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一)
先说说孩子打人的问题。打人往往是两岁左右儿童,特别是男孩的特点(a characteristic of age)。
它并不能预测未来的行为(一定是蛮不讲理的)。
两岁左右的孩子为什么会打人?有许多原因:
1、这个年龄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来”、“我的”、“我会”……。打人是一种行为,“我会做这件事”。有时甚至看到别人被打而哭,感到高兴,没有一点同情心。
2、用打人、踢人表示自己长大了,会独自做些事了。“我多么重要啊!”
3、不能控制环境,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搭的积木大楼搭不成、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一个小朋友抢走了……受到挫折,身边不管站着谁,马上就打(无固定目标),为了发泄。
4、不能控制冲动。虽然,他从“道理”上也懂打人不对(这与前面的情况不同),但控制不了打人的冲动。
5、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人类一生下来就有好斗的倾向(combative tendency),这使他们生存。但社交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这是要从经验里学习的,也是要由成人多次重复、教导中才会的。这种好斗的倾向在小年龄儿童那里,就表现为打、踢、踹。
6、语言熟练程度不够。在这个年龄段,语言还不能表达细微的心理感受,这就要用“身体”来表达了。对不满意的事,就打(并不是固定打某一两个人),因为动作比语言响亮。
7、父母纵容。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当一会事,甚至还有人认为小时候打人是将来有出息的表示,他不会被欺侮。
8、寻求注意。往往发生在孩子做好事受到的表扬不够,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而儿童对人的注意(特别是父母亲的注意)很重视,只好做一些强度比较大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9、一些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烦躁,不会表达,就打。比如:饥饿、疲倦、生病、出牙不舒服等。
10、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到奶奶家住等。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标地乱打。有时对照看他最多的父母亲也同样“下手”。
11、父亲有时发生矛盾,动起手来,他看见了,也会学。
12、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对他也有影响。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二)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三)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四)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如果宽容、反复教导、恐吓都无法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那么就是你应该换换方法的时候了。这里是一些可以让孩子与父母更加合作的新策略,以及那些父母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的做法。
√ 与你的配偶合作
主要是针对那些你想要孩子完全改掉的毛病。你要与你的配偶事先对下次孩子做出这些行为后你们该如何反应达成12
管教孩子 该如何管自己的情绪
在管教孩子的同时我们大人又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但凡孩子有需要管教的时候,就一定牵涉到不愉快,一不愉快,情绪失控就在所难免。但就像我在前文中提到的,管教孩子时若情绪失控,我们很有可能就说了不该说的话,或做了不该做的事,除了事后后悔之外,还会让管教的局面更难收拾,或让管教的结果变得更糟。
以下是几个控制情绪的小秘诀:
·感觉自己快要失控时,立刻停下来,深呼吸几次。不要告诉我这很难做到,你只要试过几次,就会知道它的效果有多好,也会发现它并不困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深呼吸之后,心里默念,并且告诉自己:我爱我的孩子,我爱他,我爱他,我真的好爱他。你会发现:首先,原来高耸的肩膀肌肉会柔软下来;接着,脸部的线条会由“狰狞”变得“柔和”;最后,连声音也会由尖锐高亢变得平缓温和一些。
·如果你真的很难稳定下来,就赶快警告一下孩子:“妈妈现在很累,可能要发脾气了,请你不要再继续这样!”。如果你真的是很严肃的说,而且也不是一年到头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例如,你再不乖,我就要生气了!这两种说话的认真度、强度和恫吓度完全不一样!)。一般,孩子会很识时务的立刻收敛下来,毕竟,谁也不会傻到拿脑袋硬往墙上去撞。
·预警之后,可以给孩子一点反应的时间。你可以说:“妈妈现在很累,快要发脾气了,我现在慢慢的数到三,然后你就停下来好吗?1……2……3……”。你慢慢的从一数到三的过程中,一方面孩子可以从极活动的状态下慢慢的缓下来,对孩子来说,他不可能一下子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需要放缓和收敛的过程;而对我们来说,慢慢的数1、2、3,也是争取时间、调息呼吸的方法。
不过,我所说的数数,并不是语带威胁的数数:“快下来,我数到3,如果你还不下来我就告诉你爸爸?1、2、3”。
·最后,我们都是凡人,凡人难免生气,也难免情绪不稳定。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法是:
第一 认知它。感受自己的情绪,不要视而不见,或故意忽略它。有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我们不用觉得自己有错,或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第二 承认它。对自己承认,也对身边爱你的人承认。我们越不承认有情绪,情绪就会反扑的更激烈。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今天我的脾气很坏,很抱歉,那和你无关,不是你引起的,只是今天办公室里的事情太多……”。
第三 处理它。找出把它发泄出来的方法。如果你需要安静,说明原因之后,就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里;如果你需要陪伴,就清楚地要求陪伴;如果你想吃东西,就好好的吃点东西。总而言之,找出最能发泄情绪的方法,把它宣泄出来,不要捂着掖着,等发酵了之后更难清理。
第四 离开它。宣泄完了之后,告诉情绪,该做的事我都做了,现在你可以走了。宣泄到离开的时间因人、因事、因情境而异,你只要认真以对,时候到了自然就会知道。
难管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哪些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跟家长反着来有想受管教呢?
家里出现了难管教的孩子时,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们会不会也是其中一个“不好控管”的因素呢?
从年龄的定义来看,青少年指的是12~18岁之间的孩子。从目前大多数的婚育年龄来看,一个12~18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正好处于现今总是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的、很时髦的、充满着焦虑张力的一个新词汇——“中年危机”的四五十岁当中,而他的母亲则正在雌激素分泌水平猛烈震荡的前更年期或更年期之中,辛苦地经历身心和情绪的不稳定。
试想,一家三口,都处于或温和或剧烈的身心变化阶段中,就好像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点,每一个都存在着发生剧烈摇晃的可能性。而且,只要有一个点确实发生了摇晃,另外两个原本就根基薄弱的点的稳定性就受到了威胁,被触发爆炸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听见青少年的父母很挫折地说:这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呀,怎么长大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或者是:这孩子原本什么话都会跟我说,从学校回来以后总是黏着我、围着我转,可是现在问他什么他都是敷衍几句,而且现在翅膀硬了,动不动就冲着我喊,惹我生气!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抱怨孩子长大了、变了,但却忘了自己也许已经不再完全是从前那个年轻、乐观、敢于梦想、精力饱满、情绪平和的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受到更年期激素分泌变化的影响,变得暴躁、不耐烦和容易被小事激怒;或者因为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和体力不济的原因,而越来越没法安静下来。我们可能因为年岁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爱唠叨,或者因为对自己的前途失望,而把tulaoshi更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可能比孩子的改变还要多、还要大,而这可怜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其实也正在忍受“爸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情绪压力和挫折!
我在一次巡回讲座中,就遇到了真实发生的例子。
他是个高中二年级的男孩,被妈妈拉来听我的讲座。(光凭这点,我就觉得他已经是个好孩子了。现在有多少大男孩、大女孩会听妈妈的话去听一场那么无聊的讲座啊!)他坐在面向我右手边第一排的座位中间,很专心地听我讲了一个半小时有关如何管教孩子的演讲。当我的讲座结束,开始进入问答互动的环节时,他的妈妈一马当先举手站了起来,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在会场内起码有300人以上的大庭广众之下,絮絮叨叨地描述自己的儿子是如何的不好好学习和喜欢玩电脑。
我一面听着那位妈妈慷慨激昂的陈述,一面偷偷地拿眼睛瞄着她的儿子,一面还吓得全身直冒冷汗。我很害怕那个几近崩溃的儿子会站起来拿块砖头砸向他的母亲。(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我也真的可以理解!)当我终于婉转地制止了那几乎歇斯底里的妈妈的陈述之后,真的很想立刻冲下台去,抱着那饱受羞辱的孩子,好好地安慰他。
会后散场时,我留意那妈妈满带着爱意地和男孩一起走出会场。她频频探身问孩子需不需要喝水,还轻轻拍打他外衣肩上的一些毛屑。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自己在表达这些爱意的同时,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我相信不是每一位正经历更年期的母亲,都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们仍然很有可能因为一件本来不需要大发脾气的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或抓住一件事就唠叨个没完。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很优秀、很懂得青少年心理的母亲,后来在一次和儿子的聊天中,才知道他觉得我有时候“蛮唆”的!
正处于“中年危机”的父亲,对孩子有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我曾经和一位少女的父亲有过一次长谈。在整个会谈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地说:“太累了,我放弃了!我不想管了!交给她妈妈管吧!反正她也不听我的!”这位工作繁忙、在职场上承受很多压力的父亲,眼睛浮肿,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我知道他很疲倦,睡眠质量很差,对孩子既失望又生气,他很挫折,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继续下去,于是,选择了冷漠地走开。
选择走开的爸爸可能不知道,他的冷漠背影正“落实”了孩子的想法——“反正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我!”或:“好吧!反正我也准备放弃我自己,不管我更好,这样大家都省事!”
我不想在这里危言耸听,或事不关己地忽略做父母的疲倦和感受。我只是想实事求是,从解决事情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比孩子成熟有经验,比他更坚强勇敢,比他拥有更多可应用的资源,而且,关键是,我们是他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孩子可以向我们要求的权利。所以,我们得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在把挑剔的眼光投在孩子身上之前,也同时检视一下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还好,在漫长的一生中,青春期、更年期或是中年危机,只是一个并不算长的阶段,内分泌水平也并非总是处在风雨飘摇的震荡之中,只要我们理解孩子和我们都正在一处不太平静、风浪有些大的海面上行船,彼此对对方在风浪中行进的辛苦有足够的认知和感同身受,那么,驶过了这段不稳定的海域之后,前方绝对就是风平浪静的美好景象了!
面对难管教孩子,不要放弃,只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听父母管教的。孩子也会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的。
妈妈与孩子共读的16法则
1、看书时要和宝宝一起看,边看边给宝宝讲,手指要指着画面(或文字),让宝宝的目光集中到画面(或文字)上来。
2、让孩子学习某方面的知识不是讲几次卡片、挂图、书就够了,而是要反复看,基本上反复看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3、临睡前不讲吓人的故事,免得孩子做噩梦。
4、不苛求孩子会背,会写,免得孩子觉得是负担,今后讨厌看书学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5、讲完故事后,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考察孩子是否听懂。
6、故事一次讲完,不能讲一半剩一半(除非讲着讲着孩子睡着了)。
7、温故知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以前看过的卡片、挂图、书依旧可以用来学习,家长只需将知识的外延延伸就可以(如仅是一张苹果的图案和文字的卡片,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苹果是红色的、口味酸甜、长得圆圆的、苹果和梨、桃都结在树上,它们都属于水果等等)。
8、读书时要有角色意识,如读老人说话时,声音要显得苍老些,读到小孩子说话时,声音应要显得稚嫩些。读书的语气也要和内容相符。
9、看书时要注意距离,宝宝前几个月可躺着,将卡片举在眼上方一定距离看,当他可以坐着时,就要坐起来看,而且看书的光线要好。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就不要让孩子看着书了,因为光线弱,而且孩子躺着,不利于孩子视力。
10、书要放在固定的某处,如床头桌上、书架上、茶几上,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如果书出现破损,要及时用透明胶条或胶水粘上,培养孩子爱护图书的习惯。
11、讲故事时,孩子可能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小鸡为什么吃小虫?妈妈可以告诉他:小鸡肚子饿。小鸡为什么肚子饿?……),妈妈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给他解释清楚。
12、2—3岁的孩子会有初步的性别意识,一般男孩子喜欢看兵器、汽车等书,女孩喜难看花草等书,家长要尊重和引导他们的爱好,让他们按社会认可的性别来发展,避免日后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符。
13、读书不可超前太多,1岁的孩子给他讲3岁孩子看的书,孩子会没兴趣的。
14、书不要一次买太多,一般手中的书看得差不多了,孩子也基本都掌握了,再去买一二本新的,3岁以上的孩子可带着一起去购书。
15、孩子想看时陪他看,如果孩子不想看,家长不可强求。
16、孩子想看哪本书,就给他讲哪本,不是妈妈愿让孩子看哪本就给宝宝讲哪本。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二)
孩子有了打人的坏习惯,可以试用以下方法来纠正:1、一定要重视这个坏习惯,不能拖延,不能姑息,早纠正,效果好。
2、要立下规矩:打人,伤害别人不对。当他打了人,要严厉表示,带他到被打的人那里表示错了,拉拉手、看看被他打的地方等。这种方法要许多次重复,他才有印象。
3、避免自己出重拳。当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打人,不要给他“榜样”。
4、见到他打人,要冷静,不要打他,否则他会想:你叫我不打人,你不是也打人吗?这种方法的效果很不好。
5、孩子打人,一定有原因,或者是当时一件什么事没做好、或者是谁拿走了他心爱的玩具、或者是正在玩,妈妈叫他去吃饭等,情绪不佳。应该认可他的情绪(任何情绪都是无可非议的),对他说:“你……,是不高兴,但是不能打人。”
TuLaoShi.com
6、鼓励他把不称心的事说出来,即使他因情绪激动而说难听的话(比如说某某是坏蛋),也比打人好。等他稍为平静一点的时候,再对他讲说难听的话不对。
7、不要让孩子太疲倦、饿了还在玩,这时他很可能情绪不好,找发泄的对象而打人。
8、在他玩的时候碰到困难,应该即时给他帮助。这可以减少挫折,减少情绪低落,也会减少打人的事。
9、不要限制太多,否则他会“处处犯错”,但也不要放任不管,让他“自由”惯了,一旦发现要管,则难管了。
10、不要长时间说教。著名的育儿专家内藤寿七郎博士认为说教,即语言教育,要在3岁半至4岁左右逐渐进行。这时,他可以凭自己的判断懂得语言中“不行”是指“不能做这件事”的意思。这时已懂因果关系的道理了。你的孩子还不到两岁,不宜说教。
11、常常讲一些友好相处的小故事,进行间接的教育。
12、经常表扬好行为。当他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对他微笑、抱一抱、点点头、亲一亲,让他高兴。有些儿童正因为做好事得不到好的反馈,于是就做一些极端的事,如打人、踢人,以得到注意。需知“来过问”(不一定是表扬,可以是不好听的话),但这也比冷落、无人答理好。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一)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三)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四)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四)
关于孩子捡小东西往嘴里塞的问题。这是一个完全正常的行为。嘴对小婴儿来讲不仅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地方”,也是一个探究事物的“东西”。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东西(如小弹球、小石头子、小玉米粒、小树叶等)。用手摸一摸不够理解,还要用嘴试探一下。
当然,好奇心是应该鼓励的,但也要教导孩子远离危险。比如把小弹球放在嘴里,会吞下去;咬小玉米粒牙会疼;嚼小树叶会拉肚子等等,都有危险,不能送到嘴里。
如果发现有东西堵在喉咙里,要马上送到医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对这种探究行为不要打骂,应该引导。比如可以和妈妈一起玩弹子,弹子会滚动;和爸爸一块儿捡树叶,知道树叶有各种各样的;把生的玉米粒和葡萄干放在一起,摸摸哪一个硬,告诉他葡萄干可以吃,生的玉米粒不能吃等等。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一)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二)
如何管教有毛病的孩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