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爱动手打人怎么办
妈妈育儿问题:我的孩子4岁多了,他经常动手打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家长常找到家里来,弄得我老向人家赔礼,然后回过头来再训孩子,可这小家伙似乎无动于衷,请问该怎么办?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育儿专家回答:孩子爱动手打人,这确实不是一种好的性格和习惯。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组爱攻击人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性格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在环境中模仿、学习。人类生活的环境可以说充满了暴力,大到战争,小到邻居打架,再小到父母经常性地责打孩子,这都成为他学习的内容,更何况还有电视上各式各样打斗剧烈、以力服人的卡通片或武侠片,这也是他模仿的对象。
(2)攻击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目的。因为他知道通过攻击会达到他的目的,所以他通过打人而让其他孩子服从于他,听他支配;通过攻击别人可以取得很多小朋友的敬畏。频频地使用攻击这种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坏习惯。
(3)挫折时的发泄。当他做某个事遇到大的失败,他的愤怒无处发泄时就会通过打人、骂人、强占别的孩子玩具等来平衡他的心境。
(4)攻击也是他吸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通常情况下爱打人的孩子不会得到老师、同学,甚至包括父母的关心、注意,这时他的内心却需要这种感觉,他就会通过攻击别人来引起父母、老师的注意。
(5)孩子在自己的天性中就有好勇斗狠的一面。这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孩子喜欢动手打人其实跟他们的年龄及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在学龄前孩子乐于以拳服人。
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这种好勇斗狠的性格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这些孩子父母如果采取粗暴的做法比如打骂,有可能会使他的攻击性更为变本加厉,正确的做法是:
(1)父母应当观察了解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攻击行为,然后否定他的攻击性。比如孩子以抢的方式获得的玩具,父母就应将抢来的玩具没收,并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以此减低他攻击行为的内心动机。
(2)如果孩子天性喜欢攻击人,父母可适当让他学习一些安静、平和的游戏、运动,比如教孩子下棋、教孩子练毛笔字,如果有进步就应适度地肯定、赞扬,这样就可以转移他的兴趣,逐渐培养他有益的性格特征。
(3)如果孩子是由于挫折而产生攻击行为,则应帮助孩子减少挫折感,这就要求父母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可以身作则展示父母和邻居、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告诉孩子人生来应属于群体,群体需要协作而不是敌意,比如要让别人服你,动手动脚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聪明、友好、团结,同样也可让小朋友佩服你。
上述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孩子的攻击行为逐渐减少,则一定要给他鼓励,增加他的信心,当然如果孩子百般劝说无效,父母就应对他进行处罚,肉体的处罚是tuLaoShi.com应该尽量少用的,但其它方式比如物质处罚、让他一个人静坐思过等方式应该是有效的,不妨尝试一下。
学龄前期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
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的发展,是学龄前期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
一般从3岁开始,儿童就有了独立活动的要求,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试一试,做为家长要意识到这是儿童有了独立性倾向的表现。这是好事,要珍视儿童这种独立活动的愿望,并抓紧这个关键时期,鼓励、引导儿童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凡是儿童能做的事,要及时教会他和鼓励他自己去干。当然,要从教会儿童生活自理入手,比如穿脱衣服、吃饭、入厕和盥洗等。实际上,两岁左右的孩子便会有什么事都想我自己来的强烈要求。千万不要用你还小、你不会等话来压制这些刚刚冒头的积极愿望。
起初,儿童干不好是很自然的,成人要耐心地教会他们一些巧干的方法和技能。如怎样扣纽扣又准又快、怎样拿筷子、夹菜时手指怎样动Tulaoshi.com作等。当儿童有些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时,也应该予以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既能发展他们的智慧,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们共同生活的集体,不要让儿童从小只习惯于大人为他们服务,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和乐意为大家也尽点力。如做饭时帮助妈妈择洗蔬菜、在幼儿园轮流值日搞卫生时用小抹布擦桌椅等,这些都能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爱劳动等品质与责任感。
孩子过分好动怎么办
常见的孩子好动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孩子天生气质属于活泼好动类型,这种孩子整天坐立不安,跑跑跳跳,爬高摸低,很难安静地去做一件事,并且话多,手势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以动态来表现自己。另外一种则是细微脑功能异常引起的好动,产生的原因很多,需要仔细地分析和治疗。
如果怀疑你的孩子过分好动,不妨参考以下情况作出判断:(1)喜欢跑来跑去,比如在吃饭、看卡通片、做作业、游戏时上街时,总是让人放心不下;(2)喜欢把身体扭来拧去,比如吃饭、做作业、看电视等,看得人心烦;(3)喜欢在不同的场合中多说话,比如吃饭、上课、看卡通片等;(4)喜欢分心玩其它东西,比如吃饭时玩玩具tulaoshi.com,做作业时玩钢笔,看电视时拿遥控器胡摁;(5)通常不喜欢睡觉,睡眠时间短,睡着后动来动去;(6)很难安静下来,比如做作业时大吵大叫或走来走去,玩游戏时很难玩安静的游戏,上课时或做各种小动作或交头接耳等等。
如果上述情况你的孩子都比较符合的话,那他可能就是一个过分好动的孩子。不过,要下结论,还是应该去找医院有关专家来进一步的观察、分析。
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都会显得好动,如果父母把喜欢东碰西摸、左转右拧、手脚不闲的孩子视作过分好动,很有可能是父母过于焦虑的缘故。通常情况下如果孩子在各种行为、语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正常的话,那他的好动可能就是一种天性,父母不必过于紧张。因为紧张的父母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斥责、处罚等,反而会使他更不容易安静下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观察孩子的好动程度及兴趣,如属孩子生长过程的某一特定阶段,即所谓狗都嫌时期,那就不必担心,过了这一阶段他自然就不再过分好动。
(2)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为孩子以身作则,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对于好动的孩子,有时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来讲解,这种视觉语言比口头的叙述来得更形象、有效一些。
(3)父母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他跑跑跳跳地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4)在家里时父母可把他的好动转化为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让他跑腿买个盐呀,让他去给花儿浇水啦,洗他的小袜子啦等等,孩子就很乐意干这些家务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5)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也是一个改正过分好动的好方法。比如吃饭、睡觉、阅读、游戏等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在活动的选择上最好选他容易做到的那些,只要他能够做到,家长就应充分肯定和予以鼓励。
(6)适当为孩子安排一些安静的事情来做,比如阅读、画画、练毛笔字等等,当然时间最好短一些,因为好动的天性使他坚持不了几分钟。与其强制还不如顺其天性,让他动一会,然后再去练,天长日久他自会越来越习惯较长一段时间的安静。
由于过分好动会使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以后的学习也不利,所以做父母的应耐心地引导孩子,使他变得平和。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切记你只是引导孩子由过分好动到好动到一般状况,而不是改造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