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请教专家,我孩子现在一岁半,特别喜欢打他不认识比他小的孩子,一见面就是一掌,我拉开他,他还会用脚踢人家或用头撞人家小孩。使得大人很不好意思。说他打他也不起作用。
茅于燕:对一岁半的幼儿说"不要这样做"、"不行"、根本不起作用。日本小儿医生也是育儿专家内藤寿七郎博士认为,对4岁以后的儿童才能使用"不行"这一禁句。所以你说:"说他打他不起作用"就是这个道理,禁句用早了,根本无用。
一岁半的幼儿喜欢打人不都是成人意义上的打人,很可能一开始是一种挥舞动作,而碰到小朋友,小朋友会哭声,叫声,于是就继续挥舞,继续拳打腿踢,从这里得到行为的反馈(挥舞---哭叫)很高兴。
对这种意义的打人可以这样对待:
1、孩子好像是打了人,便可以是无意识的,只是一种挥舞动作。应该对他表示(用眼神,用语言)"不要这样做"。他如不听从,可以握住院他的双手,引导他去玩玩具,搭火车,"盖高楼",而不让他的手"闲着"。
2、看见孩子用脚踢人家小孩或用头撞人家小孩时,可以把孩子抱开,内疚地对人家小孩表示道歉,并严厉地用眼神制止孩子再这样做。
3、用平常心看待。打人确实是一种攻击性行为,但对一岁半的孩子来说,他还是初涉人间,识事不多,不必给他扣上"攻击性行为多"的帽子,只是说:"你打人了,把别人弄哭了,以后不要这样做"就够了。同时要热情地对待被打者,让他感到公平,有人同情他、支持他。
4、孩子在比较长(一两个月)的时间性内没有打过人,应大大表场,让他尽快地"回到"好宝宝的行列里来。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多种多样,父母应区别对待
如何对待孩子打人与被打?
性情密码:揭开宝宝爱打人三大根源
家有小皇帝老爱打人怎么办?
“超人”宝宝爱学怪兽打人怎么办?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1、父母对“我”过于溺爱。
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形成自私、蛮横、跋扈的个性,在与同伴交往中,忘却了社会环境的不同,恃强凌弱,不能协调同伴间的关系。
2、“我”语言表达贫乏。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无法适当地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3、“我”出于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孩子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4、“我”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孩子处于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5、“我”误解了父母的“称赞”。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6、“我”感到受了冷落。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别人的注意。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也有的孩子是用这种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7、暴力影视对“我”的影响。
孩子无意中看到暴力、打斗场面的影视节目,由于不能辨别是非好坏,就会模仿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8、父母对“我”的影响。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人”,对孩子态度粗暴,尤其在孩子做错事后,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声训斥或狠揍一顿。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相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形成蛮横、粗暴的品格,在对待同伴时,表现出爱欺侮人的错误行为。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