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儿童不听话,还跟大人顶嘴,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崇。这种心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如果发现儿童不听话,还和大人顶嘴,应寻找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教育儿童的方法不一致,导致儿童不听话。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要求与态度不一致,儿童就难以分辨是非。比如,父亲在教育孩子时,母亲出来说父亲不对;或父亲不让干某事时,母亲出来Tulaoshi.Com说情解围。或者父母的态度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前后不一,高兴时就迁就,不高兴时就批评,儿童就会对父母的言行产生怀疑,因此不肯轻易听从,即使自己错了,也用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
(2)对儿童过多的干涉,导致儿童不听话和顶嘴。幼儿大都好奇好动,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神秘,因而什么都想动一动,以满足其心理需要。许多父母往往出于卫生、安全等考虑,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经常絮絮叨叨地劝告和训斥,干涉孩子活动,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对儿童的要求不合理和贯彻要求不坚决。有些父母常常忽视儿童的意愿,而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去要求孩子,并且对这种要求又不能坚持如一。如正当孩子玩得入神时,母亲偏要他干活,或逼他去看书,儿童往往会佯装没听见,而母亲也就不了了之。常此下去,儿童就会对大人的要求漫不经心,偶尔还会自以为是地顶嘴,表示反抗。
(4)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倾向的发展导致孩子不听话。2—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自由行动。这一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有了很大发展,比如,他们常常表示我自己吃,我自己拿等意愿,喜欢说不。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往不愿意轻易服从成人的安排,其实,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处处强制儿童,儿童会越来越不听话。
(5)由于生活规律被打乱,强制刺激过多,或身体不适等也会使孩子表现不听话和顶嘴行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从以上几点原因可以看出,儿童的逆反心理常常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在纠正儿童行为时,也要多从教育方法上下功夫:
(1)家长的态度要一致。家庭所有成员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教育方法,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教育儿童的具体问题上,父母的意见可能不完全一致,但应多讨论多商量,最终达成一致。即使当时不同意,也不要当着儿童的面表露出来,更不能互相指责或吵闹,一旦对儿童提出了要求,其他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干预或改变,也不要对孩子表示同情,这样,孩子在做不该做的事时就会想到大人的意见是一致的,没有反抗的余地,从而产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变得听话。
(2)对孩子的要求要适时适度,执行要坚决。改变不听话现象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是大人所提要求的合理性和彻底性。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千万不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习惯及成人的心理特点、爱好和情趣出发,而应从儿童的特点着眼,要适时适度。当孩子情绪好时比较容易遵守各种规定,完成所要求的一切。当儿童玩得入神时,即便发号施令,儿童也只会当耳旁风,不执行,甚至会养成佯装没听见的坏毛病,所以在这时尽可能少发指令,少批评,等孩子尽兴后再要求他,态度要坚决,切不可姑息迁就。另外,提要求也要掌握好态度,要充分理解儿童心理,不勉强儿童做那些力不能及的事。
(3)要认真听孩子的意见,保持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不要总是父母单方面的命令和指教,要把儿童真正当成一个人来对待,使儿童感到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从而学会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态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4)耐心讲明道理。对于已经形成任性习惯、非常固执的儿童,当他不听话和顶嘴时,父母应尽量给孩子讲明不听话的后果,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去做感兴趣的事情,避免采取硬性禁止的办法。当事情过后,应向儿童再提要求,让他知道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以后该怎么做。
从以上几点看出,倘若父母合理地安排了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同孩子建立起既融洽、又严肃活泼的亲密关系,把他的活动组织得饶有风趣,儿童就不会特别不听话,能顺利克服逆反心理,同时伴随的不良行为也可得到矫正。
如何消除孩子的孤僻行为
TuLaoShi.com孤僻行为是3~7岁的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独生子女最容易出现这种毛病,表现为孤僻、胆小、退缩、懦弱,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他们往往独自与玩具相伴,沉默寡言,表情平淡,行动缓慢,常常拒绝去幼儿园或上学。
儿童产生孤僻、胆小的行为原因有二:一是先天适应能力差,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二是后天抚养教育不当,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与迁就。当孩子哭闹不愿去幼儿园时,父母就依顺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得不到集体生活的锻炼;有的家长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时吃亏(挨打、受气),就整天把孩子关存家中,让他独自玩耍。此外,在某些特殊的环境里,例如在陌生的环境里,亲人突然离去,或父母吵架、不和睦,或经常的训斥,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也会使孩子变得不愿与人接触,出现退缩、孤僻等现象。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上述孤僻、退缩行为都会有所改善,如能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或改变环境,这种症状就会较快消失。
对先天适应能力差的小孩,要尽力改善其先天素质,鼓励其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集体生活中摆脱孤僻的性格;也可采取先参观幼儿园和学校的做法,增加孩子对集体游戏和生活的乐趣,逐步有思想准备,而不致在入托或入学时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要求过严。过多指责,会捆住孩子的手脚,使其成为谨小慎微的人;过分溺爱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平时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如上公园、看电影、逛商场、到朋友同事家做客等都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接触人群;放手让孩子与人交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胆子也就大了,从而逐渐改变其孤僻、懦弱的性格。
孩子害怕表现比较内向怎么办
妈妈育儿问题:我的孩子五岁了,可他在外边总是怯生生的,当着不熟的人说话细若蚊声。对于孩子的这种害怕表现比较内向的性格,请问该怎么改变?
育儿专家回答:孩子之所以不善于表现或害怕表现或怯生,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天生气质。有些tulaoshi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可能是内向、含蓄、不好表现的人。比如他的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度、情绪、坚持度等方面如果是负面的,像反应强度较弱、坚持的耐心不够强等,就使他成了一个不愿或者害怕表现的孩子。
(2)父母态度。比如父母越是压抑、苛刻、专制、暴怒,那他的孩子也就容易走向胆怯而害怕表现。
(3)心理挫折感。当孩子因偶而的失败已有心理障碍,而父母又没有及时给予化解的话,这样也会使孩子以后碰到类似事情时不敢表现。
(4)没有机会。父母或幼儿园老师常剥夺孩子表现的机会,如当小明踊跃发言时,老师就会说:就你事多!做父母的对孩子限制过严等也会影响孩子的表现。
(5)生理缺陷。孩子会因生理上的缺陷比如口吃、难看等感到自卑而不敢表现。
在分析了孩子不善表现或害怕表现的具体原因后,父母可尝试以下方法改变他的性格:
(1)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要求家里环境宽松,父母要宽容,比如孩子有语言天赋,喜欢讲故事,做父母的就应鼓励他多讲,千万不要嫌孩子罗嗦、烦人,这样会使他受到打击,不愿再开口。
(2)告诉孩子表现是取得别人认可和尊重的一个有效方法,你可以给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会说会做,可别人不知道呀,你要做给他们看,这样小朋友们就知道你也是一个能干的、了不起的小朋友!
(3)家长不要把孩子当作炫耀的表演工具。表演不是表现,家庭教育误区之一是经常让孩子被动地表演来进行炫耀,这样容易使孩子厌烦,从而也就会在各种场合拒绝表现。
(4)丰富的社会刺激。对于因孩子跟外界接触少而产生的害怕表现,父母应有意地经常性地将孩子带到社交场合,让他多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减少他对不熟悉环境的恐惧感,这样他就会习惯于在陌生的人和环境里表现自己。
(5)给孩子以自信。不善表现的孩子通常很少自信,父母就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支持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付诸行动;同时对取得的成绩父母应予肯定、赞扬,一点点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逐渐使他成为一个勇于表现的孩子。
当然,父母也不应对不善表现、害怕表现的孩子过度焦虑,毕竟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孩子会在这个学校里学习成长的。