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的宝宝的心理透视
敬敬的爸妈快40岁时才有了他,所以敬敬自然而然地成了家里关注的焦点。全家人百般溺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就连每天洗澡的水都是爸爸亲自用温度计试好的,误差与专家建议的温度几乎不超过1度。
随着敬敬渐渐长大,敬敬的爸妈对他更是百依百顺,事事迁就,可各种问题也不断呈现出来。敬敬变得难于管教,很不听话,送到幼儿园后,老师也反映他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总喜欢动来动去,经常乱扔东西,很难安静不下来。后来,敬敬妈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原来敬敬是多动症。
敬敬为何多动之心理透视
现代科学认为,多动症不属于一般的“疾病”,它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有关。
通常,多动症宝贝在出生后的各个阶段,都有特殊表现:
新生儿期:宝贝有神经不稳定的表现,如难于入睡、入睡后睡眠不稳定、易惊醒,易兴奋、有时又表现出嗜睡。
婴儿期:宝贝好动不好静、抱在怀里也不安宁、爱哭、好发脾气、气质类型属于难养育型。
幼儿期:宝贝的多动症状在这个时期尤为明显,走路不稳、乱奔乱跑、不听大人的话、做事注意力易分散、乱扔玩具,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
产生多动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很多,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或长辈很容易溺爱宝贝,这也是多动症儿童比例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本文例子中的敬敬,父母对他百依百顺,却忽视了培养他形成好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宝贝随心所欲、娇生惯养、自控力差,并引发了多动症的情况。
引发多动症的其他心理原因
1.家长过于冷漠
有的宝贝处在经济贫困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的不良环境中,也会导致多动症的发生。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心和关注宝贝,宝贝也缺乏玩具、图书等成长所需要的物品。这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宝贝,容易产生行为异常、性情孤僻、学习困难、多动等情况。调查显示,多动症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
2.家长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但又缺乏基本的早教知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对于宝贝要求过于苛刻,这样很容易导致宝贝心理过度紧张,情感压抑,从而出现多动症状。如果此时,家长认为宝贝是故意不听话,采取暴力管教方式,就会更为加重宝贝的多动症状。
应对宝贝多动行为的专家建议
1.鼓励法则
鼓励一般是以精神或语言的刺激为主,促使宝贝自愿、主动地去尝试或重复那些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比如,他听家长的话去做一件事了,就及时表扬他,增加他这种行为的产生。
但此法单独使用往往效果不明显,要配合其他办法12
多动手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
多动手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和聪明的头脑是相互联系的。要想让孩子聪明,就让他多动动小手吧!
研究发现,孩子动手能力差,原因是在他两三岁时没有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所以,父母在让孩子进行走、跑、爬、跳之际,别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
案例:一天,芸芸妈妈发现,才两岁多的女儿竟然已经能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桌子上的一小堆瓜子壳用双手捧着,并且没有一点儿掉落在地上,然后再把它们扔进垃圾箱;此后,妈妈还注意到,父母在嗑瓜子时,芸芸也能学大人样,用小手去剥瓜子,虽然那颗瓜子从她的小手到桌子不停地“跳来跳去”,不听使唤,但是小芸芸似乎毫不气馁……
专家分析:这一案例虽然不能反映两三岁的孩子所具有的成长发育特征,但也不奇怪。孩子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精细动作,宝宝就会很乐意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大人的活”。现在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孩子掌握走、跑、爬、跳等大动作,其实在这个年龄让他们去学习抓捏、挤压、旋转、搓捏等精细动作,更能配www.Tulaoshi.com合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12孩子多动怎么办(二)
孩子有了多动症,怎么办?可试试以下方法:1、给以充分的爱,消除紧张刺激,不打,不骂。
2、严格规定作息制度。进餐、午睡、户外活动、洗澡等,必须定时进行,让他形成规律性的生活,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当然形成规律性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是困难的,要多重复、耐心教导。
3、要立一些简单的规矩,并坚持。开始时很困难,长期会有效果。
4、设置完成一件事的短目标,渐渐改善他的注意力再加长。比如让他搭个积木高楼,五分钟就完成了,渐渐地让他折个纸衣裤,这个费时就比较多。
5、当他能从事安静的活动,如看图画书、玩拼图等,哪怕三五分钟,也表扬。
6、教他学会基本技能,如折纸、绘画、做泥工等。有时不会做,常失败,会使他出现疯跑、撒野行为。如他能干好一些事,会使他的情绪变好。有成就感,可能暂时会安静些时。
7、白天让他少睡些时,多消耗一些精力。
8、每天要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可以散发一些体力。
9、家长自己不要太紧张,自己的紧张也会影响孩子的紧张。多动的症状会随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愈来愈少。
10、培养孩子多样化的兴趣,特别让他多玩桌面游戏和阅读图画书。
11、如果孩子多动症的症状愈来愈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如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看“病”,吃一点药,有时也有用。
孩子多动怎么办(一)
孩子多动怎么办(一)
多动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男孩多于女孩。但超过一定限度成了多动症,那就是行为问题了。怎样区别多动和多动症呢?
1989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提出多动症诊断的新标准,把多动症视为注意缺陷障碍症(ADHD)。这种注意缺陷障碍大约在7岁以前发病。下面14条表现症状中,如果你的孩子有8条,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并影响发展,适应能力差,即可诊断为注意缺陷障碍症或多动症了:
1、手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
2、即使在必须坐定的场合(如上课),也很难静下来。
3、极易爱外界影响而分散注意力。www.Tulaoshi.com
4、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5、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但已抢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不是故意违抗)。
7、在玩或做作业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
8、一件事尚未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
9、不愿做需要维持心智活动的任务(如作业)。
10、说话太多。
11、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的工作、学习。
12、学习时必须的用品,如铅笔、书本、作业本等,常常忘带到学校去或丢在学校忘拿回家。
13、人家讲话时,他往往没听进去。
14、往往不顾后果,做出危险的行动,如不看左右就冲到马路上去。
孩子多动怎么办(二)
让你的宝宝聪明起来
想要你的宝宝聪明起来吗?那就多和他说说话,多进行阅读,多让他听音乐,同时,还要多给他玩玩具哦。生活中,有一些方法是可以让宝宝变得聪明起来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它们。
和宝宝说话
这个看起来可能很容易,但是,当妈妈埋头于繁杂忙乱的家务事时,很容易就会不吭声的。另外,要记得从宝宝刚出生时就开始和他说话。
当妈妈说话的时候,注意发音清楚,并且看着躺在摇篮里或坐在婴儿座椅上的宝宝。要告诉他你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正在做饭,就可以向宝宝介绍有关做饭的词语,比如描述厨房用具的词语,或其他词语,像切片、砍骨头、活面等等。这时候妈妈很有可能会将宝宝的无聊厌烦的情绪转移开呢。
妈妈要使用简单的句子,逐渐引入描述性的句子。宝宝会很喜欢这样的。如果妈妈喜欢,也可以哼上调子,用唱歌的方式说话。还可以改变语气,改变表情,这样就能同宝宝一起感受快乐了。
从一出生就进行亲子阅读
给手臂寻找一个舒服的支撑物,将宝宝放在臂弯里,挑选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图画书(上面可以有一些提示)。妈妈可以指着图片,然后给宝宝描述所看到的画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zhiyouxi/)在午睡或晚上睡觉前,阅读书本对宝宝来说会是一个令人愉快的程序,也是一个帮助他睡眠的好方法。妈妈在阅读时改变声音或音调,作一个停止,宝宝都会从中得到享受。
记住,阅读不仅仅限于书本。当妈妈在一个标识符前停止时,就可以给宝宝看看“停止”这个符号。妈妈还可以在带宝宝上超市时读出食品盒上的字、词……当宝宝会读出词语时,他会非常高兴的。
听启智的音乐
现如今的商场里,有很多CD和VCD都是关于鼓励培养宝宝早期能力的,其中就有通过用音乐的力量来开启宝宝大脑的,像巴赫、莫扎特的音乐等。
妈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选择传统儿歌,又或者自己合成,其中是单独唱歌的或有音乐伴奏的,只要自己喜欢、让人快乐就行。记住音量要低一点,缓和一些。
给宝宝玩玩具
这些玩具可以是:有质地的、触感好,可移动或能活动的玩具,牢固的镜子,有黑白线条的画,吱轧发响的玩具等等。虽然宝宝还不能坐或还不能抓握物体,但这些玩具却可以使妈妈一直和他玩。
妈妈玩的时候要和宝宝说话,可以把这些玩具放在他前面,发出不同的声音,让他触碰这些多种质地的玩具。这种刺激对宝宝来说非常好。再到后来,球类、堆积木和其他吸引人的玩具也都是非常棒的。
比较好的方法是在一段时间里只给宝宝一个或两个玩具。当你注意到他的兴趣减弱下去tulaoShi.com时,也可以和其他人交换玩具。
谁带大的宝宝更聪明?
专家研究后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该怎样做,需要些什么条件,是比较明了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就显得无计划。
从教育内容来看,在知识的传播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
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风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是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己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在孩子参加有一些危险和复杂的事时节,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衔,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衔,看的不多,零食却吃的不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zhi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