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噪音会增加胎儿畸形,严重影响人类优生。因此,专家们呼吁准妈妈警惕身边的噪音。
美国推进科学协会曾在芝加哥举行的年会上发出警告: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
近年在加拿大进行的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如果孕妇曾接受过85分贝以上(重型卡车音响是90分贝)的强噪音,那么胎儿听觉的敏锐度在出生前就已丧失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尼科尔•拉兰特研究组对131名4~10岁男女儿童(他们出生以前母亲都曾在极为嘈杂的工厂里工作)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那些接受最大噪音量的胎儿出生后,对400赫兹声音的感觉是没有接受过噪音儿童的1/3。
一些科学家研究指出,胎儿的内耳耳蜗从孕妈妈妊娠第20周起开始成长发育的,其成熟过程在宝宝出生后30多天时仍在继续进行。因胎儿的内耳耳蜗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容易受到低频率噪声的损害,外环境中的低频率声音可通过子宫影响胎儿。有的研究表明,若胎儿内耳受到噪音的刺激,会使部分脑区域受损,进而影响大脑的发育,致宝宝出生后出现智力低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inger/)美国有一位儿科医生对万余名新生儿进行研究证实:在机场附近地区的居民,新生儿畸形率从0.8%增到1.2%,主要属于脊椎畸形、腹部畸形和脑畸形。日本调查资料表明,噪音污染区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下(正常新生儿体重为2500克以上),相当于早产儿体重。
噪音不仅对胎儿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还会使孕妈妈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因此,准妈妈要警惕身边的噪音,更不要听震耳欲聋的刺激性音乐。
大家都不喜欢有侵犯行为的宝宝,如打人、骂人、独占等,这也是令众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宝宝都以自我为中心,且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因此,纠正幼儿的侵犯行为,不仅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还要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更恰当,更可接受。
1、创造一个不利于侵犯行为的环境。
&nbstulaoship; 相对成长而言,环境更容易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实践证明,在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玩耍机会和选择条件,充裕的玩耍时间、材料和室内、室外的空间,以及适度的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幼儿的侵犯行为也会大大减少。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也能有效的防止幼儿侵犯行为。有教育意义的语言感受、木偶戏、喜剧等,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2、提供能显示合作作用的范例。
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如选择有合作的玩具、活动、游戏和图书等,鼓励他们共同参与。使用诸如我喜欢你们俩一起搭房子的办法或我们大家都来扫除,干起来就容易多了的话语,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情感。
侵犯行为常会在幼儿有愤怒感时暴发。因此,父母应帮助幼儿懂得,并学会寻求更富有建设性的办法来对待愤怒情绪。事实上,愤怒感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否认;但却不能认同因愤怒之下而产生的侵犯行为,否则只会导致更多的侵犯行为。但是,在帮助当事儿童找到理想的解决侵犯行为的办法时,承认愤怒行为则是有效的。例如,说我能看出你因小兰不跟你玩皮球而很恼火,可你不该拧她,而是要告诉她,我真想能轮到我玩一会儿!
4、不要无视侵犯行为。
偶然发生的侵犯行为并非都会引起冲突。例如,小强可能推了小斌一下,而小斌未作进一步的反应就迅速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予理睬可能是最省事不过了,因为遭到攻击的幼儿没有发生任何抱怨。然而,无视侵犯遭遇却传达了侵犯行为将被默认的信息,结果只能使这种行为不断加强。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进行干预,明确表示这种侵犯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一个办法是帮助受害者维护自己的权利。告诉小强你被推的感觉如何,或告诉小强不要推你,让小强知道他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为可能目睹了这种遭遇的其他儿童,扮演一个重要的,对此非常关切的角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