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美国《养育》网站撰文特别指出几个典型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
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是发烧还是感冒,或是两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才能令病情好转。孩子如果厌食,可以吃点鸡汤面、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误区二: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bizi/)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是手部接触传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误区三:低烧可以不治疗
发烧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杀死温度敏感型病毒。然而,这并不是说孩子发低烧就不用治疗了。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发烧度数不高,但感觉烦躁、嗜睡或是痛苦,就应当服用适量退烧药或消炎药。如果孩子情绪高涨并且充满活力,只要多加照看,保证他身体不缺水就可以了。应当注意的是,6个月内的婴儿只要发烧就应当立即看医生。
误区四:腹泻时就要吃对治疗有用的食品
香蕉、米饭、面包夹苹果酱是治疗腹泻的标准方法。然而,孩子生病时不一定喜欢吃这些。专家建议,在避免辛辣、油腻和果汁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他们想吃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www.Tulaoshi.com误区五:感冒能导致耳部感染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90%的耳部感染则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感冒直接导致耳部感染。而是感冒引起黏液和流体聚集在耳管,造成细菌增生,才是导致耳部感染的原因。
宝宝一旦感冒了,全家人都跟着着急,不是忙着给宝宝加衣服,就是想法子喂感冒咳嗽药……“其实,家长在护理感冒的宝宝时,不少做法是错误的。”总结起来,家长主要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感冒发烧后要多穿衣服捂着。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的汗捂出来,感冒就好了。其实,3岁以下的孩子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很弱,特别是在感冒发烧时,体表温度更高。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散热,保证温度降下来才是关键。反之,如果此时捂得过严,孩子很容易虚脱。因此,入秋降温后要及时给孩子增添衣物,一旦感冒特别是发烧后,反而不要再给孩子加衣服了。
误区二:一咳嗽就要吃止咳药。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果孩子平时咳嗽两声,不影响吃饭和睡觉,多喝点水即可。如果咳嗽影响了正常入睡、饭后咳嗽会引发呕吐时,才应考虑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咳药。
误区三:孩子可以减量服用成人感冒中成药。常能见到一些家长,给宝宝服用成人的感冒冲剂、清热胶囊等中成药,家长认为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肝肾等代谢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成人能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中药也一样。不仅影响疗效,弄不好还会损伤孩子的健康。
误区四: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3岁以下的幼儿,喘气时常能听到鼻子里发出呼噜声,与成人感冒后的症状相似,不少妈妈就以为宝宝感冒了。其实,这只是宝宝鼻腔内的分泌物积累过多,影响呼吸的一种表现。宝宝自理能力差,不会随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因此家长应养成每天帮宝宝清洁鼻腔的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bizi/)错误观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在幼儿期,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其实那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妈妈们会担心是不是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造成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了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
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时,才能下此诊断。
错误观念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错误观念三:有痰声就要拍背排痰?
所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及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感觉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咙以上,或在下──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要给予拍痰,反而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给予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四: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tulaoshi.com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
宝宝爱感冒,应找出原因是关键:营养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错误观念五: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浸润发炎,便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就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除,因此咳嗽时会以猛烈速度,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
从上述观点来看,咳嗽是个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咳或无痰的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适,如不能入睡、吃了便咳或呕吐,才需考虑用适当止咳药物。此类药物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因此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错误观念六:孩子3岁以后可以吃大人的药了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婴儿要使用专用的药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后,有的父母就以为对大人安全的药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大人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如四环素类的药物由于其强毒副作用目前被儿科淘汰;庆大霉素会致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了没事,孩子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后果严重。专家提醒: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应由儿科医师来决定,而不应父母自己想当然,以免出错。
错误观念七:吃化痰药需吃到没痰为止?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呼吸道时,会因发炎反应产生分泌物,加上剥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原体等,造成痰液。当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会由各种免疫细胞负责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时以多摄取液体、将痰软化为首要之务;至于化痰药,则只在当医师觉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时,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几天内使用,并非一直用到无痰为止。妈妈们应相信,宝宝体内本应该就有一位“清道夫”在执行勤务,只要将环境因素(包括水份摄取、温湿度等)做适当调整便可以,身体会自然痊愈的。
以上常见错误观念,可说在门诊中天天可见,在此呼吁所有爱护宝宝的父母们,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甚至将黑白颠倒,如此反而会使宝宝的病症难以舒缓。应当在对宝宝做出处置之前,先思索一遍合理的作为,看看育儿百科,或者和您的儿科医师电话咨询,便可以为宝宝在有呼吸道疾患时,做最好又正确的保健。
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障,是避险,是风险转嫁。
在私人理财中,购买保险的顺序应该是:优先家庭收入来源的创造者、主导者。购买的险种也应该以意外、健康等保障型商品为主。这是因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主导者,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旦出险并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一方面,可享受续期保险费豁免的优惠,即以后年度应交而末交的保险费不必再交了。这样,就规避了投保人无力继续交纳保险费而带来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家庭财富的创造者、主导者因伤残、疾病需治疗或丧失劳动能力,那么,这种经济风险也可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保险公司(这取决于被保险人的保险金额)。若家庭财富的创造者、主导者身故,那么,作为受益人的妻子、子女可获得保险金额的全部,并以此来维持家庭正常的经济秩序,让子女继续接受他们本应接受的教育。
而父母给年幼的子女买很多保险,特别是20年、30年交费期的保险,为他们积累财富并不可取。这是因为:
(1)倘若作为收入来源主导者的父母,因故而无法继续交纳按合同约定应交纳的续期保险费,那么,这份保单就可能会失效。若退保,则只能按现金价值办理,即保险公司应扣除这份保单已发生的费用。从私人理财的角度看,这些投入的资本就亏了,不划算。
(2)小孩作为被保险人,拥有较大数额的保险金额,一方面,他的受益人(儿女)的妈(爸)都还不知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这受益人就得是孩子的父母了。试想,若孩子身故,保险公司给付50万元,这50万元不是在给父母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吗?另一方面,小孩子过了两岁,活泼、健康起来,好动起来,一般情况下,患大病的机率很低。因此,购买很多的保险也必要性不大。
(3)一些父母给孩子买了2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保险金额的储蓄型保险,想以此为孩子创造一个终生衣食无忧的环境。但细想起来,也有不妥。一方面,父母纵使给孩子留座金山银山,如果不努力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那么,金山银山也是经不了几下折腾的。“富不过三代”这句名言,已给了我们警示。如果父母培养了孩子优秀的品质,即使父母没给孩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孩子也能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开辟出一片天地来。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总是要来的。现如今,50万元、100万元不能算一笔小钱了,但30年以后、40年以后、50年以后,这笔钱也许算不了大钱了,也许它难以使人过上舒坦的生活了。这正如20年前,在中国,万元户很帅气,很牛气、很有钱。而现在,1万元能买回1套房子的几块砖?几块水泥?通货膨胀,真是私人财富的隐形杀手!
当然,对小孩子有两类保险是应该买的。一是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时,应每年购买40—100元的幼儿、学生平安保险。这种保险便宜、保障大,但应购买意外伤害加附医的。二是为孩子购买子女教育保险,当然是购买大学教育金、研究生教育金。应注意的是,必须购买分红型保险。
>>【儿童保险】百科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