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TuLaoShi.com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也有不同的营养需要。与青壮年人相比,老年人有较低的能量需要,但却要维持相对较多的其他营养素的供给,这就构成了老年人营养需要的特征。
作为医学科学的营养学,在如何延缓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问题上,同样显得很重要。饮食营养是维护每个人健康生活和疾病康复的重要方面,然而我国老年人的营养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从1985年老年营养学会上的一些有关老年人营养与疾病及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中看出,某省60岁以上143名离退休干部的膳食以大米、面粉为主食,平均每人每天摄入481克。副食有肉、禽、蛋、虾共239克,豆制品46克,油脂47克,蔬菜165克。经计算,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入:蛋白质90克,占总热量的10.2%;脂肪181克,占总热量的46.4%;碳水化合物381克,占总热量的43.3%。全天摄入总热量为1469×104焦耳(3510千卡);钙464毫克,维生素A294国际单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分别为44毫克和0.81毫克。从报告中看出,蛋白质充裕,热量摄入则大大超过供给量,这主要是脂肪摄入过多,脂肪占热量比例达46%,钙及维生素摄入不足。体检及生化检查表现老人患高血压者占42%;患高脂血症者为37.8%;维生素C缺乏有14%。这些病症是与营养、膳食状况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离退休的老人营养状况亟须改进。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长期素食老人的营养调查报告,这些老人每日摄入热量在704.2×104~844.3×104焦耳,脂肪占热量的14.2%。虽然他们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较低,但他们体质差,不能从事大多数普通膳食的同龄人所能承担的极轻强度的体力劳动。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老人之间营养状况差别很大,膳食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人的健康。为使老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要普及宣传营养科学知识,使人们都懂得平衡膳食的重要性,营养过剩或不足都是不可取的。
肚子饿了是健康的晴雨表
挑选好食品的同时,人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非常重要。
说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人都会认为在早上7点吃早饭,到了中午12点就吃午饭,到了下午3点的时候吃点零食和水果,到了晚上6点再吃晚饭,也就是说执照固定时间摄取食品。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说这就是不好的习惯,重要的是,当您感到肚子饿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吃饭。
如果您还没有感到肚子饿,可是习惯性的吃饭时间已经到了,这时强迫进食是很不好的。
胃肠健康的话,饭后要经过3~4个小时才能将吃进去的食品都消化掉,既而感到“肚子饿了”。因此,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不要在既定的时间就餐,而是要等到自己确切地感觉到肚子饿了才就餐。然后当自己每天肚子饿的时间都固定下来之后,也就养成了习惯,以后就可以在新的时间点就餐了。如此这般,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了。
在饮食养生中,重要的不是在既定的时间点就餐,而是要让自己的胃肠养成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让自己感到饥饿,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健康状态。
或许您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胃肠内已经空空如也了,可是您还是Tulaoshi.Com没有感觉到空腹感。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您应该考虑是不是您的胃肠功能不佳,也就是说您体内的生物酶含量不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特别针对那些早上醒来一点没有空腹感的人来说,他们体内的生物酶含量已经相当不足了。
“肚子饿了一的感觉,实际上是“健康的晴雨表”。
相反,有些人不断地吃东西仍然感觉到饥饿感,然后就不断地吃东西,导致摄取过量的食品,这样的人也是体内生物酶含量不足。
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细嚼慢咽”。
对于那些感受不到空腹感的人来说,通过细嚼慢咽,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也可以减少体内生物酶的消耗。
而对于那些摄取过量食品的人来说,细嚼慢咽可以让他们消化吸收得更好,让身体可以更好地吸收以前没能好好吸收的营养成分。有些人之所以不断地吃东西仍然感觉到饥饿感,是因为人体没有很好地吸收必需的营养成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如果能够很好地吸收食品的营养成分,就不会感受到过度的饥饿感了。
咀嚼的次数至少在30~50次左右,如果是坚硬的食品或者不容易消化的食品至少要咀嚼70次左右。直到把食品嚼烂了,然后自然地从喉咙进入胃肠,这才是咀嚼的理想状态。
关于就餐时间还有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注意,最好把吃饭时间定在可以看见太阳的时候,尤其注意晚饭一定要赶在太阳下山之前比较好。
对于现代人特别是那些工作很繁忙的人来说,因为工作的原因晚饭时间就变得越来越晚了。等到加班结束回到家再吃晚饭的话,都已经超过9点了,在这个时间吃晚饭的人一点不稀奇。
其实,晚饭应在睡觉前5小时进行比较好。如果睡觉的时候胃内仍有未消化的食品残留,那么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的时候,那些未消化的食品就会在胃内引起逆流,这样的话会导致肺炎和睡眠无呼吸症侯群等疾病。哪怕不至于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胃里有食品残留时去睡觉,胃部状态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致使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仍会感到全身很疲劳,慢慢地这种疲劳会发展成慢性疲劳。
因此,晚饭尽量要赶在6点前进行,最晚也要在7点吃晚饭,请大家务必在这方面下工夫。
有人问我,晚上很晚的时候在家吃自己做的糙米饭和在饭点的时候在外面餐馆吃一般的饭菜,两者比起来哪一种方式对我们人体健康更有好处?
这两种选择,一看就知道都是极端的选择,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很复杂的思考并对其研究和分析。如果能在家好好准备饭菜,再做成便当带到公司去吃,或者如果家离单位很近的话。可以在工作中途抽空回家吃饭,这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在外面餐馆吃饭的话,那么就去荞麦面店或者日式料理店吃饭。最近,“自然饮食”餐馆不断地多起来,选择那些地方吃饭也没问题。如果找不到好的饭店,那么就拜托您常去光顾的饭店帮您制作糙米饭菜,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饮食习惯一定要符合您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一定要想出可以长久信赖的饮食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中国人需讲究的养生之法
在东方思想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思之所至,力之所向。”的确,人体内的能量是跟随着意识移动的方向流动的。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所完成的每一件事情最初都源于脑海中的一个有意识的想法。比方说,城市中心的一座摩天大楼令你十分神往,对此,你完全可以说这栋大楼最初不过是建筑师脑海中的一个设想,后来,在投资者、承包商、建筑工人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设想才最终成为了你眼前的这栋气派的大楼。当所有这些人的思想汇聚到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能量也随之向着这一目标流动,直至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脑海中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同样的,所有的太空任务、人类艺术史上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以及每一次神圣的行为最初都不过是某个人脑海中的一个想法,或一个观点。
同样的,我们身体内的能量也是如此。当我们想象自己能够感受到双手之间流动的能量时,我们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双手之间能量的真实存在;如果我们想象体内所有的能量都汇聚于小腹处,我们的身体能量就真的会源源不断地向小腹处流淌。只有当你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意识上,不是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也不是通过各种分析,更不是通过我们的判断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这种能量。
养生走路法就建立在这种“能量随思想而流动”的观念之上。该方法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我们的身体用一种更加年轻的方式来行走,而这很有可能是一件你从未做过的事情,因为你也许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不良的走路习惯。通过这种年轻态的行走方式,你的身体和头脑将会重新获得那些只属于年轻人的特质。我希望,这种生机盎然的年轻状态能够一直伴随着你,为你带来一种更富有活力,更加令人感到满足的生活。
对症按摩远离身体小毛病
按摩鼻旁穴位
鼻炎的按摩先以面部鼻旁穴位为重点,力量适中,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配合全身取穴,辨证加减。慢性鼻炎是鼻炎症状中常出现的一种,它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发生炎症引起的,目前治疗此种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按摩的方式来辅助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不仅鼻塞、香臭不分,而且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引起头痛、头昏等,使人精神委靡不振tuLaoShi.com。针对慢性鼻炎所采用的按摩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改善鼻部血液循环,使鼻腔通畅。
按揉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轻轻顺时针方向按揉迎香穴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面部神经麻痹等。
推抹印堂穴
位置:双眉头中间。
按摩方法:用拇指从鼻子向额头方向推抹印堂穴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治疗鼻塞、流鼻涕、鼻炎等鼻部疾病,以及耳鸣、前头痛、失眠、高血压、目眩、眼部疾病等。
搓涌泉穴
位置:足趾跖屈前中1/3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两大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搓涌泉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鼻塞、头昏、过敏、腹泻、发热、五心烦热、便秘、小便不利等。
健康从何而来
健康是人人都需要的,中国古代有些名士可以隐居山林,置功名利禄于不顾,但是没有人不要健康的。然而健康从何而来,则并非人人都清楚的。以往医生们劝人增加营养,似乎营养好了身体也就好了,而如今则不然,医生们常告诫患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了;现今商品经济发达,保健品的广告比比皆是,似乎吃了那些保健品身体就强壮了。其实,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虚则补之”,身体虚弱的人才需要这些“补品”。补得不得法,“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运动当然好,“生命在于运动”嘛。但是运动并非健康的全部由来,而且运动也需得法,才能有益健康。
那么健康究竟从何而来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明确的说法:人的健康与长寿15%取决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存在于细胞的基因之中,那是爹妈给的。不过,除了血友病、白化病之类“真正的”遗传性疾病外,如今危害人们健康的大多数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等,都只属于“遗传易感性疾病”,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并不是这些疾病的本身,而只是得到了对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易感”,容易感受罢了。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还是取决于后天的、外界的因素。人的健康与长寿10%取决于社会条件,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社会条件良好,自然有益健康,所以如今政府倡导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自是有益健康之举。8%取决于医疗条件,医疗条件好,有病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当然有益健康。7%取决于环境条件,故而保护环境,亦是有益健康之举。然而此类影响因素之和,不过40%而已。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人们自己的生活行为,即生活方式,亦即其衣食住行、行为嗜好,乃至于其人生观、世界观。因为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实际上是决定其生活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此看来人的健康与长寿实际上主要仍取决于自己。
俗话说“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对的。我国先秦时代的老子就曾经说过“吾命在我,不在天”的话,这里老子所说的“命”,是指人的命运,意思说人的命运是可以自己去争取的。其实,人的健康与否必定也会影响他的命运,事实上健康也是命运的一部分。连曹操在他的《步出夏门行》的著名诗篇中也吟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盈缩之期”指人的寿命长短,“养颐”是养护之意,“永年”则是长寿。意思说人的寿命长短并非全由上天安排,注意保养可以获得长寿。所以无论古今中外,认为“人的健康与长寿箍自己”是一致的。
以损害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而言,据我国卫生部统计,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为:心脑血管病、癌症与慢性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其实多数还是与人们的生活行为相关,如高脂肪饮食的摄入,是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外部因素,脂代谢异常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癌症的病因如今虽未完全确定,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癌症发病的相关因素80%存在于人们的生活行为之中,以致肿瘤学界提出一个“生活方式癌”的说法以警世人,比如吸烟、嗜酒、高脂肪饮食、盐摄入过多、个人卫生不良、不健康的性行为等等皆与癌症的发病有关,而这些因素则又多是人们自己的“可控”因素。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是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诸如“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一系列疾病。而此类疾病的发生,在我国,60%~70%与吸烟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其实都可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避免。
不言而喻,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