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穿太多更易得感冒
民间流传着春忙不脱衣的春捂俗语,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是,春捂是要讲究度的。如果春捂过度宝宝反而更容易生病呢!
很多父母都知道宝宝在春天的时候也应该穿得暖暖和和的,这样才不容易生病,但是你们知道吗,穿得太多宝宝也很容易生病哦。
适当春捂有好处
冬去春来,天气由寒逐渐转温,人的阳气也从冬季的闭藏状态开始由内而外的生发出来。然而,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对于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抵御料峭春寒的侵袭,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突然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那刚开始从冬眠中苏醒活跃起来的皮肤细胞,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积蓄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甚至引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春捂过度易生病
说春捂好,贵在讲究适度,如人们平时老说的要想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这便是度。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过厚,保暖过度的情况下,得不到锻炼,就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抗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春捂有讲究
一、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指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二、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三、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四、做到三暖二凉
三暖:
一是背暖
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二是肚暖
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批评孩子做到“批评有方”记住三忌讳
小孩儿都喜欢无拘无束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都会犯tulaoshi错,关键的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做为家长的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批评和影响孩子。专家指出,批评孩子时要做到批评有方。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剪枝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春季吃哪些食物有助宝宝长高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活动量大,需要营养多,同时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进食量增加。因此,应利用这个大好时节给小儿科学合理地调养,让小儿吃得更科学,成长更健康。
巧摄钙与蛋白质,加速生长发育经过一个冬季,小儿外出减少,此时易缺钙,加之春季生长发育加速,需钙量增加,在饮食上应给宝宝多选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骨头汤、鱼、虾、芝麻等。土豆奶汁清汤或奶油磨菇鲜汤是不错的选择。嫩豆腐含钙也很丰富。小虾皮是储钙的仓库,可将虾皮放入汤中或做成菜包子馅,其补钙的功效也不会逊色。
小儿春天生长发育加速,器官与组织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可多选用鸡蛋、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小米、红豆等。
适量进食脂肪,忌食辛辣致敏物脑组织中含有两种不饱和的脂肪酸,它们是组成大脑主要成分,如果缺乏将会大大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春天脑发育较快,应给小儿多吃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核桃、茶油、橄榄油、芝麻、兔肉、鲜贝等。鱼肉鲜美,含有丰富的脑黄金,可采用清蒸或清炖的烹饪方法。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春天气温由冷转暖,阳气上升,小儿容易上火。因此要忌食燥热食品,如羊肉、狗肉,少吃油炸鸡、排骨等。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葱、蒜等也要少吃。巧克力、果脯也是产生内热的源泉,也在忌食之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shuimian/)对于一些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小儿而言,春天也是疾病的好发季节。因此,要慎吃海鲜、虾、海鱼、螃蟹等富含组氨酸的食品。
春季是适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也是儿童最容易感染疾病的季节。强身才能健体,要让宝宝远离疾病,茁壮成长,家长除了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最根本的还在于给孩子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但爱子心切的家长需注意,饮食无方,滋补不当,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营养失衡或营养过剩。
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宝宝?营养专家根据季节变化特点和儿童生长需要,特别推荐四大类食物,以便家长合理计划孩子的春季饮食,提高宝宝的机体免疫力,给予充分的生长供给,快高长大。
NO.1 补充钙质的食物
生机盎然的春天,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不少孩子蹿个都是在春季。孩子生长加速,身体对钙营养的需求自然相应增加,家长应及时为宝宝补充钙质。据健康863网的营养专家介绍,不同年龄的孩子钙量需求不同,补充得当才能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具体来看,1岁以下的幼儿每天需要的钙量约为300-400毫克,1-4岁每天需要的钙量约为600毫克,4-7岁每天需要的钙量约为800毫克,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应每日不少于1000毫克。
日常有许多食物可供钙源补充。比如乳制品类的牛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等;豆制品类的黄豆、蚕豆、豆腐、豆腐干等;海产品类的鲫鱼、鲤鱼、泥鳅、虾、虾米、螃蟹、海带、紫菜、蛤蜊、田螺等;肉类与禽蛋类的羊肉、鸡肉、鸡蛋、鸭蛋等;蔬菜类的芹菜、油菜、胡萝卜、芝麻、香菜、黑木耳、蘑菇等;水果与干果类的柠檬、枇杷、苹果、杏仁、山楂、葡萄干、花生、莲子等。
特别提醒:家长应让孩子均衡摄取各项富含钙质的食物。羊肉等食物性温,不宜让宝宝吃得太多。此外,应控制宝宝高盐分、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控制糖或甜食、汽水、可乐等苏打水的摄入,以免丢失钙质或减少、阻碍钙质吸收。
NO.2 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由于春季儿童生长加速,脑发育处于高峰期,所以需及时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专家指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份,摄入不足将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由于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应从相关食物中摄取。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性脂肪则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要获取足够的不饱和脂肪酸,家长可以在给宝宝做菜时尽量采用植物油,并可多吃一些富含植物性脂肪的饮食,如核桃粥、黑芝麻粥、花生粥等,或者吃些富含植物脂肪的小食品,如花生米、核桃仁、松子、葵花子等。
特别提醒: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的摄入量应均衡;日常不能通过多吃油炸食物的方法来增加植物油的摄取。
NO.3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在春季,儿童容易出现烂嘴角,齿龈出血,皮肤变得粗糙等症状,这大都是源于维生素缺乏,此外,孩子维生素缺乏还容易引起感冒、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专家提醒,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儿童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干眼病、皮肤干燥和呼吸道疾病;缺乏维生素B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缺乏维生素D会缺钙等。
维生素可在多种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在鱼肝油、肝脏和深绿色、深黄色蔬菜及水果中含量较多;维生素B富含于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萝卜、鱼、蔬菜等食物中;维生素C在绿色蔬菜、枸橼类水果中含量较多;维生素D在鱼肝油、肝脏、蛋黄和牛奶中含量较多;维生素E在麦、米胚中的油脂, 蛋、肝脏、肉类中含量较多。
特别提醒:家长最好通过医生了解孩子应该补充何种维生素;吃得过于精细容易导致宝宝维生素缺乏,所以平时宜精粮、粗粮搭配吃;日常做饭时,米不要过度淘洗,防止维生素流失;烹调蔬菜时,时间不宜长,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shuimian/)NO.4 药食同源的食物
春季气温回暖,各种病菌和病毒异常活跃,疾病容易侵袭年幼体弱的儿童。家长可为孩子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提高宝宝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专家表示,有些食物具有中药药性,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既能当作饮食之用,也能够防治疾病,对儿童健康大有裨益。
药食同源的食物包括:红枣、桂圆肉、蘑菇、香菇、黑木耳、枸杞子、山药、米仁、核桃肉、龙眼肉、山楂、乌梅、杏仁、橘子、粳米、赤小豆、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又都味甘性平,疗效虽然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但副作用小,适于儿童。
特别提醒:孩子体质存在差异,并有虚实寒热之分,家长最好先请教相关中医儿科医师,了解孩子体质后,对症进食。
宝宝睡眠状态影响智商
猫一天,狗一天,这是俗语对宝宝睡眠情况不规律的生动描述。宝宝的低睡商是年轻父母的棘手难题。宝宝睡眠状态影响智商,下面图老师小编就来告诉各位父母,怎么样让宝宝睡出高智商。
我家宝宝昨天只睡了9个小时,睡得太少了!我家宝宝经常躺在小床上翻来覆去不睡,把大人折磨得筋疲力尽。猫tuLaoShi.com一天,狗一天,这是俗语对婴儿睡眠情况不规律的生动描述。宝宝的低睡商是年轻父母的棘手难题。
难题里包括两个部分:如何通过读懂宝宝醒来后的表情和举动判断睡眠状况,以及怎样保障宝宝睡个高质量的安稳觉。
晚上睡得好,白天不哭闹
的确,宝宝是否睡得好,可以通过宝宝睡醒后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如果婴幼儿是主动醒来,且醒来后手舞足蹈、非常开心,这说明宝宝享受了整晚的优质睡眠;倘若是赖床或大哭大闹,则有可能是因为睡眠出现问题。
宝宝白天反应快慢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很多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享受整晚优质睡眠后,白天表现得精力充沛、反应灵敏;反之,则反应迟钝,甚至情绪低落。其实,宝宝与大人是一样的,晚上的睡眠质量不同,在白天会有不同的表现。
夜间醒三次,睡商受影响
专家认为,读懂宝宝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便于年轻父母把握睡眠状况。3个月以内的宝宝,每次醒来后的表情如何;3个月以上的宝宝,每天睡多久和夜间醒来多少次,都是判断睡眠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什么小宝宝的鼻子捏不得
有些大人逗孩子的时候,喜欢捏孩子的鼻子。这种做法其实要不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原因。
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血管丰富,如果常捏孩子的鼻子,会影响孩子的呼吸,损伤黏膜和血管,导致炎性反应,从而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
陈晨最近很苦恼,女儿满4个月了,每天带她下楼晒太阳的时候,邻居总是喜欢摸摸孩子的脸,再捏捏小鼻子。每当这时,孩子总是表现出很难受的样子。都是熟人,陈晨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她真的很担心,这样随意捏孩子小鼻子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其实,成年人这种看似随意的动作,会伤及孩子娇嫩的鼻子,降低防御功能,从而被细菌、病毒侵犯。
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血管丰富,如果常捏孩子的鼻子,会影响孩子的呼吸,损伤黏膜和血管,导致炎性反应,从而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幼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也比成人低,当有鼻腔感染时,捏鼻子有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让您的宝宝学会正确喝牛奶
牛奶营养虽好,但喝法不对,也可能损害健康。营养专家逐一为我们指出生活中一些喝牛奶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以指导您科学饮用,健康生活。
牛奶是我们最熟悉的食品,它营养丰富、含钙高的特点已普遍为人们所知。但是,如何正确喝牛奶,喝多少,什么时候喝最好?Tulaoshi.Com很多人也许就不清楚了。牛奶营养虽好,但喝法不对,也可能损害健康。记者近期采访了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医师徐筠以及日本营养专家和药物专家,请他们逐一为我们指出生活中一些喝牛奶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以指导您科学饮用,健康生活。
错误一:拿牛奶当水喝。很多人有这样一个错误印象,外国人拿牛奶当水喝,所以身体特别好。其实不然,牛奶是好东西,但也要控制量。虽然牛奶中含有70%左右的水分,但也不能替代水。全脂牛奶中大约含有3%的动物脂肪,也就是坏脂肪,其中又含有一半的饱和脂肪酸,它被视为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性中风、乳癌、大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成分。因此,牛奶不能喝得太多,建议3岁以上的成人每天喝200300ml(一杯左右)。如果还想多补充奶制品,可以再喝一小杯(100ml150ml)酸奶,但每天奶制品的摄入总量不能超过500ml。
错误二:越浓越有营养。许多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牛奶所谓的浓,一些是因为家长在冲调配方奶粉时多放奶粉少放水,想让冲调出的牛奶水分少、营养成分浓度高一些;另一些是指某些品牌的牛奶口感上浓,这其实是商家在牛奶中人为加入了香精、增稠剂和稳定剂等添加剂,使牛奶的味道变得十分香浓。正确做法是,配方奶粉在冲泡上有严格的水、粉比例,家长不必刻意多加奶粉,否则会使乳糖含量超标,加重孩子肾脏负担;新鲜牛奶的浓度不会让人感到过于黏稠,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求浓稠香滑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