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看中医OR西医
谁带宝宝看西医
急症找西医(涵豆儿)
按说,对宝宝来讲应该是中医好,可是宝宝生病一般都是突发的比较多,上次涵豆儿有点咳嗽,我是用中药的,可是后来开始喘了,去看了医生后定性为哮喘早期,用了西药才压下去,所以现在不敢拖时间,只要一生病马上去看西医,这样会好得快一点。
西药好喂(六月宝贝)
我儿子才一岁,病过几次,我找的是懂中医的西医。但给宝宝吃药,我还是选择西药,不仅仅是因为见效快,关键是西药比中药好喂。因为儿子小,西药磨成粉顶多一两勺就灌下去了,而中药,一熬一罐,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方法让他喝。
宝宝不肯吃中药(Cosmos)
妞妞前一段日子,晚上睡觉总是出汗,我抱着妞妞去了胡庆余堂,请老专家诊断,说是盗汗,体虚,林林总总配了五大包中药,我当宝一样捧着一回家就煎。谁知妞妞只喝了一口,就把先前的喝的奶全吐了,后来一看到奶瓶就躲!我还是给妞妞看西医配西药,没办法呀,小家伙的嘴橇不开啊!
西医贵在速度(好好妈)
照我说呢,看宝宝的情况而定,若是宝宝突发性的疾病,那我一定是看西医了,时间越快解决越好,西医贵在速度,时间就是生命。
带宝宝看西医的理由:
代言医生——张志方(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理由1:西医疗效明确、起效快
宝宝和大人不同,他们的特点是抵抗能力差、病情变化快、多为急性病、并且疾病症状不典型。而一般来说,西医治疗的好处在于疗效明确,起效快,能尽快控制住宝宝的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细菌性疾病,西医的作用更加明显。
理由2:西医辅助检查手段多
西医辅助检查手段多,比如各种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等等,可以有助于明确诊断宝宝的疾病。
理由3:西医给药途径多
另外西医给药途径多,针对不同患儿可选择口服,肌注,静滴,能保证疗效。
理由4:西医不一定要吃药打针
事实上,西医不一定就是服药打针。如尿布症,通常是由于没勤换尿布或使用的尿布不透气所致,因此,只需加强护理就行。
宝宝看西医要注意的事情:
1、宝宝的免育系统发展未完善,免疫能力低下,因此去医院看病时要尽量避免或跎儆谄渌?感染病人接触,否则宝宝很容易被感染??nbsp;
2、在新生儿期,小婴儿期有些特殊生理现象。如新生儿期的生理性黄疸;小婴儿的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腹泻。对此不必特别处理,但应由儿科医师明确诊断。
3、有些先天性疾病在婴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延误时机,则治疗效果差。
谁带宝宝看中医
中医副作用(小姝岑妈妈)
我比较偏向于中医和中成药。第一,我觉得中药的副作用小于西药;第二,中成药的效果不比西药差;第三,中药嘛是中国几千年留下来的精华之作。
中医的推拿疗法让我惊喜(东东妈妈)
东东6个多月的时候,有一次上吐下泻,扎了三天的针,再加上吃药,不但没见好,反而还发起烧来了。我真是没辙了,就去找了一个老中医,结果,只推拿了一次,东东腹泻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之后我们又去了几次就完全好了!从此以后,宝宝生病,我多数都会带他去看中医、吃中成药。
中医可以治本(小灰熊)
中医都愿意告诉你病情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而西医动不动就是一大堆药,或者先去照片化验什么的,把宝宝折腾个半天还不知道个所以然。所以,对西医,我是敬而远之。
选中医因为宝宝皮肤过敏(百合1630)
由于宝宝皮肤容易过敏,所以我选择中医,或吃中成药。
带宝宝看中医的理由:
代言医生——王彩玲(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儿科中医主治医师)
1、中医是绿色的疗法,无毒副作用;
2、很多的中药剂型,比如冲剂、糖浆、颗粒、膏,符合宝宝的口味,容易被宝宝接受;
3、一般来说,中医小儿推拿无痛苦、无刺激、无副作用,而且疗效显著;
4、中医治疗的是根本,更容易从根儿上把病症除掉。
哪些疾病最好选择中医治疗
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厌食)、惊啼、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症、多动症、癫痫等最好选择中医治疗。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例如,消化不良、遗尿症、抽动症、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等)中医治疗的效果要强于西医治疗。
Tulaoshi.Com 中医的按摩等手法对宝宝有哪些帮助
小儿按摩可以说是一种“绿色疗法”,对大多数小儿疾病都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慢性的功能性疾病疗效显著,如厌食症、慢性腹泻等;而且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适合家庭操作。另外经常按摩有助于小儿的脑发育,按摩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能扶助小儿的正气。
另外,传统的针灸,比较适合胃炎、鼻炎、感冒、扁桃体发炎、哮喘等急性或慢性功能性疾病;而药浴特别适合治疗小儿厌食、发热、感冒、脾胃不调等内科病症,还可以治疗外科的病症,如湿疹、水痘、麻疹、新生儿硬皮症等。
中西医结合好处多
中医讲气血,西医讲细菌,中医看经络,西医看器官。应该说,中西医治疗是不冲突的,两者结合可相互弥补,如细菌性肺炎,因用西医的抗生素治疗疗效明确,起效快。而对肺炎患儿的多痰则可结合中成药如鲜竹沥化痰止咳。当肺炎患儿病愈但体制虚时,也可以用中药的调节抵抗力。
下面就以感冒和肠胃病症为例,说明中医和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处理办法。
感冒
中医处理法:中医通过辨症,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症型,通常使用板蓝根等中药,如果孩子发烧可以用中药退热针。
西医处理法:西医通常根据病因把感冒分成细菌型或病毒型。一般通过验血来判断。如果孩子发烧,通常根据病情采用退热药物或针剂。
中西医结合法:如果孩子发烧在39°以上,需先用西药退热。然后再结合中医的药物来治疗。建议即使孩子的病好了,也坚持一段时间的中医调理,以彻底去掉慢性病的可能性。
肠胃疾病
中医处理法:和西医相比较,中医治疗肠胃类疾病药会开很多,疗程长,主要目的在于调理孩子的脾胃。
西医处理法:西医所讲的肠胃炎多表现为腹泻、呕吐。通常用西药排除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抗生素。
中西医结合法:两者会相互补充,西医会运用胃镜等设备,诊断出病因所在,而中医可以建议小儿结合食疗的方法,调理肠胃。
给宝宝选择中西医结合的心得
西医治疗,中医调理(心怡妈妈)
宝宝刚刚满一岁就开始生病,足足病了一个多月。天天扎吊针,还是天天咳嗽,天天发烧,白细胞从开始的居高不下到后来低得吓人,直到医生告知都没有药可以用了的时候,我只好去找老中医。吃中药这东西对于小孩来说真是痛苦,后来我差不多都是躲起来看着偷偷地哭,还好没让我失望,大概三四天后,咳嗽真没了。老中医挺实在,说如果开始不是西药把炎症消了,中药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所以啊,如果病真的急,我还是先用西药治疗再用中药调理。
扎针选西医,吃药选中医(遥遥妈)
为中医治疗起来相对要慢些,我可受不得宝宝长时间被病魔折磨的样子,可是西医治疗起来又会有这样那样的副作用,什么胃口不好啦,把好的细菌也给一起消灭了之类的。所以在扎针这方面,没办法只能用西医,可是在吃药方面,就尽量的选择中成药,另外,再适当补充其他益生菌。
西药见效快,中医更稳妥(糖糖妈)
一般我建议小宝宝以中成药为先,因为它对宝宝伤害小,更稳妥些。不过,真的情况紧急、该用西药的时候还是用上。中药重在调理,但是见效慢,西药见效快,可以控制住病情,像感冒出现咳嗽以后,容易转变成气管炎、肺炎,这时候该用抗生素的时候还是要用,不能延误病情。
宝宝为何总生“节气病”?原因在这里!
每到节气交替或气温变化的时候,很多婴幼儿会频繁的生病,出现腹泻、感冒甚至是发烧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大人们一般就是给宝宝对症吃药,但很多父母却忘记应该寻找宝宝频繁生病背后真正的原因。
宝宝频繁生病的原因
宝宝总生“节气病”,多数家长认为是宝宝自身体质比较差,免疫力低。殊不知宝宝免疫力低下(图老师整理)与后天营养摄入密切相关。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了解这些知识并且及时预防,让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营养缺乏
生活方式不健康
季节、气温变化没有护理得当
如何摆脱宝宝经常生病怪圈
1、营养全面均衡
宝宝想要身体健康,一定要先做到营养均衡,所以在宝宝饮食摄入上一定不能挑食、偏食。但是有很多营养素单靠食物补充是不能满足宝宝身体需要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维生素A和D,虽然通过食物补充和光照都能够获取一部分,但是这两种途径所提供的量是远远不够的。妈妈们需要给宝宝选择适合他的维生素AD制剂。
2、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培养宝宝早睡的习惯,宝宝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制造噪音,保证宝宝睡眠的质量。增加宝宝的室外活动的时间,选择天气比较适宜的时候,多带宝宝带到室外活动,增加宝宝的活动量。
3、季节变化悉心护理
季节交替,气温多变造成宝宝频繁生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当的护理。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记得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同时宝宝出很多汗以后,要注意不要直接吹空调,需要先用温毛巾给宝宝身上的汗擦干;再者就是0-3岁的宝宝要日常补充维生素AD,促进宝宝生长发育的同时增强免疫力,为健康打好根基。
宝宝生病总是哭闹不停,看起来比成人痛苦很多倍,而且父母也会跟着心力憔悴。为了减少宝宝生病的次数,每个父母都应该找到宝宝总是生病背后的原因,及时纠正,让宝宝健康成长。
如何辨别儿童的发病症状
1.怎样鉴别儿童癫痫发作时的自动症?
自动症是癫痫发作时精神障碍的表现之一,如伸舌、舔唇、咂嘴、吞咽、奔跑、点头、旋转、脱衣、系带、搬物等,虽也频繁且重复,但发作突然,患者面色苍白、目光呆滞、意识模糊,事后完全遗忘。抽动障碍不存在这些特点。
2.怎样鉴别儿童癔症性运动障碍?
儿童癔症性运动障碍表现为步态奇特以及累及整个肢体的粗大杂乱的震颤,但癔症多数起病于青年期,发病急骤,通过暗示可使症状减轻、加重或消失。抽动障碍不存在这些特点。
3.怎样鉴别儿童强迫症中的强迫动作?
强迫动作是继发性的,或者是为了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如为了满足门没有锁上的强迫怀疑而于出门后往返多次进行强迫检查,属屈从性强i自动作;或者是为了对抗楼梯究竟有多少台阶的强迫思考而反复多次上下楼梯数台阶,属于对抗性强迫动作。
这些反复的毫无意义的动作,目的在于缓解焦虑。抽动障碍的运动抽动是自发性的,也不伴有焦虑。
4.怎样用行为疗法矫治儿童抽动障碍?
运用行为疗法可以减轻或改善儿童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其中以厌恶疗法和代币制法最为有效。
厌恶疗法是把抽动症状与痛苦刺激结合起来使之建立条件性联系,如把抽动症状与主动橡皮圈拉弹致痛结合起来,以遏制抽动症状。
代币制法是把克制抽动症状与奖励结合起来,以建立良好的适应性行为,如抽动症状能克制就给予表扬、爱抚等精神刺激或给予奖品、礼品等物质刺激,从而逐渐消除抽动症状。
生病的婴儿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腹泻母乳喂养儿患腹泻较少,即使患有腹泻,其程度要比人工喂养儿轻得多,痊愈也较快,体力恢复好。
婴儿患轻度腹泻时,应该坚持母乳喂养。如有轻度脱水现象的,可在两次喂奶期间添加糖盐水。只有在婴儿拒奶伴呕吐时,才可暂停母乳喂养12~24小时,但在此期间母亲必须把奶挤出来,以保持乳腺管的通畅,待婴儿能饮水时,即可恢复母乳喂养。
发热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不断地从母乳中得到许多人工喂养儿所得不到的免疫物质,所以受感染机会相对较少,发热的发生率低,程度轻,恢复健康也快。因此,当孩子即使有发热时也完全不必停止母乳喂养,反而应该增加哺乳次数。虽然高热时往往会出现婴儿拒奶现象,但此时是最需要补充液体的时候,所以作为母亲要耐心地尽可能予以多喂。同时须注意把余奶挤出,以使日后乳汁的分泌量不至于减少。热退以后婴儿常感口渴,这时须抓紧时机勤于喂奶。由于母乳营养丰富,水分充足(87%),只需增加喂奶次数,不必再添加其他液体。
上呼吸道阻塞婴儿主要用鼻呼吸,当鼻子阻塞时就会发生呼吸困难,尤其是哺乳时,婴儿往往啼哭、拒奶,甚至有时会出现青紫。
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鼻黏膜分泌物增多,从而阻塞鼻腔而致呼吸困难。处理方法:(1)清洁鼻腔分泌物,可用软棉签轻轻地卷出鼻分泌物,如分泌物过硬,可滴入母乳或清洁的水少许,使其软化后再行卷出;(2)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可将0.5%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在棉签上,伸入一侧鼻孔内轻转数周,.停留数秒钟后再取出,然后在另一侧鼻孔进行,一日3次;(3)解表通窍。将母乳50~100毫升挤在小碗中,取葱(连根)l~2根,洗净后放入奶中,隔水蒸5~10分钟(可闻到葱香味),凉后用小匙喂给婴儿,有解表通窍,治疗感冒、鼻塞的作用;或按压鼻翼两侧鼻唇沟中的迎香穴,一日数次,每次10下,能使阻塞的鼻腔通畅。
肠绞痛肠绞痛在乳儿中并不少见,一般多发生在出生3个月以内的健康婴儿中。主要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哭闹,一般多见于晚上,哭闹时两腿屈曲,轻度腹胀,并可听到较响的肠呜音,当肛门排气后,哭闹明显减轻,如喂奶也会使哭闹暂停,但过后啼哭更甚。体检时往往无特殊发现,腹壁柔软,血液和大便检查均无异常。
造成乳儿肠绞痛的确切原因尚未明了,一般认(图老师整理)为可能与乳母过多食用大蒜、洋葱、卷心菜、萝卜、豆荚、杏子、西瓜、桃子等物有关,这些食物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肠道内产气过多,从而引起腹胀、腹痛。最近又有报道,认为可能与母亲喝牛奶或情绪变化有关。
乳儿肠绞痛虽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在婴儿出生3个月后会自然消失,但孩子的不断哭闹常使父母感到心烦意乱,并可导致过度喂养。所以,一旦发生肠绞痛,做父母的应该稳定自己的情绪,抱着婴儿儆些活动,使婴儿没有孤独感,如轻轻抚摩,更换衣服、尿布,轻轻地哼唱歌曲或播放轻音乐,或使用玩具,以恢复婴儿的心理平衡,使他安静下来。也可将乳儿俯卧在家长的大腿上,靠婴儿自身的重量加压于婴儿的腹部;或将婴儿竖抱,婴儿腹部斜靠在家长的肩膀上,用手在背部轻轻地拍打,常可使婴儿安静下来;还可用手掌在孩子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揉动,或用手指按揉肩胛区的天宗穴,以消除痉挛,帮助肠内气体排出。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性综合征。好发干小于3岁的婴幼儿,男多于女,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常见症状
持续发热,体温达38-40℃,持续1-2周。
皮疹-可遍布全身,但以躯干为重,形态各异。
手足皮肤水肿、变硬,继之手掌和脚底出现弥漫的红斑,体温渐降时手指和脚趾尖端甲床旁可有脱皮。
眼结膜充血,唇红,舌似杨梅。
颈部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家长首先做什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给孩子量体温,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烧药,并可给予物理方法降温。
当您的宝宝持续高烧超过5天,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怎么做
详细询问发病的过程和宝宝的不适表现。
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有无本病特征性的身体表现。
抽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协助诊断。
做心脏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
一旦诊断本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病情的发展过程
本病起病急,临床表现重,但经过6~8周后多数能够自然康复,有心血管症状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极少数出现心肌梗塞引起猝死。
特别护理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
小贴士
治疗川崎病可以用激素类药物吗?
目前,对于激素类药物在川崎病的治疗方面的应用仍有较多争议,所以应该慎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不要盲目应用激素。尤其应避免用激素降低体温而掩盖了病情的错误做法。
由惊厥判断宝宝生病
新生儿惊厥很少有典型的抽搐,有时只表现为:
1.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
2.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
3.呼吸不规则、暂停并伴有皮肤青紫。
4.面部肌肉抽动。
5.少数新生儿表现为:全身或一侧肢体肌肉,一阵阵地抽颤或肌肉持续强直紧张。
惊厥是一种神经系统症状,但不一定都是脑子里有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发高烧、水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高钠等)、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脑缺氧、黄疽太重、败血症等,一旦发生,要查清原因,及时处理,切勿延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新生儿在睡眠时,出现手指、足趾小抽动,醒后又一切正常,这不要误认为惊厥。
惊厥患儿如何护理?
惊厥也叫抽风,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家长遇到孩子抽风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应当冷静下来,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解松衣扣,取头侧位平卧。
②可用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如无针可用手捏,给以强刺激。
③保持安静,注意安全,防止碰tulaoshi.com伤。
④可用纱布包裹小勺等物,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⑤如抽风不止,马上到医院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