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情绪问题
www.Tulaoshi.com精神科的医生指出,除了先天脑部有窒碍外,儿童的情绪问题皆由后天环境孕育而成。不少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个普遍原因是父母本身连自己的问题都未能处理好,如夫妇间的猜忌、冷淡、婚外情等等。夫妇间缺乏爱,恶性循环下,帮孩子反而愈帮愈糟。
儿童的情绪问题可分为四类
(1)过度与兴奋、激动可被视为过度活跃症或又称注意力缺乏症,其病征是容易冲动、易怒、难于集中精神。这病因是由于遗传或脑部轻微受损,导致脑部抑制功能发育较慢。
(2)过度紧张可能被诊断为焦虑型情绪问题。其病征会长期头痛、肚痛、无胃口、失眠、过静、不肯上学等。使孩子患有过度紧张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本身情绪过度紧张、父母对儿童要求过高、儿童在学校有恐惧的经历。
(3)过度低落被视为忧郁型情绪问题,其病征有头晕、失眠、梦话、孤癖、肌肉抽动等,形成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父母不和,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关怀不足,父母过度批评儿童的失败、很少赞赏儿童的努力,先天或遗传因素影响脑部发育等。
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谈到治疗方法,药物只能在涉及脑部问题的病症里扮演个配角,不可缺少的灵丹妙药,是父母对儿童影响以及仅次于父母的学校教师,他们的关怀爱护至关重要。因此,有很多医生觉得父母及教师若发现自己有情绪或关系问题,应及早改正(为人父母者的苦处也许就在于上要照顾高堂,下要养育娇儿,而自己却苦无长者爱顾、提携,有困难时得须自动自觉寻求帮助),一来可避免相互影响、恶化自己及孩子的问题,二来问题儿童亦可得良医。
家长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这一概念也有了很大变化。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提出,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缺陷,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心理功能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1991年北京市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各类主要精神障碍患病数字均有上升趋势。1983年以来,在休学、退学的疾病种类中,精神疾病已由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超过了传染病。为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首先应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卫生,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儿童心理疾病,防止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发生。这是关系着全民族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事。
所谓心理,简单地说,就是精神活动和思想意识。心理的内在表现为意识,外在表现为行为。行为是由意识引起的,因而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学习能力以及各种优秀品质的养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天因素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的遗传物质有了缺陷,或者母体在妊娠期,因营养不良或受有害的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小儿的身心发育障碍,甚至成为痴呆或畸形,或患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疾病。这样的孩子要发展健康的心理自然是不可能的。可见,先天遗传是产生心理的基础,但是心理现象的产生则是在后天开始的。
一切精神活动、思想意识,都是大脑皮质活动的产物。因此,心理现象又是客观世界在大脑的反映。正如谢切诺夫所说:一个人的心理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由人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巴甫洛夫也说:人的行为,不仅受神经系统天生的特性所牵制,更重要的却是决定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可见,对一般儿童来说,后天环境对心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0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教授,曾经追踪研究了美国数十名的天才儿童,发现他们的家庭有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儿童在不同教养环境里长大,他的心理状态、个性、爱好、智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儿科医生和内分泌学家认为,要使儿童健康成长,基本条件是要使孩子得到父母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这样儿童身心均会得到良好发育。儿童如果从小就得不到父母之爱,生活在经常吵架的不和睦家庭中,身心就会受到创伤,吃不好,睡不好,性格会变得孤僻,并且容易得病。作为父母和亲人,有义务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遗传、种族和营养得到最大发展。
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个体心理的健康状况,心理不健康会严重削弱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有怯懦与自卑性格的人,往往表现为胆小、懦弱、孤僻、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际、缺乏知己。他们活动能力差,缺乏进取心,对别人态度冷淡,也不愿介入别人的事,平时生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该说的话到嘴边又吞吞吐吐,全身紧张,手足无措。这种人几乎没有自信心,总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对前途感到渺茫,在竞争剧烈的现代社会里,往往因不能适应而落伍。再如躁狂性格的人,经常情绪过于高涨,虽然终日欢快喜悦,洋洋自得,但态度敏感,常因小事而冲动,产生对立情绪,滋生报复心理,不计后果。这种人常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不能很好地与同事相处。这种性格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而一个思维敏捷、意志坚强、情绪高涨、性格开朗、积极向tuLaoShi.com上的人,则能较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事业上也往往扮演着成功的角色。这就需要从小培养。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1)情绪安定,积极向上,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全感;
(2)能把对他人的愤恨心理转向创造和建设方面去;
(3)具有同情心和对事物的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4)能表现出与生理发育阶段相适应的情绪;
(5)知足常乐,为了将来,能克制现实的欲望;
(6)具有自信心,又善于同别人交流;热爱生活,并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吗
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探讨人脑着手。人脑分为左右两边。左脑和右脑在结构和组织上是相同的;在功能上,则有一部分是两边相同,一部分不同。左脑负责语言表达,右脑负责辨认图形、空间关系等。习惯于用右手的人,是因为大脑左半球占优势;习惯于用左手的人,是因为大脑右半球占优势。这是先天发育决定好了的,不管哪一侧占优势,并不影响人的正常智力和正常生活。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社会里,不少人总认为左撇子在心智能力上比常人低。即使在学术圈里,也有一些科学家硬要说使用左手的成因是人类遗传基因的一种变态现象。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毫无科学根据。
据调查,习惯用左手的人约占全人类的1/10。如果强迫惯用左手的小儿改用右手,则占优势的大脑右半球就要与左半球调整功能,这样就容易引起语音与逻辑思维中枢的紊乱,造成口吃,说话不清,写字看书迟钝,以致智力发育受到影响。观察表明,强迫小儿改用右手,不仅易发生如上情况,而且会留下后遗症,造成长大后比其他孩子多一些的精神障碍。所以,习惯多用左手的小儿还是听其自然为好。
不过,这个社会是个右利的社会。要求左利者改正,主要是社会的压力所致。此外,还有工具的因素(大多是为右利者设计的,左利者使用起来往往很别扭,如www.Tulaoshi.com剪刀等)、文字的因素(如汉字的左右结构型,就很不利于左手书写)。正是基于后一点,我们建议:家长还是应该尽早注意,多给孩子时间,以理解的、不急躁的方式,慢慢鼓励孩子改用右手拿笔或画图,以便孩子将来入小学后能以右手写字,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当孩子用左手的倾向太强,即使循循善诱仍无法扭转时,父母就应该顺其自然。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面对其他用右手的同伴时,他的孤独和不安就需要父母和师长来加以辅导。至于像左手拿筷子之类的事,大人就不要逼迫孩子非改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