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忆江南(白居易)
50.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1.谙:熟悉。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简析]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 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 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 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 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 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当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时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让孩子平安入托的实用小花招(图)
不少宝宝开始上幼儿园时都会哭天抹泪的。在家时不是妈妈奶奶照看,就是妈妈姥姥呵护。现在一个人去了幼儿园,当然会不适应。如何让宝宝尽快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们约请了几位过来人妈妈,说说她们是如何和宝宝一起度过这个艰难时期的。全家动员,女儿爱上幼儿园女儿终于成了一名幼儿园小朋友。此前已经听到许多关于小孩刚上幼儿园如何哭闹的故事。所以在女儿上幼儿园前,全家人达成一致:不管她怎么哭闹、不适,都要坚持住!
女儿回家就发蔫地赖在沙发上,嘴里哼唧着:妈妈,不上幼儿园,别送我去幼儿园……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哼唧一次。发蔫的原因,因为女儿是唯一中午坚持没睡午觉的孩子。老师就搬了俩小板凳,陪女儿在走廊欣赏了一中午的雨景,倒也很特别。全家人都有些发愁,女儿不吃不喝也不玩,在沙发上卧了两个多小时。不去幼儿园的抗议声不时响起。小小的模样儿还显得挺坚强!姥姥先坚持不住了,拿了一堆零食放在女儿怀里。女儿一定是看到了一棵可以帮助她的姥姥树,抱住姥姥边哭边喊:姥姥,不去……幼儿园……姥姥也带着哭腔哄女儿:好……好……不我咳嗽两声,姥姥的话音就顺势变了:不哭了,宝宝,中午和谁看雨景了?真是歪打正着,女儿就把她上幼儿园留下的最好印象讲啊讲……然后疲惫地睡去。第一天的坚持成功了。呵呵,就这样,全家总动员,坚持了一周,女儿毫无怨言地上幼儿园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去幼儿园上班喽就要上幼儿园了,儿子晨晨却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说的时候,小脸绷得紧紧的,态度很严肃。不要上?那我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一个月前我就开始对他的幼儿园极尽美化之能事: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朋友都等着要和晨晨一起玩游戏,而老师们都很漂亮,很喜欢晨晨,在幼儿园里还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我故意板起脸,问他:晨晨不是答应了妈妈要去幼儿园吗?晨晨看到我生气了,有点胆怯,但还是低声地回答:晨晨要和妈妈在一起。原来是这样,心里有点甜甜的。但我还是板着脸,但语气和缓了许多,问他:晨晨知道妈妈每天都出门,是去干什么呀?妈妈去上班。我暗笑,继续问他,晨晨去过妈妈的办公室,好不好玩?晨晨想了想,兴奋地说:好玩,那里有好多糖,还有好多电脑。让晨晨也去上班吧。我心头一喜,就等这句话呢!真的吗?妈妈的晨晨长成大孩子了,也要去上班了。但是,大人上班的地方和小孩子是不一样的,晨晨上班的地方在幼儿园,对吗?晨晨高兴地表态:妈妈,晨晨长大了,晨晨愿意去。说完,还伸出小手指和我拉勾。为了巩固成果,我又带他去幼儿园参观了几次。现在,晨晨每天都问我,妈妈,啥时候去幼儿园上班呀。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女儿乐乐3岁的时候,该上幼儿园了。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所以我不担心乐乐上幼儿园会有麻烦。那一天,我带着她背着小书包,说说笑笑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在进门的那一瞬间,乐乐开始往后退,我抓着她的手往里拽,她使劲地往后坐屁股,同时开始哭。看看周围,孩子们要么抱着父母的腿不撒手,要么在阿姨怀里使劲挣扎。看来,乐乐是受传染了。我狠狠心,把乐乐的手掰开,硬把她塞给一位满面笑容的阿姨。晚上见到乐乐,她的小脸还有道道泪痕。吃了晚饭,我问乐乐,明天还想去幼儿园吗?乐乐撅着小嘴很干脆地说:不想去。为什么呢?没有妈妈,也没有奶奶。乐乐回答。想想也是,孩子长这么大,没离开过亲人,现在把她放到陌生环境,产生不安全感是很正常的,怎样帮助孩子呢?我对乐乐说:咱们做个游戏吧。一听做游戏乐乐高兴得直拍手。我说:从现在开始乐乐是妈妈,我变成乐乐。乐乐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要做通乐乐的工作,让乐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然后,我们娘儿俩还有奶奶一起,按照白天发生的事情,情景再现了一遍。乐乐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一边给乐乐擦眼泪,一边耐心讲道理,那道理讲的,几乎与白天我给她说的一字不差!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乐乐上幼儿园,她虽然还有些不情愿,大概是想起昨天给我讲的道理了,说不情愿的时候,还有些忸怩。我赶紧趁热打铁说,等到晚上乐乐回到家,我们一起来演幼儿园的游戏,乐乐演阿姨,妈妈演乐乐好不好?乐乐乐了。想想乐乐上幼儿园的经历,我认为家长首先不要如临大敌,不要全家齐上阵,到了幼儿园门口,家长不要先抹眼泪,或者反复劝孩子别害怕,殊不知制造的这种紧张空气,只会让孩子更害怕。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儿园作为游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孩子入托,家长要说对话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盘算着把她送到幼儿园。然而一想到邻居孩子鹏鹏一上幼儿园就天天生病,每晚哭闹不休,我就打了退堂鼓。后来弟媳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弟媳是位小学教师,对儿童心理颇有了解。她说:孩子上幼儿园,也有不少学问,想知道鹏鹏为啥不愿上幼儿园吗?明天我们和鹏鹏妈一起送鹏鹏,你就明白了。第二天一早,弟媳就叫上我,和鹏鹏妈一起推着自行车送鹏鹏到幼儿园。一出发,鹏鹏妈告诉我们,他一上幼儿园就哭,天天早上耍赖不想去。到了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还总是上火、生病。鹏鹏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数落着,鹏鹏则默默坐在车后座上,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你看,他在家淘气得很,谁也管不了,一说上幼儿园,就这样了!就应该让他上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他的坏毛病!鹏鹏妈自顾自地说着,鹏鹏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到了幼儿园,一见到老师,鹏鹏咧开嘴大哭起来,直往妈妈身后躲,鹏鹏妈急着去上班,又气又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说完把鹏鹏从身后拉出来往老师怀里一推,就赶紧转身走开了。弟媳笑着对我说:你看明白了吧,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其实和孩子没关系,好多是因为家长没做好工作。家长的每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些话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以免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如果不哭不闹就不正常了。家长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很快融入幼儿园。对要入托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我把弟媳的话记了下来,复印一份送给了鹏鹏妈。一个月后,女儿顺利上了幼儿园,鹏鹏妈也不为鹏鹏上幼儿园的事发愁了孩子入托,提前准备好(专家支招)为了让宝宝顺利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家长要做些准备:熟悉环境 确定好幼儿园后,家人可以带着孩子在幼儿园里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让宝宝自己去发现有那么多小孩在游戏,跑呀,跳呀,笑呀,产生加入这个集体的愿望,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能力培养 像睡觉、吃饭、穿鞋、入厕等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睡觉等。坚持上学 3岁左右的孩子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哭闹、紧张,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很快适应集体,如果送两天歇三天,或者中途到园看望孩子,都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家园沟通 利用早来园、晚离园、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及时得到孩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