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被欣赏时该怎么办?

焦点生活2

焦点生活2

2015-12-12 12:10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

当孩子不被欣赏时该怎么办?

  “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会倒数了,从50数到1,可是辰辰不行。”

  “都七节课了,菲儿已经能谈完整的曲子了,可是辰辰连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这些乐理知识还没弄明白。”

  “今天的绘画课,孩子们画的熊猫,你看这是辰辰画的,是熊猫还是茄子。”

  “她上课总是乱动,这孩子根本坐不住。”

  “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现在都跟不上,以后怎么办?”

  “这孩子也不知道叫人,真没礼貌。”

  …..

  在家庭内部这个小范围内,对孩子的不足也许家长还可以坦然面对,但是当我们在外界面对老师的批评、亲朋或是路人的议论与负评时,就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了。

  我的邮箱里有一封畅畅妈妈刚刚发给我的信件,她这样写到:

  “今天早上在学校门口送畅畅的时候被老师约谈,老师义愤激昂、连绵不绝地说了半个多小时,我无法把那些“孩子已经掉队了”、“我执教以来就没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孩子缺乏教育”的刺人的话语过滤掉,已无法忽略其他家长和小朋友的注视,我感觉那样惭愧甚至是丢人。难道是我在孩子6岁之前对他的教育全都失败了吗?放学的时候,我阴沉的脸如同我的心情,没有给畅畅一句好话,回到家就把他臭训了一通,然后关在房间里自省。老师说的“引导缺失”的话深深刺激了我,也许我对畅畅的管教太松了,才会让他刚上小学一星期就给老师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看到这里,我心里很沉重,应试教育与早教其实在很多程度上是脱节的,在学前期我们重视的是“爱和自由”,是让孩子在适当的空间里渐进式成长,注重的是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与自己过去的程度进行纵向比较,而不是以统一的群体标准去苛责每一个孩子。

  而在这样的学前期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培养下,孩子升入了小学,便会一下子不适应了。

123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

  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m.tulaoshi.com)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

  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如在《哈里昆狂欢节》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这是一些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徒刑艺术的魅力的本体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儿童把握的。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甚至在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儿童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如在欣赏《哈里昆狂欢节》时,幼儿不仅谈到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当谈到画面中用的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时,幼儿的感受是感觉很暖和,很高兴,自己也想像小动物们一样跳舞。

  3、回到整体,较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这是又一次的整体感受。它建立在儿童对作品的各种要素及其美学意味的深切感受和讲座之上,它与第一印象时相比,应该是更深刻的。这一步也可以通过给作品命名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命名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儿童对作品的命名往往能够反映他们对作品的总的感觉,而考虑取名字的理由则能帮助他们整理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这里既是有直觉的、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的、逻辑的东西。

  从以上一次欣赏活动的几个环节中不难看出,在教师引导下,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经历了一次“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感受,然后进行部分分析和感受,最后再回到整体,这是符合美术欣赏的一般规律的。

  4、创作

  儿童对美术欣赏中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还可以经由艺术创作来获得。这是在幼儿对欣赏的伤口进行心理回忆,并进行讨论、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欣赏《哈里昆狂欢节》后,儿童以色纸剪贴的方式表现植物、小动物尽情狂欢的情景,创作时教师尽可能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儿童自由选择,使儿童能够自由地运用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事实证明,这种鼓励儿童会把欣赏的经验结合起来,或学习借鉴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或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绘作品所表现、传达的情感等操作方式非常有助于幼儿对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5、作品评议

  创作之后的评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整个活动的必要和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另外一种欣赏活动。传统的评价多是由教师选择和一一出示儿童的作品进行点评,评论这个儿童画得干净,老师喜欢,那个儿童画得不对,应该改正,等等。这是一种成人中心的评价方式,这不利于儿童在活动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我认为,评议应以幼儿的自我介绍及幼儿间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先画完的儿童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放在展览角中进行展示,并小声地互相谈论和评议;整个创作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小朋友们手背后自由走动,欣赏别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而不说是最好的)一件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便于儿童把对名作的欣赏经验迁移到对同伴们和自己作品的欣赏中来,也使儿童有一种自豪的体验和成就感。

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tong/)

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

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如在《哈里昆狂欢节》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这是一些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徒刑艺术的魅力的本体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儿童把握的。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甚至在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儿童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如在欣赏《哈里昆狂欢节》时,幼儿不仅谈到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当谈到画面中用的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时,幼儿的感受是感觉很暖和,很高兴,自己也想像小动物们一样跳舞。

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

睡眠习惯

正常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生活学习等都很重要,应根据不同年龄小儿的生理特点,自幼培养有规律的睡眠习惯。新生婴儿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睡眠(18~20小时),但不是所有新生儿都一样,有个体差异。2-4个月的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也会分出了白天和夜晚的节奏。7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整夜睡眠。睡前拍,摇婴儿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可利用固定的乐曲催眠入睡。婴幼儿应有自己的,固定位置的床位,,不任意改变其睡眠时间,居室光线应柔和,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也不宜喂食过饱。一旦建立了正常睡眠习惯,就不宜随意改变。

排便等卫生习惯

很多家长以为从小给小孩”把尿”,将来就会有好的习惯,其实1岁内的婴儿,大脑发育尚不成熟,没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而且经常“把尿”会使孩子的膀胱不能充盈,影响发育,导致膀胱容积小。正确的方法是6~7个月后可以训练定时大小便,通过坐便盆的方式进行,在成人语言的诱导下,逐渐控荆大小便。一般1岁左右的幼儿会Tulaoshi.Com表示便意,3岁后才夜间不排尿,白天会自行控制。

从婴儿开始就应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定时洗澡,勤换衣裤,不随地大小便,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在出牙前,不必洗口腔;出牙后要早晚刷牙。养成食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饭后要漱口。教育儿童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纸屑等。

坚持体格锻炼的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自幼就应进行运动,室内或室外活动均可,由被动的抚触,按摩到被主动体操,各种体育活动等,对儿童身心健康都有益,并贵在坚持。


本文摘自《衣食住行与儿童健康》,由重庆出版集团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何培养孩子的个人——社会能力

现代的中国家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孩对一群家长(婆婆、爷爷、爸爸、妈妈和保姆等),护理人员太多,管得也太多,使小孩没有机会去发展个人能力,甚至限制小孩个人能力的发展,例如:10个月左右的小孩在成人给他喂食时,他总想伸手到碗里抓食,但是,这时家长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将饭撒落得到处都是,而采取用玩具塞到小孩手中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产生的效果实际上是限制了小孩自发的心理需要和阻碍了他们个人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开始尝试或习得某种个人能力的时候,可能会因运动不协调而将事情搞糟,但他们经过反复的尝试后,他们的这种运动会协调起来,并逐步学会自己进食少撒落的情况,而且这种运动的发展可能还会导致或推动其它运动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们应明确这样的道理,我们“带养”小孩不是去“代替”小孩,而是要善于发现小孩的心理需要及时地引导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另一重要的方面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婴儿做起,以前多住平房,都是多子女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方便又自然,不需要专门培养,在早期生命过程中,在潜意识状态下已获得了丰富的交流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交流习惯。而现在生活环境改善,多住高楼,条件好的还住别墅,家庭布置得非常漂亮,邻居互不往来,甚至邻居是谁都不知道,有的甚至室外也很少去,例如有一个小孩家住别墅,父亲在香港做事,妈妈工作也很忙,回到家里孩子常常已经入睡,小孩从出生后一直由保姆一个人带,住家附近小孩很少,保姆也很少带小孩出去玩,他除了满足小孩的吃、穿和睡外,就抱着小孩在家里看电视,小孩已经2岁多,还不会说话,从不注视人脸,喜独自玩耍,从不与小孩交往,看似无痴呆面容,但智力测试结果异常。在生命早期和成长过程中未给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机会,经常将小孩关在家里,即便当时未出现明显的问题,但到青春期或成年期受到挫折后容易发生社会退缩、孤僻或社会适应不良等精神行为方面的问题。

新生儿就具备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哭是引起成人反应的主要方式,与他们对话,可引起与成人说话节奏一致的躯体运动,所以在小孩出生后不久就应经常给小孩说话,以让小孩尽早感受到交往的愉快,在身心处于舒适满意的状态时,他们可无意地识笑。

1-2个月逗笑(被动地);

2-3个月主动对人笑(开始有主动的交流意识);

3-4个月认母亲;

4个月抵抗玩具被拿走;

5个月可自喂饼干;

6个月试图拿够不着的玩具,能区分生熟人,看见生人会哭,但看见小孩,即便是陌生小孩他们也会笑,,应经常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孩接触,你可以发现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如会手舞足蹈,高兴的尖叫等;

7月玩“躲猫猫”的游戏;

8月喂奶时可自己捧着奶瓶;

9月玩拍手游戏,会做再见;

10月用手抓饭吃;

1岁会自己用勺吃饭,会用手势表示需要;

1.5岁控制二便,能去掉外衣,帮做简单家务;

2岁容易与母亲分开,能与小朋友做交往游戏;

3岁会穿衣。

本文摘自《衣食住行与儿童健康》,由重庆出版集团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探索儿童艺术培养

  ●艺术型宝宝要早培养

  科学家根据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现象,即人类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把人划分出三种类型。艺术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是具有直接印象的鲜明性、知觉和记忆的形象性、想象的丰富性。对于幼儿来说,从小接受艺术教育,不但是才能的培育,而且对其一生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掌握孩子脑功能的类型特点,对于父母和老师至关重要。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重点

  3岁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1.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2.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tong/)

  3.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生活小建议培养宝宝艺术感

  1、留下最棒的。与其让你的孩子保留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不如与他好好谈谈,建立一个基本的保留作品的规则,让他每隔一段时间选择1—2件他最喜欢的作品保留下来。到了年底,他所保留的“最佳”作品不会超过5件。

  2、拍照留念。整理和收藏一件件作品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与其让它们占用你太多的空间,倒不如拍下它们,并且把这些照片统一收藏在剪贴簿中,给每张照片加些注解和纪录。这样,即使有些作品由于空间的因素丢失或被抛弃,你也仍将拥有另一份美好的回忆!

  3、儿童文件存贮盒。办公室提供存贮的设备中往往有一个放文件的架子,你可以很方便地将文件夹存放其中,便于拿取文件。你也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他自己的存贮系统。可以在一个文件夹存放2岁的作品,另一个存放3岁的,等等。现在,所有的作品都将被很好的、有序地保存,你的孩子甚至还能学到整理的技巧。

  4、最好的礼物。有没有发现?其实孩子的艺术作品是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与其为了你的孩子给你的家庭成员买礼物,不如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那些特别的人,这对他来说将是最棒的认可和鼓励。

  5、归于一处。对于那些不是画在地上、墙上的作品,最好的容器就是一个很大的、有盖子的塑料容器。同样的,这当然也要经过选择&mdashwww.Tulaoshi.com;—如果你要保留未来15年内孩子带回家的每一件作品,那么你的房子将泛滥成灾。

  6、好作品,挂起来。为孩子的作品专门准备一块告示板,这样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卧室里展示他心爱的作品了。

  7、整齐有序的“工具箱”。如果你的孩子在家里做了很多的艺术作品,那么他可能拥有许多蜡笔、记号笔或其他的艺术创作材料,而这些工具就需要一个统一存放的地方。将它们都放在一个便携的盒子里,盒子要轻巧,可以使孩子随心所欲地把它从一个房间带到另一个房间。除此之外,在把这些材料放入盒子之前,最好将它们归归类,并整理到不同的有拉链封口的袋子中。这不仅使得每件工具都整齐有序,更重要的是让它们在被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找到。

  总之,从小就培养宝宝艺术能力,多带孩子去领悟生活,感觉艺术的魅力,同时多鼓励孩子,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何培养儿童的饮食态度

3~6岁儿童应该培养一个健康的饮食态度。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明白进食是对饥饿的正常反应,并将进餐看作是一次令人愉快的经历,小小美食家得从这时开始培养。

这个时期你在孩子进餐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伙伴,他已经准备开始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他已经可以不用攥住叉子和汤匙,因为他现在已经可以像成人一样使用这些工具。在指导下,他也会合理地使用餐刀。现在你也可以教他其他餐桌礼仪,例如在口中充满食物时不要讲话,不要横过餐桌去拿其他人的食物。不仅有必要给幼儿解释这些原则,而且家长自己的模范作用更加重要。

吃多少才算够

许多父母都会担心他们的孩子是否吃得“足够”。下面的一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你判断孩子吃得既够又不多:

1.只有在幼儿要求一些食物一会儿以后才给他一小份。

2.食用甜点不超过一天两次,强调用健康饮食代替诸如软饮料、糖果、面粉糕饼、含盐或脂肪过多的食品。过多的甜点不仅会使幼儿对正餐的食欲下降,而且容易使孩子长蛀牙。为了将蛀牙和热量过多的风险降到最低,鼓励孩子食用下列营养点心:水果和水果汁,胡萝卜、芹菜和黄瓜片燕麦片粥,麦麸面包或饼干奶酪。

3.不要将食物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4.当幼儿要求食物或饮料时,确信孩子实际上也的确是饥饿或口渴。如果孩子的真实目的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就要与他交谈或玩耍,但不要使用食物进行安慰。

5.幼儿玩耍、听故事或看电视时,不要让他吃东西。这会导致他因为“下意识”地猛吃而过饱。

6.计算他经常吃的食品所含热量,并注意他平均每天摄入多少卡热量的食品。3~6岁学龄前儿童每天的总热量需要是900~1800卡,或大约40卡/千克体重。

7.如果幼儿饭量不很一致,也不要担心,有时他会吃他可以拿到的任何食物,有时他又会对任何食物都嗤之以鼻。当孩子拒绝进食时,他可能是因为前些天活动太少而不感到饥饿。也可以把吃饭作为自控能力的锻炼手段。尤其是孩子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时,注定会抵抗你让他吃饭的想法。不管怎么样,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在孩子无精打采时要保证他的休息,他既不会饥饿,也不会因此消瘦。然而,如果他的食欲明显下降时间超过一周,或者有发热、呕吐、腹泻或体重下降等疾病征象,要向儿科医生咨询。

8.限制幼儿摄入过多的牛奶。牛奶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主要是由于它的钙含量较高。然而,太多牛奶将降低孩子对其他食物的欲望。孩子每天饮用480克牛奶就足以满足其钙的需要量。

尽管这一时期的幼儿非常渴望进餐,但在吃饭时仍然会有一些特别的行为,这些表现可能每天都会改变。孩子遇到非常喜欢的食品时,他的贪婪会使你感到恼火,但最好不要这样做。而是让他吃自己盘中的食物,或别的东西。只要他选择的食物糖分、脂肪或盐不是太多,就不要反对。要让他品尝一点点其他食品,鼓励他吃其他食物,不要坚持让他吃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食品。 有时,电视广告可能严重阻碍孩子获得合适的营养。一些研究表明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12小时的儿童很可能发胖,这一阶段儿童很容易接受含糖谷类和甜点的广告,特别是在他去过准备了这类食品的其他家庭以后。

为了与这些外部影响做斗争,保持你家庭的尽量“干净”。购买一些低盐、低糖和低脂肪食品,只在特殊场合供应甜点。也要对幼儿看的电视和广告进行监视,最后他会逐渐习惯健康饮食,最终幼儿对糖、盐或脂肪含量大的食品的欲望会明显下降。

(来自:图老师)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当孩子不被欣赏时该怎么办?

儿童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当孩子不被欣赏时该怎么办?

当孩子发怒时怎么办

育儿百科
当孩子发怒时怎么办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怎么办?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交往难题时怎么办

育儿百科
当孩子出现交往难题时怎么办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当孩子受欺负时,家长怎么办?

人际交往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当孩子受欺负时,家长怎么办?

当孩子腹泻时该如何调养?

育儿百科
当孩子腹泻时该如何调养?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宝宝玩什么可以提升自信?

宝宝玩什么可以提升自信?

0-1岁宝宝智能发展关键期(下)

0-1岁宝宝智能发展关键期(下)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