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童妈 的转帖: (写于4/2/2001 3:40:12 PM)摘自《父母必读》2001年3月刊最初,当婴儿看到另一个婴儿时,他会伸出手摸一摸或推一推那个孩子,有时
自己先友好,才能有好友
臭童妈 的转帖: (写于4/2/2001 3:40:12 PM)摘自《父母必读》2001年3月刊最初,当婴儿看到另一个婴儿时,他会伸出手摸一摸或推一推那个孩子,有时甚至会咬他的耳朵一口, 但他并不是真正想和那个孩子交往。1岁半到2岁半之间,孩子能够发出最简单的邀请,如:“跟我一起玩吧。”这时,他们是在学习如何交往,但到了一起,一般还是自己玩自己的。追和打,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之间经常出现的现象。一方面,孩子开始渴望与同伴的交流;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掌握相应的交友技能。这时,他们即使能够一起玩, 也很快会为争抢玩具而打起来。因为,他们总是觉得别人手里的玩具更好玩。给这么大的孩子提供一定数量的同一种玩具,如拼插玩具,也许是减少他们之间争抢的一种方法。如果和同伴接触的经历都不能给他带来快乐,又如何发展他的友好行为呢?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和孩子玩到一起的恐怕还是成年人。这种“忘年交”,让孩子充分地体验了自己的能干。“忘年交”的成功在与成年人能够成分地理解孩子,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游戏之中。虽然这种游戏偶尔玩玩有利于培育孩子的自信,但玩多了就会造就一个新的“小皇帝”。2-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建立巩固的友谊。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模仿、互相提供情绪的和社会的支持。孩子们从这种初级友谊中学到了同情和理解,也在游戏中和伙伴分享快乐。3-6岁儿童的友谊是为了在游戏中分享快乐。当然,他们之间也会有辩论和争吵。学习社会交往规则是学前儿童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规则之一是如何用语言表达感情,结果就有了辩论。和朋友意见不一致,迫使孩子们学习自我控制。尽管这时孩子们需要指导才知如何妥协,但他们会不断地实践并强化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儿tulaoshi童开始上小学时, 友谊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5岁以上,儿童开始实行“向同龄人学习”。每一个孩子都令其他孩子睁开了眼睛,看到自己原先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如果一个孩子原来对游泳没有兴趣,但他看到他、其他孩子在游泳池里玩得那么开心,他可能也会参加进去,并爱上游泳。6岁左右,儿童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接纳和批准。学习成绩突出,可提高儿童受欢迎的程度,而不受同伴欢迎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朋友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在学校,在这个系统中可以学到很多协作技能。到了6岁,孩子们开始选择性地交朋友。8岁时, 一个层级社会结构已经具备雏形:顶层是最受欢迎的一些孩子,处于中层的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底层是被拒绝的孩子,他们总是制造麻烦。受欢迎的孩子善于发布命令,并善于使他的命令得以执行。但支配着学龄儿童友谊关系的“大欺小,强凌弱”法则,对孩子们来说是严酷的,而这些法则对儿童进一步社会性心理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孩子们需要增加他们在别的孩子眼中的得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儿童正是通过伙伴对他们的看法而形成对自我的认识的。在选择朋友的同时,儿童也选择了自己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帮择友不如教做人”。如果我们教育孩子仁慈、诚实、独立等等基本的品质,并且以身作则,孩子同样会把仁慈、诚实、独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当他们还小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些好品质,有时候会犯错误,但这些好品质最终会起作用,不仅在他们同伴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但是,许多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稳定下来,同伴的影响还是非常之大。这时,深入地了解孩子,将有利于对孩子的指导。而且我们必须深入介入孩子的生活,知道他们的朋友,以及朋友的家庭,这样我们才能估计这个朋友对我们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我们的孩子选择坏朋友,和他们一起去赶坏事,如:吸毒、作弊或出去破坏、偷盗,我们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同时我们必须记住,对孩子,尤其是12-15岁的孩子来说,友谊往往是一条生命线,被同龄人接受是至关重要的。不被同龄人接受,少年就犹如在大海中绝望挣扎的一叶小舟;被同龄人接受,他们就站在坚实的大地上。父母千万不可以讽刺、挖苦、不屑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朋友。怎样培养孩子间的友谊
孩子之间的友谊是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建立和深化的,成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培养孩子间的友谊。1、 创设交友环境,使孩子在与伙伴在交往中产生友谊。多数孩子是很乐意与同龄伙伴相处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带领孩子到亲友、邻居、同事家去做客,让孩子与同龄的伙伴一起游戏。也可以请小伙伴到自己家里做客,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购置一些图书、玩具,组织好们们一起游戏和活动。如果有条件,应让孩子尽早入幼儿园,结识更多的同伴。孩子有了朋友,一起游戏,共同欢乐,互相依恋,密切了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2、 规范孩子的行为,使伙伴喜欢与其交往、友好相处、保持友谊。孩子往往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会“碰壁”。如到邻居家玩,说话不懂礼貌,不听邻居家大人的话,还乱翻抽屉,引起伙伴反感,不愿与其交往。边就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样,他才会受到伙伴的欢迎。3、 引导教育孩子珍惜、发展友谊。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成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还要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当孩子的伙伴生病时,提醒孩子主动去关心探望。要让孩子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教育孩子尊重、体谅伙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还可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如画一幅美丽的画,自制一个小玩具送给好朋友,从而不断发展孩子之间的友谊。4、 关注孩子之间的友谊,并鼓励孩子的好朋友来家中做客。家长要诚恳地欢迎小客人,平时要多询问孩子:“你今天与好朋友怎么玩的?”发现孩子某一点进步时,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如孩子将好吃的食品与朋友一起分享,将图书送给同伴看,就说:“这样关心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父母的关注以及表扬和鼓励,会大大激发孩子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促使孩子珍惜和巩固友谊。父母选择的朋友
“小建是个男孩子吧?”“嗯。”“那就不要光和女孩子玩,也要和男孩子玩嘛。”“嗯。”“没有男的小朋友吗?”“没有。”“怎么会没有?不是应该有好多吗!”“可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了。”“那你也找个朋友嘛!”“可是,这附近没有啊。”“那你去找一找看嘛。”“这周围没有嘛。”儿童的心理分析:“虽然妈妈要我和男孩子玩,可这附近没有嘛。这可没办法,和女孩子玩不是也很有意思吗!”小健这种想法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幼儿期的朋友只限于住宅周围。到远处去找朋友大约要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此,在附近找朋友,无论如何要受到限制。尽管在幼儿园里一起玩,可是如果两家离得远,回家就不能在一起玩了。所以,和女孩子一起玩也是不得已的。小健觉得既然和女孩子也能玩得很有意思,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因为在他的意识中,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还没有那么明显。他的中心思想是:“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只要有人玩就行,总比没有强。”妈妈的高招:做母亲的希望他能和男孩子玩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是大人的心理,是站在大人立场上的想法。不应考虑孩子玩耍的伙伴是男孩还是女孩,而应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这种年龄的孩子来讲,重要的是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比区别男孩或女孩更为重要。既然小健玩得很愉快tulaoshi,做母亲的应该把它看成是“人际关系的学习”,应该对此感到高兴。停止这一难得的学习,实乃一大损失。如今的孩子周围,过多地充满了电视、漫画、小人书、玩具、电子游戏机等人工制造的东西,以“人”为对象的学习机会常常被剥夺,所以不要太拘泥于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