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对孩子的一种动力
告诉你的男子汉你来决定这件事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男孩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很不听话,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长越让他向东走,他却偏偏向西走。但是,如果家长告诉他,你来决定这件事,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很感动。自己做决定,这是最让男孩引以为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男孩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对他能力的认可,是父母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没有男孩愿意辜负这种信任。于是,这种信任便转化为了男孩努力做好这些事情的巨大动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父母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们几乎从不对孩子说你来决定这样事,尤其是对那些他们认为很难管教的男孩。因为在家长的观念里,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让男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于是,中国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从吃、穿、住、行到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其实,家长因为孩子小、男孩会变坏……而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这种做法纯粹是家长在杞人忧天。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事实也正如此,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面对困难的时候,6个月大的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女婴却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当然,这些不同只是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男性更喜欢实践,喜欢尝试与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当家长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的时候,这种乐趣就开始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五种方法让孩子感受爱
5种方法让孩子感受爱优质的陪伴在于培养良好的亲子互动,爱在培养子女的时候是相当重要的,可以协助家长把孩子养成一个成熟的宝宝,当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是真诚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及思考你给的建议与指导。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很简单,也不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有时候,一些简单的事情和举动,都能传达爱的讯息。国外知名的教育学家盖瑞•巧门以及罗斯•甘伯两位博士在《儿童之语》一书中,提到让孩子可以最有效感受到父母的爱的5种方法,分别是身体接触、肯定的言语、安排共处时间、送礼物和关爱的行动。试验证明这些方法真的非常管用,尤其是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有非常迫切的爱的需求,家长不妨试试,让孩子的心里充满父母的爱。1 身体接触学龄前的孩子非常喜欢爸妈贴心的拥抱,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睡前让家长进行背部按摩,就算他的精力依旧很旺盛,但是按摩带来的舒服的感觉,能让孩子满足地入睡,而且能感受到父母很爱他。当早晨离开孩子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会让孩子一天都充满安全感。当孩子像你诉说在幼儿园受到的委屈时,及时给他一个拥抱,帮孩子重新建立与人互动的信心。2 肯定的语言包括亲切和关爱、赞美、鼓励、引导的话。父母要记住,你的怒气是孩子最大的敌人,越是忍不住将怒气发泄在孩子的身上,结果越会塑造一个反抗父母的孩子。尤其是当着孩子说一些尖锐的话时,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不会从你呵斥的语言中明白他到底该怎么做,而是将你的这种不好的行为深深地记在脑海里。肯定的言语,才会更正面地温暖孩子的心,鼓励他向前进。3 安排共处时刻有时孩子很多捣蛋的行为,其实只是为了能得到父母的注目和关心,这个时候,注意他就是父母满足孩子爱的需求的最好方式,花时间精心地陪伴孩子,它所传达的讯息是你很重要,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因为他拥有父母无私的爱,能强化亲子间的情感。4 送礼物有时孩子会很满足地像同学或者朋友展示爸爸妈妈给他的礼物。在特定的时刻(如孩子的生日、一些值得庆祝的节日),或是孩子有不错的表现时,给孩子礼物也是爱他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个时候,父母的给予和孩子的接受都是爱的有力方式。礼物无论花费多少,都是一种爱的表示,并不是越贵越好。给孩子挑选礼物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价格昂贵,而是要考虑:这个礼物适合我的孩子吗?它能带给孩子快乐吗?它对孩子有危险吗?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你给孩子的心意,是多少金钱都不能衡量的。5 关爱的行动当我们长大了的时候,会常常回忆:我病了的时候,妈妈夜里起来好几次摸我的额头。爸爸冬天把我的小手紧紧包在他暖和的大手里,好温暖。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其实会一直记住,他们从父母的这些行动里感受到父母最浓烈而无声的爱。父母给了一些孩子自己没法办到的事情,这些将会成为孩子的模仿来源,从而有一颗爱他人的心。在父母无声地为孩子做着什么时,孩子总是能最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爱我。以上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在百忙之中有效地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当然,这些方法同时使用效果会更好。找到爱孩子的方法,及时时间有限、整日忙碌,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他的身边,在陪着他一起成长。结语优秀的宝宝是陪出来的,这种陪伴,不是需要多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处的质量。如果家长有心,即使时间有限也能给孩子优质的陪伴,让孩子的人生之路在你的引导下,更为顺利。
如何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
点点是一个非常聪明、性格开朗的孩子,喜欢跟小朋友玩,但他有一个小毛病就是常有理,总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把责任推到其他事物或者别人身上。这不,刚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他就责问人家为什么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你应该带头收拾呀!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点点仿佛什么事情、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对于这个聪明却不好说服教育的儿子,妈妈真是拿他没有办法。像点点这样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却不自己做,做错了事情不承认,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的现象,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普遍存在。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孩子没有建立一定的责任心。有责任心的孩子让人省心、宽心、放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对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责任心不像知识、技能和能力那样明晰可见,但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对自己有责任心的孩子,自觉水平高,让家长省心;一个对他人有责任心的孩子,亲善行为多,让家长宽心;一个对集体和社会有责任心的孩子,人小志气大,让家长放心。因此,有责任心的孩子表现出很多优点:自觉、自爱、自立、自强。可以说,责任心是一个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而缺乏责任心的人与成功无缘分,与幸福擦肩而过。孩子责任心的发展里程碑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它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熟。3~4岁:属于被动责任水平,孩子能按照家长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显得很乖,是家长感觉比较顺手的一个阶段,但这时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5~6岁: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水平,孩子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是常常说到做不到,他人提醒能做到,自己不会提醒自己做,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年龄。6~7岁:属于理解责任水平,孩子的认识水平更高了,不但知道对自己、对父母、对小朋友要负责,还初步知道对社会要负责,例如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孩子由认识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化的自觉性还不高,需要家长继续培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