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喝牛奶要避开的4大雷区
牛奶营养丰富TuLaoShi.com,可以为宝宝补充很多微量元素。但是专家表示,父母在给孩子饮奶时常会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严重妨碍了宝宝营养元素的吸收。
喝牛奶要避开4雷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加入红糖易变性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牛奶加糖可改善口感,但不能加得过多。过甜会降低婴儿对奶中钙质的吸收,削弱牛奶的营养价值,一般按每100毫升鲜奶加5~8克糖即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另外,牛奶中加糖要放白糖,不要放红糖。因为红糖质地较粗,含非糖物质较多,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和苹果酸等。牛奶加入红糖,有机酸达到一定含量时,就会使牛奶变性沉淀,不能食用。
每天喝奶别超量
王丁棉表示,合理掌握喂养量也很重要,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00~110毫升供给,一天的总量最好不要超过600毫升。超量饮用牛奶可能招致以下后果:一是引起宝宝抽搐,因为牛奶中钙磷两种矿物元素的比例不合理,磷元素过多,会排挤体内的钙元素,可发生低血钙症而致惊厥发作;二是小儿肠内乳糖酶活性较低,牛奶中乳糖较多,小儿因无法消化而导致腹泻。
加入米汤不可取
有些年轻的妈妈喜欢在牛奶中添加米汤来喂养婴儿,王丁棉表示,其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中含有脂肪氧化酶,它会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A。婴幼儿摄取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正是乳制品,如果乳制品中的维生素A被破坏,就会导致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
巧言鼓励避免抵触
牛奶的特殊口味使很多孩子望而生厌。王丁棉表示,家长可利用变漂亮、变聪明等说法鼓励孩子,避免儿童产生饮奶抵触心理。家长可以制作以牛奶为配料的食品。
早餐和晚睡前是儿童饮奶的最佳时间。早餐饮用能够提高营养元素的吸收率;睡前饮奶能安神。
牛奶制作美味辅食助宝宝长牙
帮助宝宝长牙除了日常加强补钙外,还有没有宝宝更喜欢的方式呢?其实,利用宝宝最爱的牛奶制作美食,就可以让宝宝在解馋的过程中增加钙质,辅助宝宝顺利长牙哦。
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一些宝宝的小乳牙不坚固易折断,是因为断乳期后,钙的摄入量不够。如果妈妈们将牛奶作为制作菜肴的辅助原料,不仅会让菜肴带有特殊的色泽及奶香风味,打开3-6岁宝宝的食欲,还能起到护牙固齿的作用。
奶汤芹蔬小排骨
原料:猪小排500克,胡萝卜、鲜蘑菇各100克,西芹200克,牛奶500毫升。
辅料:料酒、水淀粉、盐、素易鲜适量。
做法:
1、猪小排洗净,逐根切成长3厘米,宽1.5厘米的条块,用开水烫一下,沥干水分后,放入盆内,加干淀粉和少量黄酒、盐拌匀。
2、锅置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排骨放入,炸至淡黄色、稍酥,然后将排骨捞至砂锅内。
3、将胡萝卜和西芹切成条块状,放入油锅煸炒片刻后,盛入碗内,锅内剩油可作它用。
4、鲜蘑菇洗净,每个蘑菇切成四小块。
5、砂锅内倒入少量清水,然后用大火煮开,加入半量鲜牛奶,用小火焖煮至排骨软熟,然后放入切成条块状的胡萝卜、西芹、鲜蘑菇块和另半量鲜牛奶,继续用小火焖煮至排骨酥软,至香气外溢时加入适量盐和素易鲜即成。如汤汁过多,可用大火略收干水分后再调味。
四个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指出,由于家长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宝宝成长发展的错误做法。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邹小兵介绍说,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邹小兵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tulaoshi.com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开发宝宝学能应向专业人员取经
邹小兵教授指出,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
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邹小兵教授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邹小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
四个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宝宝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相反,碰到孩子发呆、多动、内向家长们却认为只是小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指出,由于家长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宝宝成长发展的错误做法。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邹小兵介绍说,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邹小兵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开发宝宝学能应向专业人员取经
邹小兵教授指出,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
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邹小兵教授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邹小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
孕妇患病不治疗 产婴后去世
襁褓中的孩子还不知道,妈妈王喜(化名)在他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夺走母亲生命的疾病就是结核病。妈妈怀孕期间出现结核病症状,怕影响宝宝健康,她一直没有治疗,结果结核病情急剧恶化。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吴平顺(化名)有点欲哭无泪。
3月24日,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一病室,他独自照顾着3个月大的儿子强强。孩子因肺结核病,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襁褓中的孩子还不知道,妈妈王喜(化名)在他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夺走母亲生命的疾病就是结核病。妈妈怀孕期间出现结核病症状,怕影响宝宝健康,她一直没有治疗,结果结核病情急剧恶化。
病例:3月大孩子查出患结核病
不久前,一名年轻男子抱着宝宝,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一病室,急切地找到医生,请医生救救他的孩子。
男子是湖南攸县人,名叫吴平顺。强强才3个月大,4天前因为着凉出现咳嗽,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不见好转,再检查说可能是病变结核,医生建议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诊治。吴平顺说。
经检查,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一病室副主任龙章改诊断,3个月的强强患上了肺结核、肺部感染。听到医生的说法,吴平顺十分着急。原来,强强的妈妈王喜去年11月生下强强后就去世了,病因也是肺结核。
当时,我们真的不知道结核病这么可怕。吴平顺说,2011年8月,王喜被诊断为肺结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之后王喜没有继续服用抗痨药物。2012年,王喜与吴平顺结婚后怀孕。
怀孕期间,王喜出现咳嗽、出汗不止、偶尔气促等结核病症状。由于害怕放射检查的辐射对宝宝有影响,夫妻俩商量决定,等宝宝出生后再去医院治疗。2012年11月初,王喜即将临盆,结核病情急剧恶化,在当地医院紧急剖宫产生下强强后,不幸去世。
龙章改说,因孩子妈妈怀孕期间有严重的结核病,羊水中也查出有结核杆菌,传染给了强强。经治疗,孩子病情已有所好转。
提醒:结核病可能通过胎盘传给宝宝
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四病室主任李爱美介绍,女性在患活动性肺结核病期间不应怀孕,怀孕期间,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前期妊娠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会加剧结核病情发展;分娩时腹内压力突然下降和横膈下降,可使肺组织扩张,加上体力消耗和产后哺乳等,孕妇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据统计,重症肺结核女性患者产后恶化率可达52%。此外,李爱美说,结核病还可通过血行散播,在胎盘内形成结核病灶,经破坏胎盘绒毛后进入胎儿体内传染给胎儿。
很多女性结核病患者咨询,是否还能有机会生下健康宝宝。其实,女性只要结核病治愈,停服抗结核药3个月以上,确认恢复健康时,可在医生监护下妊娠。李爱美说,女性结核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应注意三点:加强营养,保证休息和睡眠;产后不宜哺乳,以避免药物残毒通过母乳m.tulaoshi.com影响婴儿;注意婴儿与母亲隔离,新生小孩接种卡介苗等以增强孩子对结核感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