她的房间里。后来,她再也没有拿过里边的一分钱。
如果父母就此把钱盒子拿走,国一会因为父母不再信任自己,而让“我是个好孩子”的信念发生动摇。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如此,孩子才会主动用好孩子的标准约束自己。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会无所顾忌地向坏的方向发展了。
温馨点读
东子把教育心得总结为“三三”教育理论,即“三多三好三强”。
三多:玩耍的时间多、看电视的时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多。
三好:国文好、国语好、学习好,这学习好是指学习能力强,三好并不以分数为目标。
三强:自理能力强、自立意识强、心理素质强。
记者在广州见到范姜国一和她爸爸东子。在采访过程中,都是国一给记者讲故事,东子只笑眯眯地在旁边听。有一个故事可能给国一留下极深的印象,小姑娘给笔者讲得很仔细:
国一三年级时,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英语卷子发下来,她吓呆了:“47分!我可一辈子也没考过这么少的分数啊!爸爸妈妈知道后会很生气……”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卷子上,把一个个叉号都打模糊了……她真恨不得自己是个魔术师,把分数变成100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国一磨磨蹭蹭地回到家,按响门铃,看见开门的是妈妈,她再也忍不住了,扑进妈妈怀里“哇”的一声哭起来。爸爸也出来了,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国一低着头,把卷子递过去。爸爸看了后笑着说:“分数不少嘛!”国一吃惊得忘了哭,抬起头:“爸爸,47分可不是74分……”爸爸笑道:“像你这么小的孩子应该刚上一年级,可你已经读三年级。如果让你原来二年级的那些同学做这些试卷,恐怕他们得不了47分。”也对呀!国一破涕为笑。爸爸又说:“等过一段时间,你适应了新课本,英语分数会上去的。”国一这时候心情好极了。
等国一进了屋,妈妈担心地说:“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儿分?”爸爸压低声音说:“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给孩子安慰和鼓励。如果批评她,她对这门功课就会没了信心,那可就真的学不好了。”爸爸的做法是对的。期末考试时,国一考了97分。
东子说,孩子在学习上受到挫败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帮助、理解、支持和鼓励,唯一不需要的是批评。他已经非常沮丧自责了,家长这时候还要雪上加霜,就会引发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创伤体验。
东子关于孩子私自拿钱的处理方式也非常正确。教育家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写到小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做父母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责罚他,骂他“下流东西”“小偷”等等,目的可能是想激发他的羞恶之心,使他改掉不好的行为。
可要知道,无论干什么,人受奖励而行善是容易的,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恶话。做父母的如果贬低他的人格,他心里就要很不高兴了,非但无悔过之心,反而助长其为恶之心,所以他的人格从此堕落了,变本加厉地去拿别人的东西。
第二种,倘若子女做的事不好,就责骂他所做的事,而不应责骂他的人格。父母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不过这样去拿人家的东西是很不好的。”
于是孩子就会听父母的教诲,再不犯同样的错。做父母的只就事论事,他以为不好的是事,而非其人,就会努力改正错误。
在“万松浦论坛”上曾出现厉剑童的一篇文章《第99根电线杆》值得家有爱“玩”孩子的父母们一读:
五一长假,张老师带着儿子,王老师带着女儿,四个人结伴到十多公里远的一个小镇游玩。为了增加兴致,锻炼孩子的体质,两位母亲决定和孩子一起步行。
走了大约1.5公里路时,王老师的女儿累得小脸通红,一步也不愿意再往前走了。怎么办?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张老师的目光落在山路边的一根根相距100多米远的电话线水泥桩上,她眉头一皱,有办法了。张老师和王老师一商量,便开始为这两个小孩设下了第一个目标:“看谁最先跑到第一根电线杆。”张老师话刚说完,本来还在路边休息、大口喘气的王老师的女儿噌地站起来,又跑了起来。张老师的儿子也跑得飞快,第一个目标他最先到达。等两个小孩都站到第二个起跑线时,出现了奇迹,王老师的女儿劲头十足,她不时还跑在了张老师儿子的前面,最后小女孩先到达第二个终点。两个孩子又站在了第三个起跑线上……这次是张老师的儿子赢了。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目标一个接着一个……
一路上,两个小孩子总是跑在大人的前面。有时,当他们已早早地到达了某一个目标时还会坐下来等妈妈,带着几分童稚,笑话大人走得比他们慢。两个孩子越跑越有劲,越跑兴致越高。就这样,一路上你追我赶,当电线杆数到第99根时,两个孩子在你输我赢、你赢我输中愉快地走完了整整十多公里的山路,胜利地完成了他们有生以来的一次“壮举”。
当我听完张老师、王老师讲的这件事的时候,我震撼了。10多公里山路,即便是大人一口气走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却被两个四岁多的小孩子完成了!我佩服孩子的天真可爱,更钦佩两位母亲的教育智慧。是她们——两位年轻的母亲——将一个看起来难以完成的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才使得孩子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跨越。
要善于将人生的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样,成功就一步步地近了。
谁都免不了要犯错误,幼儿尤其如此,要学会了解宝宝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学会分析并帮助宝宝去克服。
宝宝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时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常常让家人为自己的“错误”而提心吊胆、哭笑不得。
多数父母都选择了跟在宝贝的身后为他们的“壮举”一一买单,心中却苦不堪言。其实,宝宝并非有意要犯错,父母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将宝宝的“错误”化作“惊喜”,做一个喜笑颜开的快乐妈妈!
案例:2岁的乐乐最近痴迷于各种各样的声音,小鸟的叫声,动听的音乐声,甚至于各类器皿破碎的声音。看吧,小家伙把家里的玻璃杯高高地举起,“啪嗒”!杯子四分五裂,他却在旁边乐开了花。当妈妈阻止他时,他就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望着妈妈,说得厉害了,就开始哇哇大哭,过后依旧不时地“残害”着家里的杯子、椅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宝宝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时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常常让家人为自己的“错误”而提心吊胆、哭笑不得。多数父母都选择了跟在宝贝的身后为他们的“壮举”一一买单,心中却苦不堪言。其实tuLaoShi.com,宝宝并非有意要犯错,父母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将宝宝的“错误”化作“惊喜”,做一个喜笑颜开的快乐妈妈!
错就错了吧
2岁前的宝宝最担心的就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了,所以即使宝宝有错,也不能大声呵斥宝宝,不随便给宝宝贴些“坏孩子”、“不听话”之类的标签,更不能以“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等话让宝宝感到恐慌和无措。
宝宝犯错也是有苦衷的。好奇心满满的他,其智力发育往往先于其技能发展,因而,他在认知世界时,经常会笨手笨脚地损坏周围的许多东西;加之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他对外界的认知往往是“歪曲”和浅显的,大人眼里的种种“错误”在他的脑海里则是种种有趣的冒险。所以,当宝宝犯错时,父母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去粗暴制止,避免使宝宝的认知世界产生混乱。
父母要能够正视顽皮宝宝的种种探索。家中有个顽皮宝宝,其实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宝宝正是在这种“劣迹斑斑”的道路上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父母要允许自己的宝宝在一定范围内犯错,错了就错了,无需扳起面孔,微笑面对也未尝不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