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嫌刚刚出生的婴儿长得太丑,研究表明,其实新生婴儿长得越丑,证明身体越健康!我们知道新生儿大都是凹凸不平的脑袋、浮肿的眼睛、皱巴巴且发白的皮肤、还有圆鼓鼓的肚子……其实这些丑陋的特征都是因为宝宝需要适应羊水环境,并且抵御细菌而独有的表现。
此外,孩子以下这四大身体部位长得越丑,代表身体越好:
1、耳朵大
通常耳朵大的孩子,面相都很好。除此以外,生物医学专家拉尔夫-霍尔姆博士曾表示,人的外耳越大,耳道就能获得越清晰的声音,所以耳朵大的人很少会因衰老而失聪。且从理论上讲外耳廓大的人听力要较普通人好些,因为它收集声波的面积要大。
2、鼻子大
美国爱荷华大学做过研究发现,鼻子越大,灰尘等污染物的吸入几率反而会降低,且其对有害病菌的抵御能力也更强,所以鼻子大的人不会轻易得流感或感冒。此外呼吸状况与鼻子的大小关系密切。若鼻梁高挺、鼻翼较宽,表明孩子的呼吸器官发达,能够呼吸到足量的空气。相反的若鼻翼娇小,则说明呼吸功能较弱,所以不透风的地方会胸闷、气短。
3、大腿粗壮
丹麦有一项做了为tulaoshi.com期12年、针对3000名男子的研究表示,腿部肌肉强壮、大腿周长在60厘米以上的人,患心脏病和早亡的风险会大大降低。有研究人员认为,大腿围的长度和心肌的重量可能成正比;所以大腿越细,心肌重量也越轻。我们知道大腿的肉是保健肉,当它们遭到破坏时,这些肥肉会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因此导致身体内部患有炎症,而这些炎症极可能引发胰岛素抗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4、脚趾短
英国有最新研究指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脚趾变短是为了能跑得更快,所以说脚趾短的孩子,正是人类所进化的方向。由于脚趾越长的孩子,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那么肌肉承担的负荷会更大,这样既影响爆发力,又会影响耐力。相反的,脚趾短的孩子,可以留下更多的能量供给身体的其他器官、且用以抵抗病菌。
看了以上的描述,准妈妈是不是不再担忧新生儿的美丑问题了呢?
给宝宝洗澡 这6部位别忘了
给宝宝洗澡可是个非常讲究的事情,因为如果需不干净,会导致宝宝生病。那么在给宝宝洗澡时,妈妈有没有注意六个易脏部位呢?这些地方都有彻底洗干净吗?如果不确定,看看自己遗漏了哪些部位。
1.肚脐
婴儿出生时医生会剪断脐带,消毒纱布包扎,7天左右脐带会自行脱落。父母在给孩子洗澡时不要让其在水中呆太长时间;换尿布时,如果太长可以在腰部反折,避免尿液流入脐部。在洗澡后要及时用消毒棉签消毒脐部,观察脐部周围有无红肿、渗水或特殊气味,如果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2.屁股
屁股护理耗时耗力,护理不及时很有可能引发尿布皮炎。尿布经济环保,更贴身透气,晴好天气白天夏季使用比较方便。纸尿裤适用于下雨或者是夜晚。孩子排便后要及时用温水清洗干净,用毛巾轻轻吸干皮肤上面的水分,不要来回擦拭,以免伤害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
有些父母会经常忘记给宝宝换尿布,尤其是纸尿裤,认为纸尿裤吸水快,多用一会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会造成宝宝患上尿布疹。所以父母一定要勤动手,保持宝宝屁股干燥,尿布要经常晒,杀死细菌。孩子在方便或是刚刚换下尿布后,让屁股自然晾晒一会,不要立即包上。
3.眼睛
宝宝身上也会有一些致病菌,眼部易患结膜炎,此外孩子喜欢乱抓东西,很容易伤害到眼部。如果结膜红肿,可以点眼药水,一天三次;如果是抓伤,家长要把孩子指甲剪短,戴上薄手套,以防再次抓伤。当眼睛出现异物时,可以用温开水轻轻擦洗或者是用消毒棉签擦拭,如果严重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
4.耳朵
给孩子洗澡时家长要避免水进入宝宝外耳道,如果进入,可以把孩子头部往一边偏,利于水流出。或者是用棉签把水擦拭掉,但不要把棉签塞入外耳道。孩子感冒看看其耳朵有无不适,有没有分泌物或是特殊异味。如果孩子总是抓耳朵,那么家长要小心孩子是不是患上中耳炎。
5.口腔
宝宝进食之后适当喂些白开水,消除嘴里食物残渣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如果孩子嘴里流出白色分泌物有可能是鹅口疮,需使用抗生素、紫药水等抗霉菌。平时可以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保持口腔黏膜健康,防止口腔炎。
6.头垢
有的宝宝头皮、脑门附近会出现黄褐色像鱼鳞般一样的污垢,非常难看。有的家长喜欢用手抠掉,这些方法都是危险的。有可能造成孩子脑部感染患上细菌性脑膜炎,引发肢体瘫痪。家长可以在污垢位置擦上植物油让其软化脱落。半年左右,宝宝头皮就会干净。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婴儿护理栏目发布。宝宝爱吃手?不是大问题
很多父母都会经历为宝宝爱吃手而烦恼的阶段:刚把小手从宝宝嘴巴里拿出来,没一会儿功夫,宝宝又把小手塞进嘴里吧唧吧唧地啃起来了。无论是戴手套,还是不断拉手,都无法阻挡他吃手的节奏,真是任性!
小米的吃手行为相对其他宝宝来说,要略晚一点,差不多到了5个月才开始。对于她吃手这件事,外公外婆都很关注。毕竟在老一辈人眼中,吃手是一件很不卫生,又很容易造成各种不良影响的坏习惯。于是,有一段时间,经常可以听到外婆的声音:米米,不要吃手!手上有好多小虫子,吃进肚子会生病。不过,这样的言语对于米米来说毫无作用。
吃手是孩子口腔敏感期的表现
其实,对于小米吃手这件事,我的意见不是很大,因为我知道这是口腔敏感期的特点。
宝宝口周神经相对来说发育比较早,因此嘴巴对于小月龄的婴儿来说,就是他们开始探索世界的工具,有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口欲期。
吸吮手指的过程其实不仅是他们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也是他们智力发育的一个标志。他们先是学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然后开始笨拙地将整只手塞进嘴巴里,再接着是吸吮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灵巧自如地吸吮某一个手指。这对帮助宝宝眼、手的协调发展,为后面的准确抓握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吃手是宝宝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当口腔敏感期得到满足之后,自然就会移情别恋。
保证卫生的同时,适时转移孩子对吃的关注
只要小米的手是干净的,指甲是修剪过的,我基本上都不会太过关注她的吃手行为。平时外出,我也会随身带一包婴儿专用除菌湿巾,随时给她擦手,为她准备一个相对卫生的吃手环境。
虽然,我会允许小米自由地吃手,但这种自由也是有限制的。如果她吃得比较频繁,我还是会阻止的。一般来说,我都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当她又想吃手的时候,我会让她帮忙拿这拿那,这个过程中,她会沉浸在拿和递的动作中,自然忘掉要吃手的事情。这样的效果,比外婆不断的言语阻止,效果要好很多。
有时候,吃手是因为压力大
小米的吃手敏感期在我们给予的自由下,结束得很早。哪知道,随着她去年9月份进入幼儿园,吃手行为居然卷土重来了!而且,随着她年龄的增长,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她吃手吃得很有技巧,懂得避开我们。
入园前,我带小米做过体检,知道她并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或是缺乏维生素等健康原因才吃手。于是,我决定将每天睡前的故事时间增加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是我们聊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会给她聊聊我一天的生活,也会引导她说说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刚开始,她主要是听我说,慢慢地,她说的开始多起来。
原来,那段时间幼儿园在准备春节前的花样操比赛,小米要站在队伍第一排,她开心的同时,也紧张好强,着急学会,结果却适得其反,连连出错。时间一长,自己给自己太多压力,而她又不好意思跟老师和家长说,结果,只能通过吃手来缓解。
了解到小米的心理状态,我鼓励她不要着急,平静用心去记老师教的动作,有不明白的,可以多问问老师。如果在幼儿园练得不好,可以记住动作,回到家多练习;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老师或者妈妈说,大家都会帮忙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小米不但吃手的现象越来越少,而且心情也开朗起来,说明,我对了!
所以,我想对各位妈妈说:吃手是孩子一定会出现的口腔敏感期的表现,如果我们粗暴地阻止,它要么tulaoshi会延迟出现,要么存在的时间反而延长。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尊重这一敏感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发展,尽量满足他的需求,允许他自由地吃,当这一敏感期顺利地度过了,孩子自然也就不再把东西往嘴里塞了,不信,试试看!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婴儿护理栏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