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卵前一周,每两天性交一次怀孕几率高
在对不育夫妇进行诊治时,我们会强调性交的时机和频率很重要。这时许多夫妇都会告诉我他们也很重视排卵期,经常会用一些排卵试纸甚至B超监测排卵,试图提高受孕率。可是这种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精子排出体外后在女性生殖管道中平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阴道0.5~2.5小时,宫颈48小时;子宫24小时,输卵管48小时;而一个卵子从卵巢排出在输卵管存活约为12~16小时;受精的发生是在输卵管的卵丘或附近。虽然排卵后卵子刺激的一些趋化因子会加速精子的运行速度,但是排卵后精子再起跑肯定会失去很多受孕机会。
所以目前男科专家建议精子提前起跑,即在排卵前一周每两天性交一次,这样可使精子提前或准时到达输卵管和卵子会合。已经有研究报道这种性交方式比排卵后性交的受孕率有显著提高。
另外,平和的心态对受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一些夫妇双方生殖功能检测都是正常的,可就是迟迟不能受孕。
这些患者中有部分人就是心态出现了问题,长期焦虑紧张(包括工作、生活以及对生育的)可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及精液质量,以及女性的排卵及卵子功能。甚至性交前或性交时的焦虑紧张就会造成男性的不能勃起或射精不充分影响精液质量,或者影响女性的卵子功能,大大降低受孕的概率。
所以,不要过分关注排卵期的问题,除非为了监测排卵功能或寻找排卵规律,一般只要有月经中期排卵的概念就可以了。过分关注会增加焦虑紧张的情绪,反而会降低受孕的机会。
我经常会和我的病人开玩笑说:“孩子和父母是有缘分的,一切要随缘、顺其自然,着急只会帮倒忙。”其目的也是告诫不育的夫妇一定要保持正常的心态。
30+怀孕人群
相信你一定也听说过不少有关30岁妊娠和分娩的“怪谈”:什么30岁才初次怀孕的人很难顺产,什么孩子出现畸形的可能性比较大,什么分娩后身材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其实这些话都半有点偏颇不实之嫌。世界保健机构和妇产科专家对30岁到40岁之间的产妇进行了划分,以35岁为界,把35岁以上的产妇定议为“高龄产妇”、“高危险群产妇”。而35岁以下的产妇则与20多岁的产妇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大龄孕妇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选择了在家庭和家庭和事业都达到相对稳定程度以后,才考虑怀孕生子。这时,你在经济和心理上都将拥有一定的基础,会更加珍惜和爱护一个新生命,这就是大龄妈妈的育儿优势。30岁怀孕和20岁怀孕所享受到的快乐是不同的,如果你正处在30岁这个年龄段的初期,也大可不必顾虑太多。只要在安全养护方面多加注意,你一定会成功应对这个美丽的挑战!
孕前调理身体,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进行优生相关咨询。夫妻双方戒烟戒酒。保持愉快的心情。补充叶酸。怀孕准备期避免预防接种。30岁准妈妈必须让医生知道的几件事:
1.要把自己的周岁年龄如实告知医生。因为35周岁以上的孕妇发生染色体异常或出现畸形儿的机率相对较高。
2.如果孕妇生病,必须如实告诉医生,并询问所服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害。
3.孕妇或丈夫如果有先天畸形,必须如实告诉医生。
4.告诉医生自己或丈夫的家人是否有遗传病史。
5.告诉医生自己从前是否生育过畸形儿。
孕早期(0~3个月)
据资料显示,大龄准妈妈首先应该当心的问题是流产,超过30岁的孕妇有15%会遭遇流产。孕早期是个需要特别谨慎的敏感时期,大龄准妈妈更应该小心应对:
生活方面:应该杜绝性生活及有关激烈运动,继续坚持吃好叶酸;放慢生活节奏,养成慢动作的好习惯;
心理方面:学会控制情绪,当感到紧张和不舒服时,可以试试深呼吸。避免愤怒、急躁,不开心的事,可以大声的告诉家人和同事有关你怀孕的消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得到他们的帮助;
工作方面:如果你的工作环境存在辐射等影响胎儿的因素,那么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想办法调离此岗位。在家里也一样要远离具有辐射的电器,比如微波炉,无绳电话,手机等。
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此阶段一旦发现有阴道出血或者腹痛现象,应立即就医。
孕中期(4~6个月)
1.大龄准妈妈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严格做常规检查外,还需做以下特殊检查:
超声波检查 俗称B超检查,一般需要做两次,分别在12周和20周的时候进行。这项检查可用来进一步确定你的怀孕日期及胎儿任何发育异常的情况,如腭裂、脏器异常,大龄孕妇都应做此项检查。
绒毛及羊水检查 在11周左右,用一根活检针通过宫颈或腹壁进入宫腔到达胎盘位置,取出少许绒毛组织,进行检查。也可在16周左右,在麻醉状态下,以针头穿刺的方法,取羊水、收集胚胎脱落细胞,进行检查。这些都是很准确地检测胎儿是否有异常的方法。此项检查一般用于高龄孕妇,此检查有引起流产的危险,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甲胎蛋白检测 在16周~20周内进行,这是一种无危险的血样检查,测定血液中用甲胎蛋白水平,可发现神经缺损,down综合征、肾脏和肝脏疾病等,一般大龄孕妇都要进行的检查。
2.经历了早期的恶心厌食之后,大龄准妈妈在孕中期的胃口会变得特别好。此时我们需要控制体重,一般妊娠40周的孕妇体重增加不要超过12.5千克,其中胎儿约占3~3.5千克。
以下是大龄孕妇应该忌口的食品: 任何甜味剂:包括白糖、糖浆、阿斯巴甜 糖果及朱古力 可乐或人工添加甜味素的果汁饮料 罐头水果 人造奶油 冰淇淋、冰冻果汁露 含糖花生酱、沙拉酱的食物3.做些简单的运动
双脚抬高 有空就坐下来,并抬高双脚,可以将抽屉或储物箱翻过来当做脚凳。
放松运动 练习一些简单的颈、肩、骨盆及足部运动,以缓解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蹲姿练习 如果你必须弯下腰来,应尽量采取蹲姿,以锻炼腿力,练习分娩姿势。
性生活 孕中期可以适应过性生活,增进夫妻感情,但要以不压迫腹部为宜。
你知道吗?父母能把哮喘、肥胖,甚至耳朵发炎这种小病的基因都传给孩子。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呢?下面的9种家族遗传病以及应对方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er/)说起来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从耳朵发炎这种小病到严重的糖尿病……孩子的这些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种长期困扰父母的疾病遗传给孩子的最高的可能性大约有80%左右。虽然爸爸妈妈不能改变孩子的基因,但是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病史当作一种警示,更加关注孩子与这些病史相关的身体问题,并及时带他检查,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以下向大家介绍9种家族遗传疾病以及应对方案。
过敏症和哮喘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患有哮喘或者对花生酱、花粉、尘埃等某一种物品过敏的孩子。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被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孩子都会更容易被各种过敏性疾病缠上,尤其是哮喘。如果爸爸妈妈中只有一个患有哮喘或者过敏症,孩子遗传的几率是30%到50%,但如果爸爸妈妈都患有哮喘或者过敏症,那么几率就会提高到80%。
最好的预防措施:最新的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能够防止哮喘和过敏性皮疹的发生。如果你们的家族有遗传过敏症的历史,而你却没有母乳喂养宝宝,或者需要添加奶粉喂养,那么你一定要为宝宝选择过敏原很少的配方奶粉。医生还建议,妈妈在怀孕和母乳喂养期间,最好不吃花生和花生制品,因为在引起过敏的食品当中花生的危险系数是最高的。专家认为,有过敏症家族史的孩子最好在1岁之前不吃奶制品,2岁之前不吃鸡蛋清, 3岁之前不吃花生酱和海鲜品。另外,减少孩子与花粉和宠物的接触也能降低哮喘和鼻子过敏的几率。如果你打算在家里喂养宠物,那么最好是选在从宝宝婴儿期的时候开始。调查发现,孩子在1岁之前与小狗和小猫接触导致过敏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在发育与过敏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当你怀疑孩子有哮喘的迹象,比如他总是不间断的咳嗽或者喘息,就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因为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高血压和高血脂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患有某种心脏病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中的一方患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孩子的患病几率是50%;如果爸爸妈妈双方都患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那么几率将提高到75%。这种疾病的遗传性很大。即便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中只有一个人患有心脏病,或者在55岁之前曾被确诊为心脏病,孩子的得病率也非常高。
最好的预防措施:给孩子做相关检查。过去我们总是认为高血压和高血脂是成年人的“专利”。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提醒我们这种病也可能发生在孩子当中,而且将来导致心脏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专家建议:3岁和3岁以上的孩子应该进行常规血压检查;如果爸爸妈妈的血脂指标很高(指数超过180毫克/分升或者更高),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当中有一个人曾被确诊为心脏病,那么最好在孩子5岁的时候,带他去做一次相关检查。高血压和高血脂与饮食很有关系,所以宝宝过了婴儿期后,应该确保孩子每天营养均衡,每天锻炼身体,避免过多脂肪的堆积。另外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孩子患有高血脂的几率。所以我们又一次提倡你能尽可能的坚持母乳喂养。
耳朵发炎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长期耳朵发炎的孩子。虽然确切的数字还不知道,但是据估计如果爸爸妈妈长期耳朵发炎,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有60%到70%。因为爸爸妈妈很有可能遗传给孩子脸型或者耳咽管的结构,因此得到这种遗传基因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中耳炎。
最好的预防措施:医生们建议:家里不能有人抽烟,给孩子母乳喂养最少3个月,少给孩子使用安抚奶嘴,每年尽量避免孩子得流感,鼓励孩子多洗手。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尽量找那些班里孩子比较少的,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尽早发现细微的变化。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普通感冒不仅能够导致耳朵发炎,还会加重病情。不过不要太担心,通常孩子7岁以后,耳朵感染的现象就会自动逐渐减少。
肥胖症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都是重度肥胖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是肥胖症,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爸爸妈妈双方都是肥胖症,那么可能性就会提高到70%。然而,很多事例证明,即便父母是重度肥胖,只要孩子一直坚持健康的饮食,坚持锻炼身体,那他就能够打破继承肥胖基因的常规,长成一个体重正常的孩子。专家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超重问题绝不能忽视,因为它很可能导致糖尿病、早期心脏病、哮喘和癌症。
最好的预防措施: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效仿父母健康的饮食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医生并不赞成让孩子只吃低脂食品的限制方法,而是认为以下做法非常重要:限制孩子喝那些含糖份的碳酸饮料;少吃甜点;多吃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缩短看电视的时间(一天不超过2小时);全家人把保持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孩子2岁以后,应该按时检查身体,由医生来判断他身体的总体指数是否正常,这样才能及早发现孩子的体重是否存在问题。
皮肤癌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有黑毒瘤家族史的孩子。黑毒瘤是一种不常见、但非常致命的皮肤癌。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患有黑毒瘤,孩子的得病几率是2%到3%;如果爸爸妈妈双方都患有黑毒瘤,那么几率就会提高到5%至8%;如果爸爸妈妈或者你们的某个亲戚在50岁之前就被确诊患有黑毒瘤,那么孩子得病的几率将会更高。
最好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让孩子在太阳下直晒。虽然到了成年皮肤癌才会发作,但是80%导致癌症的皮肤损伤是发生在18岁以前的。因此,当孩子外出时,无论是晴天还是多云,给孩子使用防晒油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晒指数(SPF)为15或者更高。如果有黑毒瘤家族史,那么就更要使用防晒油了,而且还要戴上宽帽檐儿的帽子。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涂抹防晒油的孩子长出黑斑的数量确实大大减少了,而这些黑斑恰恰是导致恶性肿瘤的罪魁祸首。另外,遵循“影子原则”也是明智之举:如果孩子的影子比他的实际身高矮了,那么就证明阳光太强烈了,该在遮阳的地方玩了。
糖尿病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这要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体重有关联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遗传性。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在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之间;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就提高到二分之一。事实上,对于这些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来说,只有当他也超重的时候才说明危险临近了。可如今,孩子肥胖的现象日益广泛,所以,患有2型糖尿病的孩子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存在引发心脏病、肾病、神经问题和视力衰退的危险。
最好的防范措施: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免脂肪堆(m.tulaoshi.com)积,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多给孩子吃蔬菜油(橄榄油等)。这些合理的预防措施将会达到更大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最好限制孩子食用细加工的淀粉类食品,比如土豆和精白面。如果孩子超重,并且有糖尿病家族史,最好在孩子10岁以后通过血液检查来断定他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
视力差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在儿童时期视力就有问题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都是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戴近视眼镜,那么孩子出现近视的几率与常人相比要高出6倍还多。如果爸爸或者妈妈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是弱视,那么孩子将来也是弱视的几率是常人的2倍。
最好的防范措施:确保你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做常规眼科检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有儿科医生的诊断就可以了。但是,对那些有眼科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来说,必须要由眼科医生来做检查。如果孩子是弱视,3岁以前就开始治疗的效果是最显著的,所以尽早做出诊断尤为重要。(编译/晓月 专家支持/崔玉涛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专家)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专电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基因学家研究发现,一剂母爱“良药”可能足以改变我们的遗传密码,使我们更勇敢,更好地面对压力。
研究人员让母老鼠抚育新出生的小鼠。母老鼠舔小老鼠和为它们梳理毛发的时间各不相同。
实验证实,有母亲抚育的动物更胆大而且更爱冒险。
实验还表明,母亲的照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一种控制大脑对压力反应的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变化导致大脑中海马长出更多的压力受体,减少身体对压力的反应。随后的实验显示,这种基因变化是持久的,甚至可以遗传给后代。
英国《卫报》称,这一惊人发现意味着,我们的遗传蓝图不是在出生之前就确定下来的,我们的身体能够改变生物学指令,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不是等待数百万年的进化去适应。
如果这一研究结果得到证实,那人们将重新认识抚育和人生经历对多种医学状况(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抑郁症)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