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血型和胎儿健康息息相关
大家通常知道,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合,两种血型就会在体内战斗而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同样,如果母亲与孩子的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宝宝的身体,从而使战场转移到宝宝的身体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一项统计显示,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几率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即这些母亲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儿溶血病。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只有不到一成的父母会到医院做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使孩子远离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夫妻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儿溶血病也很常见,浙江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每月基本上都会收治 20-30名溶血宝宝。虽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母婴血型不合的10%,但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然而,在浙江省血液中心的检测部门每个星期 只有五六对夫妇前来做产前血型检查,相比庞大的生育群体,这个数字少得可怜。
溶血宝宝易得贫血和黄疸
据了解,溶血病的症状有轻有重。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开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黄疸,妈妈会发现孩子的头面部或者胸腹部会出现柠檬黄 一样的颜色;到了4-6天的时候黄疸更加厉害,出现一个小高峰;大约出生后10天左右黄色就逐渐消退,恢复正常,因为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抗体每天在消耗, 所以症状会逐渐好转。如果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疸,进展迅速,甚至发展到全身,颜色由浅黄变成金黄色、橘黄,这个时候就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nqian/)当溶血比较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贫血,甚至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进入了大脑后,引起手足残 疾、视力障碍、耳聋、牙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这是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溶血时除了黄疸外,还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如不及时处理也会影响孩 子的健康发育。
不过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 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另外,并不是tulaoshi.com宝宝患黄疸就说明有溶血病。浙医妇院吴明远主任说,一般 新生宝宝中有80%左右可能发生黄疸,而其中只有小部分是因为溶血引起的。同样,溶血宝宝也不一定就会有上述症状,有些孩子直到长大成人后才发现自己与爸 妈的血型是不相同的。
母亲O型、父亲AB型婴儿最易发病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发生溶血病。
浙医妇院新生儿科主任吴明远介绍,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 相互来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母亲一般不会受到溶血的影响,而 这两种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体里则可能打架,从而引起溶血病。当然,也不是所有母婴血型不合的孩子体内都会出现打架现象,因为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婴 儿体内的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孩子很快会恢复正常。
所以,O型血的准妈妈照样能够怀孕生孩子。不过,一些较为严重的溶血病可能会导致流产或者死胎,如果有些年轻夫妇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复流产或死胎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溶血的原因在里头。
另外一种溶血病发生在母婴Rh血型不合,汉族人群中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小。
把好产前和产后两道关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就要当心新生宝宝有无贫血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不要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贫血混淆,以免耽误治疗。
浙江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副所长傅启华博士说,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 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现在杭州不少医院都有相应的中药治 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伤力。
如果已经怀上宝宝,准妈妈们要记得从16周左右开始,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宝宝有否发生溶血可能。如有异常 可以在孕期治疗,效果也不错。Rh血型不同的准爸妈,第一次怀孕时基本上没事,但如果有过流产或生过孩子等现象,一定要查准妈妈体内Rh抗体。若抗体阳性 的活性很强,就不应该怀孕,否则发生死胎、新生儿严重溶血的危险性就比较大了。
各国有趣的遗传说法
美国:孩子说谎好斗,往往缘于基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nqian/)这项由弗吉尼亚大学领导进行的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特征如好斗、爱争吵、说谎、欺凌弱小等可能是天生的。这项新研究挑战了科学界的一个共识:难www.Tulaoshi.com与人相处的孩子是破碎家庭的产物,或父母身教不善的恶果。
这项研究暗示,有反社会基因的孩子,即使由他人收养或在快乐家庭长大,也会有不好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那就是说经常打架的父母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基因使然,而且这些基因会传给他们的孩子,导致后者有同样的倾向。
英国:爱吃肉是遗传,吃蔬菜靠培养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喜欢吃肉,而不愿意吃蔬菜?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对这种现象给出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解释。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的新研究显示,孩子们喜欢吃肉和吃鱼的饮食习惯是从父母那里遗传的,但吃蔬菜和吃甜点的习惯则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这一研究的发起人简?沃德勒教授表示:这是第一项发现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是遗传因素起作用的研究。
以色列:消极的表情,更容易世袭
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表情其实也来自遗传。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的这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第一次证明,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源于基因而不是模仿他人。根据该理论,每个家庭都有特定的表情习惯,生气时咬嘴唇、思考时吐舌头都是来自遗传,而并非孩子模仿家长的结果。
以色列海法大学的吉利·皮莱格女士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对天生失明者进行研究后发现,一个家庭的成员在面部表情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消极的表情比积极的表情更容易被遗传。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各成员生气的面部表情是最具有相似性的,其次分别是吃惊、厌恶、高兴、伤心和集中精神。
日本:寿命就像血型,可以代代相传
日本庆应大学的高田肇经过研究认为,人类长寿的主要原因是遗传。他指出,人体内有两种组织适应性抗原基因与长寿有着密切关系。其中W 基因使人容易患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结肠溃疡等疾病,而Ⅰ基因则有助于防止这些疾病。具有Ⅰ基因的人,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平均多活13.3岁;而没有W 基因的人,寿命也要比有这种基因的人平均多活5.2岁。高田肇强调,这两种组织适应性抗原基因与我们的血型一样,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所以,人的寿命可以通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 人死亡的平均年龄加以预测。
据科学家介绍,长寿遗传有3 种类型,即多代连续长寿,可追溯到长寿祖先3 ~ 4代;两代长寿,即长寿者的父或母或父母双亲长寿;隔代长寿,即长寿者的父母并不长寿,但其祖辈(隔一代)或曾祖辈(隔二代)长寿。分析认为,后两种情况是前一种情况受社会或生物因素演变而来的。
这些因素可影响后代的智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其实很多因素会影响后代智商高低。专家总结,以下六种因素可影响后代的智商。
六种因素可影响后代的智商
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图老师整理)
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分。
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环境: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药物: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提高智商的方法
胎教刺激发育
胎儿在3个月左右就有感觉,当母亲抚摸腹壁时,胎儿会用脚踢作为回应。到4个月时胎儿对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声音不断地刺激胎儿感觉器官,促进 其发育,在人体智力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6个月时,胎儿能感受到外界一些活动,此时放一些音乐,孕妇进行腹部的按摩等胎教,可以促进胎儿的智力 发育。
碱性食物利于小儿
人体的体液呈微碱性,有利于身体对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小儿体内缺少碱性物质,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和神经活动,这种儿童智商偏低。可改善孩子饮食结构,多食一些碱性食物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一些食品如核桃、哈士蟆、珍珠、红枣等可以增进智力发育。含有维生素C高的食品也对提高智商有利。
爱抚促进生长
对婴儿进行轻轻地抚摸,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应坚持每天3次对婴儿头、颈、胸及四肢做重点按摩,并抚摸婴儿全身,每天坚持15分钟,连续10多天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