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激励是自己激励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帮助孩子修炼意志品质。
指导孩子运用自我激励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所了解。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高度的自信和自我激励,能使孩子变得更加勇敢。
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会经历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此时必须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打起精神,避免轻易被打垮。
三是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孩子的潜能便能不断地被发掘,向最佳的方向发展。
当然,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光靠自我激励,达到“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目标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千万别忘记给他们及时、有用的指导。
② 寻求榜样法
谁都不会否认榜样的力量,尤其是那些毅力坚定、坚持不懈追求进步的人,更是孩子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榜样,无疑是为孩子的前进树立了一个标杆。
最好的榜样就在孩子的身边。比如我们做父母的也许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巨大成就,但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充满勇气,尤其是对孩子更是付出了不懈的爱和帮助。我们就属于能把事情“做到底”的人。
当然,孩子也可以寻求身边同龄的榜样,大家在一起你追我赶,让竞争变成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勇敢、持之以恒的小故事,带领孩子认识一些有毅力、爱坚持的人物,从中获取力量。
③ 有意吃苦法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物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缺乏毅力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能有意让他们吃点苦,磨炼磨炼其意志,他们会更懂得坚持。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好办法,不仅可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这与培养毅力是一回事。此外,上学挤公交车,在炎炎烈日下赶路,手捏冰块二十分钟等等,都可以考虑。
有意吃苦并不是要虐待孩子的身体,应该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孩子担心自己无法坚持,父母可以参与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狠”一点。
④ 竞赛法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如果让他独自完成某件事,他往往一拖再拖,或者干脆中途放弃;但若能给他一些对手,告诉他同时有很多人在跟他竞争,却能激发他不服输的心理,使他积极主动地完成好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不会轻易服输,青少年更是如此。父母可以运用竞赛法激发孩子不服输的心理,激励他坚持到底。
竞赛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孩子和要好的同学竞争,也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比如您和孩子同时开始学英语,可以每天比较谁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把学习变成竞赛。
文章来源:《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爱孩子,就给他挫折教育!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知识经验以及长期的环境密不可分,追根溯源在幼儿时间家长就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面多挫折。现在很多家长崇尚“赏识教育”,过分夸大给与孩子赏识和自信,造成孩子挫折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甚至自暴自弃。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挫折教育的好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他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
三、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m.tulaoshi.com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四、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1.把握教育孩子与疼爱孩子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应教育孩子克服畏难思想和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 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一跤,有的家长往往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哄孩子说:“这路真不好走,让宝宝绊一跤,来,让我们打它。”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 正确的做法,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孩子在思想有了准备之后就不会因为摔跤而大哭。 2.帮助孩子总结错误的原因
若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及时的引导甚至严肃的批评孩子,并要帮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委,使孩子改正错误,不但愿受表扬还能够勇于接受批评。 3.告诉孩子家里真实的情况
现在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差,每当孩子看到别人买了好吃好玩的东西而心动时,我们认为家长应以适当的方式把家中的困难告诉给孩子,让孩子也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让他们逐渐认识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并非事事都一帆风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做为家长不要不切实际地满足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要求,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孩子正视现实的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时,做为父母更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4.言传身教的力量
通常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和老师都很高大,无所不能。因此,成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幼儿期是孩子最喜欢、也最擅长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作为家长,应该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丧气的样子。家长的冷静、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以信心,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有的家长在家务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挫折教育中,我们更应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5.把握合适时机随时传播挫折教育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其次,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或幼儿读物,与幼儿共同欣赏,通过故事中角色战胜挫折的经历,来感染熏陶孩子,使他们懂得只有克服苦难,战胜挫折才能进步,才会成功。最后,可以进行体能上的磨练。我们平时适当给幼儿实施点劳累刺激,磨练他们的意志。孩子各阶段挫折教育如何开展?
在强调尊重孩子、维护孩子权利的今天,老师和家长已经很少批评学生,生怕伤了孩子自尊心。然而,教育专家也指出,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要适度,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学生挨批后竟绝食
曾老师是广州市某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方面曾遇到一些麻烦事。去年,她所带的班上有个男生特别调皮、好动,上课爱讲话,喜欢搞恶作剧,曾老师曾经耐心地教育过他,可作用不大。有一次,上课时,那位男生偷偷地用文具盒夹住前面女生的小辫子,女孩疼得大叫起来,曾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那个男生,并让他向女同学道歉,结果他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只是倔强地看着老师。为了不影响上课,这件事暂时先搁置下来。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那位男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说,他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赌气没吃一口饭,也不愿意来上学,希望老师能打电话劝导他。曾老师哭笑不得,老师的批评竟引来如此结果,小男孩没一点承受挫折的能力,今后的人生路还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他又该如何面对呢?
专家分析
长期顺境 自尊心过强
长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容易在受挫后因为自尊体系受到冲击而产生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可能会从高度自信的状态,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我们称为“内归因”,在情绪上可能表现焦虑、抑郁、悲伤、委屈等反应;第二种是孩子因为一直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自我感觉良好,当出现挫折与失败时,往往归结到外部环境,我们称为“外归因”,这时他们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产生不满、愤怒、怨恨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老师、家长或同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于以后的人生路。
各阶段挫折教育
幼儿阶段:重在放手锻炼
尽量让幼儿离开父母的保护圈,放开手脚,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饭、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孩子在不断实践中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要让幼儿进行体能上的锻炼,冬季来临时鼓励他早起锻炼身体,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体验艰辛的同时也有快乐;再者,可以通过批评、忽视、惩罚等方式使幼儿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让孩子胜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当主角,让他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小学阶段:以孩子个性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输遭受挫折的思想,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挫折,然后想办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长或老师也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孩子面对、克服,比如带七八岁的孩子去逛街,然后让他自己坐公车回家,当然,家长要提前考虑好各种突发情况,给孩子讲明应对措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需要提醒的是,设置挫折也要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对于性格外向、骄傲自满的,家长可直言不讳地批评教育。其次,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要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tulaoshi个性而经常打压他,有时候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的。
12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
在新爸妈人群中,有85%以上的母亲在休假后继续工作,而年龄尚小的宝宝大部分就交给隔代亲人或者保姆来抚养。
朋友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里中午睡不着觉而遭到老师的批评。从此一到周末,中午吃过饭,男孩就怯怯地对妈妈说:“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睡觉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很难完成而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他的情绪还不能好转,很怕老师说他什么,很怕在幼儿园里做错事被批评。
朋友忧心忡忡地问:“他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有,怎么能够培养他遇到挫折也不灰心,能够克服困难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我愿意他做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小红花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小红花,可能还能评上‘好孩子’呢。”
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一定很伤心,但我们都知道爸爸希望你能跳得非常非常好。”
5岁的童童没有被邀请参加楼下小朋友加加的生日会,他伤心不已,还抽抽嗒嗒地哭了很久。童童的妈妈一边隐藏住自己对楼下那位妈妈考虑不周的不满,一边想办法安慰儿子。她告诉童童,可能是加加家的客厅比较小,也可能是加加的小椅子不够了,所以才不能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我不确定童童心里是否接受了我这个解释,但是第二天我高兴地看到孩子已经不再伤心,见到昨天参加了晚会的其他小朋友时,他不但不生他们的气,反而和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童童妈妈回忆说。
回头再用“3C”的理论解释童童的故事,那么,他是通过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调整”了没有参加生日晚会的挫折,而他所得到的“承诺”是:长久的友谊比一次小小的忧伤的插曲更重要。童童当然不了解我们这个有些晦涩的理论,但我们和他的妈妈一样高兴地看到他找到了一个抵抗挫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