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都不玩我买的玩具 有妈妈和我说,再也不买玩具了,因为孩子总是玩两三下子,就将它们打入冷宫!我发现谁家的孩子都一样,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新厌旧,好像玩具摆在橱窗里时,总是迫不及待想搬回家,但是真正放在眼前时,却变得一点也不好玩了!整箱的玩具堆在那里,动也没动过几次!
“小猪们”也常常上演同样的戏,经验告诉我,它们多半还是好玩得很,而孩子缺乏兴趣,可能有几个原因:
所有玩具都塞在一个箱子里,目标不清
只有翔翔一个孩子时,不论好玩的、不好玩的、益智类的、充气娃娃……全部的玩具我都混杂在一个大箱子里,太多、太乱、太杂。孩子要玩,得在大箱子里东翻西找,要不然就得全部倒在地上,东翻一下,西找一下,这边碰一下,那边碰一下,等全部扫过了,胃口也没了!满地杂物,眼花缭乱,有时翔翔真的找到了一样有兴趣的玩具,但是地上又找不着空位,干脆走人不玩了,又懒得收,最后的结局都一样:我看了一肚子气而开骂,翔翔则愈来愈不喜欢翻动那个大箱子。
玩具全放在隐秘的柜子里,根本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我发现“小猪们”的行动力来自视觉,永远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以前我常常为了方便收纳,又怕家里凌乱,而把许多有趣的玩具装在不知名的箱子里。不要说孩子们永远想不起它们,连我自己无意中翻到时也吓了一跳,才猛然想起这些被冷落的玩具。
时候未到
有些玩具,像是益智类,或者需要较为精细的小肌肉运作,或者逻辑推理较为复杂,“小猪们”碰了两三下不但玩不起来,还饱受挫折,所以玩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碰了!老大较小的时候,我会归咎于他太懒了,怎么不愿意静下心来多方尝试?后来经过老二、老三的相同经验,我才真正领悟,有些玩具不必急于一时,等时间到了,孩子各方面都准备好了再玩。说也奇怪,突然有一天,孩子们主动找上门,而且能玩出个所以然来!所以碰到这种状况,也不要勉强孩子,先把玩具收起来,过个一年半载再解冻吧!
孩子都不碰?恐怕真的是玩腻了
任何人都喜欢新鲜感,真的都不碰可能真的是因为玩腻了,但这并不代表一辈子都不碰!失踪很久的玩具突然现身,就好像捡回了亲人一般,会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因此,我把玩具分成两部分,一“大”部分暂时打入冷宫,等待“小别胜新欢”的得宠之日再度降临;而另一“小”部分的幸运儿则放在“开放式”的柜子上,供“小猪们”自由选择。妈妈我要做的事就是让玩具按时轮流上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孩子真的完全不碰?那恐怕真的很不好玩,或是不耐玩
玩具就是要拿来玩的,如果经过适当的引导,孩子还是提不起劲儿,那么玩具的设计可能就真是不合孩子的胃口,只能成为家中的障碍物。不过对我们没有价值的玩具,或许会碰到赏识它们的小主人,拿去送给喜欢的人吧。与此同时,从这些不合宜的玩具里,也能归纳出选择玩具的原则,而减少乱买的冲动。
我的玩具,不许你玩!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的小男孩今年2岁零2个月,以前没有发现他有这个毛病,但是春节期间我姐姐的小女孩(今年3岁半)回家过年,两个人总是为抢一个玩具争吵,后来半个月后,发展到我的小孩咬我姐姐的小孩,为此我们怎么说他,打他都不管用,我们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更发愁他以后上幼儿园会咬其他小孩,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茅于燕:这是你的儿子自我意识增强的缘故,2-3岁的孩子已经能分清楚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区别,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我的”,随着占有欲的加强,他会把喜欢的东西独自占有,不许别人碰。这时,如果他感到受到威胁,他会用咬人来Tulaoshi.com发泄愤怒。从自我意识增强的角度看,孩子是进步了。但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避免孩子心理的偏激,造成过份自私的性格。
玩具应该怎么玩
豆豆有两个圈圈的玩具,一个是NUK的层层圈,一个是乐高的迷你呼啦圈。豆豆喜欢套圈圈,先是往妈妈手指上套,当然一开始,妈妈可以帮她对得更准一些,容易套上。豆豆现在已经会把层层圈往中间的柱子上套了,当然不管顺序。
前两天,妈妈看豆豆套圈玩,豆豆先把小圈给套上了,再套大的,就放不上去了。妈妈就教她:豆豆,你看小圈圈在这,大圈圈套不上了,咱们把小的先拿下来,先套大的,再套小的,这就好了……妈妈只想让豆豆学会看圈的大小,学会怎么解决套第二个圈的问题。姥姥过来就说:豆豆,这么套,先套这个蓝的,在套这个绿的……妈妈给拦住了,妈妈想让豆豆自己学会怎么套。姥姥说:就应该这么套,这样才是一个宝塔型的。
应该?什么是应该呢?玩具都有1、2、3、4的玩法,孩子就比着大人的做法去做吗?妈妈不以为这有什么好。妈妈以为,玩层层圈,可以让宝宝学会手眼配合,学会大小概念,学习颜色,但是,应该让宝宝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先怎样,后怎样。宝宝可以自己去发现小的套上了,大的就不能进去了,大人应该只是引导宝宝去发现,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样。
对豆豆来说,圈圈是可以套的,可以拿着敲东西,可以放到盒子里去……豆豆还喜欢把圈圈往妈妈鼻子上套,特别是妈妈躺着的时候,放到妈妈鼻子上,然后豆豆再来和妈妈隔着圈碰鼻头,那天,还过来用嘴把圈给叼走了……每有一个新玩法,豆豆都特高兴。其实,怎么玩,哪有什么一定之规呢?当然,引导她套圈可以学东西,但宝宝自己的玩法能够乐在其中,有什么不好?谁又能说这样对智力发育没好处呢?
从小到大,我们被告知了多少应该如何如何,大家都中规中矩,往一个模式里走,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工作,创造力和个性就这样一点点的被磨灭。孩子是最富想象力的,还是让他们能够更自由的玩吧,又有谁规定玩具一定要怎样玩才对呢?玩具“应该”怎么玩?
我们常常会犯一些教条的错误,以为常理上认为“应该”的做法就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应该”呢?玩具仅仅是用来玩的吗?看完下面两位妈妈的做法,或许你会有和以前不一样的想法吧。
“喜欢的”就是“应该的”
京豆喜欢套圈圈,前两天,我看京豆套圈玩,京豆先把小圈给套上了,再套大的,就放不上去了。我就教她:京豆,你看小圈圈在这儿,大圈圈套不上了,咱们把小的先拿下来,先套大的,再套小的,这就好了……我只想让京豆学会看圈的大小,学会怎么解决套第二个圈的问题。京豆姥姥过来就说:京豆,这么套,先套这个蓝的,再套这个绿的……我给拦住了,我想让京豆自己学会怎么套。姥姥说:就应该这么套,这样才是一个宝塔形的。
应该?什么是应该呢?玩具都有1、2、3、4的玩法,孩子就比着大人的做法去做吗?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好。我认为,玩层层圈,可以让宝宝学会手眼配合,学会大小概念,学习颜色。但是,应该让宝宝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先怎样,后怎样。宝宝可以自己去发现小的套上了,大的就不能进去了,大人应该只是引导宝宝去发现,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样。
对京豆来说,圈圈是可以套的,可以拿着敲东西,可以放到盒子里去……京豆还喜欢把圈圈往我鼻子上套,特别是我躺着的时候,放到我鼻子上,然后京豆再来和我隔着圈碰鼻头,那天,还过来用嘴把圈给叼走了……每有一个新玩法,京豆都特高兴。其实,怎么玩,哪有什么一定之规呢?当然,引导她套圈可以学东西,但宝宝自己的玩法能够乐在其中,有什么不好?谁又能说这样对智力发育没好处呢?
专家点评:
京豆妈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事实上体现了科学育儿的精神。
首先,京豆妈不强求孩子怎么玩玩具的开明态度就非常吻合儿童心理学中一种叫作成熟势力说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是内在的,外界的刺激和学习是外在的,到了某种能力成熟的阶段时,一定的学习就会达到该阶段的成熟水平,因此,要对孩子的发展因势利导,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否则,家长会很辛苦,很累,孩子也会不自由,久之会失去乐趣。如果家长按照自己希望的水平强求孩子,就太主观了,不符合孩子年龄和个性发展的客观情况。
其次,京豆妈开明的教育想法非常符合教无定法的规律,她可以允许孩子用成人用心设计的玩具进行各种独特的玩法,而不是受玩具最初设计思想的限制,孩子在游戏中培养的能力会事半功倍。而姥姥的做法则是传统教育的方式,比如用颜色记忆套圈的顺序,先是蓝色,后是绿色,但是这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却并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像老师只让学建筑的学生背下许多公式,却从不告诉他们这些公式在现实中怎么应用,结果学生们仍然不懂得怎样盖房子。
最后,京豆妈非常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虽然她的宝宝没有刚开始就搭成宝塔,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一定会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另眼看孩子摔玩具
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做不少坏事,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她还没有什么对错概念,随着自我意识的慢慢增强,他(她)会摔玩具、撕书等,从这些坏事中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孩子年龄小,给他(她)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训斥一番也只会吓到孩子,育儿理论大多会教父母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不再继续做坏事,我的方法则不同。
女儿1岁多时,就开始喜欢摔玩具,她并不知道玩具会摔坏,摔坏了又会怎样,我想她起初只是喜欢听那种落地的声音,我从不阻止她,而是把一些不怕摔的玩具都堆在她面前,比如塑料积木、塑胶小动物、小皮球、冲气玩具等,随她一件件往地上扔,全扔完了,我领她再一件件捡起来,她嘴里一边咿咿呀呀地说着,手和脚也不停地动着,如果把玩具抛得很远或把圆的东西踢得直转,她会很开心,我想,这和成人从踢球中得到的乐趣应该是一样的。
我认为孩子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想摔时就让她摔,她的愿望得以实现,摔玩具时的注意力比较稳定,还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在一次次摔、捡的过程中,她对各种玩具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会形成很直观的印象,再深点的道理如:小的、轻的能扔得远,大的、重的就扔得吃力,圆的能踢不易拿,扁的好拿不能踢等,也在无数次的破坏实验中得到印证,她虽不会表达出来,但感官的不停刺激对大脑的发育完善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认为:宝宝把摔玩具当成一种玩法也不见得就是错误的,同样可以使她的某些方面得到锻炼。只不过,在“摔”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做到引导,并给她规定一个特定的范围,比如一个相对柔软的环境,以及给她一些不会被摔坏的玩具来“摔”,这样就可以避免摔玩具造成的一些负面效应了。
专家点评:
这位妈妈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也走在科学育儿的前列。
第一,她能理解并尊重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就是直觉动作思维,即孩子有了感觉就去动作,并非常喜欢看到自己的动作后果。还有,她注意到了孩子感官动作的发展,因此,她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也很耐心,不辞辛苦地和孩子一起捡玩具。第二,她不局限于成人的价值观,她并不在意孩子摔玩具给她带来的不便,甚至损失。她不认为摔玩具是孩子在犯错误,所以不制止还鼓励,正是这一点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因为,当孩子喜欢玻璃球而不喜欢钻石的时候,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勇士。
不知细心的妈妈发现没有,以上两位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样就能接纳,去尊重,会反思,去适应,同时还肯m.tulaoshi.com定会去学习和交流,最后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能力,她们的宝宝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有个小小的建议送给这两位智慧型的优秀妈妈,也送给所有下决心与孩子同步成长的妈妈们:对孩子玩玩具的问题,家长不仅要思考和引导,还要具备家长的权威。因为在开发宝宝智力,放飞孩子快乐天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凡事太任性,留意别人的情绪变化和别人的需求,因为,孩子将来生存的环境毕竟是在社会中,而开明的老师、开明的老板、开明的爱人都不是随时可以遇到的。
指导专家/鲁杰
文/新浪网友京豆妈、zap2506
本文摘自《母子健康》
让孩子把书当玩具“玩”
让孩子把书当玩具“玩”
我们知道,一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说图老师话了,两岁左右,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找些图片或带文字的图片来识别;接着买一些小故事画册,给孩子讲故事。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孩子就会对书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了解、认识书,可以给低龄宝宝买一些颜色丰富、质地坚硬的画书,不必强求学习书中的文字,目的只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新的一类“玩具”——书。
只有把书当玩具一样喜欢的孩子,才有可能产生阅读的冲动,才有可能对妈妈给他讲书中的故事产生兴趣。而恰恰在后面这个阶段,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却忽视了,要想让孩子不从自己的腿上溜走,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学会讲故事。
除了妈妈要用儿童的语言和腔调来念书上的文字。更要对图画中的信息进行发挥,比如“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游过河”,讲故事时就可以适当发挥:“鸭妈妈‘嘎嘎’地招呼孩子们,要小心翼翼地过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当聪明的孩子在妈妈念书的时候偶尔插嘴,加入自己的理解或提出疑问时,妈妈一定要抓住时机耐心回答,并对孩子的出色表现给予奖励和表扬。比如夸宝宝聪明的同时,亲亲孩子的脸颊。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用肢体语言来奖励宝宝,效果更好。孩子被抱在妈妈身上,若妈妈还能跟孩子的头更贴近一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呼吸,就能更有效地传达读书时的情感。
这种“依恋”的感觉也会成为孩子喜欢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妈妈的搂抱、亲吻、鼓励与表扬中,对于故事就会很自然地关注。能把一篇并不很吸引人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那才是做妈妈的本事。在这样的温馨读书环境中,孩子把对母亲的依恋、幸福的感觉无意识地与读书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就会慢慢喜欢上书籍,进而喜欢上读书。
当然,在对0~3岁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期间,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对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爱模仿的孩子
孩子拒绝别人玩自己的玩具
妈妈看见孩子不愿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很着急。其实这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有正常的现象。一般儿童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给”,你的孩子情况就是这样。
看见孩子有这种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这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讨厌那个小朋友,还是抢过来。最好是自己参与进去,说:“看啊!咱们一块儿玩小火车(或其它什么东西),宝宝在这边,某某小朋友在那边,我给你们开来开去。现在,接好!”
2、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可以说“宝宝,某某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咱们让他玩一玩,他一定高兴,好吗?妈妈明天再给你买一辆你喜欢的小卡车。”家长经常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情,使孩子产生同情心,主动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分享快乐。
3、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家庭,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一个人的,因此,“是我的”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儿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作客),让他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分享。一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不仅愿意拿出来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4、孩子有一点愿意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应该表扬,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看成快乐的事。
5、 家长要表现出大方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感到你舍不得拿出玩具来(主要是怕玩坏了)给小朋友玩,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是敏感的了,你的态度会给他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