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tulaoshi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么就不要做上述的无聊举动了。
精彩推荐:
应该被“Pass”的八大幼儿教养方法
11种错误教养方式毁孩子一生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批评教养方式
让孩子自己成长的教养方式对么
>>更多早教知识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1234
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Tulaoshi.Com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自卫使孩子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也保护了自己的心理。当武力制止了对方进一步伤害自己的时候,自卫者就会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胜利,他会感到:我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人,我有我的尊严。
安和琼的故事
安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安的母亲一直教育她不要动手打架,要友好对待朋友和同学。
一次,安哭着回家,脸上明显有一道被指甲抓破的痕迹。
"呜呜,妈妈。"看见妈妈后,安的哭声更大了,她委屈地说,“那个琼今天又欺负我了,我不想上幼儿园了。”
妈妈很早就知道,隔壁邻居家的女儿琼虽然只有3岁,个子还没有安高大,可是从小就是个恃强凌弱的家伙。
原来,今天做游戏,安与琼被分到同一组。当她们商量游戏方法时,两个孩子想法不同,几句争吵之后,琼大打出手,而安则因为一直被妈妈教育不要打架,因此始终没有还手,最后还被琼抓破了脸。
电话与老师核实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后,妈妈希望老师以后能及时有效地制止琼的暴力行为,以免其他小朋友再遭受与安同样的遭遇。
挂上电话后,妈妈跟安说,“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楼下的花园玩,如果琼再无缘无故地动手打你,你要记住还击。你并不比琼个子矮,相信你不会吃亏的。”然后,妈妈告诉安,什么叫正当自卫,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几天之后的一个下午,妈妈正在做饭。突然听到窗外的花园里传来大声的争吵,接着是一阵短暂的混战,然后琼哭着跑回家去了。安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轻松地走进房间,跟妈妈说:"琼先打了我,所以我不得不帮助她记住再也不能打我了。"
安有效地对琼"以牙还牙”。从那时开始,俩人在一起玩的时候就和平多了。
勇于自我保护,通过自卫赢得自尊也是孩子应该尽早具备的能力和品格。
一般说来,父母应该向孩子说明打架是愚蠢的行为,但是,要求一个孩子在挨打的时候仍然不做反抗,这样的父母无疑也是愚蠢的。
通常的规律是,孩子们会对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孩子很不仁慈。他们每个人都想拥有最好的玩具,都想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游戏场所的规则。如果他们发现只要挥动结实的拳头打在玩伴的鼻子上,就可以居于优越地位的话,缺少反抗意识和能力的孩子就会处于越来越弱势的地位。
谨记 教育子女不要打架和伤害别人是明智的。教育子女通过正当自卫赢得自尊同样也是明智的。
贝贝和童童
贝贝与童童同龄,今年都快3岁了。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他们的妈妈是多年的老朋友。 星期天早上,阳光明媚。像往常一样,妈妈们又带着各自的孩子来到楼下的草坪上玩耍。贝贝和童童在草坪跑来跑去,做着互相追逐的游戏。虽然他们常常跌倒,但是都很勇敢,不用妈妈搀扶自己很快就能爬起来。
突然,妈妈们远远地看见贝贝抓住了童童的衣领,一把把童童推倒,童童跌坐到地上,楞了一下,然后大哭起来。
两位妈妈赶紧跑了过去。贝贝的妈妈严厉地对贝贝说:“我看见你先动手推倒了童童,赶紧向童童道歉。"
贝贝撅着小嘴,倔强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不用了,孩子嘛,打打闹闹是正常的。"童童妈妈讪讪地说,她觉得自己既然和贝贝妈妈是朋友,怎么能好意思为了骇子的事情过于认真呢。
童童还在大哭。童童的妈妈为了平息事态,大声斥责童童,"跌一跤怕什么,又没有摔坏,不许哭了,再哭,就回家去。"
可是,童童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童童妈妈有些困惑。为什么在此之前,童童跌倒了好几次,不都高高兴兴爬起来了吗?为什么被贝贝推倒一次就大哭不止?
童童妈妈的确需要懂得,此时,童童受到的伤害主要是心理上的,并不是身体上的。他被别人欺负,作为他依靠的对象——他的妈妈,却没有保护他的利益,他不仅感到屈辱,也感到无助。他用哭来发泄自己愤恨伤心的心理,他用哭来抗议妈妈的"软弱"和"不公正",他还希望通过哭声争得妈妈的爱护。
承担着孩子对成年人的信赖,担负着保护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父母没有任何选择,必须公正地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贝贝妈妈是对的,她对于贝贝与童童之间的冲突做出了合理的反应,但是,童童妈妈却并非如此。当然,童童妈妈的做法是许多"受害者"一方的父母常常采用的"无私"做法,不过,真正正确的做法可以这样:
童童妈妈对贝贝说,“你首先动手推倒了童童,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应该向童童道歉。不过,如果是童童先做了不对的事情使你生气才推倒他的话,我会让童童向你道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或者,如果看到让贝贝当场道歉已经没有可能,坚持下去反而只会使贝贝妈妈难堪时,童童妈妈可以对童童说,“贝贝做的不对,他应该向你道歉。不过,现在他还没有想通,我相信,等他想通了的时候他会向你道歉的。你先原谅他好吗?另外,他为什么要推你,你做错了什么吗?你该不该向贝贝道歉呢?"
面对与自己一样幼稚的同龄玩伴,在身体有可能到伤害的时候,孩子应该学会用拳头还击以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是,父母还应该逐步让孩子懂得,这种”以牙还牙"的暴力行为只是保护身体、捍卫自尊的最低级的手段,在万不得已时才需要使用。在文明的社会里,有修养的人不应该用暴力的方式反对暴力。实际上,这种维护自尊的原始方式常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父母在教给幼小的孩子“以牙还牙"方式的时候,如果能够引导孩子理解更为文明的自卫方式,孩子的心理和意识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谨记 :在孩子学习维护自尊与保持自爱的同时,也必须学习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本是相互的,他早晚应该懂得这一点。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tulaoshi尽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误!怎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利,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2
从小,姐姐的功课,从没有名列前茅过。这跟她妈妈(我)小时候比起来,真是差远了(这句话,我从没对姐姐说过)。我小时候的成绩,除了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兼优。这样的妈妈,配上这样的女儿,是蛮奇怪的,但我一点也不焦虑。
通常,优秀的父母,例如医生啊,教授啊,都很害怕自己的小孩成绩不好,不爱读书。因为别人的眼光——“你这么好,怎么生出这种孩子”会让父母抬不起头来。我虽然称不上优秀,大学读的不是公立,留学读的不是名校,但是小孩成绩不理想,父母应该还是会害怕的啊?
我说过,孩子的小学阶段,我根本是放牛吃草。哈哈哈,你看吧,要从小就严格看管,现在功课不好,来不及了吧。且慢,我所谓的放牛吃草,不是说可以功课不写、上课不专心,在学校闯祸伤人什么的;而是,只要能过得了老师那关,通常我是不会干涉孩子功课的。我打心底就准备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小学生活。那份轻松自在的童年生活,才是将来人生遇上大风大浪最坚固的堡垒。
我认识一个中学年纪的孩子,因为功课太重而生出“不想活”的念头,他或许是随便乱说的,可是他说的理由,可能连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反驳:他说,往前看,童年,没什么乐趣可言;往后看,看看自己的父母如此辛苦工作,也看不到他们有为自己活过。——那,我的人生乐趣在哪里?我的人生,什么时候才可能有自由自在的日子?你得让孩子先活得有滋味、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他才有“为自己努力”的动力啊。父母老是喜欢说什么将来;不知道把握现在的人,也不会知道将来要怎么让人生活得更有滋味。
再回到刚才说的,姐姐功课不好我为什么不担心?因为她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外务太多,时间分配不均,还有不知道如何善用时间;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找到了她有兴趣的工作。这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我都望尘莫及,我为什么要担心呢。
但是,不担心,却要关心。所以我会三不五时地跟她说分配时间的方法。但是我说归说,你实不实行,是你的事。如果你根本不认同,那也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会逮到机会就说。
稿件来源:《乐活·家》 原文作者:汪培珽 整理改编: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