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5、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另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被溺爱的孩子可能身体健康、聪明伶俐。但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质却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能与人平等相处、性格软弱等,这必然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这些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竞争环境,还有可能产生行为问题。
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烦恼和困惑。所谓“不成器”是家长认为孩子不具备成材条件或难以教育,其实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孩子到底缺少什么?综合看来孩子不成器是缺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缺少远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长大“当老板”、“当大官”,其实这是家长们(还有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2、缺少是非观念教育。从家长言行上反映出来的道德是非观念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3、缺少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家长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而对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津津乐道,这是无法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
4、缺少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生活得犹如“王子”或“公主”,且放纵多于管束,孩子不可能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也就很难克服成材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了。
孩子让隔辈人带好不好?
图老师育儿网友:由于我们夫妻的工作太忙,只好将19个月的孩子交给www.Tulaoshi.com爷爷奶奶带养。但我们又担心孩子的心理及性格发展会受到影响,请问该怎么办。茅于燕:不会受到什么大影响。希望爷爷奶奶不要过于娇惯,严格要求,别的就不要太牵挂。可能长大以后跟爷爷奶奶更亲些。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要全部依靠爷爷奶奶。
隔辈的溺爱,我该怎么办?
老人宠爱孩子无可厚非,当宠爱过度变成溺爱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面对老人对孩子的宠爱,妈妈们该怎么办呢?憨多 发贴:
我儿子两岁四个月,非常聪明,就是脾气臭。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他,九月准备送幼儿园了。上周发了一次高烧,然后又出荨麻疹,把我折腾的够呛,昨天终于也病倒了,在家休息。刚才准备吃午饭,他拒绝自己吃也不要奶奶喂,非要妈妈喂,而且不座自己的餐椅,非要到我的卧室吃。被我严厉拒绝了,于是开始大哭,坐在地上踢腿。我最烦孩子这样撒泼,就拎起来给小屁股几下,他爷爷奶奶坐在旁边吃饭就摔盘子摔碗的。我让他哭痛快,根本不理他,他已经快停止的时候,爷爷吃完了就对他孙子说,来爷爷带你去爷爷屋里吃,好不好?他马上投入爷爷的怀里,爷孙俩进屋了。我肺都要气炸了,这明明是挑衅啊。平时我们管孩子他爷爷奶奶就干涉,但老公在家就直接让他们不许管,今天可算是没人拦他们了!我气得饭都没吃。很苦恼。
晓安.06.01.22 回贴:
我家也是,我带的时候,他比较听话,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可是自从我婆婆来了之后,他的所有的生活规律都改变了。尤其是孩子的要求在我这里得不到,他就会对我大叫,嘴巴里面喊着奶奶,奶奶,在他眼里他认为我不会答应他的要求,奶奶那肯定能够满足他的要求。
浩钦爸爸 回贴:
教育孩子的过程,恰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上辈)父母的过程。由于时代的不同、观念的不同、责任的不同、目标的不同,甚至是利益的不同,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再难也要去经历。
有条件就分开来住,有实力就下岗自己带。所以该想的办法还是要想、该说服的事情还是要说服、该放手的事务还是要放手、该争取的要求还是要争取。唯独就是别生气,因为没人在乎也没人理睬。
我也一直没能解决隔代宠孩子的问题,也想不明白为啥老人们总是那么没原则的向孩子妥协,其实这是出自他们本能的反应,非理智或道理所能解决的。
再想想,我们不也是在上上辈的溺爱中长大的,当时我们的父母不也“恨”的牙痒痒。所以想想发达国家要求一个上班一个养育孩子的策略是多么的正确,相比我们,需要父母辈带孩子就造成我们2代人才向前走1步。
只要全中国大家都保持双职工,孩子们的竞争就保持在同一层面,因为都是交给溺爱孩子的祖父母们管带。
兮晴妈妈 回贴:
我也是有了(图老师整理)孩子之后才觉得和公婆有很大的分歧。有很多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了。非常同意楼上jms的观点,我以前也老生气,现在不生气了。跟他们沟通了还不奏效的话我就成心当着他们的面管孩子,再不行就把孩子抱走。我不生气让他们生气去吧!我的孩子,我还管不了了?笑话!当然,能和他们分开是最好的。我妈妈8月就退休了,我就要把孩子放到我妈那儿了。自己的妈怎么说都行,也不会记仇。如果条件不允许分开,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妥协,因为只有你和孩子的爸爸才是对孩子的将来负责的人!而且,我是个小学老师,看过太多被爷爷奶奶惯坏的孩子了,有很多孩子其实很聪明的,但学习一塌糊涂、脾气暴躁、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等等等等。
要想不妥协,关键有两点:
一:是要取得老公的支持。我经常和老公念叨科学的育儿观念,和他讨论,问他的想法,他也不同意公婆溺爱孩子的做法,这就为我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要在带孩子上尽心尽力、亲力亲为,不让任何人找到能挑剔你的地方来。我老公上班特别忙,每天没有9点前到过家的,从满月后晚上孩子全是我一个人带,孩子的吃喝拉撒、穿的用的全是我一手包办,孩子生病时的照顾也是我自己。有段时间孩子晚上必须要时时刻刻看到我,给她倒洗澡水都要一手抱着一手接水。虽然婆婆就在旁边那个楼,虽然也觉得自己很辛苦很难,有时也很委屈,但坚决不要他们来帮忙!所以现在他们就没什么话好说。
所以楼主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千万不要等长大了再后悔呀!
来自:摇篮论坛
隔辈抚养的利与弊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下略)该不该给儿女带孩子,许多人的观点是不同的。有人认为,老人辛辛苦苦把儿女抚养长大,操劳了一辈子,该享受一下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了,再给老人增加负担,再把孙子孙女推给他们抚养,实在有些于心不忍。也有的人认为,老人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寂寞,有个小孙儿在身边,是老人生活最大的快乐和安慰。祖父母帮助儿女带孩子的前提好处有三:第一,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有了祖父母的帮助,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第二,俗话说“隔辈亲”,老人大多喜爱孩子,自己的孙子孙女更是疼爱有加,“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能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乐趣。第三,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往往也比年轻父母更有耐心。对孩子来说,如果父母工作太忙,孩子就只能从祖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家庭的温暖和快乐,这时祖父母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但在祖父母帮助儿女带孩子的问题上,有些现象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首先,很多祖父母由于过分疼爱孙辈,更容易出现溺爱的现象,往往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与儿女发生分歧,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第二,现在的一些年轻家长,由于担心爷爷奶奶对宝宝过度宠爱,会使宝宝任性而不听管教,尤其是儿媳妇与婆婆之间,在宝宝的教育问题上可能产生许多分歧,因此就排斥爷爷奶奶对宝宝的照料,甚至不愿意让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第三,有些父母把孩子往爷爷奶奶家一送,就只顾忙自己的工作,除了给钱,对孩子很少关心过问。
这些现象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首先祖父母要采取理智的态度对待孙子孙女,喜欢归喜欢,但该严格要求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特别是要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并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千万不能有双重标准;另外,年轻父母也应该理解老人的心理,要多与老人交流,统一思想,更不能因为担心老人溺爱孩子,而阻止孩子与老人的亲近,要知道,儿孙绕膝对老人来说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之一,即使不住在一起,也应该经常带孩子去看看老人;还要注意的是,祖父母对孩子再好也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何况老人应该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尽量不要把孩子“拴”老人身上,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送到幼儿园去,这对孩子对老人都有好处。
溺爱对孩子有害
“我自己穿。”“扣子扣错了。”
“袜子前后穿反了。”
“喂,该穿裤子啦。”
“穿得不好,还是让妈妈给你穿吧。”
“我穿得很好。”
“不行,不行。你看,挂钩没钩上吧!”
母亲在一旁看着很着急。
儿童的心理分析:
一岁多,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最喜欢自己一个人走路。哪怕是东倒西歪地走,也希望自个儿走,这是儿童刚过一岁时的心理。
两岁多的孩子则喜欢上下楼梯,还想再往高处爬一爬,这是两岁儿童的心理。
孩子到了三岁时,就萌生出自己穿脱衣服的愿望。用自己的手脚穿脱衣服,他感到很有趣。穿不好怕什么,动作笨也没关系,这些都无所谓。
儿童并不在乎做得如何,结果是否出色。扣子没扣上,袜子穿反了,等等,这些都不算什么。“可是,妈妈干吗tulaoshi要罗嗦个没完呢?”小心眼儿里想,“我很快就会熟练的呀!”
妈妈的高招:
善于利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最好的管教方法。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他们的手和全身的运动机能就可以得到发展,运用自己身体的主动性就会逐步提高。
开始时,不论他们做得如何蹩脚,你都不必管他,任何事物都是熟能生巧。然而有些母亲迫不及待地想去帮助或马上替孩子去做,这种过多的干涉行动可以称之为——溺爱。
受到母亲过分溺爱的孩子,总是动作不灵活、不利索、迟钝、发呆、笨拙。结果不仅丧失了主动性,甚至妨碍了他的智力发育。
过于溺爱还有另一个表现,就是“过分担心”。没有病也给孩子吃保养药、吃过多的营养品,孩子一动就说危险呀,等等,过分的保护造成了一代体弱多病、消极、不爱运动的儿童。为了爱护自己的孩子,母亲们,千万不要过分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