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孩子的听力不好,往往是平时保护不好引起的。为了保护好孩子的听力,父母应做些什么呢?
一、少挖耳屎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将它挖个干干净净不可。有时孩子耳内发痒,母亲为了止痒,也常常喜欢顺手拿出不清洁的发夹、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长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内盲目地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这就影响了孩子的听力,甚至导致耳聋。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须小心谨慎。
二、慎用耳毒性药物
有些药物对于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对耳朵的听神经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即使医生在为孩子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必须仔细观察孩子的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否则,到中毒性耳聋病TuLaoShi.com情明显时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
三、避开噪声,注意游泳卫生
鞭炮的爆炸声,可引起听力下降,故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应叫孩子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耳聋,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震破鼓膜,会使孩子的听力终身受损。孩子游泳玩水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四、及时治疗耳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应积极上医院检查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这对今后的听力影响会少些。必要时还得听从医生的意见,做鼓膜修补手术。否则,经常反复感染、流脓,使耳中腔内的听小骨受到破坏,发生断裂、缺损等,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听力。
怎样给宝宝掏耳屎
许多父母认为宝宝的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动用诸如牙签、棉签、耳勺等器具去掏宝宝的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干净为止。你可能觉得这并没什么不对。但你是否知道,经常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宝宝的健康可是有害的哦!
经常给宝宝掏耳屎有害处
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的皮肤因为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tulaoshi.com生命构成威胁。
由此,你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要“善待”宝宝的耳屎了。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你并不需要担心。
耳屎的作用
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般都认为耳屎是无用的废物,而其实不然。耳屎在保护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听力就会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由于宝宝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如何给宝宝掏耳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duo/)你也许会问,难道耳屎积存过多,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宝宝耳内的耳屎积存过多,耳屎变干、甚至塞满耳道,而又不能自行排出的话,完全有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妨碍听力,造成不完全耳聋,或者因为耳部堵塞而诱发感染及耳鸣等。这时,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
在宝宝临睡前,给他滴1-2滴耳药水。在滴药水时,你要让宝宝躺在床上或者把他抱在你的膝盖上,他的头要侧过来,健康的耳朵在下,有病的耳朵在上。在药水滴入后,要让孩子保持这个姿势2分钟,使耳屎得到充分的稀释。
第二步:
在宝宝有病的耳朵内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第二天取出耳塞,耳屎可能粘在上面从而被清除出耳道。
如果上面说的办法没有用,那么你就应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戴上耳镜对宝宝的耳朵做一番“侦察”,估计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后用针筒向宝宝耳内注射温水,把耳屎冲出来。整个冲洗过程也许会让宝宝觉得有点不舒服,但不会让宝宝感到疼痛,也不伤到宝宝的耳道和鼓膜,非常安全。
喂奶——半坐位优先
宝宝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平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但是当宝宝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为了维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咽鼓管便会瞬间开放。由于小宝宝的耳部尚未发育完善,咽鼓管还比较短,而且位置低而平直,如果你横抱着宝宝喂奶、让他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奶瓶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造成宝宝呛奶,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呼吸道感染后,观察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
感冒、咽喉炎乧乧当宝宝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乣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另外,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清理耳垢找医生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为这点儿小事跑医院很麻烦,于是就自己给宝宝弄起来了。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是因为一般家庭中都没有耳灯,父母往往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这样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二是因为很多宝宝还没学会合作,可能会乱动;三是一旦在挖耳的过程中,不小心有外力撞击,比如旁人经过不小心碰了妈妈的手等等,有可能会捅破鼓膜,影响宝宝的听力。那么何时开始才恰当?专家建议,待宝宝配合度较高、不害怕、不乱动时,再进行较为合适。但是,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Tulaoshi.com请医生帮助清理。
耳朵痛
然而孩子若经常用手去拨弄耳朵,这表示疼痛处更可能在口腔内,而非耳朵。感冒可能会引发中耳炎(OtitisMedia),病毒感染的中耳炎特别痛,因为短时间内耳膜附近就会形成水泡,当这些水泡破裂时,会流出有血丝的分泌物,疼痛通常会持续一整天。化脓性中耳炎,在10%~20%受感染的鼓膜脓液流至外耳之后,疼痛很快就消失了;若没有流出,疼痛通常还会再持续一两天。若中耳炎延误处理,另外一耳也常会遭受波及。
总而言之,针对以上所提的耳朵疼痛情形,请将敲碎的洋或温热的洋甘菊花装入小袋中,敷在耳朵痛的地方以减缓疼痛(请参阅附录1.1.1“洋甘菊袋”及1.2“洋葱袋”)。
通常发烧的情况在三天内会明显缓和下来,如果发烧持续更久或出现其他症状,那么就必须请医师再检查一次,以排除并发症状的可能。服用退烧药无助于治愈。中耳炎化脓的分泌物通常会持续5~10天甚至更久,但不会造成听力受损,然而定时的监控还是必要的。婴儿的耳朵有时候会没有任何先兆地突然流出分泌物,然后又突然停止,在此建议做详细的后续追踪检查,并且做好保暖工作,适当增加衣物及帽子,因为再度复发会让宝宝病得非常严重。有时为了要让脓液完全流出而采取Myringotomy(鼓膜切开术),不过根据我们的实务经验,这几乎是不必要的。此外,耳朵干得太快也比较容易再度复发,特别是当硬痂皮产生时,化脓物即可能受到阻塞。在此状况下,孩子体温通常会再度升至38℃以上,必须立刻就医。
耳膜受损,一般来说都能自然痊愈,除非特殊情况。通常先天性黏膜缺陷很少与耳朵习惯性化脓的发展有关。根据医疗文献及我们的经验,中耳炎很少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懂得用适当、自然的方式来增强身体的抗感染能力,那么身体就会变得更为健壮,旧病复发的状况就会较少出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duo/)治疗
中耳炎的治疗必须由医生来执行。通常都会连同上呼吸道感染、鼻黏膜炎、腺体肿大或扁桃腺炎一并治疗。
对于单纯的中耳炎感染,通常我们会采用欧当归属(LevisticumRh3X)制剂,每小时十滴,或者ErysidoronI滴液(Apis3X及莨菪-Belladonna3X),依年纪大小5~10滴酌量使用,每天4~6次,或者也可以采用Apis或欧当归属-Levisticum3X/4X药剂每小时五颗,都有很不错的疗效。
对于慢性发炎的案例,建议采用欧当归属的根部来治疗:将烘干的根茎压碎,用一汤匙热水泡五分钟,每天喝一杯,分成数小口在不同时间喝完。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痊愈后3~4周,记得要做追踪检查。
耳朵有时会产生一些无害的分泌物,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水进入耳道导致耳垢软化,流出时看起来就像脓一样。有时候我们在枕头上看到一小块棕红色的“血渍”,其实可能就是耳垢软化流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