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呢

znn_lau

znn_lau

2015-12-12 12:25

越来越多的人将宝宝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隔代教育,究竟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呢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中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过去,大部分家长都提倡学生应该尽量艰苦朴素,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的看法却悄悄发生了变化,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适当穿、用“名牌”并无不妥。对此,教育人士指出,孩子购买“名牌”的要求,其实反映了他们自我意识的成长。

  相关调查

  国家统计局的一个调查队就高消费项目对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调查中,多数学生对“名牌”情有独钟,有非“名牌”不用的情结。60%的中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穿名牌、用名牌”,“上酒楼吃饭”是无所谓的。3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喜欢穿名牌、用名牌”,只是目前家庭条件不允许,如有这个条件,他们也会买名牌。

  国外学校如何对待“名牌”

  日本:中小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明确具体的限定。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让人难以分辨出谁富谁穷。

  美国: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实行“校服制”,目的不是为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维护学校形象,而是认为“千篇一律”的校服有效避免了贫富生在服装上的优劣之别,避免损伤穷孩子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富孩子滋生虚荣心。

  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孩子无论贫富,吃的一律相同。

  家长态度

  不赞成:

  孩子过于讲究

  容易滋生虚荣心和攀比心

  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时看到,尽管中学生们大都穿着校服上课,但很多学生穿着名牌的球鞋,书包也是名牌的背囊或挎包,手机、MP3等数码产品也是高档牌子。

  公务员陈枫对正读初中的儿子追求“名牌”的行为非常看不惯,也很担心。陈枫说,儿子现在对用的和穿的东西都很讲究,有时儿子一身行头的总价钱比他的还高。“也许我出身农村,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儿子经常说我‘土’。老实说,我不是没有能力给他买‘名牌’,只是担心他过于追求牌子而滋生虚荣和攀比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且还会忽略了学习,所以对于儿子的购物要求我一般都是拒绝的,但是我太太就比较心软,到最后经不住儿子的再三请求还是买了下来。”陈枫说。

  赞成:

  大人和孩子

  对自己好一点无可厚非

  在世界500强企业华南区做销售总监的徐永认为,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应该对自己和家人都好一点,适当地穿、用“名牌”无可厚非。

  徐永认为,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家庭,没必要强制孩子不能用“名牌”,比如明明买得起商场里的“牌子货”,却偏偏要在地摊上买便宜货给孩子穿。“在我看来,名牌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有很多的前期投入和付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比如名牌的衣服相对来说质量会好很多。孩子从小用一些好点的东西,不仅可以提高审美品位,也能适当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达成愿望,有助于其自我发展。”

  教育人士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天河区某省一级中学的老师张晖认为中学生喜欢“名牌”本身并没有错,有经济条件的,偶尔买“名牌”也无妨,但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名牌”,或者由此产生攀比心理,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此苗头时,可以尝试让孩子了解家庭实际收入情况,也可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庭消费活动,让孩子清楚自己家庭有没有名牌消费的实力。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时,也可以多灌输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生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消费。

  张老师说,中学生名牌攀比之风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不但自己追求名牌消费,也希望孩子在外面给自己“长面子”,很自然地就把社会上的攀比之风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到合理消费,不铺张浪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并非所有的消费都要名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什么时候可以买“名牌”,张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般的日常品或学习用品,如果普通牌子都很实用,就没必要多花数倍的价钱去购买“名牌”;但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的强的物品,可能“名牌”的使用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家长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可以考虑给孩子买好一点的。

  因此,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应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然很容易影响宝宝的成长。

让老人来带孩子到底好不好?

何谓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宝宝,于是,抚养宝宝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就称之为隔代教育。

关 于隔代教育,问题很多,有个例子:有对夫妻因忙于做生意,在儿子3岁以后就将他交给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带。现在孩子已经10岁了,妈妈想把他接回来,接受更 好的教育。可孩子回来后却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如任性、自私、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摔东西,而且跟父母很生分,不太主动与父母讲话。

隔代教育的弊端

1.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祖 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 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 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 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 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 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 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3. 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 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 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tuLaoShi.com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 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 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严格的教育究竟对孩子好不好?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父母如果盲目地提高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

  1、从小种下孩子叛逆的苗头。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林高龙指出,在儿童心智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一个内在的心理平衡机制,比如孩子小时候没有力量反抗外在压力,但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进行家长不认可的行为,把家长施加的压力反作用于家长,以达到心理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会形成一种爆发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后突然释放。这时侯,家长们往往武断地认为孩子“变坏了”,殊不知其实这是父母自己在孩子的童年期亲手种下的恶果。

  2、极易导致孩子患上强迫症。

  小孩子年龄小,性格还在塑型中。如果孩子一直受到过于严厉的管教,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很容易导致强迫行为,进而发展强迫性格。而强迫性格和强迫症之间关系密切。医学发现,不少强迫症患者在小时候都有过家教过严的经历,这让孩子反而失去了自我,家长、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等长大后一旦遇到某些压力或是外界因素的改变,就可能患上强迫症。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对孩子管的太严,孩子一有错误动辄训斥,往往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克服问题,反而会强化缺点。因为,对孩子来说,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已的,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对以后发展很不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而无止尽地不断提高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水准,并让孩子丧失信心。家长的这种期望,也就会变成失望。

  其实,孩子们也是有自尊心和进取心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守规矩的过程中体验到守规矩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好处,比如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赞扬等等,这个时候你甚至不用刻意要求他,他也会自觉且乐于守规矩的。

对孩子欺骗教育到底好不好

  有意见认为,欺骗教育要看小孩子的年龄而决定,最好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教育”是幸福生活的保证。然而社会环境总在变迁,所以,“适合的教育”似乎必须“与时俱进”。近日有家长创新出了“欺骗教育”,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专家的关注。

  现象实录

  以故意欺骗行为教育孩子

  火辣舅舅: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好

  小亮今年2岁了,因为是独生子,家里人都非常重视小亮的教育问题,连做生意的舅舅也“不甘落后”。小亮每周都要去一次外婆家,也很喜欢和年轻的舅舅一起玩。可是上个周末,小亮却被舅舅弄哭了。原来,舅舅给小亮进行了“欺骗教育”: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外婆买了很多橘子给小亮吃。见小亮手里拿了一个橘子正在剥,舅舅就对小亮说:“小亮,舅舅帮你剥好给你吃行吗?”小亮很开心地把橘子给了舅舅,谁知舅舅剥完后一下子塞到自己的嘴里吃掉了。小亮见状“哇”地一声哭起来,家里人责怪小亮的舅舅不应该这样骗孩子,可舅舅却说:“我是故意的,小孩子应该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好,都是可以信赖的,从小对孩子进行‘欺骗’教育有好处。”

  八面来风

  另类教育引发争议

  支持:教孩子面对现实有何不好

  欺骗教育就像打疫苗“我们当然不希望骗孩子,如果可以,让孩子一辈子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才好呢!可是这可能吗?”谈到“欺骗教育”的话题,在网站工作的Dick表示赞同。“与其让孩子长大后无法承受生活的真相而走极端,还不如让他从小就学着对‘欺骗’免疫。这和打疫苗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暂时可能会承受小痛苦,却可以预防大伤害。”

  不告诉孩子现实就是最大的欺骗谈到“欺骗教育”,网友阿林特别有感触:“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的教育观念都是‘与人为善,诚实做人’,然而客观地讲,这是不符合生存规律的。社会永远是社会,人又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就是一个充满谎言、欺骗和危险的自然环境,壮丽的大自然尚且潜藏着不能预知的灾难。我们要生存,就要认识社会,就要学会保护自我。我们成人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这个原则,只是在孩子面前虚伪地假以掩饰。可是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被欺骗,不断受挫,最后我们还是认识了这个诡异的世界。那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更早地认识它呢?如果能更早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更早地有一个社会的概念,孩子会更加坚强,更加理智,也能避免那些可能悔其一生的打击。”

  加强“欺骗教育”有助自我保护田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她看来,对孩子加强“欺骗教育”是有必要的。“最近听说有两个研究生在租住的房子里惨遭杀害,我也才意识到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田丽说:“Tulaoshi.com我也正租住着别人的房子,和那两个研究生一样,我也没有给房门换锁。父母从小一直教育我要诚信,与人为善,从来没跟我说过要注意别被别人骗了。现在看来,这种意识应该加强才是。”

123

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中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过去,大部分家长都提倡学生应该尽量艰苦朴素,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的看法却悄悄发生了变化,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适当穿、用“名牌”并无不妥。对此,教育人士指出,孩子购买“名牌”的要求,其实反映了他们自我意识的成长。

  相关调查

  国家统计局的一个调查队就高消费项目对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调查中,多数学生对“名牌”情有独钟,有非“名牌”不用的情结。60%的中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穿名牌、用名牌”,“上酒楼吃饭”是无所谓的。3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喜欢穿名牌、用名牌”,只是目前家庭条件不允许,如有这个条件,他们也会买名牌。

  国外学校如何对待&(图老师整理)ldquo;名牌”

  日本:中小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明确具体的限定。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让人难以分辨出谁富谁穷。

  美国: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实行“校服制”,目的不是为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维护学校形象,而是认为“千篇一律”的校服有效避免了贫富生在服装上的优劣之别,避免损伤穷孩子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富孩子滋生虚荣心。

  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孩子无论贫富,吃的一律相同。

  家长态度

  不赞成:

  孩子过于讲究

  容易滋生虚荣心和攀比心

  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时看到,尽管中学生们大都穿着校服上课,但很多学生穿着名牌的球鞋,书包也是名牌的背囊或挎包,手机、MP3等数码产品也是高档牌子。

  公务员陈枫对正读初中的儿子追求“名牌”的行为非常看不惯,也很担心。陈枫说,儿子现在对用的和穿的东西都很讲究,有时儿子一身行头的总价钱比他的还高。“也许我出身农村,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儿子经常说我‘土’。老实说,我不是没有能力给他买‘名牌’,只是担心他过于追求牌子而滋生虚荣和攀比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且还会忽略了学习,所以对于儿子的购物要求我一般都是拒绝的,但是我太太就比较心软,到最后经不住儿子的再三请求还是买了下来。” 陈枫说。

  赞成:

  大人和孩子

  对自己好一点无可厚非

  在世界500强企业华南区做销售总监的徐永认为,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应该对自己和家人都好一点,适当地穿、用“名牌”无可厚非。

  徐永认为,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家庭,没必要强制孩子不能用“名牌”,比如明明买得起商场里的“牌子货”,却偏偏要在地摊上买便宜货给孩子穿。“在我看来,名牌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有很多的前期投入和付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比如名牌的衣服相对来说质量会好很多。孩子从小用一些好点的东西,不仅可以提高审美品位,也能适当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达成愿望,有助于其自我发展。”

  教育人士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天河区某省一级中学的老师张晖认为中学生喜欢“名牌”本身并没有错,有经济条件的,偶尔买“名牌”也无妨,但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名牌”,或者由此产生攀比心理,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此苗头时,可以尝试让孩子了解家庭实际收入情况,也可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庭消费活动,让孩子清楚自己家庭有没有名牌消费的实力。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时,也可以多灌输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生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消费。

  张老师说,中学生名牌攀比之风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不但自己追求名牌消费,也希望孩子在外面给自己“长面子”,很自然地就把社会上的攀比之风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到合理消费,不铺张浪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并非所有的消费都要名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什么时候可以买“名牌”,张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般的日常品或学习用品,如果普通牌子都很实用,就没必要多花数倍的价钱去购买“名牌”;但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的强的物品,可能“名牌”的使用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家长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可以考虑给孩子买好一点的。

孩子画画:像不像与好不好

  达琳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所小学的美术教师,也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她曾作为交换教师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进行半年的学术交流。

  在昆明执教的时候,达琳发现了一件让她大吃一惊的事。达琳在昆明仍然执教美术,有一次她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同一样的东西——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她朝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遮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令他深感失望、更感到吃惊的是,把墙上的圣诞树遮起来以后,孩子们竟然抓耳挠腮,咬笔头、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就是无从下笔。达琳不得不又把墙上那副圣诞树揭开。

  这件事对达琳触动很大,她开始在执教美术时,有意识地观察中国学生。她发现,中国学生画技一般很好,他们画完画后,最常问的是“我的画画得像不像?”而达琳在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儿童绘画班代课时,班上的大部分美国孩子画技一般,作品更是不敢恭维:没有比例、不讲布局、更无结构可言,甚至连基本笔法都不会,肆意涂鸦。但他们从不问“我画得像不像”,而只问“我的画好不好?”

  “像不像”和“好不好”引起了达琳的兴趣,她下决心深究一下“像不像”和“好不好”的问题。

  应该说,当小学的孩子画画时,他们对绘画对象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此时他们对绘画对象的概念就只能是讲台上老师挂着的那副模板画。也因此,当学生问老师“像不像”的时候,他们所指的就是像不像教室前面挂着的那副画。

  既然有“像不像”的发问,就一定有一个可依据的样板来评判“像”还是“不像”。当一个人从小就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的以“像不像”样板来要求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像不像”的问题也会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由于这种训练往往培养的是一种比照式的线性思维,很多人就会培养出一种动力定式导致的定向思维。

  而在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在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所以,达琳执教迈阿密大学儿童绘画班时,班上的美国孩子才会有那样五花八门的、“一塌糊涂”的画作“问世”。也因此,美国孩子画完画后只问“好不好”,而不关心“像不像”。

  从绘画来说,长期以“像不像”为标准评价画作,会使绘画成为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由于没有“心”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长此以往,孩子的绘画过程就仅仅是一个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因此,他的眼睛里有画,心里没有画。

  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来,就只能重复他人。而只有心中的画,才会产生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究其更深的层面,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创作”得如何。美国教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从美术课上信笔涂鸦开始的。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呢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呢

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买名牌好不好?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纹身到底好不好呢?

整容
纹身到底好不好呢?

玉米油好不好呢?

育儿百科
玉米油好不好呢?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冰点脱毛效果好不好呢

育儿百科
冰点脱毛效果好不好呢

洗脸刷洗脸好不好呢

洗脸 护肤
洗脸刷洗脸好不好呢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容易早产的孕妇如何安胎?

容易早产的孕妇如何安胎?

把握孩子长高的3个关键期

把握孩子长高的3个关键期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