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音乐小神童的成长之路
0~1岁1个月大 有分辨不同频率的能力。3~4个月大 开始会发出咕咕声与有目地的声音。5个月大 对旋律、内容不同的节奏,能显示其敏锐度。6个月大 能成功配对出特殊的音调。半岁前声音:声音传感时期。动作:重复性动作。表情: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比模仿更容易出现。宝宝的感官尚未完全启发,因此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听为主,这时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或用哪种方式给孩子听音乐,家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曲风对比较明确 选择音乐时,音乐元素的高低、强弱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婴儿的喜好程度为先 家长并非一定要为了培养宝宝的气质而选择古典音乐或者高雅音乐,其实,具有文化性或乡土性的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英文歌、儿歌,或是特殊乐器所弹奏的音乐(如陶笛、二胡),这些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你甚至可依照婴儿的喜好,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播放。音质和音量 音响要清晰、纯净、好听,音量要适中、稍弱。听音乐的时长 每次听音乐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乐 可以分为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依不同场合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当宝宝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放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他稳定、调剂情绪;当宝宝玩得很兴奋,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时,可以让宝宝听安静、柔和的摇蓝曲。变换音乐的频率不要太快 配合孩子生活的音乐曲目,在1~2个月内最好相对稳定,让宝宝听同一组音乐,让孩子有一个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1~2 岁声音: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并能利用拿到的东西制造声音。动作:对节奏性或旋律性强的音乐有明显的反应。此时幼儿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因此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可以拓宽一些。选择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 带着孩子随音乐节奏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接着逐步增加踏脚、走路等动作。宝宝手部动作发展比脚部要早、快且灵活。因此,先让孩子随音乐节奏练习手的动作,然后再练习踏脚、走步等脚的动作。练习手、脚动作的合拍、协调,可以感知音乐节奏的快乐,发展孩子手脚动作的灵活、协调、优美。教孩子唱儿歌 也可以拍着节奏念歌词,在宝宝已经会说歌词的基础上,让宝宝随家长学唱适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歌声和伴随孩子歌唱的乐器一定要音调准确,否则不准确的歌声和乐声可能造成孩子将来五音不全。2~3岁2岁语言:只能用单个词表达意思。动作:经常通过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意识和听觉,且能用所触及到的物体制造各种声音。协调性:注意力简单、有限,通常不能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情感:在身体和感情上依赖成年人。歌唱:喜欢唱歌,常常对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较强的复制能力。节奏:积极地去反应节奏明显的音乐。 www.uuuu.cc听觉:鲜明生动,有特点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记忆。3岁语言:词语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发展。歌唱:能完整准确地唱一首歌。节奏:能理解音乐拍子和动作之间的关系。动作:越来越协调,也不断增加控制节奏的反应能力。此时幼儿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的歌曲应容易让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1 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谣为佳。2 歌词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为宜。3 歌曲篇幅短、节奏简单、易唱、音域在6度以内最好。4 歌词简练、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优美、动听、能表达孩子的情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inle/)四至六岁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幼儿到了4岁,便更愿意交际并参加集体活动,小朋友之间能相处得很好。他们乐意交朋友,并且有自己特殊的好朋友。稍大些的孩子能很好地使用语言并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涵义,并喜欢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朗诵、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孩子的这些词语方面的兴趣给教师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一、唱歌时对旋律的理解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扩展。但许多孩子对唱较高音域的歌曲还有困难。由于语言理解力的增强,大些的孩子已能开始区分和组织有并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如旋律、节奏、力度、曲式。詹金斯说:5岁的孩子,已能够结合一些有关的概念和观念可以介绍给孩子。*音乐和声音的高或低。*旋律可以上、下移动或在同一个音高上保持。*旋律可以通过级进或跳进而上下移动。*旋律可以由主音结尾(能被感知和识别的),这是一个完满的终止。*一首歌曲中,某些旋律短句可被重复,这种重复能被识别和认知。这些概念要求通过许多方面的经验视觉的、触觉的、动作的暗示,并伴之以听觉不来进行教学。如,当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旋律时,要求孩子联想向上或向下的动作方向,并伴之以上楼或 下楼的词语。这样训练之后,当教师再使用钢琴支表现旋律的进行方向时,要求孩子以动作进行反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反应。但是,如果视觉上的提示和动觉上的表演被限制时,孩子几乎很少能准确地配合。二、动作和节奏的体验4至 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孩子跑、跳、跳舞、爬、登高、扔球、抓球等。更喜欢有节奏地唱。乐意为音乐编舞,更乐意把音乐动作化、戏剧化。5岁时,大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节奏刺激相协调一致。识别和表达音乐中拍子和能力(跟拍的能力),构成了孩子对音乐中节奏要素理解物基础。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有规律的动作感觉。随着4至6岁孩子对拍子的知觉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日益增长,他们所具备的最基础的节奏概念,应包括如下内容:*稳定的拍子感。*节奏的拍子可以快、慢、渐快或渐慢。*节奏型可以由快和慢拍子联合组成。用歌词也可以组成节奏。*某一拍可能是重音,这个重音将在两拍或三拍为一组的节奏中起作用。*一首歌曲有节奏骨架。有很多歌曲可以在排除了音高、旋律或歌词的因素之外,仅靠它的节奏骨架来识别。对幼儿的拍子感觉的培养可通过动作、使用乐器,或通过观察钟摆、节拍器等视觉练习来达到。彻里在为孩子的发展所进行的创造性动作(1971)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有顺序的节奏教案。它是由最基础的身体动作开始。像扭动、转动、爬行等。游戏和活动都伴之以短小的歌曲、节奏律动或一些有替换词的儿歌,用来加强肌肉的技能训练。还包括手、胳膊和动作、手指动作、腿和脚的动作,要求孩子对某一首歌曲或曲调以适当的节奏性动作加以反应,其中包括一些有方向性的动作。在孩子的合拍能力中,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节奏体验中,快些的速度较容易些,大些的孩子能分辨和表达出速度的变化,他们还能理解快与慢的声音是如何连在一起而组成了节奏型,并以拍手、击鼓来表达出这节奏型的意义。对于基础的节奏概念和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是9岁之前。所以4至6岁这段时间是重要的。三、乐器演奏的体验乐器提供了一个对所有音乐要素的视觉和触觉和体验。以富于想象的方式去使用乐器,还能帮助孩子在他们自己的理解水平上去发现作曲家们如何利用乐器去创作。不仅如此,乐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判断其中所涉及的音色、力度、音高、节奏、速度和其它音乐要素的机会。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样的声音像雨滴落在屋顶?应用多功能快的速度演奏?熊在树林中怎么走路?它的声音应该多响?一只啄木鸟啄木头,声音是快还是慢?大些的孩子在理解音高概念方面,如音的高、低、上行、下行、级进、跳进、平行,都可以利用音铃、钢琴来辅助学习。教师可以提供机会帮助孩子去发现、鉴别、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利用乐器来理解音色。4至6岁的孩子,对音色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内容:*独特的音色是由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发声造成的。*乐器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独特音色鉴别和认知。*当乐器或声音以不同的方式被演奏或创造时,它们能发出强、弱、高、低不同的变化。四、欣赏音乐4至6岁的孩子有更持久的兴趣和更专注的注意态度去听有细节手故事和音乐。研究结果表明5岁的孩子表现出了听觉能力上的有意义获得,包括跟随音乐旋律方向的能力;分辨声音的能力以及集体听音乐时注意力跨度的延长。可以从最开始的20分钟逐渐延长到50分钟。注意力使孩子在边听音乐边表演动作时,更仔细地听音乐。没有表演的听音乐,也是重要的。然而,为唤醒孩子的音乐兴趣,这种将听、动作、戏剧性表演相联系的方法应是重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新的音乐概念都会得到加强。事实上,听音乐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启发学生注意听并积极参与。
孩子画画与家长的态度
怎样引导孩子画画提供纸笔让孩子随兴描绘就可以了吗?当我要孩子画画时,他总是说不会画,希望我代笔或抓着他的手画,这样好吗?现代父母难为,面对瞪着纸笔、一脸无助的孩子,您是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呢?听孩子的画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3 l i a n . c o m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陪伴孩子进入童话世界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的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1、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2、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3、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4、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5、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6、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7、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画得给你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8、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9、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10、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给父母的十个建议1、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目的:增强自信心,承认和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2、在家中开辟一面墙专门悬挂孩子的作品,或开辟一个角落供其创作。目的:使孩子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3、每逢家中亲戚朋友过生日鼓励孩子作画相送,以此让孩子表达感激之心。目的:以孩子自己用心创作的作品代替用钱购买的礼物。4、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的纸张和多种绘画材料。在使用大块油彩时可用成人旧衣物作为工作服使用。活动完毕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打扫。目的:让孩子尽情工作,避免不愉快争吵。5、当孩子解释自己的画时注意倾听,遇有不解的地方及时提问。目的:表示对孩子的尊重。6、当孩子因叙述能力有限无法讲清自我感受或现实情景时请他画下来,以利于孩子再次归纳思考,并组织想要表达的语言。目的:同时是一次口语复述的联系。7、如孩子情绪过于紧张激动,伤心郁闷,成人可以用画画的方式与孩子对话,起到发泄疏通的作用。目的:让孩子在平和的气氛中恢复平衡。8、在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有益于孩子发挥想像力。目的:让孩子享受艺术的创作过程。9、带孩子参加成人聚会或与孩子无关的活动时携带绘画用具。目的:以防孩子感到枯燥乏味。10、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释。目的:记录孩子精神成长的财富。结语:家长教孩子画画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蒙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专注安静的性格和喜欢画画的兴趣,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让孩子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尽量让他们成为具有美的心灵、美的品德以及成为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不能过早过多地想到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画家、小美术家,这样家长教孩子画画就会感到是一种有趣的绘画活动,变成一件十分轻松、快乐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in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