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溺爱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1 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2 过分注意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3 轻易满足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4 生活懒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5 祈求央告这种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6 包办代替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7 剥夺独立这种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8 害怕哭闹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9 当面袒护这样的孩子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kang/)父母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生活里到处充满着好奇,孩子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每个孩子都对他们刚刚接触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掘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学会观察孩子是父母必备的一种能力。你的宝贝究竟有什么特点、将来可能会在哪方面有特长、他会有怎样的潜能……都是父母通过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观察出来的。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许多天才的发明往往都来源于好奇心。孩子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而这些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父母可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有关专家在研究北大、清华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发现所有的动力原型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幸福。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发展的动力。他会因为好奇,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而变得聪明,会因为敢于向新事物挑战而走向成熟。有的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不惜扼杀他们的好奇心,束缚他们的手脚,结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请想一想,孩子如果对什么都不好奇,都无所谓,他还会需求什么呢?晗晗今年6岁,他聪明伶俐,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天,晗晗独自在客厅里玩耍,他的妈妈在厨房做饭。百无聊赖的他对一个精致的玩具汽车产生了兴趣,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可是,拆开以后,就再也装不上去了。当妈妈看到被肢解的新玩具时,便十分生气地对晗晗说:你怎么这么顽皮。这可是爸爸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刚买没几天,你就把它拆了,看爸爸怎么收拾你。儿童为什么喜欢损坏玩具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这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件东西的构造,他在寻找玩具里面是否有有趣的东西,因为从外观上玩具没有一点使他感兴趣的地方。所以说孩子能拆开玩具,说明孩子有求知的欲望,能自己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当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批评,更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否则就可能扼杀了未来的人才,因为生存的技巧就在于你敢不敢去探索知识,去探索未来。当孩子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时,父母的批评、痛斥甚至是打骂,可能会扼杀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进取心!当孩子刚刚萌芽的好奇心受到打击的时候,他或许就会变得规规矩矩,但也会就此丢掉了先天具有的天才的创造力。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了给孩子努力的方向,他们不惜花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孩子讲述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希望借此找到孩子的成才之路。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可能仅是对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一点点不耐烦或批评,就可能断送孩子一生成功的重要机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kang/)如何平和地看待神童教育
专家观点:要平和看待神童教育小编: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称为神童或天才呢教授:神童,在中国也叫奇童,在国外叫天才儿童,就是指那些特别聪明的孩子。之所以称之为神童,除了人们通常所看到的,其智力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同龄人,或在某一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这个显着特征以外,似乎还有点儿神秘的感觉。就是说,神童的这个神字,有双重含义:一是神奇,出奇的聪明;二是神秘,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我觉得个别儿童特别神奇,肯定事出有因;但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找到原因。正如国外一些长期从事这类研究的科学家所说:儿童的智力早熟,是一种真正的自然之谜。小编:这些被称为神童或天才的孩子是如何被培养的教授:有人说,神童是培养出来的。这不是事实。要说能培养神童,那为什么世界着名的神童小威特的父亲不多培养几个神童,使他们的家族成为神童世家?事实上不是不为也,而是不能也。所谓神童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特别聪明,冷静地选择了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继续促使孩子进步,如此而已。我认为:神童是不能复制的。与其说神童是培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被发现的,而且发现之后,没有阻止孩子继续进步。小编:当看到有天才的相关报道时,您觉得家长可以怎么做教授:近几年,接连不断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所谓方案、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他们拍着胸脯说揭开了神童之谜,打出0 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说法不绝于耳;还有的人承诺: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是神童的批发站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是科学的断语,而是在制造神话。家长对于这些言辞和说法应该谨慎,不可盲目。当然,神童的确是存在的,但那是极个别的,甚至可说是凤毛麟角,不能把神童这个概念任意泛化,随意夸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过切,在某些神童教育广告介绍下,不惜重金,盲目加入到制造神童的行列,对孩子进行超强度的、掠夺性的所谓早智力开发,把普通的孩子当成神童来强行开发,那只能使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希望家长要克服浮躁心理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破除对神童教育的迷信,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普通儿童,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教育、训练,为以后的发展积攒后劲。不要急功近利,硬是赶着鸭子上架。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科学的结论: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