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得很正确
1、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在孩子能够正确处理好某件事情后就应及时鼓励说:你处理得很正确!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比较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发现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孩子乖、听话、懂事,大多数七八岁的孩子说话和做事就像个小大人似的,我们也很喜欢这样 乖巧的孩子。然而,美国的孩子却是天真而充满幻想的,他们的独立做事能力和创造能力比中国的孩子要强得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得靠人来推动,因此,说起美国 的发达,我们不能忽视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中国,我们从古至今都崇尚一种正确教育的教育方式。哪怕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用体罚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他们做 正确的事情,而避免做错误的事情。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些是非标准不是按照孩子的心理和成长特征来制定,而是依照成人的道德标准来制定。中国的孩子大多被 打(m.tulaoshi.com)怕了,他们就习惯了已知的东西和熟悉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范围内他们才不会犯错误。于是,在强制的正确教育下,孩子们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敢胡 思乱想,不敢脱离父母的怀抱,不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因为想象和探索大多是没有把握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必然会遭到老师 或家长的责骂。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天赋,因此我们发现不少小孩子都对某类事情情有独钟,有着特别的兴趣。他们会常常做这些事情,而且变着花样去做,并 对这些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这时,聪明的父母就会鼓励孩子说:你处理得很正确。其实,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人的才能也不是天生就可以 发挥出来的。孩子们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学着独立处理事情,让自己的天赋一点一滴地转变成才干,慢慢地成长起来。如果家长一味地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长大 之后也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了。
有一个在美国家庭里做保姆的中国妈妈,一天,她发现美国小孩儿用蜡笔在雪白的墙壁上乱画,就大声呵斥他,说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女主人回家后,保 姆还把小孩儿的调皮行为汇报了,说应该好好教训教训他。此时,小孩儿也来向母亲告状了,说是保姆欺负他。女主人首先向保姆道歉,然后指出保姆不应该呵斥小 孩儿。女主人让孩子带她去看大作,看完之后把孩子夸奖了一番:你画得真好。然后,女主人又告诉小孩儿:以后不要把画画在墙上,这样不好清理墙 壁。说完就拿出一些白纸让孩子去画,孩子高高兴兴地画画去了。当小孩儿拿着纸上画的大作再次给母亲看时,女主人高兴地说:在纸上画要比在墙上画的好看 多了!你处理得很正确。从此,这个小孩儿迷恋上了画画,但他再也不在雪白的墙壁上乱画了。环境嘈杂环境不利于宝宝语言发育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宝宝学说话比同龄的宝宝玩很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孩子长时间呆在吵闹的电视机旁或环境嘈杂的托儿中心,孩子可能要花较多的时间来学习说话。婴儿无法从背景噪音中辨别口语语言,除非这些话比噪音的声音更大。对100名年龄为5个月大、9个月大和13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婴儿在背景环境的噪音下,对一位女性叫他们的名字或一个陌生名字的声音反应。当声音比背景噪音强烈时,婴儿要听很长时间才能理解他们的名字。但在背景噪音比叫他们自己名字的声音柔和时,即使年龄最小的婴儿都能理解。如果背景声音是在浪漫而有气氛的餐厅中的柔和亲密对话,5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分辨对话中的声音;如果噪音水平成倍增加,则无法分辨。到13个月大时,孩子在这两种噪音水平下,都较能分辨对话中的声音。这意味着,在嘈杂的环境中呆时间长的婴儿,像是电视总是开着的家庭或是让噪音水平维持很高的日间托儿中心,在这些环境下的婴儿可能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说话。
小提示: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请给宝宝一段安静的时间或是一个安静的角落。
噪音对宝宝的危害有哪些?
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长期受噪音刺激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影响大脑发育,使孩子的智能、语言、识别、判断和反应能力的发育受到阻碍,从而成为低能儿。噪音还影响婴儿的睡眠,造成生长激素和其他有助于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个子长不高。噪音还会使小儿的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营养不良。噪音刺激交感神经,使之紧张,并损害听力,形成噪音性耳聋。
总之,嘈杂的环境和噪音对婴幼儿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孩子更聪明、更活泼。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影响孩子社交能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负面的呵护,但不是过分的保护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跟别有小朋友玩会不会被欺负,所以尽可能的避免让宝宝去接触其它的小朋友,专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成长非常不利。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
有没有隔代抚养的情况?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有的父母也会过于溺爱孩子。
2、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内向?
我们说,孩子最擅长的是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如果她发现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境下比她"站得还靠后",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自然交流。
3、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这种情境下,孩子感到迷茫,为什么他们都能在一起玩儿?我要怎样去跟大家一起玩儿?我怎样才能被接纳?
4、您对孩子的消极评价
孩子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您会不会无意之中有这样的表达--这么害羞,太内向了,真是不大方,好胆小啊!诸如此类等等。不要认为孩子不明白您在说什么,其实发展中的孩子非常敏感于大人的评价。
帮助宝宝和同伴交往的方法
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
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交往规则。比如他在参与团体游戏时,不懂得"轮流"规则,只想自己先玩够了;小朋友们一起商量做哪项活动时,他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久而久之,孩子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规则,能被他逐渐内化形成巩固的能力后,再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教孩子具体的社交策略
父母可教孩子学习一些具体有效社交策略。例如,对于前文中提到的强制型和逃避型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教他们学习社交策略。比如当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询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或者教孩子注意观察其他小朋友。当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过程种出现了麻烦,如搬不动东西时,可让宝宝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现得出色,可教孩子不妨赞美他:"你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可鼓励他先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和一个人多接触几次,再慢慢去和其他孩子接触。社交策略的学习,对鼓励胆怯型的孩子勇于交友句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创造具体的情景锻炼交往能力
&nTuLaoShi.combsp; 父母还可以做的是创造一些具体活动,吸引孩子们走到一起共同活动。交往需要情景,对孩子而言,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项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妈妈可以准备一些沙包,教孩子们做丢沙包的游戏,或者在家中举办小小晚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尽管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学校能够获得机会和同伴交往,但父母还是不妨自己再创设一些活动,观察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引导孩子体察他人的情感变化
在同伴交往中,对他人情绪的正确感受和积极反应是交往的基础。教孩子敏感地判别他人的情感变化,是父母应当重视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看电视、游戏等方式,教孩子观察人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如何通过脸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表现的。还应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会造成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可以多问问他:"如果你是别人,这时你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