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NAR促销360
2015-12-04 17:17
文/春添妈妈友:最近我发觉宝宝好像有点太过忍让。我想教宝宝学会说不。学会拒绝。我:怎么了,说来听听?友:比如宝宝自己骑着滑板车去大场地玩,有个小哥哥过来跟她交换,宝
分享和拒绝
文/春添妈妈友:最近我发觉宝宝好像有点太过忍让。我想教宝宝学会说不。学会拒绝。我:怎么了,说来听听?友:比如宝宝自己骑着滑板车去大场地玩,有个小哥哥过来跟她交换,宝宝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滑板车给别人。可能换回来的东西,宝宝根本不喜欢,可是她也不会拒绝。之后会拉着我的手说“宝宝也想玩”。我就去帮宝宝跟那个小哥哥说。那个小哥哥会犹豫一会儿就把滑板车给宝宝。可是没有五分钟,那个小哥哥又会把滑板车换走。她怎么就不知道按自己的意愿呢?我:那你平时有没有鼓励过宝宝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玩呢?友:我平时是这样的,以前有时候宝宝不想分享,不想给别人玩,我就会说“你看,以前小哥哥也给你玩过他的东西啊,你借小哥哥玩一会儿吧。”我:我想也许这是根源吧,你没有真正尊重宝宝自己的意愿,所以宝宝也还没学会对“自己的m.tulaoshi.com东西自己有权利决定是否给别人玩”这个权力的使用。你应该告诉宝宝这是你的滑板车,你有权利决定是给小哥哥玩,还是不给小哥哥玩。友:不可能,如果你这么问小孩子,小孩子都会说“不给”,这长此以往下去,孩子是多么自私啊?我:怎么会呢,这种分享意识首先是潜移默化的。在家里你认为你自己是个自私的人么?你会把好东西分享给家人么?(不仅仅是宝宝,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LG),如果你在家里做得到这一点。宝宝不会变得很自私的。要想学会分享,首先就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友:我认为不是。如果任由小孩子自己做主,多半都会自私,这是习惯问题。也许春添在你尊重他自己决定给或不给之后慢慢会学会分享,可使每个孩子都不同啊?我不确定宝宝会不会像春添一样懂事。或者会变得自私。我:亲爱的, 第一不要随便给宝宝贴标签,要相信她,她才能越来越好。不要对他这么没自信。第二,我所说的尊重孩子保护自己玩具的权利,并不是简单的一句“不给”拒绝了小伙伴。而是妈妈要做示范跟那个小朋友讲“对不起,这是他的玩具,她可能还没玩够呢,如果你想玩,请等等,也许他一会玩够了就给你了。”而且也要跟宝宝商量“你看那个小哥哥很想玩一下你的滑板车,你要是现在不太想玩,就借他玩5分钟,之后你再玩”这是需要引导的。而不是简单的拒绝就可以。友:你这样对那个来要玩具的孩子说“这是她的玩具,她还没玩够呢”多没诚意,旁边的家长听了就知道你是不想给他的孩子玩。我:可是我们成年人就应该为了面子而伤害孩子么?而且一伤害还是两个孩子。如果你勉强或者强迫宝宝让出了自己的玩具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宝宝,而且那个来要玩具的孩子也会因为任何东西来的太容易,会觉得这是应该的,就应该让我玩。你认为这不是在伤害孩子么?为了让孩子家长感到你的诚意,就要以伤害两个孩子为代价么?我认为不值得,我不会这样去做的。只有让宝宝心甘情愿的让出滑板车,她才知道自己的感觉很重要,别人应该尊重。友:这倒是,有时候她还没看清楚手里交换的东西是什么,就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了。我:宝宝这样不会拒绝别人,不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因为她认为礼让是应该的,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礼让。这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习惯动作而已。此时此刻如果你再以表扬她怎样怎样好,大方,她会更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长此以往……想想看,一个不敢表露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会快乐么?宝贝的小家地址:西瓜庄园B座8037号如何指导城乡儿童交往
由于城市和农村在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家长担心城乡孩子在相互交往中,会受到对方的欺负或吃亏,或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而加以阻止。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家长自以为这样“保护”孩子最保险,最稳当,实际上却束缚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其实,家长应该看到,城乡儿童之间的交往是有很多好处的,在交往中城市儿童能学到农村儿童热爱大自然、勇敢、自理能力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美德和淳朴、有创造性的良好个性品质;农村儿童能学到城市孩子自信、自主性强、知识面广、思维敏锐、热情大方的良好个性。那么,怎样指导城乡儿童之间的交往呢?1、应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社会交往,儿童之间的交往比他们与成人的交往更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学会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一切交往活动,支持孩子的交往活动,不要因为怕出问题而采取消极态度去横加阻止。2、在指导城乡儿童交往时,双方父母都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取长补短。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城市孩子往往因此看不起农村孩子,农村孩子也看不惯城市孩子。作为家长首先应教育孩子善于看到对方的优点和可取之处,懂得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3、孩子缺乏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在城乡孩子的交往中,双方父母应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提高和培养孩子是非辨别能力,教育孩子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帮助,改正对方的缺点。4、创造交往的良好条件,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要解除顾虑,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孩子更多地接触不同环境、不同习惯、性格脾气各异的各类伙伴,让孩子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品质,彼此吸引,增进好感和友谊,培养适应能力,使之充分地受到社会交往的训练。5、正确地对待孩子交往中的问题。孩子缺乏处理事情的经验,在与同伴交往中,难免吵吵闹闹,出现分歧。对此,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和担心,或者一味迁就自己的孩子,而应因势利导,巧妙地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使他们玩得更愉快。自己玩儿的宝贝
宝宝是怎样开始交往的?自己的宝宝能不能与其他宝宝玩到一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第一步:客体中心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很“务实”,当他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并不是对自己的同龄伙伴感兴趣,而是看上了他的玩具或其他物体。十个月之前的婴儿,即使在一起,也只是把对方当做活的玩具和物体看待,交往的方式是互相撕扯,或咿咿呀呀地说话。第二步:简单相互作用阶段这时的儿童已经能对同伴行为做出反应,但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或者是“模仿秀”。比如,第一个宝宝因为不小心碰着了自己而大哭起来。这时第二个宝宝“同命相怜”“触景生情”,也跟着哭起来,第一个宝宝看见第二个宝宝跟他哭起来,似乎觉得挺好玩,自己的哭声更大了。第三步: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宝宝会走会跑以后,社会交往变得丰富复杂了,模仿行为已经普遍出现,并且有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比如一个逃、一个追,一个藏,一个找。他们在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时,也会伴有消极的行为,比如打架,揪头发、抓脸和争玩具等。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这三个阶段告诉我们,婴幼儿的社会交往形式和内容虽然很初级,但是家长也要放手让宝宝走过这些阶段,不要人为地束缚孩子的发展过程,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就不管了,忽视宝宝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这样会损害宝宝的社会性发展。早期亲子关系具有影响作用爱不爱交往,合群不合群其实就是宝宝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问题。婴幼儿对社会的探究与认识先是通过自己的看护者得知的。如果妈妈对宝宝的反应敏感,宝宝时时感受有人在响应他的呼唤,自己的吃喝玩乐、游戏、睡眠都有到位的关注和照料,他就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信赖的。反之,如果看护者对宝宝的反应迟钝、冷淡,他的需要常常遭到拒绝,或者看护者更换,今天是妈妈,明天是奶奶,后天是保姆,宝宝没有稳定的贪恋对象,跟一个又一个看护者的磨合不顺利,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朝令夕改,动荡不安,也就不敢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了。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虽然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决定了孩子日后的同伴关系,影响孩子以后是否容易合群。具有安全贪恋历史的婴儿长大以后会将这种安全感带到他们的社会关系中,使他容易认同同伴或他人;而具有不安全贪恋历史的儿童长大后会将这种不安全感带到他们的社会关系中,使他容易排斥同伴或他人。爸爸不能当“甩手掌柜”一般情况下,妈妈是教养孩子的“顶梁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在婴幼儿的成长中不重要。我们发现叮当的爸爸“淡出”了家庭教育,这在客观上强化了女儿不爱交往的倾向。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和社会性(图老师整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父亲工作比较忙,与孩子共处时间少;另一方面,父亲往往认为教育小孩子是婆婆妈妈的家务事儿,等孩子大了自己再教育孩子也不迟。其实不然,与爸爸相处,孩子的活动倾向于大肌肉运动,情绪更加开放,泼辣,思维更富有挑战,孩子体验着与妈妈风格不同的另一个多彩世界。因此,爸爸不要闲置了自己的教育能量,多与孩子交往,也多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怎样让宝宝乐于交往?为矫正儿童同伴相处困难,心理学家设计了不少有效的干预方案,这些方案稍加变通,就可以在家庭中使用。1、看相关内容的影视作品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大部分动画片都有同伴相片的故事情节,家长右与宝宝一起看,让宝宝从中获得社交技能。2、唠叨儿歌促进宝宝的社会化在此提供一首儿歌,家长可给孩子编成故事,并经常与他一起念念,也会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他们都是好朋友小山羊,去种树,跟上遇见小白兔;小白兔,去种花,路上遇见小青蛙;小青蛙,跳下河,叫来一只大白鹅;小白鹅,游啊游,请来一头老水牛;排好队,一起走,他们都是好朋友。3、鼓励宝宝“扎堆儿”一般情况,0-3岁的宝宝擅长自己玩,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但这并不是他们关在家里的理由。不把他放在人堆儿里,他怎么学会与人交往呢?家长要鼓励宝宝平时与街坊邻居的同龄孩子一起玩,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让宝宝习惯于“扎堆儿”。文:晏红摘自《妈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