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欣赏音乐有利胎教(图)
准妈妈欣赏音乐有利胎教
把传声器贴在孕妇腹壁上,以便让宝宝更直接地听到美妙的音乐,对于这种目前很流行的音乐胎教法,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牛凤岐教授的意见是,从保护胎儿听力发育的角度出发,传声器还是不用为好,音乐放给孕妇听就足够了。
作为医用声学专家的牛凤岐教授说,用传声器进行音乐胎教,胎儿能不能听到、听到的是不是音乐,还有待科学论证。因为按照声学原理,对处于羊水中的胎儿,声波并不是被“听”到,而是通过头骨的“骨导”进入胎儿的听觉系统。由于母体腹壁、皮下组织、子宫壁、羊水、胎儿头骨等的反射、折射、散射、吸收等复杂作用,胎儿最终收到的音乐是严重失真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有些孕妇在用传声器给胎儿听音乐时,胎动会比较频繁,有些准妈妈就觉得效果很好,宝宝在做回应呢。甚至有人认为,音乐的声音越大、离宝宝越近,宝宝才能听得更清晰。殊不知,不合理的音乐胎教,不仅起不到人们想象的让宝宝欣赏音乐的效果,而且声波作为一种机械能还有可能对胎儿的躯体和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据一些孕妇反映,在例行超声检查中,当医生把机器的工作模式从“黑白超”切换到“彩超”时,胎儿会“一激凌”,实际上这是胎儿对超声波强刺激的本能反应。类似的道理,如果把传声器直接贴在腹壁上,进入母体的声波所占的分量会大大增加,对胎儿的威胁不可忽视。
因此,准妈妈们要注意了,听音乐最好选择轻松舒缓、愉悦身心的乐曲、歌曲或戏曲,切不可用尖利的高音和力度很大的重低音吵得宝宝“心惊肉跳”。
牛教授还告诫准父母们,经过长期进化,胎儿的孕育和成长过程已经相当完美,爱护宝宝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她)的成长环境保持“绿色”和“原生态”,最好不要人为地干扰它。或许,把音乐放给孕妇听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使她有一个好心情,给胎儿创造更舒适的成长环境。
海外准妈妈精神放松法
海外准妈妈精神放松法
日本
日本的准妈妈会选择插花,或是有关盆景制作的胎教课程。在上课之前,准妈妈们会在一间灯光柔和的房间里,尽量地放松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达到稳定的状态。
这些手工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胎教教学,都是借此来协调和舒缓准妈妈的情绪、感觉和心境。(图老师整理)借此来愉悦准妈妈的身心,促进胎宝宝健康成长。
俄罗斯
俄罗斯的准妈妈在专家倡导下,开创了语言胎教和音乐胎教的“结合体”,将要给宝宝说的话,唱成歌曲给宝宝听。目前已有约1000首准妈妈之歌问世。
歌曲韵律大多取材于一些俄罗斯著名诗人充满童真的诗歌,歌词中既有类似“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内容,也包括了小朋友做游戏的情节,以及天气、四季和动植物知识。
秘鲁
秘鲁的科学家近日发现,海豚的叫声有助于刺激胎儿脑部的活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胎儿的器官感知能力。即便胎儿还在子宫中发育,他们也能对海豚的叫声产生反应。
有关人员随即训练海豚游近孕妇,并对着她们的腹部发出叫声。不少准妈妈闻讯之后纷纷挺着大肚子前来与海豚“亲密接触”。“海豚胎教”成为了秘鲁准妈妈的胎教新潮流。
胎儿喜欢节奏明快的乐曲(图)
胎儿喜欢节奏明快的乐曲
给孕中期以后的胎儿以声、光、触摸的刺激,是希望通过适度的有效刺激,诱导与刺激相关的神经通路和大脑皮质中枢,使这些部位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增长更多的树突,以促进它们和周围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建立传递信息的突触联系。使大脑与感觉、运动、思维、记忆等密切相关的神经网络更丰富,有利于出生后的智力开发。这实质上是在产前对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一种来自于环境的促进。它和在胎儿大脑细胞生长的剧增期所给予的营养促进,共同组成了“产前促进”的内容。
以“环境促进”为科学本质的胎教,是建立在行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
首先,神经分子生物学角度的一些科学研究,证实了学习的本质是信息在大脑的储存过程,而记忆则是从大脑的信息储存中提取。许多医学科学研究证明:长期记忆被编码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锥体细胞)的连接上,并非在大分子特别是RNA上,长期记忆的结构基础在于锥体细胞之间的突触的改变(而非全脑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即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的改变。强烈的限定的突触活动,可增加突触的功效,反复多次的刺激可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升高6倍。
综上所述,可知人的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树突和树突棘的发生发展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之间突触建立的多少,和一生中的行为、学习、记忆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如果在胎儿大脑细胞分裂增殖的第一个高峰期,即妊娠12~24周,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将要全部形成时,保障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供给充分,可以促进大脑锥体细胞生长发育得更多。
在此基础上,当胎儿从胎龄6个月起,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积开始长大,树突开始延伸期间,增加外界对大脑皮质的各种良性刺激,如声、光、触摸等,会促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树突棘增长,有利于和周围尚未建立突触联系的锥体细胞建立突触联系。使负责神经脉冲传递和信息存储的大脑神经网络,建立发展得更丰富,有利于大脑的感觉和思维更敏捷,能更多地储存信息,使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先天的更加聪慧的大脑的帮助。
所以说胎教并不是指要教会什么。所谓的胎儿教育,很多人将它看成是教给腹内胎儿某种东西,其实不然。胎教用一句话来说,是要为体内的胎儿和母亲提供一个完备优良的环境。
温馨提醒:如果母亲以一种轻松的心情生活,那么,体内的胎儿也会情感丰富而比较稳定。母亲过度的紧张会影响胎儿脑部的发育,所以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紧张。这里所说的紧张不仅是指噪声和心神扰乱,酒精、香烟、药物、昼夜颠倒的生活也都会造成紧张。
西方的胎教学
早在1000多年前,西方国家用科学方法创建了“生前心理学”、“胎儿心理学”的理论,从而形成西方的胎教学。在胎教的过程中,最重视孕育胎儿的母亲的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健康。胎教通过使胎儿本身直接接受各种刺激,并接受各种训练活动,主要是利用语言和音乐等听觉刺激信号,通过胎儿的听觉器官来促进胎儿的语言和大脑的发育;利用抚摩准妈妈腹部的动作刺激信号去诱发胎儿的各种动作,促进动作和大脑的发育。
1.英国胎教研究情况
据报载,英国李斯特大学心理学院的音乐研究小组对几名孕妇进行研究,要求她们自选一首音乐,古典音乐、流行曲或摇滚乐均可,在临产前3个月经常播放。
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年内,这群母亲不可给婴儿听任何音乐,待几名婴儿满周岁后进行测试,重播那首他们曾在母腹内听过的音乐,以及另播一些他们从未听过的同类音乐。结果显示,几名婴儿都被那首他们在母腹内曾听过的音乐吸引,望向音乐来源的时间明显较长。另一组作为对照的几名普通婴儿则对任何一首音乐均无明显偏好。
另外,科学家也发现婴儿较为节奏明快的乐曲所吸引。
2.法国胎教研究情况
法国的巴黎健康卫生科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也做了胎教方面的实验。
1985年,巴黎健康卫生科学院生殖专家一项胎教试验:一名28岁的孕妇,从妊娠8个月开始,每隔一天就到科学院做一次音乐胎教。
具体方法:将耳筒置于孕妇腹壁上,孕妇本人的耳朵则用耳塞堵住,使她听不见耳筒传出的声音,然后闭上眼睛,处于一种安静平卧的状态,每次都放同一种音乐,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分娩。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他们为了测试孩子对出生前所听的音乐有无记忆,将孩子绑在试验的椅子上,下颔用托架托住,让他既能吸奶,双手也能自由活动;当孩子听见在子宫内听惯的音乐时,就会出现有节奏的吮奶动作,双手也随着音乐做出有节奏的摆动,当音乐停止或改放其他音乐时,婴儿就不再吃奶,双手也不再摆动或虽有摆动但不规则了。
这个试验说明了胎教的可能性,因为孩子在胎儿期有记忆,所以,出生以后才有回忆。
3.美国胎教发展情况
20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学者研究发现,妊娠末期的胎儿对声音有反应,并成功地观察到外界声音的刺激,可使胎儿活动增加、心率加快。
提高胎教效果有什么诀窍
胎儿的接受能力取决于母亲的用心程度,胎教的最大障碍是母亲持有杂乱、不安的心情。
这里介绍一种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在胎教训练开始之前进行,对稳定情绪和集中注意力是行之有效的。
进行呼吸法时,场所可以任意选择,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坐在地板上也可以。这时要尽量使腰背舒展,全身放松,微闭双目,手可以放在身体两侧,只要没有不适感,也可以放在腹部。衣服尽可能穿宽松点。
准备好以后,用鼻子慢慢地吸气,以5秒钟为标准,在心里一边数1、2、3、4、5……一边吸气。肺活量大的人可以6秒钟,感到困难时可以4秒钟。吸气时,要让自己感到气体被储存在腹中,然后慢慢地将气呼出来,以嘴或鼻子都可以。
总之,要缓慢、平静地呼出来。呼气的时间是吸气时间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吸时是5秒的话,呼时就是10秒。就这样,反复呼吸1~tuLaoShi.com3分钟,你就会感到心情平静,头脑清醒。实施呼吸法的时候,尽量不去想其他事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一旦习惯了,注意力就会自然集中了。
在利用彩色卡片进行胎教之前,进行这样的呼吸,对增强注意力,准确地按照程序进行胎教,有很大帮助。
不仅胎教前,而且要在每天早上起床时,中午休息前,晚上临睡时,各进行一次这样的呼吸法,这样,妊娠期间动辄焦躁的精神状态可以得到改善。掌握呼吸法有利于胎教前集中注意力,能进一步提高胎教效果。
按摩腹部让胎儿“动”起来(图)
按摩腹部让胎儿“动”起来
准妈妈们大都喜欢给宝宝进行胎教,听听音乐、看看画展、轻声细语地给他讲故事……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能促进胎儿发育,那就是帮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做运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出生后婴儿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以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肢体发育更快。
据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介绍,从第7个孕周开始,胎儿就有眯眼、吮指头、握拳、伸展四肢、转身、翻筋斗等活动了;16周以后,准妈妈们可以感觉到胎动;而20周后,胎儿在医生检查胎心时,还经常会跟探头捉迷藏。这些都表明,胎儿能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讲,准妈妈按摩腹部的动作,也能影响到宝宝,让他在肚子里“做起运动”。具体方法是:准妈妈仰卧后,尽量让腹部放松,然后双手捧抚胎儿,用手指轻压轻起。开始时,有的胎儿能立即作出反应,有的则要过一阵,甚至几天后再做时才有反应。如果此时胎儿不高兴,他会用力挣脱或蹬腿反对,碰到这种情况,就应马上停止。过几天,只要胎儿对妈妈的手法习惯了,手一按压抚摸,他就会主动迎合要求玩耍了。
怀孕到六七个月时,妈妈已能分辨出胎儿的头和脊背,这时可以轻轻推着胎儿在子宫中“散步”。胎儿如果“不高兴”,会用力顿足,或者“撒娇”地将身体来回扭动,这就需要妈妈用爱抚的动作来安慰他,一般过一会儿,胎儿也会以轻轻蠕动来回应妈妈的关心。如果能够和着轻快的乐曲同胎儿交谈,与胎儿“玩耍”,效果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帮胎儿做体操应该定时,比较理想的时间是在傍晚胎动频繁时,也可以在夜晚10点左右。不可太晚,以免胎儿兴奋起来,手舞足蹈,使妈妈久久不能入睡。每次的时间也不可过长,5―10分钟为宜。有早期宫缩者不宜采用这种办法。▲
胎教与智商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细胞分裂增殖主要是在胎儿期完成的,它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怀孕的2~3个月,第二个高峰期是怀孕的7~8个月。如果在脑细胞分袭增殖的分裂便可趋于顶峰,为孩子具有高智商奠定了基础。调查表明,受过胎教(包括音响胎教和运动胎教)的孩子比没有受过胎教的孩子,其智商和情商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胎儿并非人们原先认为的母亲腹中没有感觉,而是具有奇异的潜在能力。第4个月时,胎儿能够皱眉、眯眼,有了脸部表情。5个月左右开始有听觉,能听到母亲器官的嘈杂声。实验报告指出,胎龄在4~5个月以上的正常胎儿,已经具备了人的一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视觉和触觉开始建立。当7~8个月时,便萌发出意识,具有记忆能力。胎儿的这种感觉、思维和记忆能力,使胎儿有可能与母体进行感情信息的传递,建立具有导致暗示作用的情绪联系,这在孩子出生长大后,仍能发挥很大作用。
以上发现可以说明实施胎教是有科学根据的。
试试怀孕期间教胎儿学英文
有专家认为,由于胎儿对声音已具有记忆能力,因此,如果在怀孕的时候经常对胎儿说英文,收效会很好。
胎教,是为宝宝的出生所做的事前准备。虽然它的成效至今尚未得到医学界的百分百证实,但是,只要有帮助宝宝健康成长的可能,且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方法,相信都是值得爸妈花点儿功夫去尝试的。
Q:我想请教几位国外的妈妈,如果我想让肚中的胎儿感受英语,但是家长的英语水平一般,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什么好的教材介绍一下?
A:美宝宝GRACIE(美国):
孕妈咪可以和肚子里的胎儿一起“学”。建议平时可以看些原版带有中文字幕(方便孕妈咪理解)的卡通DVD,学得既正宗又有趣。还可以买些儿童英文歌曲经常放给肚中的胎儿听哦。
BTuLaoShi.comrianna(美国):
我想,孕妈咪周围要营造出练习英语的环境很重要。不妨选购原版的英语唱游DVD,例如Baby Einstein,它的内容就很不错,朗朗上口!自认英文一般的准爸妈不妨一试。
英语胎教进行式
研究发现,出生5~ 6小时的宝宝,除了对声音有记忆能力之外,更可以辨识妈妈的声音。当他还是在妈妈肚子里胎儿的时候,从第7个月(25周~26周)开始,就具有听觉能力了。表现为:当听到外界声响时,会有所反应并产生母体胎动,这便是胎儿的一种学习表现。所以,从怀孕后7个月开始至胎儿出生之前的这段时期,是孕妈咪进行英语胎教的黄金时间哟!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害怕对象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 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 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 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